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变法
发布时间:2017-01-2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变法篇一:历史上的变法
痛心嫉首说历史上的变法
一
纪元前三六一年,一位单薄瘦消的年轻人由东向西跨过了函谷关,向地处西陲的秦王国帝都栎阳走去。
此时的秦王国和三百年前穆公嬴任好在位时的秦国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把那时的秦国比作正午的太阳的话,这时的秦国则是乌云背后的夕阳,连 一线美丽的回光返照都感受不到。嬴任好在位期间,任用两(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 摘:历史变法)位杰出的外国人百里奚和蹇叔整顿内治,又任用他们的儿子训练秦国的军队现代化,征服了邻近的二十多 个封国,包括驱使强大的周王朝东迁的犬戎部落,向西开扩疆土二百公里,向东打败了当时已知世界的超级强国晋王国,把处于草昧时代的秦王国向前推进了几个世 纪。嬴任好死时,百里奚和蹇叔都已去世,那些愚蠢至极的继承人竟按照秦王国先前的野蛮习俗把他们的儿子百里孟明等人赶入墓穴,为他们的英雄老爹殉葬,同时 遭难的还有出生于本国的三位高级知识分子“车家三良”(车奄息、车仲行、车针虎)。秦王国的人才一下子被剪除罄尽,改革的成果全部付诸东流,秦国一夜间又 回到了嬴任好之前的草昧时代。到了两百年后的战国时期,秦王国虽勉强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但无疑是七国之中最为贫穷落后的国家,没有人看出这个蛮荒偏 僻的小国有什么前途,能维持现状,不被新兴的魏王国并吞,已算是上等的运气。本世纪初期,魏国大将吴起统率魏兵团渡黄河西征,夺取了秦国河西(陕西省北 部)的大片疆土,象泰山压顶一样压在秦王国的头上。秦王国的命运更黯淡了,到了秦孝公嬴渠梁即位时,他面对的已是一个没有任何生机正在加速度走向坟墓的垂 死王国。
嬴渠梁是秦王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杰出最出类跋萃的君王,对他的王国和他的家族有强大的责任心,不能容忍他的国家一步步地向着绝望的深渊迈 进。他主持的虽然是一个暮气深沉的小国,但他雄心勃勃地想恢复三百年前纪元前七世纪时他祖先赢任好的霸业。要实现这个光辉的梦想谈何容易,秦王国的基础太 薄弱了,地理位置偏远不说,能够匡时济世富国强兵的人才在这个远离文明中心的草昧王国是无法找到的,因为那块尚未开化的土壤孕育不出优秀的人才。摆在嬴渠 梁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仿照先祖的作法,从国外引进人才。他在即位的明年,就发出征求贤能人才的文告,欢迎能使秦王国富强的才智超人之士光临秦国。在 那个时代,各国延揽政治人才,犹如二十世纪各国延揽科学人才一样。嬴渠梁确认,人才是国家强大兴旺的决定因素。
招贤文告最先传到和秦王国毗邻的当时世界的超级强国魏王国,在该国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当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他们纷纷束起行囊离开使之 备受冷落的母邦,踏上了西去的漫漫天涯路,去寻求实现自我的舞台。前文那位单薄瘦消的年轻人就是其中最最杰出的一位,他是来自魏王国的伟大政治家公孙鞅。
公孙鞅本是卫国人,但卫国太小,不能作为施展平生抱负的舞台。他很早就到魏国,在魏国宰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很了解他,正要向国君 魏惠王推荐,不巧公叔痤一病不起。魏惠王亲自前去探望,向他寻问后事。公叔痤说:“舍人公孙鞅的才能十倍于我,我死之后,请把国政交给他。魏国的前途在他 身上。”魏惠王不禁大吃一惊,半晌做声不得。公叔痤看到惠王那不以为然的表情,又说:“大王如果不能委公孙鞅以重任,那么请你把他杀掉,不要让他出境。一 旦被别的国家延揽,将成为魏国的第一大患。”惠王告辞出门后,对随行的
人说:“公叔痤病势沉重,大脑已经不管事了,竟然教我把国家大权交给一个出身低下又 没有任何行政经验的年轻人,而且一会工夫又劝我杀了他,这不是病糊涂了是什么。”大臣魏昂也了解公孙鞅的才能,要求惠王对他破格予以重用。可魏王国的运气 太坏,掌舵人只是一个普通庸才,不是一个有过人见识的领袖,对魏昂的意见一笑置之。知商低一个级数的人永远不能领悟知商高一个级数的人的见解。
正当公孙鞅在魏国陷入绝望的苦境时,赢渠梁的招贤文告进入了魏国的通衢大街。他没有别的选择,怀着极为复杂的心情前往秦王国。
每个人尤其是杰出人物离开母国都有不得已的原因。
嬴渠梁跟公孙鞅促膝长谈,一连谈了三天三夜,公孙鞅那精辟独到的见解使他沉浸在巨大的兴奋当中,连吃饭睡觉都忘到了九霄云外。嬴渠梁对 公孙鞅相见恨晚,决定把政治大权交给这个数不相识的外国人,命他依照他的计划和步骤,对秦国的军政进行彻底的变革——当时的术语称为“变法”。
