历史上的儿子
发布时间:2017-02-0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上的儿子篇一:揭秘:历史上为何有本领的儿子总是逼死母亲?
揭秘:历史上为何有本领的儿子总是逼死母亲?
中国历史上总有这样一种现象,孝顺儿子总是逼死母亲。或许有人说这是谬论,但江湖给你举几个例子,看看是也不是。当年公子光想刺杀吴王僚,去请专诸,专诸是个孝顺的儿子,父母在不远游,后来母亲认为是自己拖了儿子成名的后腿,于是上吊自杀。专诸闻讯,于是拿起鱼肠剑,刺死吴王僚,可见专诸成为刺客是以牺牲母亲为代价的。
三国演义里也有类似的故事:徐庶化名单福,投奔刘备。不想老母被曹操掳去。谋士程昱模仿老母亲的笔迹去赚徐庶。徐庶看到信后,大为悲痛,于是马不停蹄赶回曹营,不想被母亲一顿臭骂:“辱子飘荡江湖数年,吾以为汝学业有进,何其反不如初也!汝既读书,须知忠孝不能两全。岂不识曹操欺君罔上之贼?刘玄德仁义布于四海,况又汉室之胄,汝既事之,得其主矣,今凭一纸伪书,更不详察,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耳!”就说你这孩子太不懂事了,学问怎么能一点都没有长进。你是个读书人怎么能不明白忠孝不能两全?你怎么就不明白曹操是个什么人,那是谋害皇帝的奸臣,刘皇叔是个多么优秀的人,你既然在刘皇叔手下做事,为何又要返回头来帮助曹操。现在就凭着一张盗版的书信,居然把你屁颠屁颠地诓回来。我还以为你是一个多大本事的人,现在看来你呀书都读狗肚子里去了?!一席话,骂的徐庶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把个徐庶羞臊的不敢抬头。不料恰在这个时候,有人报母亲上吊自杀,有人这样感慨道:“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徐虑见母已死,哭绝于地,良久方苏。曹操使人赍礼吊问,又亲往祭奠。徐庶葬母柩于许昌之南原,居丧守墓。凡曹操所赐,庶俱不受。从此徐庶进曹营,再也不发一言了。 那么徐母为何要自尽:其一,徐母对儿子是寄以极高希望的。所以她骂徐庶骂的头头是道,针针见血,“辱子飘荡江湖数年,吾以为汝学业有进,何其反不如初??”。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感觉到对儿子很失望,什么叫学无所成,什么叫痛心疾首。其二,徐母感觉儿子误解了自己。自己一生光明磊落,知母莫若子,自然也要知母莫若子。我觉得儿子是个人物,儿子也要理解母亲。为何不明白曹操是个什么人,刘皇叔是个什么人,感到很痛心。
其三,不长脑子,有愧于名士的称号。他母亲还骂他,“今凭一纸伪书,更不祥察(骂得好,来不及是常人行为,祥察才是名士风度),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与汝想见!汝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耳!”
