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17-01-2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近代历史人物篇一:中国近代100位历史人物
中国近代100位历史人物
1.曾国藩: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2. 张之洞: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
3. 左宗棠: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4.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5. 曾国荃:早年随兄曾国藩筹建湘军,清·咸丰六年起独领一军,因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年)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同治间与郭嵩焘等修篡《湖南通志》。
6. 袁世凯: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时期,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开始主张建强国、创建强大的中央政府等。
7. 洪秀全: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
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8. 李秀成: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寻食度日”,生活十分艰难。1849年,二十六岁的李秀成加入了拜上帝教。1851年9月参加太平军。
9. 慈禧太后:孝钦显皇后,满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绪帝养母。慈禧博学多才,能书善画,书法长于行书、楷书,绘画有花卉等传世。
10. 魏源: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为晚清思想家,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的好友,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11. 盛宣怀:清末官员,官办商人,借督办实业之便,聚敛大量财富;盛宣怀一生贪腐逐利,而无视道德原则,1911年盛宣怀任邮传部大臣期间,不顾全国人民反对而贸然下令铁路收归国有,引发四川保路运动,导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
12.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13. 周恩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14. 罗荣桓: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国家和军队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15.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6. 林彪: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17 . 陈毅: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18.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 李先念: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20. 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
21. 江泽民:中国人民通常称江泽民为“第三代领导核心”。
22. 胡耀邦: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大队政委,中央军委总政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代主任,晋察冀军区纵队政委,第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
23. 邓颖超: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24. 陈云: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
25. 陈独秀: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一大至五大党的最高领袖。
26. 蔡和森:阶级杰出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著名政治活动家
、理论家、宣传家,新民学会发起人之一,法国勤工俭学组织者、实践者之一。27. 王稼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
28. 任弼时: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29.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30. 徐向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31. 刘伯承:国人民的伟大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
32. 彭德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33. 贺龙: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近代历史人物篇二:近代史一个历史人物介绍
1 阅读一部有关中国近代史人物的书籍,写出读后感 (70分)
读魏源《海国图志》
关于中国近代史,其实大家也许忘了很重要的一个人,那就是魏源,他是中国近代史初期的先进思想家之一,是正式主张向西方学习而又热心研究当时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家,他具有丰富的知识,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他写的著作有很多,相信大家对他的《海国图志》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我想跟大家一块分享一下我对他的《海国图志》的观后感。进而通过海国图志来走进这个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内心世界。
先介绍一下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历史背景吧。这个我想大家都知道,那就是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以“天朝上国”自居清政府,虚骄自大,闭目塞听,结果一败涂地。战火之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自己的对手,思考自己国家的未来,魏源编纂的《海国图志》在当时打开了中国人的视角,睁眼看世界。魏源作为一位传统的士大夫,为何要编写《海国图志》呢?通过对《海国图志》的阅读以及对魏源个人人生经历的了解,我认为原因有三:
一:魏源的经世致用治学思想使他有了编纂《海国图志》的使命感。
