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自生能力和国企改革

发布时间:2020-09-27 来源: 精准扶贫 点击:

 ★★★文档资源★★★

 自从 1978 年以来,经过 20 多年的改造开放,中国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生长方面的成绩,堪称奇迹。展望未来,中国增长的潜力还很大;反观现实,中国的改造还远远没有得到最后的乐成。在新旧世纪瓜代之际,中国经济改造面临的最为迫切和重要的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造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国参加 WTO 之后,国度对付国有企业的种种掩护将渐次取消。如果国有企业改造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那么,处境会越发艰巨。并且还会影响其他方方面面的改造。关于国有企业改造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可以说已经告竣遍及的共鸣。一言以蔽之,国有企业改造一招棋活,则整个经济体制改造全盘皆活;而国有企业改造不乐成,则整个经济改造的许多方面就会处于被动局面(林毅夫,1999)。

 一、引言:提高自生能力是国有企业改造的底子出路

 回顾 20 多年来的改造、开放进程,我国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造上所下的工夫可说是最大。理论界的讨论、研究也最深入,提出的种种政策发起也最多,从早期的放权让利、承包制,到现在的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债转股改造等等,可以说,除了直截了当的私有化尚未实行外,种种可能的改造步伐都已经实验过了。从点上来看,这些改造确实也产生了一些效果,涌现了像长虹、海尔、联想等非常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但是从面上讲,相当大比例的国有企业处境越来越艰巨。有些学者认为国有企业的底子问题是产权改造还不彻底,预算约束尚未硬化所致。但从东欧和前苏联的经验来看,它们的国有企业都已经私有化了,然而,凭据 1996 年世界银行《世界生长陈诉》的研究,在这些私有化了的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情形并未消除,并且还更为恶化,因此,国有企业的问题应该有比产权更为底子的症结。

 令人堪忧的是,由于对已往改造不乐成的原因认识不清,导致了对未来改造偏向的不正确掌握。当前许多流行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造的政策发起中,体现出了脱离国情、贪大图新求洋的倾向。例如,有的主张认为,中国企业范围小,无力参加国际竞争,所以应该倾力组建大的企业团体;再如,有的政策发起认为,中国的企业技能水平低下,所以应该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设备、生产线和工艺技能。这些政策发起的出发点是好的,外貌上看起来似乎有原理,容易为人们所担当;并且改造以来的诸多方案设计实际上一直受到这种思路的左右。然而到目前为止,实践却一再证明任何脱离国情的国有企业改造步伐,都是缘木求鱼。

 视察国际上的经验也有助于我们对国有企业改造出路的认识。韩国的例子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韩国的企业以私有为主,不少名牌企业范围不可谓不大、设备、技能不可谓不先进,然而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受到最严重打击的却正是这些大企业,韩宝、起亚、大宇的破产,及现代、三星的危机重重,不能不让我们有所反思。与韩国形成鲜明比较的是,台湾企业的范围相对较小、财产、技能结构相对“落后于”韩国的企业,却安然度过了打击。

 总结国内和国际的经验教导,笔者在这里想大声疾呼,“千改造、万改造,提高国有企业自生能力[1] 是第一条”。[2] 提高国有企业的自生能力是改造乐成的第一位的须要条件。预算软约束、政企不分、缺乏自主权、鼓励不敷、效率低下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由于国有企业缺乏自生能力所诱发出来的内生性表象问题。针对表象问题的改造,一定会产生“压下了葫芦浮起了瓢”的结果,没有国有企业自生能力的提高,就一定没有国有企业改造的最终乐成。

 二、要素天禀结构和企业自生能力[3]

 1999 年,我在《美国经济评论》撰文,提出了自生能力的看法(Lin et al ,1999)。自生能力是凭据一个企业的预期利润率来界说的。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在没有外部扶持的条件下,如果能够得到不低于社会可担当的正常利润率水平的预期利润率,则这个企业就是有自生能力的。这是因为,如果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的预期利润

 率低于社会可担当的水平,则不会有人投资于这个企业,这样的企业只有靠政府的扶持才华够生存。

 显然,在自由、开放、充实竞争的经济中,一个企业经营、治理的优劣会影响这个

 说明:I1、I2 和 I3 分别代表某个给定财产中,三种产物 1 、2 和 3 的代价为 1 元等产量线

 I 代表该给定财产中的各个产物代价为 1 元等产量线的外包络线,也即该财产的 1 元等产量线

 C1C1、C2C2和C3C3分别代表资本相对富厚水平由低到高三种情况下的要素相对代价,同时也体现在对应的要素天禀结构下 1 元钱的等本钱线

 A1、A2 和 A3 分别代表相应要素天禀结构之下种种具体产物的本钱最小化的要素投入结构

 企业实际的利润率水平,这是大家熟悉的。但是在给定正常经营治理的条件下,一个企业的利润率还决定于其财产和技能选择是否恰当。

 如图 1 所示,图中的曲线 I 是生产一个单位的某种产物的种种可能的差别资本和劳动比例的技能所组成的等产量曲线。A 点所代表的技能和 B 点所代表的技能相比,前者劳动较为密集,尔后者资本较为密集。图中的 CC、C1C1、DD、D1D1 则代表几条差别资本和劳动代价之下的等本钱线。在两条斜率相同的等本钱线中,越靠近原点 O 的,本钱越低。等本钱线的斜率则代表资本和劳动的代价比。在图中 CC 线的斜率小于 DD 线,其意义为CC 和 DD 相比,CC 的劳动代价相对低而资本的代价相对高。