其四,徐母被儿子羞愧而死。她是为儿子又从名士的地位倒退回没脑子的匹夫而可悲,她更接受不了儿子曲解自己。她是被徐庶误解,羞辱,冤枉死的,所以徐庶也没因母亲自刎而恨曹操,他后来总算默认了他自己的罪孽。
可见,如果不去沟通,有本领的儿子也可能逼死自己的老母亲。当然历史上造反的草莽英雄,父母往往隐姓埋名也是常事。为何,也是怕官府抓去做人质。
历史上的儿子篇二:历史上的少见悍妇-两个亲生儿子被其“吓死”
历史上的少见悍妇-两个亲生儿子被其“吓死”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杨民仆,原题为:《郭槐是历史上少见悍妇两个亲生儿子被其“吓死”》郭槐是历史上少见的悍妇两个亲生儿子都被她“吓死”了
贾南风的母亲叫郭槐。她最大的癖好就是一缸一缸地“吃醋”,嘴里没酸味就活不下去。她是个极品御姐,把老公贾充调教得服服帖帖。她凶狠暴戾、惨无人道,间接害死了两个亲生儿子。史上很难找出第二个这样的奇葩。
她“杀”死了两个儿子
贾充的第一个老婆叫李婉,像她的名字一样温柔娴静,是中书令李丰的女儿,写过畅销书《妇人集》(又名《女训》)。他们有两个女儿:贾荃、贾濬。这个家庭应当很美满的,但不幸的是,李丰参与谋废司马师的政变,被诛杀。李婉也受连累,遭到流放。
贾充又娶了第二个老婆,叫郭槐,是城阳太守郭配的女儿、曹魏名将郭淮的侄女。本该是个大家闺秀,实际是个悍妇。她和贾充生了两个女儿、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是在婴儿的时候就死了,原因匪夷所思。
长子叫贾黎民,贾充为他请了个乳母。一天,贾充下班回家,乳母正在给3岁的小孩喂奶,贾充看到儿子十分可爱,非常开心,忍不住伸手摸摸儿子的头。很不巧的是,郭槐刚好进来了,看到贾充的手和乳母的胸这么靠近,怒火中烧,一脸冰霜。第二天,贾充回家发现乳母不在了,已经被郭槐用鞭子活活抽死。
因为婴儿习惯了这个乳母,号啕不止,在这个可怜的乳母被强行拉走的时候,又受到惊吓。此后,其他的乳母怎么都哄不住,小孩不久就死了。
第二个儿子1岁时,名字还没有取。又请了一个乳母,贾充没长记性,乳母喂奶时又去摸儿子的头,又被郭槐看到了,天下真有这么巧合的事,情节一模一样,简单地复制粘贴。乳母再次被杀,小孩又在大哭中死去。此后,贾充和郭槐再无生育。所以贾充一生没有儿子。
悍妇斗不过大家闺秀
晋武帝即位后,大赦天下,贾充的原配李婉又回到洛阳。贾充的母亲柳氏怀念第一个媳妇,认为她贤惠。希望她回家团圆。贾荃、贾濬也哭着哀求贾充,把母亲接回来。
但郭槐大发火,不许。贾充太为难了,一边是妈妈、女儿,一边是老婆。
这件事情传到了晋武帝耳朵里,武帝很体贴,特地下了命令:允许贾充有左右两个夫人,都是正妻。郭槐很不满,她认为自己有旺夫相,是她才让贾充飞黄腾达,李婉是罪臣的女儿,算什么呢?整天在家哭闹,以死相逼。
贾充也吓晕了,赶紧上疏:臣子何德何能,哪能得到这么大的荣耀。
再三恳请,终于谢绝了司马炎的一片苦心。为了安慰母亲和原配,贾充在外面又建了一幢别墅,让李婉住着,偶尔偷偷地看两眼。据说两人还伤感地联诗,录其中两句。
贾充:我心子所达,子心我亦知。
李氏:若能不食言,与君同所宜。
郭槐听到后,见他们情意绵绵,哪能受得了,决定去找李婉算账,把她痛扁一顿。贾充明白郭槐不是李婉的对手,好心劝她不要去。郭槐以为老公护着前妻,更是怒火中烧。为了从气势上压倒李婉,她精心梳妆,穿上华贵衣服,坐着豪车,带着一群婢女,趾高气扬、浩浩荡荡杀到李婉住处。没想到一见面,李婉有理有节,端庄大方,举止从容。郭槐张口结舌,手足无措,平时的剽悍、杀气飞到了九霄云外。无形中矮了三分,不由自主地屈身向她行礼。随即无言以对,尴尬而退。可见气质是多么的重要。
郭槐回家后感到了恐惧。从此,每当贾充外出,郭槐便派人盯梢,寸步不离,生怕他再去与李婉相会。郭槐千方百计把贾南风推为太子妃,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婉的女儿贾荃嫁给了齐王司马攸。郭槐要争这口气,一定要胜过李婉。
李婉孤独一生,多年后平静地死去。齐王后来被司马炎逼死,贾荃不久也抑郁而死。郭槐年老后有了悔意
282年,平吴后的第三年,贾充死了,活了66岁。贾充的后半生对郭槐基本是不离不弃,对李婉日渐冷淡,当然与凶悍老婆密不透风的防守有关。但也有人认为,李婉是圣洁的女神,让猥琐的贾充自惭形秽,高山仰止,实在太压抑。在野蛮的郭槐面前,他才感到亲近放松,重拾生活的信心。郭槐一生享尽荣华富贵,颐指气使,唯我独尊。狮吼功一出,山呼海啸,洛阳摇晃。但她年老后,不知道喝了什么心灵鸡汤,还是被哪个大师点拨,人生态度180度大转弯。
