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时评选读:磨砺英雄志、当代青年、文化自信、有梦,就有希望;汲取先进榜样力量(附精细点评)

发布时间:2020-11-05 来源: 精准扶贫 点击:

 高考作文时评选读:磨砺英雄志、当代青年、文化自信、有梦,就有希望;汲取先进榜样力量

 磨砺英雄志,铸就担当魂&让英雄丰碑矗立在每个人心中 【今年是抗美援朝作战 70 周年,今天给大家推送的两篇文章也是和这一主题相关的,两篇文章都是为铭记传承英雄精神而作。两篇文章观点类似,但结构不同,第一篇是标准的混搭型文章,但论证十分严谨精彩。第二篇是比较自由一点的递进式结构,上下呼应也很漂亮。一起推送给比较大家学习】

 磨砺英雄志,铸就担当魂

  【这篇文章以磨砺传承英雄精神为主题,分析强调了英雄精神的重要性,并提出 2 点传承磨砺英雄精神的对策,文章结构规矩,逻辑严谨,尤其是在引用名句上非常灵活,引用名句之后和分论点搭桥承上启下,相当漂亮,大家可以深入分析学习一下~】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之际,大大近日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致以诚挚问候,回信中强调,“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开门见山,点明观点: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分析】横空大气排山去,人间砥柱是此峰。【出自清末大儒牛兆濂的《登华岳南峰极顶七绝》,全诗为:踏破白云万千重,仰天池上水溶溶,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意为:踏破一重又一重的白云,抬头仰望天池水,弥漫着的大气把山排开,从此我来当这人间的中流砥柱】英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精神支柱和灵魂脊梁,也是推动社会文明、时代进步、历史前行的重要牵引动力【这句话也是在引用诗词和主题之间进行搭桥解释,前文所说的人间砥柱就是英雄】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有英雄而不懂崇尚的民族是更加可悲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让膜拜英雄成为社会集体的价

 值取向与理想追求,才能激发更多人争当英雄、舍己忘我、奋勇进取、砥砺使命。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抗洪,英雄的事迹和英雄的榜样就发生在群众身边。新时代下,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需大力弘扬英雄精神、砥砺英雄情怀,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铿锵迈步。【这就是呼吁展望式的总结回扣了,也是这段的核心观点。同学们在写论证的时候最后的总结回扣总喜欢用“因此,XXXX”,每段都这样写文章就会显得刻板单调黔驴技穷。可以学习一下这种呼吁展望式的总结回扣】【这段思路很清晰,分论点+搭桥+解释+佐证+总结回扣,内容上一环扣一环】

  【对策 1】坚持爱党与爱国并举是磨砺英雄志之本。人之忠也,如鱼临渊。【出自诸葛亮的《兵要》: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意为人有忠诚的品德,就好比鱼儿有了水。鱼离开水就会死,人失去忠诚的品德就很危险。所以好的将领都注意保护它,使部卒的志向得以实现,名声广为传扬。】英雄人物、志存高远、追求信仰,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敢于牺牲、无私奉献,他们身上流淌着一种基因和血脉,就是对中华民族、对中国人民充满了感情和挚爱,是爱国主义的忠实践行者。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延续和继承了爱国主义的精神瑰宝,将爱党与爱国融合协同,爱党、信党、跟党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攀登新高峰,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信仰者。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磨砺英雄志、铸就担当魂更要秉持爱党与爱国并重,坚定信念、砥砺追求、担当使命、义无反顾、勇毅笃行。【分论点+解释+展望式回扣】

  【对策 2】坚持无我与大我相融是铸就担当魂之根。“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大大金句,大家可自行百度】英雄人物的锤炼、英雄史诗的谱写,皆是在舍己忘我、为公为民、追求广博中砥砺和提升的。从疫情防控,无数白衣天使、科研专家逆行到最危险地,无论生死、不计得失,同新冠肺炎病毒殊死搏斗、顽强斗争;到防汛抗洪,一批批人民解放军战士、基层党员干部逆流而上、冲锋陷阵,用健强意志、伟岸身躯筑牢冲不垮的红色堤坝。英雄正是在“无我”的执念执行中锐意进取,屹立起砥砺崇高信念、追求远大理想的“大我”丰碑。磨砺英雄志,铸就担当魂,以“无我”为帆,以“大我”为岸,于平凡岗位、

