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专题二
发布时间:2017-01-2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篇一:历史笔记必修一专题二
必修一
专题二
一、前期近代史
一、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英国
1)背景:①(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国资本主义发展,想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正处在巨变前夜
2)导火线:虎门销烟
3)经过:1841年英国侵占香港岛,三元里人民抗英 T.鸦片走私带来的白银外流—
—银贵钱贱 4)结果:清战败——南京条约
① 1842年 南京
② 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③ 内容:a.割让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款税,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 5)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最体现其本质意图,危害 最大 T.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主权不完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英法发动
1)背景:同上
2)过程:1860年英法火烧圆明园
3)结果:①清战败,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②战争期间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4)影响: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②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3、甲午战争:1894~1895年 日本发动
1)经过:黄海战役,旅顺大屠杀
2)清政府政策:避战求和
3)结果:清战败——马关条约 刺激列强瓜分中国①1895年 日本马关 ↓
②内容:a.割让辽东半岛(俄国干预)、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深入内地最远
↑
最能体现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由以商品输出为主道以资本输出为
主,最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影响:①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②反映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资本输出的要求,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1)借口:镇压义和团活动
2)结果:清战败——《辛丑条约》
①时间:1901年
②签订国:以上8国、比、荷、西
③内容: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b.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c.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体现影响
d.拆除大沽炮台,允许各国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影响: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战败的原因:
1、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资本主义制度
2、清政府的腐败落后
3、西方列强实力强大
三、黄海战役
1、时间:1894年 甲午战争期间
2、经过:了解(见书本P31 第1~2节)
3、结果:①双方都有损失,中方比日方略大,但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②李鸿章命令退守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日军趁机控制黄海制海权
③日均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最终全军覆没
四、台湾居民的反割台斗争
1、背景:1895年,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经过:邱逢甲、徐骧领导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痛击日寇
3、结果:由于缺乏清政府的支持,台湾全部沦陷。日本统治台湾50年(1895~1945)
五、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斗争
1、背景: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旗号:扶清灭洋
3、经过:①落垡、廊坊战役
②义和团战士包围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③天津保卫战
4、失败原因:①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5、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6、意义:①组织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②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T.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
②列强之间存在矛盾
二、抗日战争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形成过程
1)1931年 九一八事变
①了解背景:a.日本开始侵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b.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2)1935年华北事变 民族矛盾上升变为主要矛盾
3)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宛平/北平)
a.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b.成为全国抗战的开端
4)1937年八一三事变(上海),国民政府宣布自卫抗战(淞沪会战),接受改编八路军新四
西北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彭为正副总指挥;军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项英为正副军长
5)1937.09.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正式建立的标志
2、主要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
3、国共合作抗日(党外形式)第二次合作方式
日本侵华方针:三个月灭亡中国
1)正面战场
①初期(国民党)(防御阶段)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片面抗战路线)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 八路军主动配合作战
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最大的战役
武汉会战
评价:正面战场初期,积极自卫抗战,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②1938年十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2)敌后战场
①(共产党)(防御阶段) 开展游击战。战略: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 (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 区 延安)
1937年 洛川会议 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②进入相持阶段后 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 华北 彭德怀<八路军>)坚定了中国人民
抗战胜利的决心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区别、联系
区别:战场地位不同:前者在抗战初期主导作用,是主战场;后者在相持阶段到最后是主战场 抗战路线、依靠力量不同
联系:两者互相配合、相互依存,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各自贡献
二、日本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底。三十万人遇害
2、七一三部队。细菌战。毒气战
3、在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实质:实行民族同化)
三、抗战胜利
1、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
①背景:1945年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
②内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3、标志:1945.09.02签投降书
4、原因:①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建立(根本原因)
②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配合
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④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支持
⑤中国抗战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
⑥中国人民的英勇作战
5、意义: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大大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尊心
③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中国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T.抗战的特点:由局部抗战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民族解放运动
T.地道战、地雷战:抗战时期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篇二:历史必修一专题二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
班级 姓名学号
一、 列强侵入与民族危机
