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2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电气历史篇一:电气自动化发展史

我国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史

在我国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史中,有“工业自动化”专业与“自动控制”专业两条发

展主线,其中“工业自动化”专业最早源于“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学习苏联组建高等教育体制,细分专业。于是,分别对应着国家工业建设中的自动化与国防、军事建设中的自动控制,先后建立了“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与“自动控制”专业(当时在不少学校,“自动控制”专业是保密专业)。前者经过多次专业名称的演变,逐步发展成为“偏重应用、偏重强电”的自动化专业;而后者保持专业名称“自动控制”基本不变(在早期也有称为“自动学与远动学”、“自动控制系统”专业的),逐步发展成为“偏重理论、偏重弱电”的自动化专业,并于1995年走到一起,合二为一,成为统一的“自动化”专业。1998年,按照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最新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5],经调整、合并而成的新的“自动化”专业不仅包括了原来的“自动化”专业(含“工业自动化”专业与“自动控制”专业),还增加了“液压传动与控制”专业(部分)、“电气技术”专业(部分)与“飞行器制导与控制”专业(部分)。

由此可见,一部我国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史,实际上是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史的一

个缩影,同时也是新中国工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下面以“工业自动化”专业这条发展主线为例,详细回顾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多次专业名称的改变(实质是专业内容的变化)及其与当时我国工业建设的密切关系。

首先简要回顾一下世界与中国的专业划分历史。我们知道,现在通行的专业划分大体

上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到20世纪上半叶定型的,就工科来说,基本上是以行业(产品)为对象来划分的,因而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行业性的专业”或“行业公会”。目前国际上两大类教育体制中,以英美为代表的教育体制虽未摆脱“行业性的专业”体系,但一直走的是“通才”教育之路;而以前苏联(欧洲接近苏联)为代表的教育体制,一开始实行的就是“专才”教育,专业分得很细,虽然屡经改革,但到目前“行业性的专业”特征仍极为明显。

5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后,全面学习苏联,专业分得很细;改革开放以来,才逐步向

以英美为代表的教育体制靠拢,逐渐淡化专业,推行“通才”教育,通过多次的专业调整与合并(专业总数从最多时的1343种逐步减少到目前的249种),虽未摆脱“行业性的专业”

的“美名”,但高校的许多系中,大多是一个系只有1个专业,而不是过去的多个专业了。

前已提到,我国的自动化专业最早源于1952年全国高校大调整时第一批设立的专业—

—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当时,苏联援助我国兴建156个大型工业企业,急需电气自动化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而培养这类专业技术人才,很符合当时以及随后我国工业建设的需要。到了60年代,专业名称改为“工业电气化及自动化”,70年代末恢复招生时又改为“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这不只是专业名称上的变化,而是有其深刻内涵的,它反映了我国工业从“电气化”一步一步向“自动化”迈进的那段真实历史与发展趋势,反映了我国自动化专业如何急国家所急、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那段真实历史与发展总方向。

1993年,在历经4年之久的全国第三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后,国家教委颁布了称之为“体系完整、比较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工业电气自动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两个专业合并成立属于电工类的“工业自动化”专业,并由当时的机械工业部归口管理成立高等学校工业自动化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负责全国“工业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指导工作;与此同时,“自动控制”专业则被归属到电子信息类,并由当时的电子工业部归口管理成立高等学校自动控制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负责全国“自动控制”专业的教学指导工作。经这次专业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工业自动化”专业与“自动控制”专业的“强弱电并重、软硬件兼顾、控制理论和实际系统相结合,面向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和其他对象控制”的共同特点与培养目标,也基本确定了“工业自动化”专业偏重强电、偏重应用,“自动控制”专业偏重弱电、偏重理论的专业特点与分工格局。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了“(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引导性专业目录”,将电工类的“工业自动化”专业与原电子信息类的“自动控制”专业合并为新电子信息类的“自动化”专业。由于这是引导性专业目录,不属于强制执行,再加上将“工业自动化”这一强弱电并重的专业“并入”属于弱电专业类的电子信息类不利于专业的发展,因而许多学校仍然保持“工业自动化”专业与“自动控制”专业并存的局面。更由于1996年,国家教育部再次委托机械工业部与电子工业部分别成立新的一届(即第二届)归口管理的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使得这一引导性专业并未得到有效的实行。

