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2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心理学的历史篇一:心理咨询的历史与发展
一、心理咨询及其相关概念
(一)咨询
咨询(counsel)古已有之。我国古代,许多诸侯都聘请一些谋士为自己出谋划策;古罗马教会亦曾选择一些有专门知识的人帮助主教并提供意见。人们的身体出了毛病时会去咨询医生;个人的权利被人侵犯时会去咨询律师;学生有学习困惑时会向老师请教??。事实上,由于个人能力的局限性,从人类出现开始,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咨询。
在我国,“咨询”一词最早载于《书·舜典》中:“咨十有二牧,询于四岳”。《说文》解释为“访问于善为咨”,即向真诚可信的人询问或求教。《现代汉语词典》(2005)对“咨询”一词的解释是:询问;征求意见。
在英语中,counsel (动词)源于拉丁语cinsuitato,有商讨、劝告、征求意见、寻求信息等意思。counsel的动名词counseling有咨询之义。国外有学者认为:咨询是指受过训练的咨询者(counselor)和来访者(client)之间的一种职业关系,这种关系通常是一对一的关系,尽管有的时候这种关系超过两个人。咨询的目的是:通过一些有意义的过程解决情绪、人际关系等问题,帮助来访者理解和澄清其生活观点,学会达到自己确定的生活目标。雷伯(Reber)认为,咨询是一个试图用谈话、测验、指导、建议等过程帮助一个人解决问题、计划未来的一般术语。
对照中外文献对咨询的理解,可以发现其共同点:咨询是指一方向另一方征求意见,寻求帮助。
(二)心理咨询
自从1938年威廉森(E.G.Williamson)首次提出counseling(咨询)一词后,心理咨询这一朝阳行业一直都在蓬勃发展,然而到底心理咨询是什么,似乎至今仍无公认的定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1942)认为: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咨询者和来访者的关系能给予来访者一种安全感,使他可以开放自己,正视自己过去曾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入已经转变了的自己,作出统合。罗杰斯将心理咨询看成是一种帮助人的过程,强调人际关系在咨询中的重要性,相信人可以通过对自己的重新认识达到自我改变。
《心理学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咨询是咨询者就访谈对象提出的心理障碍或要求加以矫正的行为问题,运用相应的心理学原理及其技术,借助一定的符号,与访谈者一起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揭示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找出行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的可能条件和途径,共同协商出摆脱困境的对策,最后使来访者增强信心,克服障碍,维护心理健康(李维,1995)。
《简明心理学辞典》将心理咨询定义为:心理咨询者通过和咨询对象的商谈、讨论,使其正确地认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帮助和启发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黄希庭,2004)。
虽然以上的专家或学者对心理咨询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本质是一致的:(1)心理咨询的卷入者为咨询者和来访者;(2)心理咨询是咨询者协助来访者解决问题的过程;(3)心理咨询的目的是维护心理健康,发展个人潜能。因此,可以为心理咨询作出这样的解释: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协助来访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以维护心理健康、发展个人潜能的过程。
(三)咨询者
咨询者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协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他们必须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具有从业资格。美国学者盖(Guy,1987)认为,一名有效的咨询者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对人具有强烈的兴趣,充满好奇心并喜欢探究;(2)善于倾听;(3)善于沟通,喜欢与别人交流;(4)有同理心,善于理解别人;
(5)有较强的情感洞察力,善于处理各种情感问题;(6)有内省能力,善于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把握自己;(7)宽容,有能力控制自己的不满情绪;(8)幽默,可以发现生活中积极有趣的一面。
(四)来访者
在心理咨询活动中,带着自己的问题向咨询者请教的人称为来访者。罗杰斯在其1951年出版的《来访者中心》一书中首次改“病人”为“来访者”,这一称谓的改动确定了来访者的范围:来访者是指有心理困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正常人,而非人们平常所说的“精神病人”或“心理变态者”。马建青认为,来访者最好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具有一定的智力基础;(2)咨询内容以心因性问题尤其是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各种适应不良、情绪调节问题、心理教育与发展问题等为佳;(3)人格基本健全;(4)有较强的咨询动机;(5)有交流能力;(6)对咨询有一定的信任度(郭念锋,2003)。
二、心理咨询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西方心理咨询萌芽于17世纪工业革命以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理论诞生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内心愉快和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一)心理咨询产生的社会背景
1.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指的是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发生于英国,首先从纺织业开始,80年代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得到进一步发展,遍及化学、采掘、
冶金、机器制造等部门。继英国之后,到19世纪,法、德、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受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国纽约和芝加哥等大城市工商业迅速发展,各地移民大量涌入,社会问题与日俱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忧虑和困难。同时,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童工和女工进行残酷的压榨。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直接对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的心理带来巨大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咨询工作应运而生。
