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训

发布时间:2017-01-2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教训篇一: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经济管理系 mashelen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他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2015年伊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介了“新年第一书”——《历史的教训》。这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终身哲学教授、普利策奖(1968年)和自由勋章(1977年)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

在撰写《历史的教训》之前,杜兰特夫妇曾耗费50年完成了共11卷、1500万字的《世界文明史》。本书即是这本被台湾学者誉为“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巨著的随笔感悟,写于1968年,可谓精华。它浓缩了11卷《世界文明史》的精髓,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出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总结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巨大精神遗产,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历史的宏观总体思考。

全书共分13章,分别就地球地理、生物学、种族、性格、 道德体系、宗教信仰、经济活动、社会主义、政体、战争等因素对历史的影响做出了宏观总结,最后以文明是否进步、如何消亡死去而结束。书中每一章节都充满启发性的评论和观察,全景式地展示了各种因素与历史的关系,博古通今,新见迭出,引人入胜,读后不禁让人掩卷深思,有所感悟。

1

感悟一:杜兰特指出“社会的基础,不在于人的理想,而在于人性。人性的构成上可以改写国家的构成。”历史可以证明人性是改变国运的一种力量。杜兰特讲解了人类社会的战争、腐败、风气不良以及种种罪恶,分析了人性中的缺陷,说明腐败现象在人类社会上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腐败虽然有着复杂多样的原因,但深层的原因却主要是根植于人性,根植于人性中的消极层面,比如自私、贪婪、欲望、好色、妒忌、攀比等等,而人性变化的缓慢,则可能导致了腐败现象十分顽固,人类社会难以在短期内将其彻底铲除。人类文明史上的腐败、贪污、贿赂延绵不绝,并影响了社会风气、风尚,即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也让我们想到当下反腐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感悟二:诚然,道德是社会运行的软规则,它有一种塑造社会的力量,对国家的治理与法律同等重要,两者缺一不可。但道德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杜兰特认为,在狩猎时代,生存能力取决于孔武之人,好斗、残暴、贪婪和性能力都是让种群得以存续的优势。所以今天人们眼中的罪恶,很可能不是人类堕落时留下的耻辱标记,而是过去美德的遗迹。即使到了文明昌盛的现代,国家之间的战争也仍然与个人竞争有着相同的原因:贪婪、骄傲,对霸主地位和资源的欲求。区别仅在于今天的个人受制于道德和法律,国家则无此约束。故而纵观人类历史,兵连祸接,几乎无休无止。所以,我们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与警示,因为人是历史的人,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是我们人生的最好教材。

感悟三:在“经济与历史”章节,作者总结道:人与人之间,其改造社会的能力相差很大,而在几乎所有的社会中,绝大部分这种能力都聚集在少数人手里。而财富的聚集是能力聚集的自然结果,这在历史上

2

不断重演。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这种财富聚集的程度,则取决于道德和法律所划定的经济自由的疆界。反观现今社会,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不断攀升,马云、王健林诸人的财富足以抵得上千万普通民众的资产。我们的社会还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忍受这种贫富不均?人不患贫而患不均,为避免“通过革命,用暴力的手段强行分配贫困”的局面出现,国家管理者尤其要重视财富分配问题,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感悟四:作者在最后章节提出了“人类社会真有进步吗?”这一命题。杜兰特显然并不满足于单纯分析各个因素与历史的关系,他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前面的内容,思考一个宏大主题:人类社会到底是在不断进步还是原路徘徊?作者认为,进步与否,完全取决于丈量的尺度。如果从人的本能来说,如攻击性、竞争性、贪婪、控制欲,万世未变;但是,如果从人类可以向下一代传送的遗产的角度来说,正如书中所言:“因为我们生来就有更丰富的文化遗产,生来便处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知识和艺术积累的增加,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基础和支撑。”可传送的思维、道德、技术、审美的遗产,可谓越来越多,而每一代人,就是踏着前人的遗产,再进一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在进步。而历史和历史学家的功能,其实就是创造和记录这种文明遗产。从这个角度来讲,历史并非仅是历史事实本身,而是历史上哲人、政治家、艺术家的集合,他们人虽死,但是精神还在不断闪耀和传递。一言以蔽之,人类历史本来也无所谓遗产,也无所谓意义,所有的遗产和意义,都是我们人类自己赋予给它们的。就像慧能和尚所说的那样,“不是风动,不是帆动,是心动!”而这种遗产和意义,能够穿越个体的生死,如古希腊文明,虽死犹生!对于人类,如果足够幸运的话,就应尽量多地占有

