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2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南北朝的历史篇一:南北朝历史人物

南北朝历史人物

陈霸先(公元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曾帮助王僧辩平定侯景之乱;败北齐,夺梁政权,建立陈朝;于太平二年(557年)废梁敬帝,自立为帝,是为陈武帝。陈霸先在位期间又平王僧辩余部、平萧勃、平王琳。559年,陈霸先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万安陵。据史书记载,王僧辨之子王颁,纠集其父旧部,夜掘陈武帝陵,破棺焚尸,并将骨灰倒于池塘中,命上千人喝掉。

陆令萱(504年-576年),别名大姬、郡君,北齐女官,鲜卑族人。高纬昏懦荒淫,奸臣弄权,作为高纬的乳母,陆令萱操纵国柄整整八年,使北齐朝中奸邪之臣都聚集在她的手下,祸国殃民,最终使北齐走向灭亡。公元576年,北周大举进攻北齐,齐军节节溃败,陆令萱-拔剑自刎,时年72岁。人物生平公元547年 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骆超谋反,被诛。妻陆令萱被没入皇宫为婢,儿子穆提婆也-为宫奴

高纬(556年-577年),别名高仁纲、齐敬宗、齐安帝,北齐第五位皇帝,也是一位-之君。高纬在位期间佞幸小人,残害忠良,朝纲紊乱、民力凋尽、徭役繁重、国力空殚;但国难当头高纬却纵情声色,禅位长子自称太上皇。周武帝借口高纬父子想和北齐残余乱党谋叛,把高纬、高恒等全部杀死。人物生平早年天保七年(556年)五月初五日,高纬出生于晋阳长广王府邸。高纬容貌俊美,其父长广王高湛对他特别爱宠,封他为长广王世子。

高洋(529年-559年),别名高子进、晋阳乐,南北朝时期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公元550年,高洋迫东魏孝静帝禅位,登基称帝,年号天保,国号齐;在位初期建立北齐,征伐四方;大破柔然、契丹、高句丽等北方民族;治宏中原,使北齐国力居于最强;厉行改革,整顿吏治,制定北齐律;但后期暴虐无道,好酒成性。高洋于天保十年(559)十月暴亡,时年31岁,葬于武宁陵,庙号显祖,谥文宣。

孝昭帝高演(535年-561年11月23日),字延安,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三位皇帝,是神武帝高欢第六子。高演继位后,文治武功兼盛,颇留心于政事,积极寻求及任用贤能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皇建二年(561年),十一月,高演诏令长广王高湛继承皇位,溘然长逝,终年27岁,葬于文靖陵,谥号“孝昭皇帝”,庙号肃宗。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高演幼时才智超群,很早就有能成大事的器量,其母武明皇后娄昭君早就宠爱看重他。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

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 陈文帝陈蒨(522—566年),又名昙蒨、荃菺,字子华,陈武帝陈霸先之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 ,陈宣帝陈顼长兄,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559年―566年在位。 早年深受叔父陈霸先的赏识与栽培,更令其总理军政。太平二年(557年),封为临川

郡王。永定三年(559年8月17日),陈霸先去世,陈蒨即位,是为陈文帝。天康元年(566年)去世,时年四十五岁,谥号文皇帝,庙号世祖,葬于永宁陵。

王僧辩(?—555年10月26日),南朝梁将领。字君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僧辩初为湘东王萧绎中兵参军,后任平南将军、左卫将军、骠骑大将军、尚书令等职。他智勇兼备,所经战阵,多获胜利。梁大宝二年 (551),萧绎以他为大都督,领军讨伐兴兵作乱的原东魏大将侯景,获胜。王僧辩因功任征东将军、江州刺史。承圣元年 (552),他与东扬州刺史陈霸先会师,水陆并进,攻破石头城(今南京城西),大败侯景。

宇文泰 (505~556) 北周的实际创建者。小字黑獭(一作黑泰)。其先出于匈奴,自后燕归魏,徙居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泰子宇文觉称帝后,追尊为太祖,谥文帝。北魏末年六镇起义中,宇文泰参加鲜于修礼和葛荣的起义军。尔朱荣镇压葛荣后,宇文泰随例迁晋阳,隶尔朱荣部将贺拔岳麾下。永安三年(530)尔朱天光、贺拔岳入关中镇压万俟丑奴起义,宇文泰从贺拔岳平定关陇。