公孙鞅深知他的变法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在暮气深沉的秦国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阻力,没有国王始终如一的坚定支持,变法要么胎死腹中 要么中途夭折。那时秦王国不但不能强大,还会陷入巨大的混乱之中。当嬴渠梁把变法的提案提交大臣们讨论时,他们死抱着儒家学说“利不十不变法”的信条,反 对对秦国进行彻底的变法,只主张在原有的基础上作几处有限的修修补补。公孙鞅告诉嬴渠梁说:“对一项学问有怀疑,绝对不能成功。对一件措施怀疑,也绝对不 能成功。一个有真知灼见的人,必定被世人排斥。高度智慧的见解,往往没有几个人能够理解。成大功的人只跟少数人相谋,不去征求多数人的意见。庸俗的大多数 不可共始只可乐成。要国家富强,只有义无反顾进行彻底的变革。”嬴渠梁回答说:“我听说成大事者不谋于众,孤陋寡闻的曰夫子才喜欢无谓的争论,我把国政交 给你,你放心地去干吧,不要有任何顾虑。”于是这块魏国仍掉的石头,成了秦王国墙角的磐石。公孙鞅开始对秦王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公孙鞅在颁布变法令之前,先把一根十公尺长的木棍立在首都栎阳南门,下令说:“把它拿到北门的人,赏黄金十两。”当大家惊疑不定时,他 又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一个好事的青年姑妄把它拿过去,竟然如数得到赏金。这是公孙鞅的第一步,他先要人民信任并尊重政府,政府在得到人民的信任尊重之后 才能有令必行。
公孙鞅的改革可归纳为下列十三个主要的具体项目:
一、强迫人民学习最低程度的礼仪。父子兄弟姐妹不准睡在一个炕上,必须分室而居。这时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步骤。
二、统一度量衡制度。强迫全国使用同一标准的尺寸、升斗、斤两。
三、建立地方政府组织,若干村组成一乡,若干乡组成一县,县直属中央政府。
四、建立社会基层组织。十家编为一组,互相勉励生产和监督行动,一家犯法,其他九家有检举的义务。而检举本组以处的其他犯罪,跟杀敌立功一样有重赏。藏匿犯人者与犯人同罪。
五、强迫每一个国民都要有正当职业,游手好闲的人,包括世袭贵族和富商子弟,如果不能从事正当职业,一律当作奴隶,送到边疆垦荒。
六、用优厚的条件招请移民。不分国藉,凡到秦国从事垦荒的外国人,九年不收田赋,以求人口迅速增长,而人口就是兵源。
七、鼓励生产。人民耕田织布特别好的,积存粮食特别多的,免除他的赋税和劳役。
八、一家有两个成年男子,强迫分居。这是增加生产和人口的手段。
九、人际间争执,必须诉诸法庭裁判,不准私人决斗。私人决斗的,不论有理无理,一律处罚。
十、对敌作战是第一等功勋,受第一等赏赐。
十一、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必须作战有功才能升迁。贵族的地位虽高,商人的财富虽多,如果没有战功,就不能担任政府官职。
十二、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允许自由买卖土地,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
十三,迁都咸阳,与国民有一个全新的精神面貌相适应,行政中心也应该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从这十三个项目,可看出秦王国那时还处在半野蛮状态,落后、穷困、封闭、愚昧和一片混乱。也可看出变法的意义不仅是单纯的改变法令规 章,不仅是单纯的只改变上层建筑,而是彻底的改变——军事改变,政治改变,政府组织和社会结构改变风俗习惯改变,甚至道德价值标准和人生观念都要改变。可 以想象,在秦王国这样封闭停滞的国家进行这项前所未有且对人民生活有着巨大冲击的剧烈变革,几乎所有的国民,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贫民百姓,都不理解并进而 坚决反对。一是改革使贵族丧失了世袭特权,只注重眼前利益而无视千秋大计的官僚政客自然本能地反对损害他们既得利益的变法。他们只要眼前过得舒服,才不管 百年之后子孙后代沦为亡国奴。他们没有着眼未来的情操和智商。二是普通国民尽管不满意自己生活的悲惨,但他们安于现状,不愿意眼前的生活有太大的变动,尤 其是妨碍他们懒散自由的变动。三是拥有巨大智慧能够预见百年兴衰荣辱的大政治家都是很寂寞的,他们的超凡见识没有几个人能够理解,人们看不到他们匡时济世 的良苦用心。四是政客的狭隘心胸和愚蠢的疾妒使他们不能容忍同僚有超越于他们之上的作为。变法令颁布不久,朝野上下到处翻滚着非议朝政的声浪。当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的皇太子嬴驷也公开站出来抵制新法时,变法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嬴渠梁不愧是一代天骄,他理解公孙鞅并坚决地支持他,对反对变法的官僚给予无情打 击,连皇太子也不例外——他的教师公孙贾和嬴虔被处以割鼻和脸上刺字的刑罚,这对皇太子是一个巨大的羞辱。