1998年,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对宽口径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合并专业,与国际“通才”教育接轨,国家教育部公布了经第四次修订的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沿用至今的该目录中,专业总数从第三次修订后的504种大幅度地减少到了249种,将原目录中属于强电专业类的电工类与属于弱电专业类的电子信息类合并为强弱电合一的电气信息类,同时将原属于电工类的“工业自动化”专业与属于电子信息类的“自动控制”专业正式合并,再加上“液压传动与控制”专业(部分)、“电气技术”专业(部分)与“飞行器制导与控制”专业(部分),组成新的(强制执行的)属于电气信息类的“自动化”专业。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00余所高校设立了这样的“自动化”专业。如果把以自动化作为其专业名称一部分的专业(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包括在内,自动化专业无疑已是我国最庞大的专业了

电气历史篇二:施耐德电气历史

施耐德电气—170年的历史

1836年至今,施耐德电气从Le Creusot 的一家钢铁制造厂到如今成为自动化及能源管理的领导者的每一个历史阶段。

在170年中的艰难历程中,施耐德通过制定一系列重大的战略选择成功应对了许多的挑战。过去几年的增长过程中公司通过控股或收购行业中的优势互补的企业进一步在电力领域扩张。旗下拥有3个国际品牌:梅日梅兰(Merlin Gerin)、美商实快(Square D)、TE电气(Telemecanique),施耐德电气是全球配电、工业控制和自动化设备制造商的领头羊之一。

1836-1870 — 钢铁大师

1836:克鲁索工厂成立

1836年,Adolphe Schneider和 Eugène Schneider 两兄弟接管了克鲁索矿山以及锻造和铸造厂,获得了参与工业革命大冒险的机会。此时他们的主要业务为钢铁,重工业,铁路建设,轮船制造。 1840-1870 : 30年的光辉岁月

施耐德兄弟在19世纪惊人的一轮工业增长中获益颇丰同时通过智能化科技的选择和建立强有力的关系网发展事业。为持续彰显他作为一个开明总经理的使命。Eugène Schneider 设立一个“员工计划”以创建一个工厂的员工家庭社区。

1870年的烦扰

对于施耐德,1870年是上一个纪元的终结。因第二帝国的衰落导致的大动荡以及激烈的罢工使得公司成功的光辉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1870-1918 — 进军国际市场

技术上的突破和充满活力的商业

Eugène Schneider的儿子Hei Schneider 从1870年的事情中意识到钢铁在军事运用中的巨大优势。1860-70年代新工艺的引进使得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加优质的钢材。施耐德在钢铁生产工艺上的不断创新并迅速成为欧洲军工和基础设施制造的领导者。

国际雄心

在世纪之交,Eugène II开始在很多国家投资采矿业,钢铁,电力。公司大部分的出口来源于其在武器制造商的成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施耐德勇于接受挑战,于1870生产出能够与KRUPP匹敌的加农炮。

1918-1944 — 一个充满了不确定的时期

战后的激情岁月

在1918年法国的胜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后,施耐德必须进行重组以应对和平时期的经济形态。在战后重建的这段时间,施耐德利用在电力,钢铁和水泥行业的扩张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施耐德目前的

主要三个品牌也是在这个时期内创办的:梅日梅兰,TE电气,美商实快。

在德国和东欧取得重大突破

一战后,施耐德开始在德国和东欧开展业务。和SKODA的合作是这一战略的要点。

黑暗时期

10年后,德国势力的重新崛起严重威胁到施耐德在东欧的附属机构且一些密切的关系也因此而被毁坏。与此同时,1930年代的大萧条和法国阵线政府的到来对公司征收了非常重的税收。从1940-1944年,德国的占领将施耐德推入了一个极其艰难的困境,此时施耐德的口号是“忍受但抵制”