高殷(545年-561年),字正道,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二任皇帝,文宣帝高洋长子,年号乾明。为了防止篡位之事发生,高洋临死前诏令尚书令杨愔、黄门侍郎郑子默等人辅佐高殷。560年八月初三,太皇太后下令废高殷为济南王,高演即位为帝。561年,孝昭帝高演密令高归彦去将高殷杀害,时年十七岁,葬于武宁,谥号闵悼王,庙号恭宗。人物生平立为太子天保元年(550年)六月丁亥日,高殷被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代表作有《象经》。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宇文护立17岁的宇文邕为帝;宇文邕在位期间诛杀权臣宇文护,灭北齐;整顿吏治,改革图强;发明北周象戏等。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在亲征突厥的途中病倒,在回到洛阳当天就病逝了,时年三十六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孝陵。

任昉(460-508

年),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人 。南朝著名文学家,地理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幼而聪敏,早称神悟。初为奉朝请,举兖州秀才,拜太学博士。永明初,卫将军王俭引为丹阳主簿。梁武帝践阼,历黄门侍郎、吏部郎中,除御史中丞,转秘书监,出为义兴太守。为政清省,吏民便之。梁武帝天监七年(408年),卒于官,年四十九岁。追赠太常,谥号为敬。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人称谢客,世称谢灵运,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也是一位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谢瑍之子,生母刘氏。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谢灵运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刘宋时代,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代表作有《山居赋》。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陈顼(530年—582年),字绍世,小字师利,陈武帝陈霸先之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次子 ,陈文帝陈蒨之弟,南北朝时期陈朝第四位皇帝,569年—582年在位。永定元年(557年),袭封始兴郡王。天康元年(566年),其兄陈文帝去世,陈文帝之子陈伯宗即位,陈顼成为辅佐大臣。光大二年(568年),陈顼废陈伯宗,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太建。

萧道成(427年-482年),别名绍伯、斗将,西汉丞相萧何二十四世孙。祖籍东海

郡兰陵县(今属山东省兰陵县),南北朝时期南齐开国皇帝,479年—482年在位。少年时拜名士雷

南北朝的历史

次宗学习儒家文化。公元443年(元嘉二十年),萧道成开始了军旅生涯;公元479年,萧道成在建康南郊登基称帝,国号齐,改元建元,史称南齐。公元482年,萧道成重病在临光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泰安陵。谢方明(380—426),陈郡阳夏人,东晋官员,家在会稽,谢方明病归,除黄门侍郎,不就。著作佐郎,担任司徒王谧府主簿、从事中郎、左将军刘道怜长史、中军将军长史、晋陵太守、骠骑将军长史、南郡相、宋台尚书吏部郎、侍中、丹阳尹、会稽太守。元嘉三年,死于任,年四十七。

颜之推(529—595年),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北齐文学家。出身于官僚世家,学有家传。其父颜协、兄颜之仪并为知名文学家,有诗文传世。所著《颜氏家训》一书,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齐书》本传所载《观我生赋》,亦为赋作名篇。颜之推少遭丧乱,苦辛备至。19岁时,仕梁湘东王府,为右常侍,以军功加镇西墨曹参军。

北周宣

帝宇文赟(559年-580年),别名宇文乾伯,鲜卑族人,南北朝时期北周第四位皇帝,周武帝宇文邕长子。宇文赟即位之后,沉湎酒色,最后甚至五位皇后并立,大肆装饰宫殿,且滥施刑罚,北周国势日渐衰落。大成元年(579年),宇文贇下诏传位于长子宇文衍,大象二年在天德殿病逝,时年二十二岁,谥号宣皇帝,庙号元宗,葬于定陵。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武成元年(559年),宇文赟出生于同州.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别名刘德舆、刘下邳、奇奴、寄奴,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统一南方,北伐中原,改革弊政;后因功高震主,篡晋自立,建立南朝宋政权。刘裕先后消灭刘毅、孙恩、卢循、桓楚、谯蜀、司马休之等0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永初三年(422年),刘裕患病,于五月癸亥日(6月26日)去世,享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谥为武皇帝,葬在初宁陵。