在嬴渠梁的坚定支持和公孙鞅的英明策划下,秦王国的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只用了十九年的时间,秦王国魔术般地崛起为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对东方的诸侯国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实力比它们要强大百倍。
纪元前三四0年,公孙鞅率领用新法武装起来的秦兵团,发动了决定秦王国千年霸业的复仇战争,向当时世界最强大的魏王国进攻。号称所向无 敌不可战胜的魏兵团不是渴望杀敌立功的秦兵团的对手,因为秦兵团的每个军士为了自身的荣誉和利益人自为战(他们每杀一个敌人就可进爵一级),不顾生死地努 力向前。魏兵团意想不到地大败亏输,连总司令魏昂(曾劝说魏惠王重用公孙鞅)也作了俘虏。魏惠王捶胸打跌地说:“我懊悔不听公叔痤的话”。以惠王的平庸和 当时对公孙鞅的痛恨,他不可能懊悔失去这个人才,恐怕是懊悔没有杀掉他。魏王国这次受到的打击十分沉重,把吴起辛苦开辟的河西疆土全部丧失给秦国。首都安 邑跟秦国只隔一条黄河,失去安全保障,只好向东迁到四百公里外的陪都大梁(河南开封)。魏王国自此失去了一等强国的地位,陷入不可挽回的衰落。
这一战役距公孙鞅纪元前三五九年开始变法,只十九年,秦王国已强大到迫使超级强权的魏王国一蹶不振,割地迁都,这是人类智慧所能做最最伟大的创举。变法能把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辉煌变法,奠定了中华民族作为世界强大民族的基础。这次变法的意义是深远的,没有这次变法,秦王国就不可能强大, 更不可能完成统一中国这样的浩大工程。中国将陷于永远的分裂,将永远失去作为世界超级强国的机会。令人痛心的是,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成功变法,在以 后的两千三百年中,中国也曾多次作过变法的尝试,但结局都是失败的。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两百二十年后汉武帝刘彻采用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黩百 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儒家学派的基本思想是尊祖复古——至低也要维持现状,主张祖宗的法度不可更改,对任何形式的变革 都深恶痛绝。儒家学派申称“利不十,不变法”,也就是说你要变法可以,但必须有百分之百的好处,一点坏处也不能有,否则你就得老老实实地遵守祖制。稍微有 点常识的人都清楚,世上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法制。生儿育女是件好事,可生产时难免疼痛,产妇甚至会死亡,如果因此拒绝生产,人类就绝种了。其实只要有百分 之五十以上的利益,哪怕是百分之五十一的利益,就是一种值得推行的进步制度。儒家学派的这种主张等于是不要变法。二是公孙鞅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他个人的结局令人沮丧。丧失既得利益的人类渣滓,对改革的倡导者公孙鞅等人恨入骨髓。纪元前三三八年,英明伟大的嬴渠梁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儿子嬴驷继 位。怨声载道的时代落伍者,包括嬴驷的皇家教师公孙贾和嬴虔,象挣脱铁链的疯狗一样乘机反扑,指控公孙鞅谋反,公孙鞅在出逃时被抓获,绑赴咸阳五马分尸, 家属全部处斩。儒家学派一直用这个悲惨结局,告诫后世的政治家,万万不可变法。因为儒家拒绝变法,中国失去了自我更新的机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周而复始的残 酷内战,给生产力造成巨大的破坏。中华文明不断在血腥中解体,又在废墟上重组,永远得不到提升。结果中国由世界上的超级强国堕落为最不文明国家。
两千二百年后的十九世纪,日本帝国效法公孙鞅,实行变法,即著名的“明治维新”。使一个跟当初秦国同样落后的古老日本,也魔术般地崛 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有一则事例可以说明日本当初的落后程度,那时的日本离文明是如此的遥远,国民连姓都没有。明治政府觉得这太没面子了,下令所 有的日本人必须给自已取一个“姓”。很多日本人不知道“姓”的实际意义,为了敷衍政府,就把自已的居住地点作为自己的姓氏。居住在山谷和原野接壤处的就姓 “山口”;四周被稻田环绕的就姓“田中”;傍边有一株藤本植物的就姓“伊藤”;屋后有一棵大松树的就姓“松下”;不是松树而是杉树就姓“高 杉”......由此可以看出“明治维新”对日本的贡献非语言所能形容。
历史显示一个定律:处在巨变的时代,有能力彻底改变的国家强,改变而不彻底的国家乱,拒绝改变的国家则继续没落,直至灭亡。下面我再展示两个改变不彻底和拒绝改变的事例。
