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历史建筑
发布时间:2017-01-2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保护历史建筑篇一: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名城历史文化和风貌的体现,而其中的历史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历史建筑的数量也是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依据.
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
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以修缮和改善为主,即不改变其外部历史风貌,对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内部设施,使用功能做适当的变动,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鼓励有利于保护的各种使用功能,引用市场机制解决历史建筑的保护、维修、臵换等,探索出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新路.
项目概况
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开封市老城区东偏北的区域,是老城区内划定的两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相邻周边用地多为未经改造的低层民居,建筑风格及色彩,空间尺度上较为协调,保持着良好的古城风韵.双龙巷传统民居保护区以北方古城传统四合院住宅形式 为主,是清末民初民用建筑的典范,较好地保留了当时的居住格局,在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具有相当重要地位.
居住在双龙巷的居民几乎人人皆知双龙巷的故事,相传宋代皇帝赵匡胤, 匡义两兄弟曾住该巷,古代皇帝称真龙天子,故得名后人在双龙巷西口两侧各筑一龙头以示纪念.后开封城几遭破坏,现在仅存在的一个龙头为清代所建,其表面虽已斑驳,却依然是附近居民的骄傲.
保护范围及价值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是域,其核心保护区范围北至水车胡同,轱辘湾街一线,南至朝阳胡同,东至塘坊口街,南聚奎街,屈家胡同一线,西护面积16l7公顷.建设控制区范围北至 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 延寿寺街,南至财政厅东街,平等街一线,东至内环东路,西至北道门,右司 官口,北兴街一线,面积侣.8 公顷.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是以双龙巷、双井巷为代表的开封古城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传统居住街区.
历史建筑集中,风貌相对完整.留存较多的有传统特色和文革历史特色的民居院落,有关于赵匡胤、史可法等传说。规划要点搬迁区内所有工厂,为街区保护提供发展用地.恢复僧忠亲王祠、史可法祠等历史古迹.最大范围的保护双龙巷街区历史风貌完整的区域,积极修缮历史建筑,改善居住环境.划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为保护建筑,重点修缮,并整治建设周边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尤其道路改造及宅院内部给排水工程改造.
公认的三个历史街区的核定标准: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
性和风貌完整性.就目前而言,这三条核定标准不仅是申请和批准历史文化街区的审定标准,同时也是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原则和行动标隹.但笔者认为就这三点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待深入探讨.笔者认为, "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和 "风貌完整性"只能算是评判标准或是保护的手段,将历史文化街区放臵到整个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中来看,它只是城市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除了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外,它对城市的形态特 色,城市社会文化的发展都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而城市的发展也同时对历史街区产生或好或差的影响.
"保护"只 是手段,不是目的,"保护"不只是要使被保护的对象存留下来,还应使之长久地,有生命力地存留下来.因此,对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我们不仅要保护那记载着历史文化信息的物质形态,更要使之如城市其他地区一样充满活力,只有充满活力的东西才能更 好地生存下来.
规划内容
首先确定规划总体布局,保护传统道路格局,并尽可能保留有价值的传统四合院.以较零
散的用地调整及"添补 式"的更新设计,在保护的基础上吸取传统四合院的特色,设计一系列的"新 型庭院住宅"取代没有保留价值的四合院,使更新规划方案的总体环境基本上遵循居民心目中的线索,并能够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5.1 根据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进行分类
1)对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庭院和内部装饰具有特色和相 对完整的历史建筑,规划建议列为控制 保护建筑,按照控保建筑的保护要求进行保护.
2)建筑的立面和结构构体系不得 改变,建筑内部允许改变.
3)建筑的主要外立面不得改变, 其他部分允许改变. 5_2 保护范围与要求
1) 核心保护区 定义:指由文物古迹,历史建筑 物,构
筑物及其风貌环境所组成的核心地段. 原则:对历史文化区核心保护区的 划定,风貌格局完整的区域有多少划多少,坚持宜小不宜大的原则.