2.职业咨询与指导运动的影响
职业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为个体提供寻找职业以及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适应性问题的建议、信息与帮助的过程。在日益关注个体和注重工作生活质量的今天,职业咨询在人们职业发展、寻求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
职业指导运动可追溯到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进程大大提高了经营者对劳动者素质的选择性要求,同时工业革命对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也体现在对劳动者心理素质的冲击上。失业、对未来的迷惘、对个体不尊重所带来的危机等促进了职业指导的兴起与发展。现代职业咨询产生的标志是1906年美国波士顿大学帕森斯(F.Parsons)《职业选择》(Choosing a Vocation)一书的出版。职业指导的目的在于根据个体的智力水平、能力、兴趣、气质等心理因素选择合适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职业咨询与指导运动的兴起为心理咨询的产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背景。
3.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出于对招募的士兵进行甄别与分类的需要,委托心理学家设计智力测验,这推动了心理测量的发展。战后,军队使用的各种测验转为民用,测量兴趣、能力和态度的诊断技术为职业指导提供了科学手段。从1930年开始,卡特尔(R.B.Cattell)的个别差异和心理测验的科学研究带动了以整个人格为对象的心理咨询,其中包括职业、人格、情感、家庭与健康等方面。20世纪30年代后期,职业指导、心理测量和社会教育逐渐融为一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萧条局面的缓和,以心理测量为基础的指导性谈话的临床咨询模式转变为心理治疗的模式,到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心理治疗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量的退伍军人涌进高等院校。当时,入学、就业以及残废军人的社会适应等方面都需要心理咨询服务。1949年,退伍军人管理局与各大专院校合作,成立了许多社区和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所有这些都促进了心理咨询的发展。
(二)心理咨询产生的学术背景
1.心理测量学的发展
第一个直接推动测验运动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F.Galton)。1884年,他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专门设立了一个“人类测量实验室”,参观者只要付三个便士,即可得到身高、体重等身体素质及视听觉的敏锐度、肌肉力量、反应时等感觉运动功能的测验结果。此后,实验室迁至伦敦肯辛顿博物院,持续6年之久,积累了9 337人的样本材料,这是第一个系统地测量个别差异的研究,发展了分析个别差异材料的统计方法。
1890年,心理测验史上的著名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这是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 test)第一次出现在心理学文献中。1904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A.Binet)和西蒙 (T.Simon)合作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量表(Binet-Simon Intelligence Scale)。1905年比奈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一文并介绍了此量表。
心理测量学的发展使得对来访者的评估成为可能,并成为心理咨询发展的主要条件和促进因素。
2.儿童行为矫正问题的研究
19世纪后期,心理科学的地位已经稳定,心理学家纷纷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个体差异,而且弗洛伊德(S.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也为理解心理异常提供了一种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心理学家韦特默(L.Witmer)作为第一个临床心理学家出现了。1896年起,他在拜因穆尔学院(Bryn Mayr College)建立了实验心理学实验室,并积极参与了宾夕法尼亚州低能儿童培训学校的工作。同年,韦特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诊所,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行为矫正诊所,这一事件成为临床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韦特默的研究刺激了心理学家对“临床方法”的兴趣。1897年夏天,韦特默开设了一个四周的课程,主题是临床儿童心理学,内容包括个案演示、诊断技术和心理测验的实施,以及在教育治疗方面的训练等。(转 载 于:wWW.ZHaoqT.nEt 蒲 公英文 摘:心理学的历史)1907年,他创办了系统培训发展学校作为诊所的附属,主要着重于心理诊断和对智力落后学生的训练,并创办了《临床心理学》杂志,发表个案报告、研究、书评以及与临床心理学有关的新闻。韦特默的工作为咨询心理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并且为解决儿童行为问题开辟了阵地。
(三)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分期
1.早期阶段
现代心理咨询起源于美国的职业指导运动,戴维斯(J.B.Davis)、帕森斯和比尔斯(C.Beers)为早期的职业指导运动和心理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于鲁文, 1997)。
戴维斯是密歇根州学区的督学,也是第一个在公立学校建立系统的指导课程的人。1907年,他建议该学区所辖学校的英文教师为学生开设每周一次的指导课程,以塑造学生的人格,避免问题行为的发生。尽管当时戴维斯等人的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却是早期心理咨询的主要表现方式(学校指导)的雏形。
1908年,被公认为“职业指导之父”的帕森斯在波士顿创立了一家具有公共服务和培训性质的“就业辅导局”。次年,他出版了《职业选择》一书,此书为择业咨询在方法学方面提供了帮助,并成为职业咨询产生的标志。
比尔斯自己曾因心理疾病数次入院治疗,亲眼目睹精神病院的医疗条件及病人遭受的非人待遇。他在1908年出版了《自觉之心》(A Mind That Found Itself)一书,呼吁改善精神病院的医疗条件,改革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比尔斯的贡献是使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在观念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成为美国心理卫生运动形成的原动力。