二
历史的车轮运转到一0六九年,立国一百多年的宋王朝酝酿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变法运动。
这次变法的总设计师是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王安石。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家,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时的宋帝国和纪元前四世纪时的秦王国处境差不多,沉重的内优外患使他高度疲惫,象一个行将就木的病夫苟延残喘。首先,宋王朝是靠军队 统帅发动军事政变建立起来的,因此特别担心别的武将也依样画葫卢调转枪口,不断做着随时被兵变推翻的恶梦。这恶梦使宋政府除了努力防止军队叛变外,其他什 么事都不能做。为了防止武将发动兵变或拥兵自重,宋政府把武装部队的精锐——“禁军”全部集中在首都开封;而把老弱残兵——“厢军”驻防各地维持地方治 安。遇到战争,即由中央临时委派一位文职人员(甚至由宦官)担任统帅,率军出征。负责实际作战的将领也出于临时委派,他们虽然是职业军人,但对所统领的部 众一无所知。战争结束后,统帅把兵权交出,将领调往别的单位,士兵返回营区。这种军事体制虽有效地防止了“陈桥式兵变”,但极大的伤害了军队的战斗力。一 旦发生外族入侵,等驻在首都的国防军赶至千里之外的边界时,敌方已取得了足够的战果,我方的军队则疲惫不堪。由于统帅与将领不熟悉,将领跟士兵不熟悉,再 多的部队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但不能担当攻击,连承受大的打击都困难。尤其致命的是文官担任统帅,让这些胆小怕事的书生指挥腥风血雨的战争,实在是和 他们的“勇力”过不去。因此宋帝国在对外战争中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王朝建立初期,和北方契丹民族建立的辽帝国发生了多次战争,每次都是以宋帝国的失 败而告终。一00四年,辽帝国大举南征,一路势如破竹,深入五百公里,一直打到距宋帝国首都才一百公里的澶州。宋帝国朝野震动,群臣们除了想到迁都躲避外 别无他法,多亏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皇帝御驾亲征,在澶州和辽帝国签订“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帝国进贡银币十万两,绸缎二十万匹买得暂时苟安,宋帝国才避 免了过早沦为亡国奴。当宋王朝惊魂未定想坐下来喘口气时,西北又出现了更大的威胁。一0三八年,定难军区司令官李元昊被宋帝国对辽战争的丑态所鼓舞,宣布 脱离中央,自称西夏帝国皇帝,并对宋帝国发动一连串不停止的攻击。宋帝国对这个小而且贫的叛徒的自不量力自然不能容忍,发动大军讨划。双方的实力是如此悬 殊,宋帝国的军事经济实力比对方高出百倍,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宋帝国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一败再败。在每战必败的情势下,宋王朝只好在一0四四年正式承认西夏独 立,并每年向这个不起眼的小国进贡绸缎十三万匹,银币五万两,茶叶二万斤,但为了面子对外宣称是“赏赐”。到了王安石开始变法时,宋帝国已四面楚歌,国土 一天天萎缩,四周全是虎视耽耽的强敌,他们的胃口随着宋帝国的衰落而日益加大。其次,宋王朝为了防患行政和军事将领权力过大,特设置一些职能互相重叠的机 构,且一个职位委派几个人互相牵掣,互相监督,造成政府官员数量急剧膨胀,吃“财政饭”的人越来越多,国家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对人民的盘剥也越来越残 酷,人民的不满也越来越深,表面平静的帝国成了一座冰雪覆盖下的火山,大规模官逼民反的局面已经形成。再次,宋王朝依靠文人治国,自汉武帝刘彻“罢黩百 家,独尊儒术”后,中国文人所学的知识仅限于儒家的“四书”“五经”,知识面相当狭窄。因此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心胸狭隘,不辩轻重是非,且勇 于内斗的劣质,没有能力包揽富国强兵的重任。儒家思想到了宋王朝已开始僵化,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合理内核也变得不合时宜,于是这种本来很保守的思想变得更为 保守。用这种思想武装起来的知识分子也因此作茧自缚,安于现状,固不自封,没有进取精神,过一日算一日,过一天算一天,不知道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是什么。 当宋帝国已大厦将倾时,这些执掌国家政权的文人还意识不到即将来临的危险,或者意识到了而故意蒙上眼睛,依旧在哪里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依旧在 哪里结党弄权。
