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机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2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发机历史篇一:中国机械发展史
我国机械发历程
摘要 按时间顺序阐述中国机械发展历程,每一个时期的机械产品都代表着当时的人类文明和社会的生产水平,同时也记载了中国的机械发展,体现了中国的机械历史悠久和卓越成就,还体现了技术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 小型夯实机械;热处理;锻压;铸造;热加工
China history of machinery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quence stated china history of machinery, each period of mechanical products represent when human civilization and social production levels, while also recorded the Chinese mechanical development, embodies the Chinese machiner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emarkable achievement, but also reflects technology rapid development.
Keywords Small ramming machinery;Heat treatment; forging;casting;hot-working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1]。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传统机械方面,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由于特别是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导致落后了很多比西方国家 [7]
。
中国机械史-夏商西周时期
图1 西周时期弓箭
中国古代金属冶机械铸技术发明时间较早,且技术精湛[9]。
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朴质雄浑,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纤细精巧,形成了中国
古代。青铜器的独特风格。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如甘肃东乡马家窑出土的铜刀,距今已有4800年左右的历史。中国在大约40~50万年前,就已出现加工粗糙的刮削器、砍砸器和三棱形尖状器等原始工具。4~5万年前出现磨制技术,许多石器都已比较光滑,刃部也较锋利,并有单刃、双刃、凸刃、凹刃和圆刃之分。
中国在28000年前出现弓箭,这是机械方面最早的一项发明;公元前8000~前2800年期间出现了陶轮(制陶用转台);农具大约出现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除石斧石刀外,还有石锄、石铲、石镰、骨镰和骨耜。石斧和石刀上已有用硬质砂子磨削而成的孔。
夏代以前和夏代,先后出现了无辐条的辁和各种有辐条的车轮;殷商和西
周时已有相当精致的两轮车;独木舟和筏等水上运输工具早就相继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能用石范和泥范铸造简陋的工具和武器。商殷时期,随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形成了灿烂的青铜文化。青铜冶铸技术得到高度发展,青铜铸件司母戊方鼎重达875千克,春秋时期的青铜铸件曾侯乙尊盘已十分精细。 春秋至魏汉时期(公元前770~公元265年)是中国古代机械开始较快发展的时期。春秋时期铁器和生铁冶铸技术开始出现;黑心可锻铸铁、白心可锻铸铁和锻钢的出现,加速了由铜器向铁器时代的过渡;春秋中期以后发明了失蜡铸造法和低熔点合金铸焊技术;战国时期又有了叠铸和锚链铸造等工艺;西汉中期已炼出灰口铸铁,并出现了壁厚3~5毫米的薄壁铸铁件。铸铁热处理技术也有所发展。
中国机械史—春秋战国时期
图2 春秋时期攻击机械弩
春秋时期出现弩,控制射击的弩机已是比较灵巧的机械装置。到汉代,弩机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已达到相
当高的水平。汉弩有一石至十石等八种规格,这些规格的形成表明机械制造标准在汉代已初步确立。弩机上留下了作
工、锻工、磨工等的名字。战国时期流传的《考工记》是现存最早的手工艺专著,其中记有车轮的制造工艺。对弓的弹力、箭的射速和飞行的稳定性等都作了深入的探索。汉代已有各类舰艇和大
量的三四层舱室的楼船。有些舰船已装备了艉舵和高效率的推进工具橹。西汉时的被中香炉构造精巧,无论球体香炉如何滚动,其中心位置的半球形炉体都能经常保持水平状态。
中国机械史—秦汉时期
图3 反盗机械装置-机弩
1980年出土的秦始皇陵铜车马代表了当时铸造技术、金属加工和组装工艺的水平。东汉以后出现了记里鼓车和指南车。记里鼓车有一套减速齿轮系,通过鼓镯的音响分段报知里程。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自动离合装置的发明,说明传动机构齿轮系已发展到相当的程度。东汉时已有不同形状和用途的齿轮和齿轮系。有大量棘轮,也有人字齿轮。特别是在天文仪器方面已有比较精密的齿轮系。张衡利用漏壶的等时性制成水运浑象,以漏水为动力通过齿轮系使浑象每天等速旋转一周。公元132年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即候风地动
仪。 汉代纺织技术和纺织机械也不断发展,绫机已成为相当复杂的纺织机械。到三国时期,马钧将50综(分组提放经线的综片)50蹑(踏具)和60综60蹑的绫机都改成50综12蹑和60综12蹑,提高了生产效率。马钧还创制了新式提水具翻车,能连续提水,效率高又十分省力。
汉代的农具铁犁已有犁壁,能起翻土和碎土的作用,汉武帝时赵过既已创制三脚耧,一天能播种一顷地。在这一时期,大型铜铁铸件和大型机械结构陆续出现。五代时铸造的沧州铁狮子重约40吨, 宋代木结构水运仪象台高3丈5尺,宽2丈1尺。
中国机械史—唐代发展
图4 唐代水利机械
唐末时期机械制造已有较高水平。如西安出土的唐代银盒,其内孔与外圆的不同心度很小,子母口配合严紧,刀痕细密,说明当时机械加工精度已达到新的水平。
在运输工具方面,人力和水力并用,在技术上有进一步发展。南朝齐祖冲之所造日行百里的所谓千里船和南朝粱侯景军中的160桨快艇,都是人力推进的快速舰艇,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车
船。唐代的李皋对车船的改进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水力机械也有新的进展,唐代已有筒车,从人力提水发展为水力提水。南末末期又创造出先进的水转大纺车,三摧、五摧(锭)手摇纺车曾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人力纺纱机具。元代薛景石所著《梓人遗制》是木工名家总结亲身经验之作,并详细记述了当时通行的纺织机具和车辆,以古代著名的木制机械技术专著而留世。