1913年,美国国家职业辅导学会(National Vocational Guidance
Association,简称NVGA)成立,并从1915年开始发行不定期的专业刊物,这使早期的职业辅导运动朝着科学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更多地参与到心理咨询中,其主要标志是美国就业服务处宣告成立,并在1939年出版了《职业名称词典》,该书随即成为职业辅导专家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主要信息来源。
2.发展阶段
20世纪30年代,威廉森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咨询理论,即“以咨询者为中心”的咨询模式。20世纪40年代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时代来临,心理咨询这门学科发展得很快。心理咨询理论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这些心理咨询理论包括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人本—存在主义理论等,涌现了如弗洛伊德、荣格(C.G.Jung)、阿德勒(A.Adler)、罗杰斯、艾利斯(A.Ellis)等一大批杰出的心理学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Veterans Administration,简称VA)通过提供奖学金的方式,鼓励更多的学生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学培训。VA对职业咨询者的专业角色也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并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咨询心理学家”。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心理咨询发展史上发生了四个重大的事件,对心理咨询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国人事与辅导学会成立(American Personnel and Guidance Association,简称APGA);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简称APA)第十七分会咨询心理学分会 (Association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简称ACP)成立;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ce Education Act,简称NDEA)颁布;大量新的咨询理论的出现。行为主义理论如系统脱敏疗法等开始产生影响;认知理论如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和伯恩
(E.Berne)的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理论在50年代逐步成熟;
心理学的历史篇二:1.2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 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心理学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哲学心理学时期,大约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叶,包括古代、中世纪、近代(文艺复兴时期及17~19世纪上半期)对心理问题的探讨;科学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时期,从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包括科学心理学孕育的时代背景、诞生及其后来的学派纷争,直至逐渐走向学派融合的当代心理学。
一、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
心理学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代。对心理学发展影响较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是博学多才的亚里士多德。他对哲学、政治、伦理、逻辑、修辞、美学、心理学及自然科学都有论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但这里所谓的灵魂是指生命的原则和生活的动力,而不单指主观的心理过程。在他看来,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并以生物学为其理论基础。在灵魂的结构上,他主张知、意两分法,并认为人的灵魂是单一的、不可分的,是以整体发挥作用的。但他认为,心理功能应分为认知功能和欲动功能两种:认知功能包括感觉、记忆、思维等过程;欲动功能包括感情、欲望、意志、动作等过程。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流行很久,对后来欧洲中世纪和近代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一)时代背景
1.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对科学心理学诞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哲学思潮是17世纪法国的理性主义以及17~18世纪英国的经验主义。理性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笛卡儿(1596~1650)。他贬低感觉经验,抬高理性能力,相信人有“天赋观念”。他认为,认识就是靠理性的直观去发现“清楚明白”的天赋观念。笛卡儿是个二元论者,认为身和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本原:人的身体像一部机器,其结构和行动均可用机械原理来说明,于是他提出了反射的概念;而心是自由的,是感知、思维和意志的主体。他认为,身和心可以互相影响,即所谓身心交感作用,身心交感地点在脑内的松果体。经验主义的奠基人是英国的洛克(1632~1704)。洛克是唯物经验论者,认为人的心灵犹如蜡板,上面没有任何痕迹,一切观念都是从后天经验获得的。他把观念分为由感觉得来的观念和由反省得来的观念两种,并认为由感觉和反省得来的观念最初都是简单观念,许多简单观念通过心灵的结合而成为复杂观念。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对人性的解释不同。这两个哲学思潮对以后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从内容上到思想方法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生物学的影响。