2) 保护要求:应严格保护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保护
构成历史风貌的各个要素(包括建筑,庭院,街巷,河道,古 井,树木等)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 历史建筑在保护其格局和风貌,治理外部环境的同时,重点对建筑内部加以调整改造,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和使用质量. 对保护区空间环境的整治以减法为主,慎做加法.对影响历史风貌的一般 建筑,近期对其进行整修,改造,降低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远期拆除更新.严格控制保护区内新,改,扩建项目,建赊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理念及应用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赊店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它坐拥素有"中国第一会馆"之称的社旗山陕会馆,优美的两河相抱的自然环境,独特的九门格局及城墙遗址,保存完好的街巷机理,以及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历史建筑,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见证了赊店风风雨雨的历史.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保护理念加以保护和利用. 整体性保护的理念整体保护就是保护包括建筑,环境,空间格局以及人类活动等元素在内的统一整体,所有组成元素都与整体有着~定意义的联系.因此,在赊店名镇保护工作中不能将历史遗存彼此割裂开来,分别对待,而应从整体上去考虑它 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保持历史古镇风貌的完整性
1.1 开辟新区,疏散功能
1.2 赊店镇位于社旗县老城区,随着老城人口的
增加,城镇功能复杂化,交通 拥挤,生活环境恶化,赊店老城已经不 堪重负.如果不假思索地采用拆旧建 新,拆低建高,修建宽马路大广场等方 式,来提高城镇的通行能力或者改善生 活环境,势必对古镇历史遗存造成毁灭 性破坏.上海开发浦东新区,北京也在 开始向
保护历史建筑篇二:任廷凯 历史建筑保护法规摘录
历史建筑保护法规摘录
一.保护对象的界定
1、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
1)文物
文物古迹 historic monuments and sites
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碑石刻、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摘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
受国家保护的文物范围包括:
(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3) 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4)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本准则适用的对象通称为文物古迹。它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或人类活动遗留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近现代史迹及纪念建筑、由国家公布应予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以及其中原有的附属文物。 [摘自《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2)不可移动文物与可移动文物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摘自《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3)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单位 officially protected monuments and sites
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摘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直接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国务院
核定公布。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设区的市、自治州和县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4)文物建筑
(查了自己有的所有法规、规范及条例等等,又通过网络搜索,但都没有查到关于“文物建筑”的准确界定和定义)
2、保护建筑、历史建筑、近现代优秀建筑、(传统建筑、乡土建筑、民居-括号内为非法定保护对象的术语)
1)保护建筑 candidacy listing building
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规划认为应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方法进行保护的建(构)筑物。[摘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
2)历史建筑 historic building
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构)筑物。[摘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
本条例所称历史建筑,是指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且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摘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
3)近现代优秀建筑 从19世纪中叶起,到20世纪的100多年间,中国建筑风格的变化是巨大的,其中既
有与西方建筑风格平行发展的一般类型,也有受中国本土社会文化制约的特殊类型。而新内容、旧形式和中外建筑形式能否结合、怎样结合,一直是近代建筑风格变化的主线。寻求时代风格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道路,一直是建筑艺术创作的主题。
20世纪的中国建筑打破了传统建筑封闭内向的陈规。以表现空间意境为主的审美观念,突出了公共性和开放性的观赏功能,与同时输入的西方建筑重视表现实体造型的审美观念相一致。20世纪中国建筑艺术包含两类内容:一是某些大型的、纪念性比较强的建筑仍十分注重造型艺术的社会价值、审美功能,以特定的形式表现某些特定的精神内涵,如银行、海关常采用庄重华贵的西方古典形式,以显示其财力的坚实富有;一些政府机关和纪念性建筑多吸取传统形式,以显示继承传统文化,发扬国粹的精神。二是大多数民用建筑一般只从审美趣味出发,一方面追求时髦新奇,同时也受到传统审美趣味的影响。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流行的洋式店面、洋学堂、洋戏院和城市里弄住宅,都是所谓中西合璧的形式,以后则更多地直接采用西方流行的形式;80年代以后又兴起追求乡土风味的形式。