 从图 1 中可看出,当一个经济中的劳动代价相对低而资本的代价相对高,如等本钱线CC 所示时,选择以劳动较密集的技能 A 来生产这种产物比选择以资本较密集的技能 B 来生产的本钱低。反之,当劳动的代价相对高而资本的代价相对低,如等本钱线 DD 所示时,选择以资本较密集的技能 B 来生产比选择劳动较密集的技能 A 来生产本钱低。

 在一个只生产一种产物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给定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代价,一个企业要得到正常的利润水平,即具有自生能力,须要条件是其生产本钱必须最小化。本钱最小化要求企业所选择技能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密集度,必须吻合于反应这个经济体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相对稀缺性的要素相对代价,也即等产量线正好和这个经济的等本钱线相切的点。在图 1 所示的经济中,如果其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代价可由斜线 CC 来代表,只有选择 A 点的技能来生产,其本钱才是最低的,采取任何偏离 A 点的技能来生产的企业,其本钱没有最小化,从而无法获取市场可担当的平均利润水平。市场竞争的结果,只有采取 A 点的技能来生产的企业才华生存。在竞争性的市场中,采取这个技能所得到的利润是没有超额利润的正常利润。所以在给定资本和劳动相对代价的竞争性市场中,企业的自生能力取决于它的技能选择。

 在一个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代价会反应这个经济的天禀结构中资本和劳动的相对稀缺性,当劳动的天禀相对富厚而资本相对稀缺时,劳动的代价将会相对低而资本的代价将会相对高;当要素天禀结构中资本的相对富厚水平提高而劳动的相对富厚水平低落,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代价就会往相反的偏向变动。[4] 因此,如果原来的要素天禀结构决定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代价为 CC 线所代表时,某个企业选择 A 点技能生产,那么,当要素天禀结构中资本的相对富厚水平提升,等本钱曲线由 CC 线变为 DD 线时,这个企业也必须改为选择技能 B 来生产,才有自生能力。[5] 由此可见,一个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其技能选择是由这个经济中的要素天禀结构来决定的。当要素天禀结构变革时,其技能选择也必须随着变革。为了行文轻便,资本相对富厚的要素天禀结构,将简称为水平高的要素天禀结构。

 现实经济生活当中,如果不是由企业自主凭据市场代价信号的引导进行决策,而是由外

 在力量(如政府)出于特定的目标而干涉企业的决策的话,那么,企业的生产行为就未必能够实现本钱最小化。进而这些企业也就没有自生能力。在图 1 中,如果资本相对稀缺的经济体想要追求高水平的技能 B ,政府就必须赐与企业一定的扶持。扶持的方法有二:一是在不扭曲要素代价的条件下,赐与企业以总量的补贴。补贴额相当于 SA 刻划的那样多资源;另一种方法是,直接把要素代价扭曲到 DD 线反应的水平。

 同样的原理,当资本相对富厚的经济体想要维持低水平的技能 A 时,也需要对付企业进行扶持。

 上述在只生产一个产物的假想经济中所阐发的原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一个有许多差别的财产,以及一个财产中有许多差别的产物的经济时[6] ,仍然创建。

 现在我们放松只生产一种产物的假定,引入财产的看法。许多生产技能有关联的产物,配合组成了一个财产。比如数字控制机床、一般机器设备和通用的标准件配合组成了机器制造业。如图 2 所示,I1、I2、I3 分别代表某一财产 I 中的 3 种

 说明:I1、I2 和 I3 分别代表某个给定财产中,三种产物 1 、2 和 3 的代价为 1 元等产量线

 I 代表该给定财产中的各个产物代价为 1 元等产量线的外包络线,也即该财产的 1 元等产量线

 C1C1、C2C2和C3C3分别代表资本相对富厚水平由低到高三种情况下的要素相对代价,同时也体现在对应的要素天禀结构下 1 元钱的等本钱线

 A1、A2 和 A3 分别代表相应要素天禀结构之下种种具体产物的本钱最小化的要素投入结构

 差别产物的等产量曲线,它们所代表的产值相同[7] ,但产物的特性和所使用的技能差别,平均相对劳动密集度 I3 大于 I2,I2 大于 I1. 当这个经济的要素天禀结构的水平较低,等本钱线是 C1C1 时,一个企业只有选择 I1 所代表的产物,并以 A1 点所代表的技能来生产时,才是有自生能力的。当这个经济的要素天禀结构水平提高,等本钱线变为 C3C3 时,只有选择 I3 产物并以 A3 技能来生产的企业才有自生能力。