 日常工作中诠释忠于职守、担当奉献、建设时代的精气神。【分论点+解释+佐证+回扣分论点。注意这段在写事例佐证的时候,用了“从……到……”句式,写完之后需要一句话提炼总结事例所蕴含的道理】【以“无我”融入“大我”,实际上也是一种奉献精神,但是从“无我”与“大我”融合这个角度来写,角度就显得很新颖】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无题诗,意思是在书屋里读书十年,是为了走出这书屋。愿望难以实现,就飘洋过海去寻求真理,也是英雄所为。也是在告诉大家莫要为做不了英雄而意难平,只要大家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也是英雄所为】磨砺英雄志,铸就担当魂,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继承英雄的价值理念、传扬英雄的精神情怀,没有谁有天生的胆魄和禀赋的本领,要保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韧劲,坚守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执着,涵养勇于攻坚、不畏艰辛的毅力,在实践行动中日拱一卒、日进跬步,方能有行稳致远、绽放人生的愿景。【结尾呼吁】

  让英雄丰碑矗立在每个人心中

  【这篇文章以铭记英雄为主题,以时间为主线,从回望过去抗美援朝对祖国和人民的意义,再到今天人民没有忘记英雄的付出,传承和铭记英雄精神。再到最后展望未来,向着美好明天奋勇前进。文章前后呼应,很有整体感。这种写作技巧很考验作者功底,考验整体布局行文的能力。也很新颖,大家可以学习一下】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新华社小编引言】

  23 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一批志愿军老战士代表出席了大会。看着大会现场直播中那些胸前佩挂“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纪念章、已白发苍苍的英雄,耳边仿佛响起了那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引出话题,开篇采用了引用歌词的方式,但和下文形成呼应,更精彩了~】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70 年前,面对延烧至新中国国境线上的战火,面对帝国主义侵略者不可一世的霸权行径,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这一战,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这一战,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连续五个“这一战”,阐述了抗美援朝的意义】

  天地英雄气,江河万古流。70 年后,当年的战火与硝烟早已散去,但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以党和国家之名向“最可爱的人”致敬,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让英雄不朽,让精神长存。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历史的一页已经翻过,但英雄的功勋光耀千秋,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必然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这一段和上文的 70 年前形成呼应,70 年前抗美援朝取得胜利,70 年后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并用了四个“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加强论证】

  铭记,是为了勇毅前行。推进伟大事业,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今天,我们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景光明。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让英雄丰碑矗立在每个人心中,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呼吁展望】

  为人类美好未来汇聚青年科技力量 (题目见格局展梦想,聚青年明使命。)

 ①“汇集天下英才,共创美好未来。”10 月 18 日,2020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温州拉开帷幕,在这一科学盛会上,一大批中外科学大咖以线上线下联动形式,齐聚瓯江之滨,共话创新主题。(开篇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引出青年与科技创新的话题。)

 ②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当今世界,科技革命风起云涌,新概念、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互联网信息技术颠覆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状态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事实证明,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不断以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共创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现实性分析。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共创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

  ③科技创新需要加强合作。“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科技唯有交流才能促发展,唯有碰撞才能共促进,唯有共享才能赢新生。近年来,中国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努力构建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创新共同体,中国成为科技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推动更广泛创新合作的贡献者、引领者。事实也在不断证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持续发展,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越来越深入,全球范围的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技共同体应该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的应有之义,是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不可错失的机遇,这需要世界各国科学家包括青年科学家携手并进,共同构建。(科技创新的途径之一:加强合作交流。)

 ④科技的未来在青年。“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发展科技,建设科技强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必须靠一代代人艰辛探索、接续奋斗。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科技创新生力军,进取意识强、富有创造力,是科技创新人才中重要组成部分。如今,