1944-1960 — 新纪元

重建与重生

法国一经解放,施耐德不得不开始又一次应对复苏,但是这一次,整个国家需要重建。公司的新任CEOCharles Schneider,逐步的放弃武器制造转而重点关注平民需求。1949年的深入改革为施耐德进入现代世界做了基础准备。

国民经济的领导者

Charles Schneider 想要公司能够朝着“规模化、现代化、规范化”

前进。他将这一口号贯彻于所有的业务,无论是从建筑和钢铁到电力,核能,还是并购与出口的战略。Charles Schneider 的政策迎来了巨大的成功,并且在1959年戴高乐将军对外宣称施耐德是“国民经济的领导者”

阴云密布

不幸的是,这些显著的优势后潜伏着许多弱点(危机)在不久后引来了严重的后果:低廉的股本回报率,被大量投资拖累的微薄利润,下降的重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此外,执行团队吝于在研究上投入,害怕创新,并拒绝反思自身的管理方式。

1960-1981 — 帝国的崩塌

接班

Charles Schneider 在1960年突然辞世使得接班问题变得异常棘手,在此期间,由于钢铁制造和造船等主要主营业务的衰落使公司陷入瘫痪。Empain家族于1969年掌控该集团,从而带来了转机 Empain时代

然而,身为新生的Empain-Schneider 集团的领导者, Edouard-Jean Empain男爵的管理方式更像是一系列的投资组合,急功近利只追求短期利益。传统的产业部门陷入更深的衰退中。Edouard-Jean Empain男爵的多元化经营方式也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Edouard-Jean

Empain男爵更加侧重于保持原有业务现状,而不是深入发展,他缺乏可以让公司满怀信心面对未来挑战的战略眼光。

萧条与失望

Edouard-Jean Empain男爵的多元化经营使得所有精心策划的发展计划都败下阵来。尽管尽管Spie-Batignolles在建筑与土木工程方面业绩颇佳,但是炼钢业的危机却使公司本雪上加霜。诸如此类的挫折,尤其是克鲁佐-罗瓦尔(Creusot-Loire)公司的问题,致使集团不仅未能发展,反而遭到削弱。随着梅兰日兰的逐渐加盟,

Jeumont-Schneider给公司带来了复苏的希望。1968年创建于美国的莫迪康 (Modicon)公司在1996成为施耐德的一员。

1981-2000 — 登山新的高峰

与过去的决裂

Didier Pineau-Valencienne 于1981年上任之后,便开始了公司的理性建设,放弃那些非战略性或者亏损的业务。为寻求下滑业务的解决方案,诸如:钢铁制造,轮船制造等导致Creusot-Loire陷入严重危机的业务,多次与法国政府进行协商。

新征程

通过吸纳新股东,精简机构,巩固其经济基础,施耐德在80年代开始新的部署。Didier Pineau-Valencienne于1986年毅然决定吸纳

电气历史篇三:电气测量技术发展史

电气测量技术发展史

摘要:电气测量技术是电气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安全运行的必要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标尺。本文简述

了电气测试技术方式、方法,比较了国内外电气测试技术发展情况,得出了虽然我国电气测试技术快速发展,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的结论。另外,本文还就电气测试技术发展趋势做了简单分析和叙述。 关键词:电气,测量,现状,发展

0 引言

测量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用数量概念描述客观事物,进而达到逐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揭示自然规律的一种手段。其中,电气测量是当代工业发展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电气测量是对物质世界的信息进行测量与控制的基本手段。它融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新元件新材料的现代测量技术等,是现代工业中新技术应用做多、最快的方向之一。电气测量的对象主要反映电和磁特征的物理量,如电流(I)、电压(U)、电功率(P)、磁感应强度(B)等。在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等方面,许多新的思想和概念不断涌现,而且,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融合,衍生新的研究领域,迅速改变着传统电气设备制造业的面貌,产品更新换代极为频繁。

由于现代工业电气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电气测量技术的内容更加体现现代化和自动化的要求。电气测量与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密切,因此,电气测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关心的话题。1 电气测量技术的现状