 一个财产其实包罗许许多多像图 2 中 I1、I2、I3 这样性质和技能有所差别的差别的等产量曲线。这些等产量线的外包络线就够成了该财产自己的等产量曲线,如图 2 中所示,整个财产自己的等产量曲线 I 是 I1、I2、I3 以及许多其他未标出的等产量线的外包络线。在这个等产量曲线中,每一点代表的是这个财产中的一本性质差别但产值相同的产物。

 现在我们进一步把阐发的视野由一个财产拓展到整个百姓经济。百姓经济有多个财产组成。如图 3 所示,假定在一个经济中有三个资本密集度渐次低落的财产,分别由 H 、M 、L 三条曲线刻划。H 、M 、L 体现三个归属于差别财产但是代价相同的等产值曲线,H 是资本相对最密集的财产,L 则是劳动最密集的财产。当这个经济的要素天禀结构水平较低,其等本钱线为 C1C1 时,一个企业选择进入 L 财产或 M 财产并生产以 A1 点的技能或 A2点的技能所代表的产物时都是有自生能力的。但是在这个经济中,不管采取什么技能来生产,一个企业在资本最密集的财产 H 中,都是没有自生能力的。当这个经济的要素天禀结构水平提高,等本钱曲线由 C1C1 变为 C2C2 时,这个经济就会出现技能和财产结构水平的升级。财产结构由原来的 L 和 M 升级到资本相对较为密集的 M 和 H.这个经济开始生产 M 财产的产物,并且原来处于 L 财产的企业将缺乏自生能力而退出生产。在产物和技能选择上,M 财产则由原来的 A2 升级到 A3 点。

 财产/ 技能结构的升级决定于资本和劳动相对代价的低落,尔后者则决定于要素天禀结构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一个完全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只有提高了要素天禀的结构水平,财产和技能结构的水平才可以提高。并且,由于在自由竞争的经济中,企业的自生能力随着要素天禀结构的提高和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代价的变革而变革,因此,只要提高要

 素天禀结构的水平,这个经济的财产和技能结构的水平自然会随着企业的自主决策而提高。

 说明:H 、M 和 L 分别代表三个资本密集水平由高到低的财产等代价线

 C1C1 和 C2C2 分别代表资本相对富厚水平由低到高两种情况下的要素相对代价,同时也体现在对应的要素天禀结构下 1 元钱的等本钱线

 从图中可见,在资本相对稀缺时,有自生能力的财产是中等和低等资本密集度的财产 M 和 L ;在资本相对富厚时,有自生能力的财产是高等和中等资本密集度的财产 H 和 M ;另外,尽管在两种差别的资本富厚水平之下 M 财产都具有自生能力,但是所选择的具体产物却是不一样的

 从上述的讨论中可以看出自生能力和比力优势的看法高度相关,两者都决定于一个经济中的要素天禀结构。自生能力是从企业的角度来阐发问题,而比力优势则是以财产为讨论的东西。以图 3 为例,当一个经济的要素天禀结构水平较低,等本钱曲线由 C1C1 来代表时,这个经济在劳动力相比拟力密集的 L 和 M 财产有比力优势,在资本比力密集的 H 财产则没有比力优势,而这个经济中的企业则只有在具有比力优势的 L 财产或 M 财产中,采取以A1 或 A2 的技能来生产相应的产物时才有自生能力,而在没有比力优势的资本密集财产 H ,则不管采取 / 生产何种技能/ 产物都没有自生能力。当一个经济的要素天禀结构的水平提高,等本钱线从 C1C1 变为 C2C2 时,具有比力优势的财产变为 M 和 H ,而企业则只有在此两个具有比力优势的财产中,采取以 A3 或 A4 的技能来生产相应的产物时才有自生能力,同样,在没有比力优势的劳动密集财产 L ,则不管采取/ 生产何种技能/ 产物都没有自生能力。

 在这里值得指出的是,一个经济中的各个企业面对的是同样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代价水平,但在差别的具有比力优势的财产中,各个有自生能力的企业所采取/ 生产的技能/ 产物的资本密集度也不会一样。如图 3 所示的 3 个财产,当一个经济的要素天禀结构的水平比力低,具有比力优势的是劳动较为密集的 L 和 M 财产,在 M 财产上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所采取 / 生产的技能/ 产物A2比在L 财产上具有比力优势的企业所采取的技能/ 生产的技能/ 产物 A1 的资本密集度高。其次,两个具有差别要素天禀结构水平的经济可以在同一财产上具有比力优势,但要素天禀结构水平高的经济中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所采取/ 生产的技能/ 产物的资本密集度,会比要素天禀结构水平低的经济中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所采取的资本密集度高。以图 3 为例,如果 C1C1 和 C2C2 分别代表两个具有差别要素天禀结构水平的经济的等本钱线,这两个经济都在 M 财产具有比力优势。但同样是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在要素天禀结构水平较高的经济中所采取/ 生产的技能/ 产物为 A3,其资本密集度高于在要素天禀结构水平较低的经济中所采取的技能 A2.

