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自述:提个副科长有多难?
发布时间:2020-07-28 来源: 精准扶贫 点击:
基层公务员自述:提个副科长有多难?
当我的提任公示出现在街道宣传栏的时候,我没敢多看就匆匆走了过去。等得太久了,我内心已经很平静了——工作 13 年了,我提上了副科长了。
都说基层公务员升职难,很多在基层工作的同志,辛辛苦苦革命了大半辈子,临退休了还是个科员。我在街镇组织人事科工作,对此更有体会。
无形的晋升天花板
上海的街镇是正处级单位,这也就为沪上大多数街镇公务员设置了晋升的玻璃天花板——正处级。
正处级职务,在街镇是金字塔的顶端。我所在的街道有公务员 62 人,事业编制人员 58 人,还有数十名其他编制人员。其中,只有街道党工委书记和街道办事处主任两人是正处级。
那么副处级呢?我们街道副处级干部有 12 人。我曾想过,好歹自己也是六十二分之一,在退休前大概也有 20%的概率
能升到副处级。不过“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我发现,这 12 名副处大佬来源分别为:市级机关 2 人,区级机关 7人,其他街镇平调 2 人,而在我们这个街道一路走上来的,1 人。
再默默翻看了街道后备干部名单,我发现,有的“老”科长从30多岁起已是处级后备干部,从满头黑发“后备”到两鬓斑白,如今已到退休仍晋升无望。由此可见,在街道,从科员到副科、正科再到副处、正处的五个职务层级中,后两个是大部分普通基层公务员无法触及的,大部分街道公务员终其一生也只能升到科长一职。一位“老副科”告诉我,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天花板”在当初选择进入街镇工作时,就已经注定了。
因此,绝大多数基层公务员的职业生涯,就只能在处级以下蹉跎了。
除了出去,还有什么办法?
那么,基层科级干部就容易当上吗?未必。
2002 年通过公务员考试,我以全日制硕士生身份进入街道工作,按照规定,试用期满可直接定级为副主任科员。然而,
在街道职数受限的情况下,组织上最终还是按科员给我定了级。
身在组织人事科,我非常能够理解领导的难处,街道里不少同事已有 30 多年的工龄还只是个副主任科员,假如我工作半年就和老同志同级,就会让领导很难做人。于是这么一等,正如文首所言,我就足足花了 13 年的时间才熬到了副科级的实职岗位,而我那位 2006 年毅然决然离开街道,遴选至中央部委工作的好友,现在已是副处级调研员了。
基层的晋升难,容易引发职业倦怠现象,而为了对冲倦怠,基层组织也创造了不少“变通”的办法。
比如“虚职混实职,拉长晋升过程法”。原本在科员与科长之间,只隔着副科长一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有意把副主任科员和主任科员也作为了晋升的必由之路。这样就通过人为的方式,拉长了晋升的过程,进而缩短晋升的间隔。
举例来说,假如我从科员晋升为科长需要 24 年,如果按中间只隔副科长一级来算,我需要等 12 年才能晋升一次,这样很容易导致职业倦怠。而如果中间有副主任科员、副科长、主任科员三个职务层级,那么我大概就可以6年就晋升一次。
虽然干的活儿千年不变,但是每过几年就能“进步”一次的“享受”,对我的激励作用自然大大的。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变通,也常常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的一位同事就遇到过尴尬事。原本,街道书记赏识她并打算提她作某科的科长,但考虑到种种原因,只能先“内部任命”其为实职科长,实际走的却是主任科员的晋升流程。半年后,这位书记调到其他街道工作,新来的书记不认可前任的“内部任命”,于是,在实际履行了半年的科长职务后,同事又恢复了主任科员的身份。面对压力和窘境,这位心高气傲的同事辞职去了国有企业。
还有的变通办法,就是内设新的机构,享受同等待遇法。为了解决领导岗位职数不够的问题,我所在的街道曾经设立了几个临时的协调议事机构,并借此任命了若干享科长待遇的正科级实职干部,缓解了基层职数限制的问题。
但这样的方法同样没有保障,在落实去年市委一号课题与简政放权的改革过程中,街道机构大幅精简,目前仅保留了 8个科室,自行设立的若干“科长”职务都一并受到了清理。
作为基层组织干部,我深深地明白,基层公务员职务晋升的
难题,已经成为公务员自身和组织人事部门最大的烦心事。有离职的同事感叹,“职务晋升的保障机制是如此脆弱,我们这些人该怎么办?”
我还记得,去年 10 月 27 日《中国青年报》刊载《谁能给基层公务员一个“够得着的晋升通道”》一文,文中通过对国内多位基层公务员的描写,刻画了年轻的基层公务员晋升无望的绝望与躁动。文中出现了这样的语句:“逃离基层已成公开秘密”,“我们根本升不上去,除了出去,还有什么办法?”同为基层公务员,我能够深深地体会其中的无奈与彷徨——他们是这样的,我何尝又不是呢?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