1.1 电气测量仪表与方式

目前,电气测量仪表多种多样,测试技术也层

出不穷。电气测量仪表(electrical measuring

instruments)用于测量、记录和计量各种电学量的表计和仪器。电气测量仪表按被测电流的种类分为交流仪表和直流仪表两大系列;按结构特征分为模拟指示仪表、数字仪表、记录仪表、积算仪表和比较仪表,此 类仪表可为安装式固定在屏、柜、箱上,也可为携带式;按测量功能分,常用的有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功率表、功率因数表、频率表、相位表、同步指示器、电能表和多种用途的万用电表等.此外.还有电量变送器和变换器式仪表;试验用的仪表和仪器有:电桥、绝缘 电阻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用互感器、谐波分析仪、 电压闪变仪、示波器等。

电气测量方法也非常多,例如:

(1)按测量过程分: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等;

(2)按测量方式分:偏差式测量法,零位式测量法,微差式测量法;

(3)按被测量的性质分:时域测量,频域测量,数据测量,随即测量。

但是,现代电气测量仪表和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电气测量,而更加丰富。例如,应用高频电流传感器测量电缆PD信号。高频电流传感器测量电缆PD信号示意图见图1.

图1. 高频电流传感器测量电缆局部放电监测

1.2 我国电气测量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电气测量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相差甚远。首先,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现状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同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差距是全方位的,最要害的有如下三点:

第一,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规模小,产值低,企业同样是规模小,产值低。2007年我国仪器仪表产业总产值3000亿元人民币,只占工业总产值2.5%。10年前,美国仪器仪表产业总产值已达到4千亿美元,占工业总产值4%。目前,美国仪器仪表企业年产值超过20亿美元不少于50家,我国最大的仪器仪表企业,京仪集团年产值80亿元人民币,川仪集团60亿元人民币。两相比较,差距实在太大

第二,我国仪器仪表产品质量上、品种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影响到市场销售和正常使用。许多大型精密仪器我们还生产不出来,国内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许多仪器还需要依靠进口弥补国内缺口。MEGGER公司生产的绝缘电阻测量仪和介质损耗测量仪,见图2。

(a)绝缘电阻测量仪,(b)介质损耗测量仪 图2. MEGGER公司生产电气测量仪器 2007年我国仪器仪表产品出口创下了88亿美元,可是进口却达到了172亿美元,逆差84亿美元,成为装备制造业之最。这个问题不解决,我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学科和产业的发展将无法摆脱落后被动的局面。

第三,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还无法承担起科技创新主体的责任。国际上仪器仪表科技创新发展极快,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大约只需2至4年,多数企业销售额一半以上几乎都来自5年内上市的新产品。而我国仪器仪表产品不少还沿自于20世纪80年代技术引进的产物,相当多企业产品是10年一贯制,靠吃老本为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最大的不外乎两条:一是科技创新开发投入资金太少。国外企业用于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一般为销售收入8至10%,而我国企业投入资金很少超过3至5%,何况销售收入本来就不多,极大地限制了科技创新的有效开展;二是人的因素,有的领导不重视自主创新,更多的是创新人才匮乏。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

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

国力的关键。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

目前,我国现有各类仪器仪表企业6000多家,与测量控制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明确方向和增强信心。下面我们简要的回顾一下我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近年来的重大进展。

已经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和生产规模的产业系。在6000多家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不足1000家。主要是由于我国测试仪器的普遍水平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水平上;大型和高档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许多急需的专用仪器还是空白;中低档产品保证质量上还有许多难关需要攻克,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展滞缓,是制约我国测试仪器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2003年与美国Sydigital公司合作开发了DT-100/200数字电视码流实时监测分析仪,并与Sydigital公司合资成立了迪吉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数字电视测试仪器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并于海信集团签定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开展高清数字电视测量仪器关键技术及其检测标准和生产制造的研究。