 在上述讨论中,我们假定每个企业所面对的等本钱曲线的斜率都相同,因此,在具有比力优势的财产中,企业可以采取/ 生产而能具有自生能力的技能/ 产物,只是具有比力优势的财产的等产量曲线上的一个点。如果要素市场发育完全,竞争充实,要素(特别是劳动力)可以完全自由地在地区、财产、企业之间流动,企业家以及其他要素市场主体之间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家在信贷和劳动力市场上的谈判能力相同,那么,要素市场会形成唯一的相对代价。然而,纵然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度,要素市场的发育不完善,竞争也是不充实的,要素在地区、财产、企业之间的流动不畅、摩擦大,生意业务用度高,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完全对称,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主体在市场生意业务中的职位不对等。因而要素相对代价在地区、企业等之间就有所差别。因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企业所面对的等本钱线的斜率不会完全一样,所以从经验现象来视察,在一个经济具有比力优势的财产中,企业可以有自生能力的不会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但是,要素代价水平在企业和地区之间的差别,并不违背要素天禀结构决定要素代价的原理。因为,尽管要素代价体现出一定范畴的差别,但是平均来讲,资本相对富厚的国度,利率/ 人为率相对低,而劳动力相对富厚

 的国度反之。纵然资金在国际间可以自由流动,资金代价在发达国度和生长中国度趋同时,但是由于劳动力在国际间和地区间流动的本钱大,所以人为水平在发达和不发达国度间差别巨大,进而要素相对代价在国际间(地区间)的比拟干系,仍然出现通常的规律。

 由上述可见,就一个经济体当中具有比力优势的财产而言,企业可以在其中具有自生能力的不是整个财产,也不是财产当中的一个生产点,而是整个财产当中的一个区段,我们将称此区段为这个经济具有比力优势的财产区段。

 一般生长中国度的要素天禀特征是劳动力相对富厚,资本极度短缺。这个经济体当中具有比力优势、企业可以在其中具有自生能力的是劳动较为密集的财产区段。但在一般人的理解中,资本越密集的财产、技能,代表着越先进的财产、技能,因此,生长中国度的政府经常为了追求财产、技能的先进性,而勉励企业进入资本太过密集而没有比力优势的财产或财产区段,从而致使响应政府招呼的企业缺乏自生能力。生长中国度的政府为了到达其目标,只好赐与这种企业以政策性补贴、优惠、和掩护。在发达国度则正好相反,原先劳动力相对密集财产中的有自生能力企业,在要素天禀结构的水平提高以后,随着财产升级,可能变为没有自生能力,如果没有政府的掩护,这些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但发达国度的政府往往为了维持劳动者的就业,而赐与这些企业以种种掩护和扶持。

 三、赶超战略下企业自生能力和传统体制

 经过 20 余年的改造、开放,和 GDP 每年靠近 10% 的快速增长,我国的要素天禀状况有了很大的变革。但从表 1 可看出,我国照旧一个劳动力相对富厚、资金相对稀缺的经济。和发达的国度相比,我国具有比力优势的是劳动力相对密集的财产或财产区段。在开国之初,我国的要素天禀结构的水平应当比现在低的得多,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可以有自生能力的、具有比力优势的产区段应该是劳动力很密集的。

 表 1 :要素天禀、要素密集度和要素相对代价

 国度

 或

 地区占全球要素天禀的份额(%)

 要素密集度要素相对代价

 土

 地劳

 动

 力资

 本资本/ 劳动(1000 美元/ 工人)

 土地/ 劳动(公顷/ 工人)