(一)单选题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打开中国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2、使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3、《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A、外国列强大批入侵 B、中国完全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4、近代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
A、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B、践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C、中华文明遗产遭到毁坏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5、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国际地位发生了变化
6、《马关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2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7、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A、总理衙门的设立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允许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
8、《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这主要是指()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C、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市场D、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鸦片战争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广州一口与外夷通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闭关政策被打破,被迫开放五口通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又增开十一口通商口岸;中法战争,中国不战而败,中国西南门户北法国打开;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长江上游。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原因: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急需利用强大的武力开辟广阔市场和掠夺原料。而中国面积大且人口多;清政府国力(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衰弱,内部统治危机严重,成为英国侵略的对象。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主要特征。
特征: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通商口岸的分布由广东扩展到东南沿海,再到沿海地区,最后深入长江中上游。且通商口岸一般是交通较发达的沿海沿江地带,人口稠密,资源丰富。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单选题
1、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的直接原因是()
A、英军四处大肆抢掠 B、人民具有斗争传统
C、清军屡次战败D、清政府动员抗击英军
2、黄海大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海战中以身殉国的清朝爱国将领是()
A、左宗棠 B、邓世昌 C、徐骧D、刘永福
3、下列属于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是()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争斗②黄海大战 ③太平天国运动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领导台湾人民进行抗击日军占领的义军首领是()
①丘逢甲②徐骧 ③邓世昌 ④刘永福
A、①② B、①②④C、②④ D、 ①②③④
5、《马关条约》签订后,发布“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檄文的是()
A、义和团 B、三元里人民 C、清政府 D、台湾人民
6、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华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山东民众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C、八国联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D、清政府动员和组织山东民众反帝
7、义和团反洋教的斗争突出反映了当时()
A、农民与西方文明的冲突 B、中国人民与西方列强的矛盾
C、民众与清朝政府的矛盾 D、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
8、义和团运动最重要的意义是()
A、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卖国的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昨电示传播,台民不服闭市,绅民蜂拥入署,哭声震天。二百年来文物之邦,忽沦化外,流离迁徙,谈何容易!其惨自不待言。土勇数十营,誓愿与战,撤时断不肯缴军装。日人登岸,民必歼之。崧力不能禁,请设法告日,不可遽遣人来,来或被戕,官不任咎。此时官自难保,焉能保人?当此万古奇变,祈作设身处地之想,焉能使勿滋事端?非挽各国筹一善处之法,和局仍恐有碍。民急思乱,何事不为?并恐劫他国洋行,杀洋人,毁教堂,广开衅端,此后一日有一日之变矣。无任迫切待命之至。
——唐景崧《致军务处台民不服割地恐激他变电》(1895年4月25)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概括1895年4月台湾局势的主要特点。
特点:面临成为日本殖民地的困境,人民苦不堪言;台湾人民反对清政府的卖国行为,誓死保卫台湾。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台湾局势变化的主要原因。
原因:清政府卖国,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日本即将派军队占领台湾;台湾人民不愿做亡国奴。
(3) 面对日本侵略台湾,中国社会各阶层分别做出了哪些反应?
清政府拒绝给台湾爱国军民以援助;大陆人民纷纷痛斥清政府的卖国罪行,支援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台湾爱国军民打击侵略台湾的日军,掀起台湾保卫战。
三、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单选题
1、1935年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
A、讨论了“八一”宣言的内容B、批判了王明的左倾错误
C、总结了红军长征胜利的经验D、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的是()
A、卢沟桥事变爆发B、七七事变爆发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皖南事变发生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
A、八一三事变 B、八路军、新四军改变国民革命军序列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国民党中央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4、国共两党之所以能再度携手实现第二次合作,其主要原因是()
A、共产党的努力 B、国民党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
C、中日民族矛盾的尖锐 D、美国和苏联的促成
5、抗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
A、台儿庄大捷 B、平型关大捷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转 载于: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摘:历史必修一专题二)6、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 ①徐州会战 ②太原会战 ③淞沪会战 ④武汉会战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④②③
7、抗日战争时期《军政》杂志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股收,英雄朱彭筹此役,竞抚危局定神州。”此诗描述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8、抗日战争胜利的世界意义是()
A、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战争
B、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C、抗日战争中壮大了革命力量,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12月16日,国民政府颁布讨伐令:“张学良背叛党国,劫持统帅,业经虢(剥夺)本兼各职……乃犹不自悔悟……反将所部集中西安,负隅抗命……政府……不得不命令讨伐。
——1936年12月17日南京《中央日报》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谓“张学良背叛党国,劫持统帅”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发生于什么时候?原因有哪些?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原因:华北事变使民族危机严重,一二·九运动引起抗日救亡热情高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个人爱国行为。
(2)事件发生后,中共主张怎样解决此事?为什么?
和平解决。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应从民族大业出发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进行抗战;蒋介石在当时社会中有一定的地位,
借此可逼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该事件最终解决的历史意义如何?
揭开了国共两党从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篇三: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二教案
1
相关热词搜索:必修 专题 历史 高一历史必修二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ppt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