贾南风一生没有儿子,只有4个女儿。在司马衷即位后,贾南风对太子司马遹恨之入骨,宫廷之内,杀机重重。已做了奶奶的郭槐却不一样,对司马遹无比疼爱和照顾,时常规劝贾南风,要善待太子。
郭槐病重时,贾南风曾经出宫服侍她10多天,司马遹也常去探望,对郭槐非常尊重。郭槐临死前,紧紧拉着贾南风的手,垂泪交代:一定要和司马遹和睦相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惜贾南风没有听她的。郭槐还有一个遗言,就是要贾南风与贾午断绝来往,不许贾午进宫。贾南风同样当作了耳边风。
郭槐一辈子能纵横四海,在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中从容游走,说明她依靠的不是彪悍,而是敏锐的嗅觉。贾南风只学到了她的一半。那么贾午是谁呢?她是郭槐的二女儿、贾南风的亲妹妹,她有个极其香艳的故事,流芳千古。
郭槐却认为她是一个隐患。
历史上的儿子篇三: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佘太君姓折
历史上确有佘太君其人。清代光绪《保德州志》载:“杨继业??事北汉为建雄军节度史,娶折德扆女。”折德扆是后汉隐帝时期的府州团练使,这个“折德扆女”据称就是佘赛花。“佘”是“折”的讹传。在杨业之死事件中,潘仁美并非是罪魁祸首,而是监军王侁。
杨家将连环画
“杨家将”是宋元以来在我国戏曲艺术和说唱艺术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历史传奇故事。老令公杨业、佘太君、七郎八虎(特别是杨六郎杨延昭)、杨宗保、穆桂英、杨文广、八姐、九妹,包括烧火丫头杨排风,几乎都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特别是在戏曲舞台上,这传奇的一家人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崇高的英雄气概。“金沙滩”一战,杨氏兄弟死伤殆尽,接着又是令公碰碑、七郎被害,五郎出家,四郎、八郎失踪。仅剩的六郎依然在为国征战。六郎死后,他的子孙——杨宗保和杨文广,仍然是保卫国家的中流砥柱。杨家不仅男性上战场,女性也是不遑多让。穆桂英挂帅,百岁高龄的佘太君挂帅,让多少中华儿女热血沸腾。
然而,从史实角度来看,杨家将的故事只是戏曲小说对杨业血战陈家谷,最后忠勇殉国的悲剧性历史事件的艺术化演绎。历史上真正的杨业死后,只有他的儿子延昭(即六郎)、孙子文广曾是宋朝守边的名将。民间之所以演绎出“杨家将”这一反抗外族侵略的英雄“群像”,源于宋元以来深受外族侵扰的北方人民对这位民族英雄的纪念和向往。
民间小说、戏曲与历史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说中的诸多人物和事件是不存在的。根据传说以及演义等的记载,杨家将的谱系是这样的:
杨门男将:第一代,金刀令公杨继业,继业有八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名叫杨延昭,又名杨六郎,六郎生子名文广,文广之子名宗保,宗保生子名怀玉。
杨门女将:主要人物有佘太君、王怀女、穆桂英等。
杨门谱系,特别是杨门女将是从《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及《杨(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 摘:历史上的儿子)家将》二书而来,由于这些人物艺术形象塑造得好,深为老百姓所喜爱。
然而,在正史中,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人确实存在,但他们的事迹远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神奇。而其他人物则难寻踪迹,或者身影模糊。
杨业确有其人,身死另有隐情
杨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功名最盛,牺牲最为壮烈。