 资本回报率/ 人为土地回报率/ 人为资本回报率/ 土地回报率

 美国 12.7 5.0 19.3 115.6 1.4 0.47 1.01

 加拿大 3.1 0.6 1.7 88.6 2.9 0.79 0.22 3.54

 欧盟 5.9 6.4 30.7 144.2 0.5 0.34 0.91 0.37

 澳大利亚和

 新西兰 3.5 0.4 1.5 114.1 4.8 0.58 0.28 2.08

 日本 0.3 2.4 22.7 281.9 0.1 0.25 12.13 0.02

 韩国 0.1 0.8 1.5 56.5 0.1 1.65 109.90 0.02

 中国台湾 0.1 0.3 0.6 53.1 0.1 1.08 19.20 0.06

 中国香港 0.0 0.1 0.5 115.6 0.0 0.99 293.83 0.00

 中国大陆 6.5 26.5 2.0 2.2 0.1 49.69 102.88 0.48

 新加坡和

 马来西亚 0.5 0.4 0.6 48.1 0.8 2.86 10.00 0.29

 印度尼西亚 2.1 3.3 0.5 4.6 0.3 24.9 58.71 0.42

 菲律宾 0.6 1.0 0.3 7.3 0.3 16.39 47.74 0.34

 泰国 1.4 1.2 0.6 14.4 0.6 17.64 31.18 0.57

 南亚 13.9 19.3 1.2 1.8 0.4 39.66 64.99 0.61

 墨西哥 1.9 1.3 0.8 18.9 0.8 10.73 11.12 0.96

 加勒比和

 中美洲地区 1.1 1.0 0.3 8.4 0.6 14.21 16.46 0.86

 世界其他地区 46.4 30.0 15.3 0.8 5.78 4.87 1.19

 资料来源:李善同、王直、翟凡、徐林著“《WTO :中国与世界》,中国生长出书社, 2000 年 3 月版,第 12-13 页。

 在一个国度,如果政府想要生长或掩护的财产和财产区段不是这个国度具有比力优势的财产或财产区段,那么,就必须赐与响应政府招呼的企业政策性的补贴、优惠。新中国创建之初,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产业化,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度的财产/ 技能结构差距,创建独立的重产业/ 军事产业体系,我国政府选择了资金密集的重产业优先生长的赶超战略。其时中国资本存量少,由市场决定的利率很高。如果由市场竞争决订代价,由代价来配置资源,那么,如图 4 所示,在重产业中切合我国比力优势的财产区段是在 A1 点四周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加工、组装、修理等,而非政府想要优先生长的在 A2 点四周的冶炼、重型机器制造等资本密集区段的产物。在 A2 点,如果不扭曲要素代价,那么企业的等本钱线为 C2,政府必须赐与企业代价便是图 4 纵轴上 C1C2 距离的资本的代价的补贴才华生存。

 由于生长重产业的战略目标与中国国情之间的锋利矛盾,其时的政府有两种选择,一是维持市场经济体制,利用税收的手段,从有比力优势的财产区段的企业中收税,然后以财务转移支付的方法直接补贴在 A2 点的企业。但是其时我国照旧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都市经济底子单薄,生产运动和经济剩余主要还在辽阔的农村,政府收税的本钱高、税收的能力弱,因此,这个要领不可取。另一要领是,利用行政手段人为压低利率,使等本钱线由 C1C1 变为 C3C3,让在 A2 点上的企业能够维持生产。

  压低利率,虽然一方面使在资本密集的重产业区段的企业能够维持生产,但在较低的利率水平下,政府不想优先生长财产区段的企业也想多得资金,采取资本更为密集的技能来生产,因此,资金的需求大增。另一方面,利率的水平被压低以后,储备的意愿受到抑制,资金供给的来源淘汰。结果一定出现资金供给和需求的缺口。如果由市场来配置资金,就不能包管有限的资金被配置到政府要优先生长的重产业项目当中。因此,政府必须用筹划和行政的手段把稀缺的资金直接配置给执行政府投资意图的国有重产业企业。

 说明:A1、B1 和 D1 代表未扭曲要素代价条件下,重产业、轻产业和农业的产物和技能选择

 A2、B2 和 D2 代表赶超战略下,扭曲要素代价之后,重产业、轻产业和农业的产物和技能选择

 当政府把更多的资金配置到重产业时,农业和轻产业一定萎缩,而使其等产量曲线从I1 和 J1 下降为 I2 和 J2. 这是因为,一个经济体中每一时期的资金和劳动力总量是给定的,当政府把更多的资金配置到 A2 的重产业企业时,剩下来可用来生长轻产业和农业的资金将少于未扭曲前的资金量,而重产业企业在 A2 所雇佣的劳动数量少于在 A1 时的情形,因此,剩下来可用于生长轻产业和农业的劳动力将比未扭曲时的多。轻产业和农业所面临的将是一条如 C4C4 所示、斜率较 C1C1 平坦(即资本越发昂贵、劳动力越发自制)的等本钱线,[8] 轻产业和农业将会采取比原先更为劳动密集的技能如 B2 和 D2 来生产。

 同样,基于发动资源来生长没有自生能力的重工企业的目的,政府也一一干涉汇率、原

 质料代价、人为、物价等代价信号,形成了扭曲的宏观政策情况,并相应采取了筹划治理体制替代市场机制来将资金、外汇、原质料等配置到重产业部分。在农村也形成了以统购统销和团体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将农业生产的剩余会合起来支持重工财产和某些技能水平较高的轻产业财产[9] 的生长。[10]