20世纪城市功能的急剧变化,给传统的环境艺术以根本的影响,原有的群体序列艺术和环境尺度远不能适应新的功能。首先,不同城市和不同街区对于开放性、公共性有不同的要求,出现了不同风格的群体环境。如北京的使馆区,青岛、大连、哈尔滨的行政区,上海、天津、广州的金融商业区和高级住宅区,南京、长春的政权机关区以及各大城市的新兴商业
街区等等。其次,随着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输入,也引进了城市和街区群体构图艺术,使得一些城市和街区出现了新的风格。开始是德国式、俄国式、英国式、日本式等等新小区建设,其后就扩大为整个城市自觉的整体经营。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进行新的规划,大多注意到新的环境艺术构图和建筑空间序列设计,尤其以1929至1930年上海、南京的规划和1939年伪满洲国新京(长春)的规划最为典型。50至60年代,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兴起,表现城市个性的群体环境艺术手法开始成熟。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改建,广州北部新区的开发,都是突出的例证。80年代以后,新兴市镇建设更注重群体艺术的价值,深圳、珠海以及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的卫星城和居住小区、历史文化名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表现力都很突出。
对优秀近现代建筑进行改造,应保存建筑本体的真实性,保持外立面原貌等。建设工程选址,应当避开优秀近现代建筑。确因公共利益需要不能避开的,应当对优秀近现代建筑采取迁移异地保护等保护措施。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的认定标准为:对尚未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反映一定时代特征、具有保护价值、承载真实和相对完整历史信息的四合院和其他建筑为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优秀近现代建筑是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重要组成部分,即为本市行政辖区内自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即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至1976年“文革”结束)建造的,现状遗存较为完整的,能够反映北京近现代城市发展历史,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建筑物(群)和历史遗迹。不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普查登记单位。
4)传统建筑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变化很大,各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因而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如南方的干阑、
北方游牧民族的毡房、黄河流域的窑洞等,但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占主流的是木结构的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别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的总体布局方式是对称齐整、主次分明,一条中轴线将一个个封闭的四合院落贯穿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者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独特的斗拱结构、形式多变的弧面屋顶、美观坚固的琉璃瓦、色彩丰富的彩画以及形态生动的雕塑,使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而建筑的布局、选材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
5)乡土建筑
乡土建筑是指带有“本土建筑”“自发建筑”“民间建筑”“传统建筑”等描述特征的建筑,主要特点在于自发性和朴素性。通俗的讲,乡土建筑就是乡村里的、土生土长的传统建筑。整个存在于乡土社会中,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建筑:除了有单纯的住宅外,还有寺庙、祠堂、书院、戏台、酒楼、商铺、作坊、牌坊、小桥等。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2届大会通过的《乡土建筑遗产宪章》认为:乡土建筑是社区自己建造房屋的一种传统的和自然的方式。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基本表现,是社会与他所处的地区的关系的基本表现,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乡土建筑指的是现实生活中沿用着的建筑(这些老建筑极具风俗性、地域性和历史特征)及其外部环境。历史街区是乡土建筑的一种类型。
乡土建筑是不可再生的城乡遗产资源,然而,这些资源生命非常脆弱,由于不能得到如同“文物建筑”、“历史名城”待遇的保护,极易被淹没在城市化和旧城改造的“现代化”热潮之中。
《乡土建筑遗产宪章》规定,乡土建筑的识别标准为:
1)一个群体共享的建筑方式;
2)一种和环境相呼应的可识别的地方或地区特色;
3)风格、形式与外观的连贯性,或者对传统建筑类型的使用之间的统一。
4)通过非正式途径传承的设计与建造传统工艺;
5)因地制宜,对功能和社会的限制所做出的有效反应;
6)对传统建造系统与工艺的有效应用。
6)民居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华北、东北地区的民居大多是这种宽敞的庭院。
如:堂屋和土楼、少数民族居住建筑、北方窑洞和古城民居等等,民居可能是普通的乡土建筑,也可能是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文物建筑。
(查了自己有的所有法规、规范及条例等等,又通过网络搜索,但都没有查到以上近现代优秀建筑、传统建筑、民居三个名词的准确界定和定义,以上是相关资料和自己的理解)
3、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地段、历史街区、历史风貌区等)
1)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称为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
2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历史存留的原物;
3历史文化街区用地面积不小于1hm2;
4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用地面积宜达到保护区内建筑总用地的60%以上。
[摘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
本条例所称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留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近代和现代史迹比较集中,能够较完整、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摘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
2)历史城区
历史城区 historic urban area