根据传说,北宋初期,辽兵来犯,朝廷立擂求帅。太师潘仁美之子潘豹想挂帅,于是摆台逞凶,打死多人,后被杨七郎劈死,杨家夺得帅印。不久老令公挂帅出征,潘仁美公报私仇,没有按原定计划接应,害死杨七郎,老令公杨继业被困两狼山,最后碰碑而死。其他杨家兄弟个个血染沙场,大郎、二郎、三郎三英捐躯,四郎、五郎或出家或流落异邦,只有六郎回到家中。杨继业的夫人佘太君上书皇帝,斥责潘仁美按兵不动;加上八贤王等人的帮助,潘仁美最终被贬官。民间传说中,杨继业有七子和八姐九妹,杨业死后,宋帝勉慰其家,赠太君龙头拐杖,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
以上传说有部分事实,但不尽然。
历史上真正的杨业本名叫杨重贵,其父杨信是麟州(陕西神木北)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后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大约是在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为了结交当时河东节度使刘崇,他派少年杨重贵前去太原。后杨信投靠后周,杨重贵则留在了太原。杨信死后,杨业的弟弟杨崇勋继任刺史,又以麟州归附了北汉刘崇。其后杨崇勋又归附了后周。
虽然杨家这样反复地归顺,但是在五代那个混乱特殊的年代,杨重贵在太原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刘崇很看重年少英武的杨重贵,他认杨重贵为养孙,改其名为刘继业。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因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刘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称其“无敌”。
刘继业在北汉时期的主要对手是辽国,有《辽史》为证。《辽史》中记载,刘继业归顺北宋后,与辽军对阵,辽将耶律斜轸责问已改名为杨业的刘继业说:“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北汉一直臣事辽国,杨业怎么会与辽国交战呢?原因是,当时处于强势的辽国经常侵掠北汉的边境,刘继业为北汉守边,必然经常与来犯的辽军交锋。根据耶律斜轸的话可以看出,刘继业与辽军对阵三十余年未处下风,虽然规模不大(只是“角逐”),但足以担当“无敌”的称号。这样的经历也让刘继业积累了丰富的边防经验。
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续资治通鉴》中记载,刘继业在太原城头苦战防守,甚至北汉主刘继元投降以后,还在坚持战斗。后宋太宗派刘继元亲自招降,刘继业才大哭解甲归降。
刘继业归宋以后,恢复本姓“杨”,单名业。因为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被朝廷委任掌管代州(山西代县)和三交(太原北)一带的驻防事宜。任职第二年,杨业即破辽兵于雁门(山西)。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大举北伐攻辽,杨业、潘美率西路军攻克云(山西大同)、朔(今朔县)、寰(朔县东北)、应(应县),东路军曹彬克涿州。辽国萧太后南下应援,不久,宋朝的东路军在河北战败,杨业奉命护送四州百姓撤退,途中与辽国大军相遇。主帅潘美与监军王侁迫令杨业出战,杨业自知不敌,无奈之下仍旧孤军力战,终被陷于陈家谷口(山西朔县南),重伤被俘,绝食而亡,年约六十。杨业的事迹当时即被人传述,后逐渐演为“杨家将”故事。
根据演义、小说所述,害死杨业的罪魁祸首是潘仁美。据民间传说,在雍熙三年宋军北伐时,潘仁美是西路军主帅,杨业是他的副手。由于潘美对杨业的才能非常嫉妒,所以在杨业乘胜追击时,故意囤兵不动,又不给予粮草供应,最终导致杨业兵败身亡。在《宋史·杨业》中也有如此一段记载:“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大意是说:当时戍边的主将非常忌妒杨业,悄悄上书诽谤杨业,宋帝看了之后什么也没问,而是把奏书封好送给杨业。当时杨业尚未伐辽,还在驻守雁门关,任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而在杨业之上的“主将”是谁呢?民间一致认为就是指潘仁美。然而在杨业之死事件中,潘仁美并非是罪魁祸首,而是监军王侁。