 国有企业为国度所有,但国度作为所有者并不直接参加企业的经营,而是委托经理人员来经营,因此,和任何大型企业一样,一定会产生鼓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扭曲的宏观政策情况下,一个企业盈亏不反应其经营状况,而在筹划取代了市场以后,企业之间不再有竞争,一个企业到底是该赢多少或亏多少,也没有一个参考的标准。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企业经理享有经营自主权,一定会有积极性增加在职消费、职工福利等损公肥私的“道德风险”行为。为了包管国度的财产生长意图不至于被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自利行为所影响,国度就要剥夺国有企业在“人、财、物、产、供、销”上的一切经营自主权。企业的职能仅在于实施上级下达的生产筹划、投资筹划。[11]

 我国政府在改造前的传统经济体制中,人为扭曲代价体系、创建相应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筹划体制、剥夺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这些做法,实质上是在资金极度稀缺的要素天禀结构下,推行资金极度密集的重产业优先生长战略,为了使实现这个战略意图但在市场竞争中不具自生能力的企业能够被创建和生存的须要制度摆设。

 四、国有企业改造、政策性包袱的显性化和企业绩效

 传统的筹划体制使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底子上创建起了一个完整的重产业体系,并且很快地取得了能原子弹试爆和卫星上天的骄人结果。但是在微观底子上,传统的农业团体化制度不但导致了 1959 到 1961 的农业危机及长期的农业生产率水平低下,[12]毫无自主权的国有企业经营治理体制也出现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大锅饭、铁饭碗等问题,工人没有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13]结果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和东亚地区的新兴产业化经济的体现形成了强烈的比拟。

 1978 年底 11 届 3 中全会开始的改造开放,以放权让利、提高工人、农民的积极性为入手点。在农业上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取代团体性质的生产队体制。由于农业是在我国具有比力优势的财产区段生产运动,家庭农场具有自生能力,因此,在实行“交足了国度、留足了团体、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分派制度后,农业生产力马上得到解放,在 1978 年至 1984年间出现了超通例的增长[14],成为改造、开放 20 多年来最为乐成的一项改造。但是,在国有企业改造上,由于许多国有企业在要素代价完全放开的竞争性市场中缺乏自生能力的底子问题没有得到解决,20 年的努力并未能使国有企业的改造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在传统体制下,许多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的国有企业,是为了我国的战略目标而设立,其所处的财产区段在我国不具比力优势,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企业不具有自生能力。改造前由于代价的扭曲,和资源的行政配置,使许多国有企业不具自生能力的问题没有显现出来。但从 1978 年开始的改造、开放,虽始于放权让利的微观经营机制改造,但逐渐被推向筹划配置体制和宏观政策情况,市场竞争开始出现,产物和要素代价逐渐放开,国有企业缺乏自生能力的问题也就由隐性变为显性。由于这些企业的投资决策是为了实现政府的战略意图,而不是企业的自主决策的结果,因此,缺乏自生能力的问题,可称为加诸于国有企业的一种战略性政策包袱。

 除了自生能力所形成的战略性政策包袱的问题外,改造后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性政策包袱问题。在传统的体制下,资金密集型的重产业投资创造的就业时机少,而政府负有摆设都市劳动力就业的责任,因此,政府经常将三个工人摆设到国有企业的一个事情岗亭来就业 [15],使国有企业有了大量的冗员。同时,改造前国有企业工人的人为只够支付当前消费,小我私家的养老、医疗、住房等只好依赖企业的供给。由于改造前推行的是“统收统支”制,企业将一切收入交给国度,企业的一切开支由政府财务拨付。因此,养冗员和退休老工人等

 支出对企业自身并不组成实际的包袱。但是,自实行了放权让利的改造以后,这些开销逐渐转移到企业来,因此,冗员和老工人越多,企业的包袱就越重。这些包袱,也不是企业自主决策形成的,而是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问题,可以称为社会性政策包袱。

 政策性包袱,不管是战略性的照旧社会性的,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和没有这些包袱的非国有企业相比,处于倒霉的职位。政策性包袱会带来政策性亏损,政府必须为政策性亏损负起责任。为了维持国有企业的生存,国度就必须赐与种种政策性优惠、补贴和掩护。包罗:(1 )继承压低资金的代价,并通过国度控制的银行系统把社会储备优先分派给国有企业;(2 )技改资金继承由国度财务拨款投入;(3 )继承赐与种种垄断、****非国有企业的进入等掩护。

 但是由于政策性包袱的庞大性和多样性,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把任何经营失败的责任都归罪于政策性包袱上,国度只好把国有企业亏损的所有责任都背起来,导致了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16]