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的划时代著作《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他提出了生物进化论,认为世界上现存的一切生物的状貌特征都是经历数百万年长期进化演变而来的,种类间的差异是由不同的遗传所致,同一种类内的个体差异则主要是因适应环境所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很多观点,如遗传、环境、适应、个体差异等,都成了以后科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此外,达尔文的《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和《人与动物的表情》两部著作着重探讨了人与动物心理的相似性,对以后的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及情绪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877年他发表了《一个婴儿的生活简史》,是他对自己的一个孩子的观察记录,是一项系统自然观察的典范,对促进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3.生理学的影响。影响到心理学的生理学研究,主要始自19世纪德国三位生理学家的研究。一是柏林大学教授缪勒(1801~1858)。他首倡神经特殊能量说,认为人类对外界刺激之所以产生感觉,之所以能够辨别,完全是有赖于各种不同神经传导所发生的特殊能量所致。此外,他还提出大脑功能分区和神经细胞之间由电化作用产生神经冲动的理论。二是赫尔姆霍兹(1821~1894)。缪勒的理论引起当时生理学家的重视,并由其弟子赫尔姆霍兹用实验加以证实。赫尔姆霍兹后来也成为柏林大学著名的生理学教授。他所倡导的色觉理论与听觉理论以及“无意识推理”理论,迄今仍是心理学上解释色觉、听觉现象以及知觉经验的重要理论根据。他还把缪勒的特殊神经能量说发展为特殊神经纤维说。三是费希纳(1801~1887)。他是对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有重大影响的生理学家。费希纳是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教授,首创用实验法将物理刺激的变化转化为心理经验的过程。他对生理感官功能的一系列实验研究,使他成为心理物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二)冯特的贡献
学术界公认,冯特是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1.他开创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的历史。冯特在海德堡大学任教的10
年间,
集其研究成果,于1874年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该书被生理学界和心理学界推崇为不朽之作,堪称学术史上的心理学独立宣言。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于这两项历史性贡献,墨菲评价道:“在冯特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与创立实验室以前,心理学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1879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所和一个名字。”
2.他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冯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主要采用实验内省法,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实验内省法分析出意识过程的基本元素及其合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他认为,最简单的心理元素是感觉和感情,所有复杂的心理都是由这两类心理元素综合(像化学元素的化合那样)而成的。他的这些思想为他的忠实弟子铁钦纳所继承,并发展成为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3.他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这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他们研究了感觉、知觉、注意、反应时间、联想等。来自各国的学生学成回国后,将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带回各地,他们中间有的继续宣传冯特的思想,有的创建新的心理学实验室,有的重新建立自己的心理学体系,相当部分的学生后来都成为本国心理学发展的先驱。
此外,冯特在情绪、实验精神病理学和民族心理学等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对以后这些领域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三、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
自19世纪末心理学独立以来,伴随实验方法的广泛运用,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不断涌现,围绕着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由此,出现了一些心理学派别。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开创的实验心理学既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也标志着心理学上第一个思想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开始。冯特探讨意识结构的理论体系为他的忠实弟子铁钦纳(1867~1927)所继承和发展,并把这种心理学理论体系命名为构造心理学。铁钦纳原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哲学与生理学,后因仰慕冯特,专程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后,赴美担任康奈尔大学教授,并开设心理学实验室。冯特的这位学生在某些观点上不同于其老师,但整个体系在方法、内容和精神上完全继承了冯特的研究。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使用实验内省法。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而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是近代心理学发展中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相对抗而形成的心理学派,
其代
表人物有詹姆斯(1842~1910)、杜威(1859~1952)、安吉尔(1869~1949)等。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心理分解为一些元素,而是应当研究人在适应环境中心理的机能作用;认为心理学应该把有效用的心理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心理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并反对把心理学看做是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反对把心理学局限于正常人的一般的心理规律,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动物心理、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变态心理、差异心理等领域。机能主义的理念,与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经验主义和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有关。