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摘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
3)历史文化保护区
4)历史地段
历史地段 historic area
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摘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
5)历史街区
6)历史风貌区
(查了自己有的所有法规、规范及条例等等,又通过网络搜索,但都没有查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街区、历史风貌区”的准确界定和定义)
4、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
1)历史文化名城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摘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
2)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
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军事要地,或者在近代和现代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集中反映地区建筑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摘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
二、保护规划管理的基本要求
1)[摘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
4.1.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确定保护的目标和原则,严格保护该街区历史风貌.维持保护区的整体空间尺度,对保护区内的街巷和外围景观提出具体的保护要求。
4.1.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按详细规划深度要求,划定保护界线并分别提出建(构)筑物和历史环境要素维修、改善与整治的规定,调整用地性质,制定建筑高度控制规定,进行重要节点的整治规划设计,拟定实施管理措施。
4.1. 4历史文化街区增建设施的外观、绿化布局与植物配置应符合历史风貌的要求。
4.1.5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包括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保持街区活力的内容。
4.1.6位于历史文化街区外的历史建筑群,应依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要求进行管理。
2)[摘自《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 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一)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
(二)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
(三)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四)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五)占用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
(六)其他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
第十四条 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确定各类建设项目,必须先由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
保护历史建筑篇三:关于为什么保护历史建筑的若干看法
关于为什么保护历史建筑的若干看法
摘要:回顾历史,磅礴大气的汉唐宫阙、小桥流水的明清园林、天下一统的阿房宫、中西结合的圆明园都在它那个时代绽放着夺目的光彩,而历史变迁留给后人的多是残石废墟让人嗟吁。而现代中国对现代的狂热推崇曾让我们摒弃历史,耗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政治影响在“拨乱反正”中被肃清,而其带来的历史观的影响却如跗骨之蛆一般影响着我们。而九十年代开始的消费主义和大众传媒以及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大量学习西方技术、艺术以此作为新文化或新解放的代表。回过头来,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一直被忽视。逐渐我们意识到文化需要根,而我们的根恰恰在于一度被我们忽视的历史中。
关键字:中国建筑 历史建筑 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科学价值 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历史建筑,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定义,它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相对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中国古建筑是独立的机构体系,其特点是以木结构为主,独特的单体造型、方正严整的平面构图、丰富的装修和装饰、写意的山水园景为特点。中国建筑发展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邻国建筑等都有深刻影响。在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的一个活动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Irina Georgieva bokova)提出了“为什么保护遗产”的问题,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而言,遗产保护服务于它的基本宗旨: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对话,和平发展,减轻贫困,最终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而对于我们历史建筑保护而言,由于木构的特点以及历史原因,在“现代化建设”中历史建筑的现状面临严重考验。历史建筑代表了中国社会形态的发展,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特点,其技艺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不容毁灭。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梁思成在考察蓟县独乐寺时说“观音阁及山门,既为我国现存建筑物中已发现之最古者,且保存较佳,实为无上国宝。如在他国,则政府及社会之珍维保护,唯恐不善。而在中国则无人知其价值......此千年国宝,行将于建章、阿房同其运命,而成史上陈迹.....日本古建筑保护颁布施行已三十余年。回视我国之尚在大举破坏,能不怆然?”。