 硬化国有企业预算的重要性在理论界和决策界已有共鸣,承包制、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目的都是为了硬化国有企业预算约束所做的实验。但是,预算软预算的问题仍然存在,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内生于政策性包袱,上述改造没有消除政策性包袱,没有从底子上解决国有企业的自生能力问题,所以这些改造只是治标而非治本之策。纵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私人企业有了政策性包袱,政府也必须赐与政策性优惠、掩护等,而使这些企业有了软预算约束。[17]国有企业预算的硬化、改造的最终乐成有赖于政策包袱的消除。

 经过多年的改造,剥离国有企业的社会性政策包袱,如冗员下岗[18],创建社会保障体系等正在有序进行并初见成效。然而,对付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政策包袱的解决,使国有企业得到自生能力的问题,则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国有企业改造发轫于放权让利,中经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直到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直围绕微观的鼓励和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苦苦探索。这些改造背后的思路也认识到了国有企业绩效低下和传统治理结构之间的共生性。但是共生性并不是因果干系。事实上这两者都是国有企业自生能力低下内生决定的[19]. 国有企业自生能力低下,所以其绩效不可制止也低下;国度和国有企业之间存在委托署理干系,而传统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是在存在政策性包袱,导致没有公平竞争时,防备委托署理问题太过恶化的内生选择。如果国有企业的自生能力没有提高,公平竞争的情况尚未形成,就把传统的治理机制予以改变,赋予企业以经营决策权和利润支配权,委托署理问题一定会恶化。这正是国有企业改造迟迟不能突破的底子原因所在。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有一种看法认为,既然国有企业享受了政策性补贴,那么政策性包袱就不成其为包袱了,国有企业也就不能再以此为借口,为其经营性失败开脱了。这种看法看似有理,实则殽杂了因果干系。政策性补贴是结果,是内生于政策性包袱的。而问题的要害之处在于,国度与企业之间在政策性包袱方面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只要政策性包袱不消除,那么国度永远难于确知其真实水平,企业可以继承把经营性亏损的责任推给政策性亏损,要求国度予以政策性补贴。只要政策性补贴、软预算约束的源头照旧存在,国有企业经营的鼓励就不会增强、绩效就不会提高。

 五、消除政策性包袱,调解生产运动结构,引进外洋资本,提高企业自生能力

 归结上面的讨论,可以得出结论:在当前阶段国有企业改造的当务之急是在牢固剥离社会性包袱取得的结果的底子上,尽速剥离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政策包袱,使国有企业得到自生能力。

 这个改造逻辑决不是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而是事关国度整个经济宁静的。由于许多国有企业存在于我国不具比力优势的财产区段,它们的生存依靠政府的补贴、优惠和掩护。参

 加 WTO 之后,随着体制的范例化,金融市场的开放,内资银行如果维持低息,那么许多储备将会分流到外资金融机构。如果国有银行的存款不能不绝增加,或是出现淘汰的情形,现有的巨额不良贷款就会成为无法蒙受的问题,甚至演酿成为危机。因此,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国的资本代价肯定将回归其均衡水平。如此配景下,等本钱线会从图 4 中的 C3C3变为 C1C1. 而在 WTO 的框架下,国度又不可能(也没有财力)继承赐与国有企业高额的资金本钱补贴,和其他种种掩护。许多不具有自生能力的国有企业将会垮台,目前被国有企业占用的大量银行贷款就会变为坏帐,同样会激化成金融危机。所以,消除战略性包袱,使国有企业具有自生能力,刻不容缓。

 国有企业所以没有自生能力是因为它所在的财产区段我国不具有比力优势,而我国所以在那些财产区段不具有比力优势,又是因为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按我国当前的要素天禀结构水平,资金的相对代价太高。凭据国有企业的产物的国内市场的巨细,解决国有企业自生能力的问题有两个可能的途径:

 1.如果某一不具自生能力的国有企业的产物有很大的国内市场,则可以用和发达国度的外资企业合资,或是直接到外洋的资本市场上市的方法获取外洋的资金,克服国内资金相对稀缺的比力劣势。发达的国度的资金相对富厚,资金的本钱较低,和发达国度的企业合资或是直接上市,都可以引进自制的资金,改变企业所面对的等本线的斜率,而使其变为有自生能力。而对外洋资原来说,如果该国有企业产物的国内市场很大,和这个国有企业合资或是购买这个国有企业的股票,是进入我国市场的一个捷径。因此,这是一个双赢的步伐。我国主要汽车制造厂和外国汽车制造厂的合资,以及中国移动通信、中国石化到外洋的上市走的就是这条途径。