展望未来几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形成的巨大需求,电子测量仪器的国内市场仍将呈高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数字电视和通信市场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今后,我国将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更大突破,这些领域的研究、开发、技术升级的基本手段就是利用电子仪器。因此,随着各行各业对电子仪器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将不断推动电子仪器行业向前发展。

2 电气测量技术的发展

我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还存在不小差距,面临着落后被动的局面。但是,由于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仪器仪表界和广大科技术工作者的努力奋斗,近年来我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依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认真总结我国仪器仪表

(1)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

在工业自动化仪表方面,近年来温度仪表的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红外热像仪的应用迅速扩大。流量仪表内锥流量计创新成果显著,我国已经拥有各种与V锥相关或相近的流量计产品专利超过20项,其中至少6项目是发明专利,超过了美国,成为V锥流量计专利高产国。国产低端压力变送器和带HAR

电气历史

T功能的压力变送器近年来也发展很快,品种多、规格全、价格低,在市场上已经很具竞争力。控制阀行业近年来的进展是显著的,产品“跑冒滴漏”现象得到很大改进,不少产品质量达到国外主流产品水平。

在控制系统方面,进展令人鼓舞。国产DCS系统已经进入大型超临界火电机组控制系统。2007年1月,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的DCS系统在襄樊电厂首台600MW超临界机组上投运成功移交生产。国电智深公司于2007年11月成功签定江苏谏壁1000MW超临界机组自动化控制系统项目,并于2008年3季度成功中标两项大型超临界火电机组自动化控制系统项目。和利时公司和浙江中控公司的DCS系统,近年来在大型交通和石化工程项目上都得到了成功应用。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国产DCS系统在核电工程上的应用已经进入核岛控制系统。

(2)科学仪器

科学仪器最能体现仪器仪表既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工具,也是科技创新研究的主题内容

之一和创新成就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科学仪器获得了很快发展,以质谱仪为代表的高端科学仪器取得了重大进展,出现了可以与国外产品竞争的国产色——质联用仪器。特别是,我国“嫦娥”环月空间卫星上天,就携带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多光谱遥测、信

号传送仪器。四川汶川大地震,全国各地很快送去了大量环境、水文测量便携式分析仪器,表明了我国科学仪器产业的实力。

此外,科学仪器领域我国还取得了多项很有价值的进展。比如,自主研制出领先国际的分子束科学仪器——氢原子里德伯态飞渡时间谱交叉分子束装置;国际第一台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离子迁移谱探测技术痕量爆炸物快速检测仪;新型生命探测仪器“SJ—3000搜救雷达”;便携式高分辨浅水多波束测深仪;光学捕获理论研究取得进展;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及相关仪器开发取得多方面进展等等。

(3)医疗仪器

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都把医疗仪器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国家在研发、技术平台建设、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基地各方面都加大了支持的力度,近年来医疗仪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医学影像仪器方面,X射线机、计算机断层扫描机(CT)、超声扫描成像仪以及影像后处理与分析系统,无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都有显著提高。在医用电子技术和仪器方面,值得提出的是清华大学研制出可作为个人电脑外设的脑控键盘和鼠标,还研制完成基于嵌入系统的脑控家居环境控制器,用于帮助丧失运动能力长期卧床的残疾人,2007年世界技术评估中心对这一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4)电子与电工测量仪器

这里,我们只列举两项突出的进展。一是微波毫米波矢量网络分析仪器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二是电能表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矢量网络分析仪是现代电子装备必备的关键的测试设备。我国在前几年研制成功矢量网络分析仪基础上,将其应用领域从线性网络向非线性、大功率网络的测试和分析发展,掌握了多种以矢量网络分析仪为核心的自动测试技术和自动测试系统构成及应用,使我国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水平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我国是电能表生产大国,近年来非常注意在准确度、可靠性、功能、能耗、产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及可维护性等多方面提高技术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3 电气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3.1发展方向与学科前沿