但是它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影响较小。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这个学派便由新兴的其他学派所取代。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很大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878~1958)。1913年华生在《心理学论坛》上发表了论文《行为主义者所见的心理学》,正式举起了行为主义的大旗。在这篇宣言性的论文中,他提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并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和动物的行为。他坚决反对冯特心理学的意识和内省这两个基本概念,认为只有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只有客观的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而意识不能直接观察,因而就不能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对象;冯特的内省法不能提供客观的事实材料,因而不能作为科学心理学的方法。他主张只有从可观察到的
刺激和反应方面去研究,心理学才能成为像生物学、物理学、化学那样的自然科学。刺激一反应(S--R)就是华生行为主义的公式。他坚决主张把人的心理彻底生物学化和动物学化,认为对人的行为和动物的行为必须在同一层面来考虑。华生坚决认为,传统心理学中的意识、感觉、知觉、意志、表象等是一大堆无用的概念,应彻底加以摒弃,而代之以刺激、反应、习惯形成、习惯联合等概念。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 20世纪3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有托尔曼(1886~1959)、赫尔(1884~1952)、斯金纳(1904~1990)。新行为主义着重从整体上来认识行为,考虑到有机体的能动性,确立了刺激一有机体一反应(S—O—R)这种新的行为关系。
(四)完形主义心理学
完形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期在德国兴起,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心理学派,也称格式塔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主要有韦特默(1880~1943)、考夫卡(1886~1941)和苛(1887~1967)。“格式塔”是德文“Gesta1t”一词的译音,意为“完形”、“样式”、“结构”、“组织”。完形主义心理学是以似动现象实验起家的。主持这个实验的是韦特默,观察者是考夫卡和苛勒。实验用速示器将A、B两条发亮的直线先后投射在黑色背景上,两条线放映时间间隔过长,例如2000毫秒或200毫秒,观察者看到的是先后两条线出现;时间间隔过短,例如30毫秒,看到的是两条线同时出现;如果时间间隔在60毫秒左右,便可以看到A线向B线移
动,或只看见运动,没看见线。这叫似动现象,与我们看电影时所见相同。他们认为,这种知觉显然是无法用感觉元素的联合来解释的。于是他们坚决认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不是由若干元素组合而成的;相反,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他们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做元素分析,并把构造主义心理学称为“砖块和灰泥的心理学”。
(五)精神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是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1856~1939)在20世纪初创立的。他的代表作有《梦的解析》(1900)、《精神分析引论》(1933)、《精神分析纲要》(1949)等。他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如果说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完形主义心理学重视意识经验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那么精神分析心理学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潜意识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处于心理的深层。潜意识是正在被压抑的或从未变成意识的本能冲动,它对人的精神和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通过对失言、梦等的分
心理学的历史篇三:心理学历史脉络图资料
流派的相互关系:
1. 西方心理学三大势力:第一是行为主义,第二精神分析,第三是人本主义。
2. 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存在明显的对立和冲突。
3. 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心理学存在明显的对立和冲突。
4. 构造主义心理学在基本理念和方法上深受冯特的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5. 机能主义不仅为早期行为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研究对象、方法上的启示,又对行为主义的变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6. 阿德勒的理论对霍妮、弗洛姆都有影响。
7. 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虽然是反对行为主义的,但它的一些观点对新行为主义有较大的影响。
8. 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的演变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从精神分析内部进行的修正和发展,早期是荣格、阿德勒等人进行的。后期是哈特曼等人的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
学和克莱因等人的精神分析对象关系理论;二是从精神分析外部进行的突破和发展,结合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和哲学等的成果,出现了像霍妮、弗洛姆等的神经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等。
9. 对早期行为主义进行改造,因而出现了所谓的“新行为主义”。
10. 铁钦纳的构造主义不光受到美国本土机能主义心理学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攻击,同时也受到来自实验心理学发源地----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流派的
攻击。
相关热词搜索:心理学 历史 心理学的历史ppt 人格心理学的历史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