中国机械史-宋元明清时期
图5 明代《天工开物》中的纺织图
这一时期天文和计时仪器发展迅速。北宋苏颂和韩公廉等制成的木构水运仪象台,能用多种形式表现天体时空
的运行。它由水力驱动,其中有一套擒纵机构。水运仪象台代表了当时机械制造的高度水平,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天
文钟。元代的滚柱轴承也属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机械装置。
明初的造船业已有很大进展。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郑和所乘宝船长约137米,张12帆,舵杆长11米多,是古代最大的远洋船舶。当时的机械制造主要仍靠手工操作。大者如千钧锚,是靠人工先锻成四爪,然后依次逐节锻接。小者如制针用的冷拔钢丝,也用手工制成。
明代已有活塞风箱。它是宋元木风扇的进一步发展,风箱靠活塞推动和空气压力自动启闭活门,成为金属冶铸的有效的鼓风设备。 在明中叶或稍前,木帆船已能逆风行驶,并拥有全风向航行的能力。扬州立帆式风轮是将八扇纵帆等距装置在八角形木架上,围绕一个垂直轴旋转,并能自动调节帆面角度。这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木船风帆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中国沿海一带多利用它推动翻车,以提取海水晒制食盐[4]。
机械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学术研究。王徵于1627年编译和出版了《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介绍了西方机械工程的概况。来自西方的自鸣钟表和水铳等也
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流传。 1634~1637年 ,明朝的宋应星编著和出版了《天工开物》,记录了许多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科学创见。它反映出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记载了不少有关机械制造和产品性能的情况。内容涉及泥型铸釜、失蜡法铸造以及铸钱等铸造技术,还记述了千钧锚和软硬绣花针的制造方法、提花机和其他纺织机械以及车船等各种交通工具的性能和规格等。《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清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曾制造大更钟,它依靠悬锤的重力驱动,并增添了精确的报更机构,加工精致,富有中国民族特色。明清两朝中国钟表工匠创制了不少新奇的钟表。当时的广州、苏州、南京、扬州等,成为有名的制造钟表的城市。
中国机械史-新中国成立以后
发机历史篇二:机械自动化的历史发展及未来展望
目录
中文摘要?????????????????????????????? 1 1 引言???????????????????????????????????? 2 2 机械自动化历史?????????????????????????? 3
2.1 自从18世纪中叶至工业革命时期????????????????? 3
2.2 1952年一1965年???????????????????????? 3
2.3 从1967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4
2.4 从1967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4 3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 ???????????????????????? 6 4机械自动化发展未来???????????????????????? 9 结论 ??????????????????????????????? 11 致谢 ??????????????????????????????? 12 参考文献????????????????????????????? 13
机械自动化的历史发展及未来展望
摘要: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
作或控制的过程,而机械自动化就是机器或者装置通过机械方式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过程。机械自动化是最早出现的自动控制系统,是自动化的一个分支。本文阐述了机械自动化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而探索机械自动化未来。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干预;发展现状。
1 引 言
17世纪后期,随着机械的改进,需要煤和矿石的需求量大大的增加人力畜力无法满足需求。于是18世纪初出现了T.纽科
门的大气式蒸汽机,用以驱动矿井排水泵。1765年,J.瓦特发明了有分开凝汽器的蒸汽机,降低了燃料消耗率。1781年,瓦特又创制出提供回转动力的蒸汽机,扩大了蒸汽机的应用范围。蒸汽机过于笨重应用不便。19世纪末,电力供应系统和电动机开始发展和推广。20世纪初在工业生产中电动机取代了蒸汽机。离心调速器机械自动化的真正大放光彩的时候应是近代西方的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瓦特改进的蒸汽机中就运用了多个机械自动控制调节系统:离心式调速器和节流阀等。离心式调速器开创了机械自动控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机械自动化的实现将机械生产 引领向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真正达到了大工业生产及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令整个世界的生产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由此延伸出了电气自动化。
2 机械自动化历史
2.1 自从18世纪中叶至工业革命时期
1870 -1950年,纯机械控制随着电液控制的刚性自动化加工单机和系统得到长足发展。如1870年美国发明了自动制造螺丝的机器,继而于1895年发明多轴自动车床,它们都属于典型的单机自动化系统,都是采用纯机械方式控制。1924年第一条采用流水作业的机械加工自动线在英国的Morri,汽车公司出现;1935年苏联研制成功第一条汽车发动机气缸体加工自动线。这两条自动线的出现使得制造自动化技术由单机自动化转向更高级形式的自动化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位于美国底特律的福特汽车公司大量采用自动化生产线,’使汽车生产的生产率成倍提高,汽车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汽车的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随后,西方其他工业化国家、苏联以及日本都开始广泛采用制造自动化技术和系统,使这种形式的制造自动化系统得到迅速普及,其技术也日趋完善,它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也达到高峰。尽管这种形式的制造自动化系统仅适合于像汽车这样的大批生产,但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苏联于1946年提出的成组生产工艺的思想,对制造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直到目前,成组技术仍然是制造自动化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技术基础之一。