(1)配合数控设备的技术创新

数控设备的主要误差来源可分为几何误差(共有21项)和热误差。对于重复出现的系统误差,可采用软件修正;对于随机误差较大的情况,要采用实时修正方法。对于热误差,一般要通过温度测量进行修正。我国机床行业市场萎缩同时又大量进口国外设备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方面的技术没有得到推广应用。为此,需要高速多通道激光干涉仪:其测量速度达60m/min以上,采样速度达5000次/sec以上,以适应热误差和几何误差测量的需要。空气折射率实时测量应达到2×10的-7次方水平,其测量结果和长度测量结果可同步输入计算机。

(2)

运行和制造过程的监控和在线检测技术 综合运用图像、频谱、光谱、光纤以及其它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的传感器具有非接触、高灵敏度、高柔性、应用范围广的优点。在这个领域综合创新的天地十分广阔,如振动、粗糙度、污染物、含水量、加工尺寸及相互位置等。

(3)配合信息产业和生产科学的技术创新 为了在开放环境下求得生存空间,没有自主创新技术是没有出路的。因此应该根据有专利权、有技术含量、有市场等原则选择一些项目予以支持。根据当前发展现状,信息、生命医学、环保、农业等领域需要的产品应给予优先支持。如医学中介入治疗的精密仪器设备、电子工业中的超分辨光刻和清洁方法和机理研究等。 3.2 虚拟测试技术

通过虚拟测试系统,可以使产品历经虚拟设计、虚拟加工、虚拟装配、产品性能虚拟测试和虚拟使用全过程。虚拟测试的结果信息可用于优化、改进虚拟制造技术中有关的设计和过程参数。由于虚拟测试在虚拟制造技术中应用的普遍性,能促进整个虚拟制造技术体系更为完备和工程实用化。因此,开展虚拟制造环境的虚拟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和测试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工程实用数据的积累,也使得建立虚拟测试系统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我们开展虚拟测试技术研究,就是用虚拟工程概念解决型号研究中的实际测试问题。通过构造型号虚拟测试环境解决型号研制过程中的测试具体问题,包括参数精度测试,各种物理参数的虚拟产生,过程测试方法的模拟、测试程序的执行检测,对象模拟,以及虚拟模发、模飞等。当前,虚拟测试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虚拟测试,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虚拟测试的核心思想是“软件就是仪器”。其实现途径是在一定硬件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和软件及相应算法来替代传统测量仪表和装置,如:信号调理与传输仪表,信号显示记录仪、存储仪表、信号分析与处理仪表,以及有关控制、监控环节。

另外,就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测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测量,则是在虚拟现实环境下,借助多种传感器和必要的硬件装备,根据具体需求,完成有关的测量任务。在虚拟环境下可以设计、构建所需要的虚拟测试系统,进行虚拟测试、虚拟测量操作、测量过程仿真及虚拟制造中的虚拟测试等。

在虚拟现实环境下进行虚拟测试,能够将人、测量设备、测量系统模型和测量仿真软件集成于一体,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和反馈手段,产生逼真效果。然而目前虚拟现实的硬件设备和工具价格昂贵,

VR技术在测量领域的应用应注重技术功能的实现,不必追求高档的、完全的VR环境。

目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虚拟测试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测试日趋走向集成和融合。虚拟测试可以降低实际测试操作的费用,减少在危险环境中实际操作的危险性,虚拟测试所具有的拟实性、灵活性和低成本,使之成为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尤其在虚拟制造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贯穿于虚拟设计、虚拟加工制造、虚拟装备以及产品性能检测和使用的全过程,实现虚拟制造各个阶段有机衔接,推进虚拟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化。因此,开展虚拟制造环境的虚拟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和测试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工程实用数据的积累,也使得建立虚拟测试系统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促进了电子行业的飞速增长,也极大地推动了测试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快速发展。鉴于中国在全球制造链和设计链的重要地位,使得这里成为全球各大测量仪器厂商的大战场,同时,也带动了中国本土测试测量技术研发与测试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福年,电气测量技术试验教程[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

[2] 陶时澍.电气测量[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8

[3] 方昌林 徐刚.电气测量仪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

[4] 赵卫东.电气测试基础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7

[5] 文国电.电子测量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相关热词搜索:电气 历史 施耐德电气历史 通用电气历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