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发布时间:2017-01-2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篇一: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中国近代史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林则徐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3、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856---1860年)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2、列强罪行:1、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
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李秀成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3课 收复新疆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9世纪80年代,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主要战役:①黄海海战 民族英雄邓世昌壮烈牺牲 ②旅顺战役 ③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 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义和团是反帝爱国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3、结果:190年清政府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①赔款白银4.5亿 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清政府拆毁 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 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辛丑条约》的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单元巩固练习
1、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主要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史实的是
A、《林则徐》 B、《鸦片战争》 C、《火烧圆明园》D、《甲午风云》
2、下列侵华战争攻占过北京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标志着近代中华民族危机开始和全面加深的条约分别是
A、《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4、“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功臣”的依据是
A、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B、出使俄国,收回伊犁
C、查缴鸦片,虎门销烟D、 黄海大战,壮烈牺牲
5、“再现历史,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剧的功能。如拍摄抗击八国联军的场景,可选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痛击阿古柏 C、旅顺大屠杀 D、廊坊阻击战
6、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7、近代史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 历史,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A、③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②
8、下列城市哪一个不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
A、上海 B、南京 C、厦门 D、广州
9、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都能看到的内容是
A、割地 B、开设工厂C、开放通商口岸 D、赔款
10、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B、中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
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根本变化
11、《马关条约》中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容是
A、赔款二亿两白银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辟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D、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
12、近代史上曾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①俄国 ②法国 ③英国 ④日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一个外国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你认为最早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定后 B、《辛丑条约》签定后
C、《马关条约》签定后 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后
15、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下列符合这一时间的事件是
A、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B、侵华日军在旅顺制造大屠杀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李鸿章与各国签定《辛丑条约》
16、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深刻说明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在中国走不通
B、中华民族富有抗争性,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C、要取得反侵略胜利必须进行反封建斗争
D、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篇二: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教案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教案
一、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
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中国历史从此开始步入了近
代。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其中从1840年
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南京
国民政府覆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新旧革命分期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
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
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光辉事迹;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面对西
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如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
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兴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
运动,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从领导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历史。而这
一单元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因此本单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转 载 于:wWW.ZHaoqT.nEt 蒲 公英文 摘: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理顺各事件之间的关系;能
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三个条约的
异同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以此了解近代史上影响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标志性的历史事
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理解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之一是争取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崛起的推动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来分析它们对中国主权的破坏;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屡遭侵略和战败的原因并总结从中吸取的
教训和启发;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
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列强对中国发动的5次侵华战争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
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培
养学生的忧患意识;通过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来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
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
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的掌握;对列强的侵略所造
成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
四、教法、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
学法指导: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
五、单元感悟:
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根本原因;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
于民族之林。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激趣历史】
(多媒体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鸦片战争博物馆等图片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
上的浮雕是由近代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进行革命斗争的若干历史画面组成的,其中
第一组浮雕就是虎门销烟。那为什么把虎门销烟放在了最前面呢?虎门销烟究竟是怎么回
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鸦片战争博物馆,透过虎门销烟的历史浓雾,去感受百年沧桑的近代
中国。
【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创设情境:师生虚拟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展厅
设计意图:通过参观虚拟博物馆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
历史,感受历史,享受探究的乐趣
展厅一:虎门销烟——民族之魂
展示林则徐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生活动:“我看到??我感到??”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表
年份 英国输华值 中国输
英总值 入超
正当
贸易值 鸦片
贸易值 总计值
1837-1838 220万 340万 560万 310万 250万
材料二
材料三:《炮子谣》: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
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
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材料四: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
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
饷之银。兴思及此,能不股栗!——《林则徐集?奏稿中》
材料五: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材料六:多媒体播放视频《鸦片战争》中虎门销烟片段
教师导学:
1、从材料一、二中分析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材料三、四涉及到鸦片输入主要危害有哪些?目的是使学生了解 19 世纪初中国和英国的情况及鸦片输入的危害,明确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生活动:模拟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林则徐能否当选为鸦片战争期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请陈述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视频、图片和名言,让学生体验林则徐深厚的爱国情感,树立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3、学生讨论:假如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还会不会爆发?从而总结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展厅二:鸦片战争——民族之恨
1、多媒体播放动态《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教师导学:如果你是一个忠臣良将,皇帝让你上奏英军的侵略路线图,你该如何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大体进程
2、创设情境:角色模拟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去探索历史的足迹,其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创造的快乐油然而生。
第一组
学生:1816年(嘉庆21年),嘉庆皇帝和大臣孙玉庭的一段对白。
学生(嘉庆):英国是否富强?
学生(孙玉庭):彼国大于西洋诸国,因此是强国;至于富吗,是由于中国富彼才富,富不如中国。
学生(嘉庆):何以见得?
学生(孙玉庭):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然后转卖给其他小国,如果我禁止茶叶出洋,则英国会穷得没法活命。
学生(嘉庆):哈哈哈??
学生(孙玉庭):嘿嘿嘿??
第二组
学生:1841年的一天,英国舰队炮轰广州。一位清军统领急匆匆奔向巡抚衙门。 学生(统领):报??报??告,大??大??人。
学生(巡抚):慌什么?