也有人提出,害死杨业的最终祸首并非王侁,而是另有其人。当时与王侁同为监军的还有刘文裕。刘文裕官职在王侁之上(团练使高于刺史),并且是外戚,有一定的沙场经验,他在军中权力不应低于王侁。王侁监军权力再大,也不可能只手遮天。这样推论下来,杨业之死或许更应该由刘文裕负责。当然,无论如何,王侁决策失误的罪责是逃不掉的。杨六郎应为杨大郎
传统戏曲中,杨老令公与妻子佘老太君一共生有七个儿子。还有戏曲中说杨继业有八个儿子,号称“七狼八虎”。《宋史·杨业传》记载杨业共有七子,而南宋李焘所著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则说杨业仅五子。至于南宋王朝的《东都事略》中,则只提到杨延昭一个儿子。从诸种史料看来,到底杨业有几个孩子至今还是个谜团。
《宋史》记载的七个儿子分别是:杨延朗、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杨延玉。其中杨延玉随乃父征战,于陈家谷口一战殉国,其余六子,后皆善终,延朗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官名)。可见,他们并无流落番邦、身死奸臣之手一说。
杨业的四子是颇受后人争议的人物。杨四郎在正史中名为杨延环,而在民间戏曲中叫做杨延辉。元曲中曾说杨四郎在两狼山战役后就不知所终,明代《杨家府演义》则称杨四郎在战斗中并未失踪,而是被辽兵捉住。萧太后喜爱四郎的一身好武功,又见四郎生得一表人材,于是将琼娥公主许配给他,这样杨四郎就做了契丹人的驸马。在后人的眼中他是一个屈膝乞
降,叛君忘父的叛徒。《宋史·杨业传》中却记载,杨业战殁后,杨四郎被朝廷封做了殿直官,并未有变节行为。所以,四郎到底结局如何,不得而知。
此外,杨八郎也是个颇为神秘的人物,忽有忽无。
在“杨家将”传说的男性主角中,除了老令公杨继业,最著名的就是杨六郎和杨宗保这父子二人了。然而,这两个人物也非历史之本貌。
根据正史记载,杨六郎是杨业的儿子杨延郎(后改名为杨延昭),这没错,但他却并非杨业的第六个儿子,而是长子,只是被称为六郎。传说中杨六郎还是地位显赫的郡马爷,但从正史中杨六郎的生活轨迹看,他长年镇守边关,在京城没有什么根基,更没在京城生活过或任过职,不太可能是柴家的郡马。
根据史料记载,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以后出征都会带他同行。杨业阵亡以后,杨延昭继续在河北的边防前线任职。北宋咸平二年(999年),辽国南下进犯。当时杨延昭正在遂城,由于遂城小,又没有作好防守的准备,遭到了辽军的猛烈围攻,城中人心惶惶。杨延昭召集城中壮丁,授予武器,配合宋军,全力固守。当时正值隆冬,杨延昭命人担水浇在城墙上,一夜之间就冻成了坚冰。城墙光滑难登,辽军的猛烈攻势无法继续,只好撤退,宋军缴获了辽军遗弃的军资器械。杨延昭出奇计保全了遂城,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因功被授予莫州刺史。
澶州之役时,杨延昭反对议和,他的主张和当时的丞相寇准的主张不谋而合,然而北宋朝廷并未对此作出反应。杨延昭就自己率领人马进入辽国境内,攻破古城,取得不小的战果。以后澶渊定盟,杨延昭因为守边的功劳,屡次升迁,最终被授予高阳关副都部署。后来,杨延昭卒于任上,终年五十七岁。宋真宗听到这个消息后,极为悲痛,派使者护灵而归,河朔的百姓,多望柩而泣,为他落泪。
杨延昭镇守边防二十几年,辽国对他非常敬畏,称他为杨六郎。那么,辽人为什么称他为杨六郎呢?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因为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因为杨延昭对于辽人很有威慑力,辽人以为他是那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后人或许就是根据“杨六郎”这个称呼,将杨延昭演义为杨业的第六子。