情势发展到这个地步,宋王朝已不可能按先前的办法统治下去了,摆在他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变法自强,要么坐以待毙。这时帝国的掌舵人 是宋王朝的第七任皇帝赵顼,这个
历史变法篇二:中国古代变法的历史启示
中国古代变法的历史启示
[摘 要]中国古代变法是宏伟的民族大业,必须始终着眼民众的利益;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全面谋划、协调发展;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有计划、按步骤推进;是辩证的发展过程,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结合。
[关键词]中国历史;变法;启示
从某种意义说,中国史就是一部变法史。恢宏的变法历史,既是中华民族朝代更迭、盛衰成败的生动写照,也是历朝历代变法家锐意创新、变法图强的辉煌纪实。研究探索中国古代变法的共同特点、普遍规律和深刻启示,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变法是宏伟的民族大业,必须始终着眼民众的利益。 明确、适度、切实可行的目标,是变法的首要。通观中国古代历次变法,但凡把强国兴军、实现民族强盛作为宏伟目标,始终着眼利民、恤民而推行的变法就成功。反之,则失败。如商鞅变法,着眼富秦国、强秦军,大力推行开阡陌、除井田,取消贵族特权、建立爵位等级,不分平民贵族均论功行赏封爵等一系列符合民众利益的措施,取得了变法的成功;而其他大多数的变法,虽然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利民、恤民、爱民的行为,实为维持统治阶级的地位,成为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启示我们,深化新的时代条件下社会改革,必须始终围绕“实现国家现代化,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始终着眼“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这个宏伟的战略目标,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把国家、民族强盛的崇高理想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做到顺党心民心、合党利民利,充分发挥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成功。
变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全面谋划、协调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变法也不例外。它是对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的改革和调整,惟有整体谋划、系统推进才能成功;若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出现缺失或“短板”,都可能造成满盘皆输。纵观中国古代变法史,不全面、不彻底的变法最终导致全局失败的教训极为深刻。如洋务运动,虽在经济、军事、科技、法制和外交等领域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由于没有进行最重要的政治体制改革,最后使各领域的改革成果功亏一篑。这警示我们,深化新的时代条件下社会改革,必须做到“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全面、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各领域改革与发展,协调、兼顾诸领域中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整体推进,紧紧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全局的突出问题,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促进全局发展。
变法是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有计划、按步骤推进。 由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矛盾、社会危机既非偶然发生亦非瞬间形成,必然经过量的
历史变法篇三:中国古代历史重大变法改革
中国古代历史重大变法改革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