 2.如果某一不具自生能力的国有企业的产物,在国内的市场范围很小,而这种产物又不是国防宁静不可或缺的,则可以勉励这个企业,转产、转业以提高自生能力。有一些老军工、重工企业,产物老旧,已无市场,但有相当好的工程设计力量。对这一类型的企业,利用其较好的工程设计能力,转业转产劳动力较密集、在我国具有比力优势区段的产物是使其具有自生能力的可行步伐,四川的长虹、嘉陵便是这类例子。第二类是产物在企业的所在地已不切合本地的比力优势,但在我国其他地区则另有比力优势,如上海的纺织业,因为劳动力本钱在上海远比在国内的其它地区高,因此,无法和其它地区的纺织业竞争,解决的步伐则是转移产地,整厂迁移到劳动力本钱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另有一些国有企业,其产物已无国内市场,而又无转产和转业的可能,则只好让其破产。最后,另有少数一些企业,其资本和技能密集水平很高,其产物为国防宁静所必须,不管国有或是民营,这类企业既不适合转产也不适合让外资参股,其生存只能靠国度财务的支持。

 六、结论

 国有企业改造关乎到整其中国经济的久远生长,但 20 多年的努力尚未在国有企业改造上取得底子的乐成,原因在于许多国有企业尚未解决自生能力的问题。事实上,我国在新兴的家电财产涌现一批非常乐成的国有企业,如海尔、长虹等,原因则在于这些企业的产物劳动相对密集,在我国具有比力优势,所以,这些国有企业是有自生能力的。

 凭据自生能力的逻辑深化改造,首先要摒弃的是本文一开始就提到的盲目贪大、求洋、图新的看法。这些以新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赶超思想和做法包罗两种:以非市场的方法超前地追求先进技能,和企业范围的扩大。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些主张和做法不但不能提高国有企业的自生能力,相反会南辕北辙,弱化国有企业的自生能力。所以必须首先抛弃之。技能水平低虽然是落后的标记,但正如前文阐发所表明的那样,企业具有自生能力的产物、技能,决定于这个国度的切合比力优势的财产区段。除非提高了要素天禀结构,或是引进外资,不然难于提高一个国度的技能结构水平。技能上的后进其实恰恰正是落后国度经济高速增长的潜在源泉,日本和东亚的新兴产业化国度,就是凭借技能上的后发优势保持了长达

 40 年左右的高速增长。

 技能后进所以成为后发优势,是因为后进国度无须投入巨资进行高风险的 R&D ,只须以较低的本钱从发达国度引进已经证明有商业代价的、切合自身比力优势的适用技能(林毅夫等,1999)。而这些技能往往是发达国度中丧失比力优势、需要转移出去的。后发优势也是中国未来 30 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高速增长的潜力所在。[20]中国只有通过选择劳动密集的技能,才华把潜在的后发优势与现实的劳动力相对富厚的比力优势结合起来,赚取最大的利润,以 “小步快跑”的方法缩短与发达国度要素天禀结构的差距。要素天禀结构差距缩小后,中国的比力优势区段才华够向上演进,技能上的差距才会相应缩小。

 同样的原理,企业范围大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不是参加竞争的须要前提。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本钱水平,而不是企业范围的巨细;而本钱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产物/ 技能选择和要素天禀结构所决定的比力优势的吻合水平。发达国度跨国公司较大的范围,是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经营多样化的结果。横向一体化旨在追求同一产物的最优经济范围;纵向一体化旨在克服上下游生产环节之间的生意业务不确定性,减低重大投资的风险;经营多样化的目的,是高资本密集度企业为规避单业经营的风险。中国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劳动密集财产将占主导职位。劳动密集财产中,同一产物的最优范围小,横向一体化的经济意义不大;上下游之间的生意业务联系不太紧密,企业进行大范围投资的须要性并不明显;企业转产转业比力容易,也无须通过多样化经营疏散风险。所以,掉臂现实条件片面追求企业范围扩大,不具有经济公道性。生长先进技能和扩大企业范围,一定要创建在市场规律之上,由企业自主凭据代价信号和经营需要决策。各级政府任何拔苗助长般的赶超行为,都市欲速不达。

 政府在经济生长的指导思想上重视比力优势的原则,让国有企业凭据市场竞争在有比力优势的财产区段生长,不但是解决国有企业自生能力问题,完成从筹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须要条件,并且,也是任何一个经济有效运行的须要条件。钱颖一传授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将资本主义经济分成“好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坏的资本主义经济”。如果一个资本主义经济,不重视比力优势,采取赶超战略,那么,一定要采取行政手段,扭曲代价信号,干涉市场配置资源的成果,去扶持不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的生长。这种战略性包袱不但成了企业预算软预算的藉口,并且,企业为了多得到政府的优惠、补贴,一定造成寻租行为的普遍化。分派不公,效率低下,成了钱颖一所描述的“坏的资本主义”。

 虽然自生能力是企业在竞争的市场中经营乐成的须要条件,而非充实条件。一个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并不一定会在竞争的市场中得到盈利。在有了自生能力后,企业还要不绝凭据市场的供给、需求、产物、技能、竞争的状况,改造鼓励机制、治理水平和治理结构等,才华在市场竞争中得胜。但是自生能力的问题不解决,任何针对国有企业的改造都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关热词搜索:自生 国企改革 企业战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