学生(统领):洋??毛子开始攻??城啦,有一个怪物(军舰)架着一个长长的管子(大炮)不断朝城上施放妖术(发射炮弹),弟兄们都招架不住了,请大人定夺。
学生(巡抚):笨蛋!赶快给我投长矛扎,放火箭烧,实在不行,给我往下抛马桶,倒粪便。
学生(统领):喳。
教师导学:在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按组讨论、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展厅三:《南京条约》——民族之耻
多媒体展示《南京条约》内容简表
教师导学:分组讨论割地、赔款、开埠、协定关税带给中国的危害。
《南京条约》 项 目 内 容 危 害
割地 香港岛
赔款 2100 万银元
开埠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 英货进出口税,中国须同英国协定
教师总结《南京条约》的危害:政治上,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经济上,逐渐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社会性质也由此发生重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畅谈感受,借鉴历史】
展厅四:收获厅——民族之悟
创设情境:留言板
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参观,你体会到了一种怎样的民族之魂,又感受到了怎样的历史之恨?还有哪些其他的心得感悟与疑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鉴历史,关注现实,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如下: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汲取历史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林则徐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现在有很多人在贩卖和吸食毒品,我感到很痛心,我要从自身做起,远离毒品。
【小试牛刀,实践历史】
学生自主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开放性作业。
教师寄语:鸦片战争虽已过去了170多年,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因为我们的国家正在改革开放中逐渐强大起来,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更应该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在今天我们更要牢记以史为鉴,匆忘国耻。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ealth/ba/90098.htm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篇三: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
A.反对中国禁烟 B.开展同中国的贸易
C.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迫切需要对外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中俄《尼布楚条约》B.中美《望夏条约》C.中英《南京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3.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 )
A.1640年6月B.1893年6月 C.1840年6月 D.1841年6月
4.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军备落后 B.清朝封建制度腐朽 C.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D.清政府的军事指挥不力
15.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B.清朝军备落后
C.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的军事组织不当
25.左宗棠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 ()
A.西藏B.库页岛 C.台湾 D.新疆
28.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回到祖国怀抱是在()
A.1871年B.1876年C.1878年 D.1884年
29.1884年,清政府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而设立的行省是()
A.蒙古B.新疆C.西藏D.甘肃
32.在黄海战役中,率领致远舰迎战敌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
A.邓世昌B.刘步蟾 C.林永升 D.丁汝昌
16.火烧圆明园发生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5.鸦片战争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6.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 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7.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哪一位为收复
新疆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林则徐 B. 左宗棠C. 李鸿章 D.曾国藩
8.19世纪六七十年代,支持中亚浩罕国阿古柏侵占中国新疆造成中国西北边疆危机的国家是( )
A.英美 B.英俄 C.英法 D.俄日
9.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B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天津条约》 D.《黄埔条约》
10、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是(B )
A、1854年 B、1856年 C、1860年 D、1855年
11.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1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B )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关天培抗英 D、林则徐虎门销烟
13、1900年,率领八国联军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的英国海军司令是(C )
A.华尔 B. 瓦德西 C.希摩尔 D.克林德
1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 )
①美国 ②英国 ③法国 ④俄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大的一条是(C )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增辟通商口岸
15、甲午战争时,在黄海海战中英勇牺牲的爱国的将领是(D )
A、洪秀全B、关天培C、李秀成 D、邓世昌
16、《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一项规定(C )
A、赔款4.5亿两白银B、拆毁大沽炮台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7、下列条约中,清政府的赔款数目最多的是(D )
A、《南京条约》 B、中俄《改订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在下面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哪次攻进了北京城,并大肆抢劫(B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9、《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D )
A、开始逐步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
1、在近代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A.“师夷长技” B.“自强”和“求富” C.“民主”和“科学” D.“扶清灭洋”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5、“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
①严复 ②谭嗣同 ③康有为 ④梁启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
6、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
A.广东番禹 B.广西桂平金田村 C.湖北武昌D.江苏南京
7、洋枪队统领华尔被太平军击毙于
A.上海 B.青浦 C.南京D.慈溪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三、连线题(每线1分共9分)
将下列相应的时间、条约、影响用直线连起来
1842年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901年 《南京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 《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
四、材料解析题(16分)
材料题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10分)
请回答:
(1)“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中失败?
(2)“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答应割让了中国哪些地方给日本?
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
(3)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
(4)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左宗棠
材料二:1880年7月,清政府派曾纪泽赴彼得堡谈判,曾纪泽据理力争,经过半年多交涉双方终于签约。但俄国根据这一条约和几个勘界议定书的规定,割占中国西部七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要主张是什么?左宗棠是在什么情况下上这奏折的?
(2)他又是如何实施自己的这一主张的?
(3)根据材料二回答,清政府派曾纪泽赴彼得堡谈判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又被俄国割去了西部七万多公里的土地?
五、问答题(15分)
1、清王朝签订的具有赔款的条约名称是什么(6分)
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有哪些?(9分)
参考答案
一.1-5 DCCAD 6-10 ABCBB 11-15 ABCCD 16-20 DCDBD
二.1、封建社会 半封建半殖民地 中国近代史的;2、俄 150多万;3、英法联军 圆明园;4、伊犁 左宗棠;
5、英俄;6、李鸿章;7、辽东半岛威海卫;8、伊藤博文 辽东半岛 台湾 澎湖列岛 2 工厂 半殖民地化
三.略
四.1、(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2)圆明园(3)美国(4)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理。2、(1)收复新疆;中国边疆危机加深,李鸿章强调东南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2)1876年左宗棠率领清军收复新疆(3)收复伊犁,清政府腐败。
五、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深重负
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国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相关热词搜索:单元 历史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 八年级历史一单元检测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