2.2 1952年一1965年
数控(numerical control, NC)技术和工业机器人技术,特别是单机数控,得到飞速发展。数控技术的出现是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意义重大,几乎是目前经济性实现小批量生产自动化的唯一实用技术。第一台数控机床于1952年在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研制成功,它一出现,立即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从1956年开始就逐渐在中、小批量生产中得到使用。1953年,麻省理工学院又研制成功著名的数控加工自动编程语言,为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莫定一了基础。1958年,第一台具有自动换刀装置和刀库的数控机床即加工中心(machiningcenter, MC )在美国研制成功,进一步提高了数控机床的自动化程度。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于1959年出现于美国。最早的工业机器人是极坐标式的,它的出现对制造自动化技术具有很大的意义。工业机器人不但是制造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
少的压力变送器设备,它本身也可单独工作,自动进行装配、焊接、喷漆、热处理等工作。1960年,美国研制成功自适应控制机床,使机床具有了一定的智能色彩,可以有效提高加工质量。1961年在美国出现的计算机控制的碳电阻制造自动化系统,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雏形。1962年和1963年又相继在美国出现了圆柱坐标式工业机器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及绘图系统,后者为自动化设计以及设计与制造之间的集成莫定了基础。1965年出现的计算机数控(CNC)机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的出现为实现更高级别的制造自动化系统扫清了技术障碍。
2.3 从1967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这是以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组成的柔性制造自动化系统得到飞速发展的时期。
1967年英国的Molins公司研制成功计算机控制6台数控机床的可变制造系统,这个系统被称为最早的柔性制造系统,它的出现成功地解决了多品种、小批量复杂零件生产的自动化及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问题。同年,美国的Sundstand公司和日本国铁大宫工厂也相继研制成功计算机控制的数控系统。ITMIll年日本研制出按成组加工原则的IKEGAI可变加工系统,同年美国又研制出工业机器人操作的焊接自动线。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数控技术的发展和成熟,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小型制造自动化系统,即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制造系统到目前仍是制造自动化的最高级形式,即自动化程度最高并且实用的系统。1980年日本建成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无人化机械制造厂—富士工厂,从原材料到外购件人库、搬运、加工、成品人库等,除装配以外的其他工序均完全实现自动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还建成了一个由机器人进行装配的全自动化电机制造厂和一个规模庞大的利用激光加工的综合柔性制造系统。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无人自动化工厂的努力却是不成功的,原因并不在于技术,而主要在于它的经济性太差,并忽略了人在制造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2.4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制造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发展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CIMS ),并被认为是21世纪制造业的新模式。
发机历史篇三:挖掘机发展历史
挖掘机发展历史
(厚学网)
原来的挖掘机是手动的,从本发明到2013已经一百三十年,在液压挖掘机的发展过程中,由蒸汽驱动的斗式回转挖掘机驱动和内燃机驱动回转挖掘机,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首先由法国波克兰液压挖掘机工厂发明成功。由于液压技术的应用,40年代已经安装在配备反铲液压挖掘机吊拖拉机。1951,全液压反铲挖掘机由法国波克兰位于(波克兰)厂推出造成挖掘机技术的发展创造新的空间和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和中期,已经开发出一种拖曳回转液压挖掘机和履带式液压挖掘机。液压挖掘机是在液压技术的初级阶段使用的,液压元件的使用在各种工作条件下,制造质量不稳定,且支撑件不完整。从20世纪60年代起,液压挖掘机进入推广和蓬勃发展阶段,全国挖掘机制造厂和品种迅速增加,产量猛增。1968-1970年年间,液压挖掘机产量已占挖掘机总产量的83%,已接近100%。
第一代挖掘机:电机、内燃机的出现,使挖掘机具有先进的和合适的电动装置,从而使各种挖掘机产品诞生。1899、第一台电动挖掘机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柴油机也被用于挖掘机,柴油机(或马达)由机械式挖掘机驱动,是第一代挖掘机。 二代挖掘机:随着液压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挖掘机具有更科学、适用的传动装置,液压传动代替机械传动是挖掘机技术的一大飞跃。德国的第一台液压挖掘机诞生于1950。机械传动液压是二代挖掘机。
第三代挖掘机: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挖掘机具有自动化控制系统,也使挖掘机的性能高、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机械和电气集成的萌芽发生在1965,并在液压挖掘机的机械和电气集成技术的大规模生产是在1985左右,当主要目的是节省能源。挖掘机电子是第三代挖掘机的标志。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