杨宗保子虚乌有
按照小说的谱系,杨六郎之子为杨宗保,其孙为杨文广,然而根据《宋史》记载,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叫杨文广,杨宗保这个人物不存在。
杨文广起初因为讨伐逆贼张海有功,被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名将狄青南征广西时,杨文广随军从征,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后来,宋英宗认为杨文广是名将之后,而且还有功劳,于是提拔他为成州(甘肃成县一带)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他由此参加了对西夏的防御作战。
当时,名将韩琦派杨文广率领部队前往离秦州(甘肃天水市)西北修筑筚篥城。由于先前宋军修建城堡,西夏人都会出兵破毁。于是杨文广采取声东击西之计,扬言要到某地修建喷珠城,引西夏军队前去破坏。然后率军迅速赶往筚篥,连夜构筑好了防御工事,做好了战斗准备。第二天天明,西夏骑兵至,看到宋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势,做好了准备,只能无奈地撤退。临走前遗书说将奏请以数万骑兵再来破坏。杨文广立即派兵遣将出击追杀,斩获甚众。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追击敌人,杨文广说:“这是先声夺人,可灭了敌人的气焰。再说,此处是必争之地,若让西夏人知道了并夺了去,就很难再夺回来了。”经此一击,西夏人果然不敢再来捣乱。
当年九月,甘谷、筚篥等三个城堡修成。皇帝下诏嘉奖,赏赐丰厚,并任命他为知泾州(甘肃泾州)镇戎军、定州路副总管,迁步军都虞侯。后来,辽国与宋朝在代州的边界划分上发生争执。杨文广向朝廷献上阵图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还没等到朝廷上的回音,杨文广就死于任上,北宋朝廷追赠他同州观察使。
杨门女将扑朔迷离
“杨家男将”已然半真半假,扑朔迷离,那么“杨门女将”又如何呢?答案依然是“扑朔迷离”。正史中,杨家将中没有佘太君,也没有穆桂英,但在一些史籍中却又能找到蛛丝马迹。
先来说说正史。有人会说,中国古代向有“男尊女卑”的传统,所以正史中没有记载杨门女将。然而,此说的漏洞是,正史中有其他女将女帅的记载。比如,王莽时期,山东琅琊就出了个奇女子——吕母,此女后来成为统领一方的女将军(见《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吕母以后,有名的女将还有隋末唐初时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李渊起兵反隋时,平阳公主和丈夫柴绍一起为李家招兵买马,“勒兵七万,威振关中”。李渊渡过黄河以后,平阳公主领精兵一万与李世民会师渭北,并开设幕府,俨然行军主帅,她的部队也号称“娘子军”。以上这些巾帼英雄都是见诸信史的,但是,在民间人人皆知的“杨门女将”,在正史中却连影子都没有。倘若杨门女将确曾有过的话,正史不可能不记。退一步,即使《宋史》不记,专收“义妇节妇”事迹的《烈女传》也应该有记载。可见,杨门女将是否存在值得怀疑。假如杨门女将只在小说中出现,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她们是艺术虚构的,然而,在一些历史资料却又隐约能看到她们的影子。
先来说说佘老太君,戏曲传说中,佘太君原名佘赛花,是杨业之妻,杨府的老祖宗。杨六郎、杨宗保相继去世后,杨家将中,除杨文广外都是清一色的巾帼英雄。那时,国家多难,边境吃紧,杨文广领兵出征西夏被重兵围困。朝中无将,佘太君以百岁高龄,率十二寡妇征讨西夏,将西夏击败,救出文广,其举让人敬佩。
有学者考证后认为,历史上确有佘太君其人。清代光绪《保德州志》载:“杨继业??事北汉为建雄军节度史,娶折德扆女。”折德扆是后汉隐帝时期的府州团练使,这个“折德扆女”据称就是佘赛花,封号太君。“佘”是“折”的讹传。
相关热词搜索:儿子 历史上 历史上拓跋浚的儿子 历史上阴丽华的儿子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