历史价值:历史建筑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延续了人类社会的文脉,无论是恢弘的秦始皇陵还是绵延的长城;无论是高贵的明清故宫还是焚毁的阿房宫;无论是四合院还是明清徽派建筑,都承载着其历史意义,体现着社会各时期的特点和变化。恢弘的秦始皇陵体现着秦朝皇权的至高无上,明清故宫代表着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以及皇权的高度集中,而四合院则体现着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情境。而这些最终反映我国社会形态的演变与历史变迁。为研究历史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艺术价值:首先,历史建筑有其独有的艺术价值,像林徽因所说“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由温雅的儿女佳话,到流血成渠的杀戮。他们所给的“意”的确是“诗”与“画”的。但是建筑师要郑重郑重的声明,那里面还有超出这“诗”、“画”以外的意存在。眼睛在接触人的智力和生活所产生的一个结构,在光影恰恰可人中,和谐的轮廓,披着风露所赐与的层层生动的色彩;潜意识里更有“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凭吊兴衰的感慨;偶然更发现一片,只要一片,极精致的雕纹,一位不知名匠师的手笔,请问那时锐感,即不叫他做“建筑意”,我们也得要临时给他制造个同样狂妄的名词。”中国古建筑造型优美的屋顶,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由此演变出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同时,衬托性建筑的应用以及色彩的应用无不彰显着中国匠师高
超的艺术素养。其次,建筑承载着绘画、雕刻、音乐等艺术形式,人们可以在建筑中感受到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变化,最终化为己用,最终推动艺术的发展。再其次,各地区各民族的对于建筑的艺术表现又有所不同,如西方的哥特式建筑,伊斯兰建筑、希腊罗马建筑等,中国福建的土楼,陕北的窑洞、蒙古的毡包、江南的徽派建筑等都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建筑结构、艺术风格、功能等都体现着建筑的多样性,进一步体现文化的多样性。为全人类提供丰富的文化遗产。
科学价值:九十年代开始的消费主义和大众传媒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大量学习西方技术、艺术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我们的建筑风格逐渐西化。欧式别墅、花园洋房、地中海风格、哥特式风格入侵国内。但是作为建筑师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这真的适合我国建筑的发展吗?正如梁思成所说“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中心建制相比,太过东施效颦,又伤自尊。”研究我们自己的石刻、牌楼、影壁、古建继承并加以创新才是出路。还有一些古建“现代化”的尝试,尝试不成将千年杰作毁于一旦,将古建改的面目全非,加速古建的破坏,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痛。另一方面,俗话说“百闻不如见面”,研究古建筑不能停留在书本理论上,古建筑的演变、造型艺术、建造技术必须要实地测绘实践才能有所得。同时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可以加强民众和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长期由国家买单,随着对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的关注度提高,民众和社会也可以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献一份力。
文化价值:一、上文提到,在某一时期我们曾摒弃历史,推崇现代化,故此许多历史建筑多遭受普遍的摧残,虽然其中有不可免的因素,但是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的决心,对我国的文化加以保护,历史建筑不容忽视。历史建筑对于传承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而最为重要的是,历史建筑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在文化层面上,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精神。加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感正如八国联军侵华抢掠并烧毁了圆明园让中国人民的自尊心遭受极大的破坏,时至今日圆明园废墟仍提醒我们勿忘国耻。林徽因在《山西通信》中说“教书先生帮忙我们拓碑文。说起这个那个庙,都是年代可多了,什么时候盖得,谁也说不清了。年代对了吧?他们骄傲的问。多了多了。我们高兴的回答,差不多一千四百多年了。呀,一千四百年!我们便一齐骄傲起来。”这种历史认同感和民族自尊心不是新建筑所能相比的。
三、中国建筑是一个独立系统但是基本结构又未受外来影响而发生复杂变化,虽然在结构和艺术上都达到极复杂精美的程度,但是单纯简朴的外表未曾变化,这让一般人认为中国建筑没什么发展,其中尤以西方人为甚。这是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粗鄙的认识,但是却影响到中国人对本国建筑文化的怀疑甚至摒弃。这是极其严重的,所以对历史建筑加以保护并认真研究探讨才能更正这些人的观点。让更多人认识到历史建筑的美。
经济价值:梁思成曾说“历史建筑是人民文化游息的好场所,是发展旅游的物质基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的需求。其中以历史建筑为主体的旅游项目尤其受大家的欢迎。在重新修订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增加了关于合理利用的章节,这在保护好历史建筑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历史建筑的社会功能,发挥它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如北京、杭州、苏州、南京、安徽等都大受游客欢迎,这不仅带动了旅游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服务业等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是,人们在感受历史建筑的魅力的时候,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对本民族本文化的认同感。
结语:2000年后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最为迅速和活跃的地区,但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历史建筑保护的迫切与解决复杂保护问题之间的巨大反差;历史建筑的真实性与运营效果之间的矛盾;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化生活之
间的摩擦社会认同感和历史建筑发展之间的“时差”等问题都趋待解决。但历史建筑的保护,是我们历史建筑保护理论和实践的实验场,也是我们文化、经济建设、弘扬传统文化的战场。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也为国际遗产保护提供经验。
相关热词搜索:保护 建筑 历史 如何保护历史建筑 保护历史建筑英语作文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