陈后主陈叔宝(553年-604年),字元秀,是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花天酒地,制作艳词,著有《玉树后庭花》;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至国家、百姓于不顾。祯明三年(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被俘;陈叔宝投降隋朝的16年后(604年),在洛阳城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号炀,葬于北邙山。

南北朝的历史篇二:南北朝历史人物

1. 文学家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世称谢客,以字行于世。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出身陈郡谢氏,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出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终于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时年四十九岁。谢灵运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他还兼通史学,擅书法,曾翻译佛经,并奉诏撰《晋书》。

2. 文学家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3. 地理学家郦道元: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4. 农学家贾思勰:生卒年不详,北魏时人,汉族,北朝北魏末期和东魏,南朝宋至梁时期(公元六世纪),寿光人,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所著《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包括种植菜蔬果木、养殖畜禽鱼类到各类食品加工的技术知识,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临淄区在淄博市齐城农业高新开发区在万亩农业示范园内建馆以志纪念,表彰他对人类所作的巨大贡献。

5. 昭明太子萧统: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文学家,南兰陵(祖籍江苏丹阳)人,梁武帝萧衍长子,母亲为萧衍的贵嫔丁令光,又称丁贵嫔。于天监元年十一月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于531年去世,死后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主持编撰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出名原因:《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汉族诗文总集,后衍生出文选学)

6. 诗人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人,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寒,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著有《鲍参军集》。

7. 文学家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

8. 兰陵王高长恭: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王。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分享。累次升任至并州刺史。突厥攻入晋阳,高长恭奋力将其击退。邙山之战,高长恭为中军,率领五百骑兵再入周军包围圈,直至金墉城下,因高长恭戴着头盔,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军或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头盔脱下来城上的人才知道是高长恭,派弓箭手开始放箭保护他,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高长恭在此次战中威名大振,士兵们为此战而讴歌他,即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后历任尚书令、录尚书事、大司马、太保、太尉等。与段韶征讨柏谷,又攻打定阳。段韶患病,高长恭总领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后因“国事即家事”招致北齐后主高纬记恨,于武平四年(573年)被高纬赐死。死后朝廷追赠为太尉,谥号武。

南北朝的历史篇三:南北朝历史人物

南北朝历史人物

一、文学家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世称谢客,以字行于世。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出身陈郡谢氏,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出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终于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时年四十九岁。谢灵运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他还兼通史学,擅书法,曾翻译佛经,并奉诏撰《晋书》。

二、文学家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三、地理学家郦道元: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四、农学家贾思勰:生卒年不详,北魏时人,汉族,北朝北魏末期和东魏,南朝宋至梁时期(公元六世纪),寿光人,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所著《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包括种植菜蔬果木、养殖畜禽鱼类到各类食品加工的技术知识,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临淄区在淄博市齐城农业高新开发区在万亩农业示范园内建馆以志纪念,表彰他对人类所作的巨大贡献。

五、 昭明太子萧统: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

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文学家,南兰陵(祖籍江苏丹阳)人,梁武帝萧衍长子,母亲为萧衍的贵嫔丁令光,又称丁贵嫔。于天监元年十一月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于531年去世,死后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主持编撰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出名原因:《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汉族诗文总集,后衍生出文选学)

六、诗人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人,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寒,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著有《鲍参军集》。

七、文学家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

八、兰陵王高长恭: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王。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分享。累次升任至并州刺史。突厥攻入晋阳,高长恭奋力将其击退。邙山之战,高长恭为中军,率领五百骑兵再入周军包围圈,直至金墉城下,因高长恭戴着头盔,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军或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头盔脱下来城上的人才知道是高长恭,派弓箭手开始放箭保护他,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高长恭在此次战中威名大振,士兵们为此战而讴歌他,即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后历任尚书令、录尚书事、大司马、太保、太尉等。与段韶征讨柏谷,又攻打定阳。段韶患病,高长恭总领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后因“国事即家事”招致北齐后主高纬记恨,于武平四年(573年)被高纬赐死。死后朝廷追赠为太尉,谥号武。

相关热词搜索:南北朝 历史 魏晋南北朝历史 关于南北朝的历史故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