魏源出生在湖南邵阳的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又曾与龚自珍师从当时的著名的刘逢禄,师承了这个学派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和历史变革的思想。清末封建的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侵略日益加深,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习经世致用之学的魏源以今文经学为主干,继承和发展了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精神,借经书的所谓“微言大义”发挥自己社会改革的主张。在救亡图存的旗帜下,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魏源对于乾嘉以来盛行的汉学脱离实际进行谴责,指出流于繁琐的考据训诂之风危害盛大。禁锢天下聪明智慧使尽出于无用之途。从这种观念从发,魏源紧密联系尖锐的社会话题,坚持社会变革的思想,要求学习西方。
当清政府被万里之外的英夷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之后,举国茫然。
魏源以作
为一个经世家的使命感,编写《海国图志》以通夷情,使清王朝的士大夫们不再沉迷于天朝大国的迷梦之中,而对自己的对手英夷一无所知。魏源在书中大胆的嘲讽道光皇帝的无知,因为开战一年之后他竟然问“英夷国都与俄罗斯国都相去远近和回部有无陆路相通”这样无知的问题。魏源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重要的是外国先进的技术打开了他的眼界,让他跳出了儒学经世的小圈子。本着“知西洋之强,察西洋之症,此为济国强国之举”的责任感编写《海国图志》,开启国人智慧和眼界。
二:魏源的个人政治实践使他有机会了解清王朝这个所谓的天朝大国的沉疴弊病,通过《海国图志》他想表达兴利除弊的改良思想。魏源作为一位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他的命运也是和科举息息相关的魏源的科举生涯颇不得志,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方中进士,此时已有五十高龄,所以他的仕途很坎坷,长期充任地方督抚的幕僚,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这样也使得他比较深刻的观察和体察现实生活。同时他还是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淮地区一度经营过票盐生意,所以魏源对当时的清政府的地方政务比较了解,作为清政府基层统治机器中的一员,魏源对清政府的沉疴弊病最熟悉不过。清政府承平日久,文恬武嬉,军备松弛,八旗绿营对付国内的平民起义、海盗和盐枭都是有气无力,且官员们不思进取,吏治极度腐败。在《海国图志》中他称清政府号称百万的军队其实是“虚冒半之,老弱半之”,所以提出精简军队,提高士兵的待遇,就近募兵等练兵的建议。认为对英作战中中国应扬长避短,采用“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内河,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的战术,并提及漕运和盐政的改革。所以我们处处可见他在《海国图志》中表达的兴利除弊的改良思想。 三:魏源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予常怀忧患意识的魏源以巨大的震撼,“千古未有之奇变”推动的他思想的发展,集中的表现为爱国主义的高昂和效法西方的提出。而与巨变的历史进程相适应,社会变革的思想日益明显。魏源提出“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来抵抗侵略。他的爱国主义反应了中华民族的立场和利益,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他的变革观念和主张则产生了重大的启蒙作用,从爱国走向变革是他思想的一次升华。魏源希望国人能够通夷情,以制夷。在《海国图志》中,他详细地介绍的世界各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地理文化、历史沿袭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对于开拓国人的视角,学习西方,改革时弊,增强国力,维护我们国家的利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所以在1841年6月。魏源与已经革职的林则徐在镇江见面,两人万感苍茫,彻夜长谈,魏源利用林则徐交给他的《澳门月报》和《粤东奏稿》等资料经过自己多方努力,编纂成《海国图志》以唤醒国人,开放眼界,了解世情,挽救危亡。
2 有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的思考(30)
我认为政治理论课这几门给我们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为我们树立核心世界观,价值观和了解历史的良好平台,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当代大学的历史使命和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通过对《毛色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伟人毛泽东,了解了一代军事大家如何带领伟大的中华民族取得伟大的成就,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近代这段曲折而又心酸的历史。下面谈一下对我们这段课程的认识和看法。
首先,这是一门中国所特有的一门课程,我想我们学习政治理论课程不仅是一些理论知识,更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相信大多数同学对这门课有的更多是反感的情绪,我们应该如何转变这种状况呢,我想我们可以更注重通过这门课程了解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现今历史环境,通过对当进形势的清醒认识,进而以此作为自己发展的不懈动力,比如,在我们学习道法的课程当中,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认识和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以此作为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伟大理想的不懈动力,逐步通过改变自身现状,实现自我价值。在就是学习毛概的课程中,老师在讲解毛泽东军事理论的同时,可以通过当时一些历史世界加以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我想通过这样,同学们对这么课程不会再那么反感了。在学习近代史课程中,我认为老师这一种方法很好,老师叫我们课堂前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这个问题何老师的分析,我们可以间接地了解当今社会的一些现状,进而再通过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培养了我们关心周边社会问题的一种习惯,更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发展。
近代历史人物篇三:左双文:关于近代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偏向
臧否历史人物,一些自以为是“同情的理解”、是摆脱了历史“利害恩怨”的评
判,其实并不见得就符合历史的真实
左双文:关于近代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偏向
2014年01月20日11:11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关于近代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偏向
历史活动的主体是人,历史书写中应该有人的活动,有活生生的人物的活动。研究历史人物必须实事求是。近些年来,历史人物研究不断趋向于客观真实,但也存在一些现象值得注意。