3

这些“遗产”,然后传递给下一代,“到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他会感谢这一笔浩瀚的(文明)遗产,知晓它既是哺育我们的母亲,也是我们生命的延续。”

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千古一帝唐太宗总结其统治经验时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小至一人一家,大至一邦一国,《历史的教训》都给我们提供了事事比较、借鉴,学习与思考的典型。好书是值得一读的,它教育我们学会用历史的视角、历史的视野去思考问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给改革中的我们以启迪与警鉴,帮助我们更加智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这才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谛吧!

4

历史教训篇二: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没有昨天的历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和明天,学习历史,会让我们今天面对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无论是改革还是创新,用历史的视野去看问题、思考问题。不忘历史,不割裂历史,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所以,当读过《历史的教训》后,我深受启发。

我们应当将历史中的个别与一般、普遍与特殊联系起来,从中探寻历史的规律,要认识到历史认识主体与历史客体间可能存在的巨大差异,对历史谨慎地下结论;要认识到向社会普及历史知识、历史智慧与历史研究同等重要。

历史首先是文化遗产的创造和记录;进步就是遗产的不断丰富、保存、传播和利用,对我们而言,研究历史不仅仅在于对人类的愚蠢和罪恶予以警示,也要鼓励人类铭记有价值的先人。

我们可以借鉴本书所揭示的关于人类文明的种种思考,更好地制定政策、治国理政。现实社会的许多问题来源于历史,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可能是共同的,不懂得这些不可能成为杰出的政治家。从自然史与人类史、从整个文明史的视野,政治家可以更清楚地看清我们所面临现实问题的复杂性。例如,人类仍然要尊重自然和生物界的一般规律;又如,“生活方式和生活工具改变了,但动机和目标依然如故”,因为人性的变化是缓慢的,有生物学的遗传,还有“群体内习俗和传统”,不能以理想替代人性来思考现实的所有问题。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要谦逊,人类历史只是宇宙中的一瞬间,我

们要充满敬畏地学会与大自然的和平共处,不能为所欲为。结合我们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即是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能只关注GDP,同样也要关注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学的法则同样也是历史的基本教训,我们受进化过程的支配,也受到生物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法则的考验。如果我们当中有人避免了这种竞争与考验,那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种群保护了我们,但这个种群自身也必须经受生存的考验。所以,生物学给历史的第一个教训就是:“生命即是竞争。”

作者把战争比喻为一个国家的觅食方式,战争促成国家间的联合,除非各国组成一个更大的和更有效的保护性群体,否则国家间必然不断重复生存竞争的逻辑。这对我们深刻认识今天世界各国与各个国家集团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会有所裨益。国家之间要以合作为主,文明是合作的产物,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对此做出过贡献,要求同存异,不能你死我活。社会的基础,不在于人的理想,而在于人性,人性的构成可以改写国家的构成。

文明是合作的产物,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对此有所贡献;这是我们共同的遗产和债务;受过教育的心灵,都会善待每位男女,不论他们的地位多么低下,因为每一个人,都对所属种族的文明做出过创造性的贡献。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财富的集中程度可能会达到一个临界点,众多穷人数量上的力量与少数富人能力上的力量势均力敌,此时不稳定的平衡便会造成危险局势。历史对此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或是通过立法,用和平的手段重新分配财富;或是通过革命,用暴力的手段强

行分配贫困。

因为人类热爱自由,而在一个社会里,个人的自由是需要某些行为规范约束的,所以约束是自由的基本条件;把自由搞成绝对的,它就会在混乱中死去。

本书书名《历史的教训》隐含鉴古知今的寓意,这些教训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通过格言、定律式的高度概括呈现出来,这对我们深刻认识今天世界各国与各个国家集团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会有所助益。

最后一章中提到,人类到底是在不断进步还是原路徘徊?