 越来越多的年轻有为之人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生气,担当着科技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国家、为民族、为全世界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这正是人类进步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对此,要给予他们宽松的科研软环境,充分发挥青年科学家敢想、敢拼、敢为天下先的特点,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要培植好科技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形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要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和关键领域,在科技教学中培养人才,在科研实践中造就人才。(科技创新的途径之二:赋予青年使命。)

  ⑤2020 年,人类面临着新冠疫情的重大危机和严峻考验。然而,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人类前行的脚步不会停止。人们期待,带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明天的畅想,青年科学家们能在这个科学之星云集的舞台上共同谱写携手并进、互利共赢的美好明天。(卒章显志,展望未来。)

 来源:2020 年 10 月 18 日 新华网 作者:钟铭

 以考古为依托涵育文化自信 (标题即观点。)

 ①9 月 28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新时代领路人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可见考古学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尤其是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开篇以新时代领路人的讲话,引出重视考古学的话题。)

 ②重视考古学乃推进伟大实践所需。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

 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正确历史方向之上。考古学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为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学科依托。(意义一:乃推进伟大实践所需。)

  ③重视考古学由顺应时势发展所致。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揆诸当今世界发展,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自身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一味模仿,非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倒容易受制于人。具体到考古学,情形亦然。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几代考古学人筚路蓝缕、孜孜以求,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的创获,就像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形容的那样:“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建设的只能是“中国的”——即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情境、适合中国国情、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蕴含中国精神的考古学。(意义二:由顺应时势发展所致。)

 ④重视考古学为文明交流互鉴所重。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际话语权的增强,如要实现“形于中”而“发于外”的效果,亟须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考古学自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因此我们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比如在良渚古国、安阳殷墟、敦煌学等领域,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使各国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意义三:为文明交流互鉴所重。)

  ⑤重视考古学是传承文化基因所系。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数千年不曾断裂过的伟大文明,之所以未遭毁灭,就在于人类遗传基因与国家文化基因两个方面的历史一直延续不断、世代传承。也正是在经年累月的积淀与创新下,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系列无可磨灭的文化基因,如“中和”思想。它包括两方面,一是“中”,二是“和”,二者辩证统一。就文化上而言,“多元一体”的“一体”为“中”,“多元”为“和”,“一体”是核心;从政治文化层面来讲,“一体”是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国历史文化认同。“中和”之“中”在政治上的大一统,与“和”之有容乃大,成为中华 5000 年不断裂文明的核心文化基因之一。对于类似文化基因的提炼,对理念体系的融汇,考古学自然不能缺席。(意义四:是传承文化基因所系。)

 ⑥寻根溯源,保护整理,引领话语,以史育人,终光大文明,贡献人类,中国考古事业无不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可谓其最牢靠的依托和基石。站在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时空轴线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必定伴随着对文化自信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相信拥有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定大有可为。(总结全文,期待展望。)

 来源:2020 年 10 月 13 日 光明日报 作者:王学斌

 有梦,就有希望 (题目即观点。)

 ①据《中国电视报》报道,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中秋晚会,将在河南洛阳举办。主要内容分为《月圆花好》《乡关何处》和《家国万里》三个篇章。单看这三个题目,就把我们带入了美好的梦境之中。花好月圆之际,回味着乡关的甜蜜,遥想着家国的升腾,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中秋晚会引出中秋之梦的话题。)

 ②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一诗中,发出这样的感慨:“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③中秋的梦,是美好的梦。据《杨太真外传》记载,八月十五夜,唐明皇梦游月宫,见仙女数百,素练宽衣,舞于广庭。遂问:“此何曲也?”答曰:“霓裳羽衣也。”唐明皇暗暗记下其曲调。梦醒之后,传谕伶官,按照他的记忆,整理出《霓裳羽衣曲》。梦中奇遇,竟能创作出那么美妙的乐曲,虽然是个传说,也让人心旷神怡。