——要注意人性的复杂性,避免人物研究的标签式、模式化、程式化、简单化(好人、坏人模式,非黑即白模式)。近代历史人物的多变性、多方面、多层次、多阶段,是与近代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在历史人物身上,我们都会看到复杂的一面:他有许多值得肯定的方面,但也有某些不受欢迎的方面;他在这个领域、这项事业中是杰出的、卓越的,但在另一些他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又是不成功的,甚至是拙劣的。尤其是一些在关键岗位、此前有崇高威望的人物,往往由于在这类领域做了错误的决定,说了错误的意见,甚至给国家和民族造成巨大的损失;不同的历史人物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了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历史作用,也是十分常见的。
——人物研究要避免乱翻案、乱翻烧饼(避免走极端),故作惊人之语,哗众取宠。近来对一些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声音,例如袁世凯,例如陈炯明,例如高宗武、陶希圣,例如汪精卫,例如高岗、饶漱石。过去因为政治或意识形态的原因,对人物的判断(或政治结论)有片面性,对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够客观、公正,做去伪存真的“翻案”文章确实是非常必要,这既是近代史研究拨乱反正的客观需要,也是负责任的历史学者责无旁贷的工作。但做翻案文章必须要慎重、严谨,个人以为,不是什么案都可以翻,什么人都需要重新评价,最起码,我就不能赞成为汪精卫1938年12月之后的汉奸行为开脱。现在一些人在讨论近代历史人物时,完全脱离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任意“穿越”,以当今某些功利化、世俗化的标准和心态作随心所欲的评判和解读,自以为是“同情的理解”,是摆脱了历史的“利害恩怨”,是“与时俱进”,其实,既不符合历史的真实,也将造成人们历史认知的模糊和混乱。
——人物研究要避免对研究对象的偏爱,不能只看相关这个对象的资料。研究者往往因为看某个人、某个方面的材料多,较多地看到的是对其有利的材料,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以致可能被这些材料所左右,有意无意地被研究对象牵着鼻子走。史学大家研究历史必定视野非常宽广。因为只有注意并尽量寻找与所研究人物对应的、甚至相反方面的材料,才能做到“兼听则明”。我们尤其不能陷入对自己的研究对象旁人只能说好,不能说不同意见的情况。在一些人物传记和人物评论中,明明是很有缺陷、很有问题的人物,在他的书中,却成了十全十美;明明只是很普通、作用很一般的人物,在他的笔下,却成了功高盖世。似乎在这些事件、这项活动、这个领域中,他研究的这个人才是最重要的,只见亮点不见瑕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把瑕疵写成亮点。
——诞生地主导式或纪念式人物研究(近年有相当部分以人物为主题的学术会议都是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有其值得重视的学科价值与社会功能,但要避免“刻意重视”。某一地方出一位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人物,是一个地方提升认同感、荣誉感的重要历史资源。后人对于先人的纪念和颂扬也属人之常情,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崇敬先贤是我们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但这一类的活动要特别注意客观性、学术性。如袁世凯的故乡、陈济棠的故乡、或者宋子文的后人、尹昌衡的后人、陶希圣的后人召开的会议、主办的活动及撰述的著作,要避免流于一味颂扬或刻意开脱。
——人物研究的书写要丰富、生动,不能是履历式(如某年某月任某职之类)的描述。近年来某些人物研究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历史人物研究只有力图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多说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才有活力和生命。这方面杨奎松最近写的《忍不住的关怀》,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邓野的《傅作义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双重性》,以及齐邦媛的《巨流河》,以及过去读过的张忠紱的回忆录《迷惘集》,宋选铨的《宋选铨回忆录》等,都颇有特色。杨奎松以其深刻、卓越的史识,独到、冷峻的眼光,尤其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精英人物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有人之常情的一面,不必神圣化。最近我读民国时期著名外交家傅秉常的日记,以及担任过国民政府行政院参事的陈克文的日记,那里面的记录就颇为生动真实,反映了一些重要历史人物日常生活中某些人之常情的一面,包括对著名外交家王宠惠等人的记录。这些记录,与人
们在后来的回忆或纪念文章中所看到的(其中有许多应景的、颂扬式的东西),要真实生动得多。
——精英人物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责任。精英人物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要演员,他们具有常人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同时,由于近代中国仍然是一个传统的人治社会,是一个精英主导型、甚或精英决断型的社会,精英人物对历史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就更为突出,正因为精英人物的分量重、影响大,“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他们承担的历史责任就更为重大。在近代中国的舞台上,精英们固然有许多可圈可点、可歌可泣、可赞可颂的杰作,对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也有许多可悲可痛、可气可叹、可鄙可耻之事,出自所谓精英之手。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有无数令人振奋的篇章,也有许多令人扼腕的败笔。因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无论褒扬还是批评,都要以史实为依据,慎之又慎。(作者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
延伸阅读
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睿语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评经济浪漫主义》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评论一个历史人物,当然不是要求我们用今天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历史人物;而是要严格地联系到这个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和历史条件,进行具体的分析。因为一定的历史时代只能产生一定的历史人物,这是历史的局限性。
——《翦伯赞史学论文选集》第三辑
只凭事业来烘托来照映出一人物,此人物之真之全之深处,则决不能表现出。人生逢乱世,更无事业表现,此人乃能超越乎事业之外,好像那时的历史轮不到他身上,但他正能在事业之外表现出他自己。他所表现者,只是赤裸裸地表现了一人。那种赤裸裸地只是一个人的表现,则是更完全、更伟大、更可贵,更能在历史上引起大作用与大影响。
——钱穆《如何研究中国历史人物》
相关热词搜索:历史人物 近代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 近代历史人物故事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