作者认为,进步与否,完全取决于丈量的尺度。如果从人的本能来说,如攻击性、竞争性、贪婪、控制欲,万世未变;但是,如果从人类可以向下一代传送的遗产的角度来说,可传送的思维、道德、技术、审美的遗产来说,遗产越来越多,而每一代人,就是踏着前人的遗产,使人类再进一步。历史并非仅是历史事实本身,而是历史上哲人、政治家、艺术家的集合,他们人虽死,但是精神还在不断闪耀和传递。而人类历史本来也无所谓遗产,也无所谓意义,所有的遗产和意义,都是我们人类自己赋予给他们的;而这种遗产和意义,能够穿越个体的生死,化作时代的文明,虽死犹生!而人,如果足够幸运的话,就应尽量多地占有这些“遗产”,然后传递给下一代,“到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他会感谢这一笔浩瀚的文明遗产,知晓它既是哺育我们的母亲,也是我们生命的延续!

历史教训篇三:《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道德、历史与个人

——读《历史的教训》有感

近期阅读了杜兰特夫妇所著的《历史的教训》一书。这本书篇幅不大,仅六万余字,但大题短论,鉴古寓今,从地理学、生物学、经济学、战争史、宗教、种族、性格、政府甚至社会主义等角度,多方位分析了人性在历史上的作用,深入浅出的探索了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产生的种种问题及其教训,可以说是作者长期沉潜于历史之后的学习体悟。其中,给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是“第六章 道德与历史”。 杜兰特夫妇在此章中写道:“道德是社会规则,充当社会告诫者的角色,借以劝诫其成员和团体,在行为上要和社会的秩序、安全发展相一致”,“道德规则是易变的,会因时因地而异,甚或时而相互矛盾,乃是因为其不断调整资深去适应历史和环境的条件”。作者并没有深陷“道德”这个无法穷尽的大课题,没有触碰东方人性本善和西方人性本恶两种矛盾观点的对比争论,因为在作者看来,人就是这么一种东西,本身就带着善恶双性,单纯的讨论毫无意义。杜兰特夫妇认为道德是一个历史范畴,虽不一定成因果关系,但一定具有关联,对道德准则的讨论应该回归到历史长河中去。书中从狩猎期、农业期和工业期三个经济史背景下人的需求、欲望着手,例举历史史实,重新阐释了人类不同发展阶段道德规范的蜕化和转变。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不是决定论者,

他们没有试图想告诉读者结论——“道德是什么”,“正确的道德是什么”,而是想从字里行间提醒大家用一种变量的视角来体会现实的“道德”,最终的答案需要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寻找、去遵循。

就我个人来说,看完这章,主要有两点体会:

一是道德与家庭情感相伴。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每个人本身就不可能是平等的,不仅会有生活环境、才能智慧的差异,更有财富、地位、荣誉的差异,但唯一相同的是与生俱来都有与父母的、与家人的的情感联系。若不以这种情感为重怎能守得住操守底线,若轻易可将这种情感抛弃那又有什么个人道德可谈。在我们这个自由主义和享乐主义涌起的时代,重视家庭的德孝礼序显得尤为可贵,作为年轻人不能一味以自我为中心,只有在家庭情感日渐厚重氛围下,常怀感畏之心,个人行为才能得到合理的约束,个人责任才能日益显性化,个人道德才能逐渐完善。

二是道德需要个人沉淀。道德代表一个社会的大众价值取向,每段历史、每个时代都有罪恶,就我们这个时代来说,物质文化丰富但物欲横流,不诚实、腐败、色情、毒品……但在丑恶的后面,还有和善、恩爱,有数不清道不完的正能量。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就是要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沉静下来,不随大流、不同流合污,用头脑冷静的思考,有一个对自己清醒的认识,找寻自己(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历史教训)人生的价值和定位,在工作中、生活中形成一种自己为人处事的风格和底线,追寻一个对自己负责的栖居,这才是个人的道德。

相关热词搜索:教训 历史 918的历史教训 圆明园历史教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