  ④当初的嫦娥,怀揣的也是一个幸福的梦。她和后羿,本来是一对恩爱夫妻,但阴差阳错,吃了成仙之药,遂长袖飘飘,奔月而去。从此,一个天上,一个人间,一个寂寞,一个孤独,再无幸福可言。有了伴侣,一个人的梦就变成了两个人的梦。只有比翼双飞,才会幸福美满。

 ⑤还有传说中的那个吴刚,梦想着学成仙术,梦想着把嫦娥据为己有,不顾及道德和天条,最后被玉皇大帝罚到月亮上砍树。而广寒宫前那棵桂树,不仅高五百丈,而且甚是繁茂。每砍下一斧,被砍之处便立即愈合。可怜的吴刚,砍了几千年,也没砍下一个枝杈。梦想如果脱离了现实,也只能受到这样的惩罚。(引用白居易的诗,唐明皇的梦以及嫦娥、吴刚的传说,中秋之梦虽然美好、幸福,但不能脱离现实。)

 ⑥那一年,也是这样一个中秋,也是这样一轮明月,时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的苏东坡,想起了弟弟苏辙,想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遂在“欢饮达旦”之后,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想到了“天上宫阙”,想到了“琼楼玉宇”,也欲“乘风归去”,但又害怕“高处不胜寒”。只得慨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活着,就得有追求,即便“不胜寒”,即便“古难全”,也得奋力抗争,迎接挑战。(引苏轼词作论述拥有梦想的重要性。)

 ⑦世界的每一项进步,人生的每一次改变,都是从梦想开始。有一个民间故事,说唐代有一个姓周的年轻人,想用筷子和绳子做一副天梯,然后爬到月亮上去。世人都觉得他滑稽可笑。但细想,这不正是人类最早的登月之梦吗?一代又一代,总有人在做这样的梦。火车几时有?飞机几时有?电灯、电话、电视、电脑几时有?历史似乎也验证了这样一个规律,有梦,就有希望。(总结全文,照应标题)

 来源:2020-09-25

 《讽刺与幽默》 作者:汪金友

 汲取先进榜样力量 吹响攻坚冲锋号

 先进是最好的示范,榜样是最好的教材。这些脱贫攻坚先进模范虽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是有情怀、肯担当、讲务实的一群人。决战脱贫攻坚收官在即,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尤为需要凝心聚力、奋力前行,应积极从先进典型身上汲取向前奋进力量,确保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

 学习先进榜样牢记使命、一心为民的崇高情怀,践诺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福建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把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记在心间,带领连家船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堪称连家船民的“贴心人”;江西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扎根山区几十年,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可谓山区孩子希望的“燃灯者”……这样的脱贫故事中充溢的是厚重的为民情怀,令人感动、钦佩。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葆有这种情怀,在脱贫攻坚最后冲刺阶段,不懈怠、不大意、不停顿,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攻下最后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圆满实现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学习先进榜样知重负重、甘于奉献的担当精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攻坚目标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顺顺当当便可实现的,而是需要付出艰苦卓绝、持而不息的努力才能完成。透过这些先进典型,我们能看到他们敢于攻坚克难、乐于舍小家为大家、甘于付出汗水和心血,如湖南益阳市安化县委常委、副县长(西南民族大学挂职干部)陈灿平,面

 对新冠疫情突如其来造成安化黑茶滞销的压力和困境,当起“网红县长”,有时候直播到深夜 1-2 点,通过直播带货帮助百姓走出困境。成就脱贫攻坚伟业,离不开此种担当精神。对照榜样,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把责任在肩上扛牢扛实,想方设法、多措并举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让脱贫既脱得下又稳得住,让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的检验。

 学习先进榜样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 2012 年底的 9899 万人减少到 2019 年底的 551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 10.2%降至 0.6%,贫困县从 832 个减少到 52 个,贫困村由 12.8 万个减少到 2707 个。截至 2019 年底,已经有 9300 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到全部贫困人口的 97%。这一串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有泪水、有汗水、有牺牲,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先进典型的事迹便是其中最有力的缩影。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迈向新征程,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铆足劲加油干,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在接续奋斗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关热词搜索:就有 选读 磨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