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发布时间:2020-07-17 来源: 精准扶贫 点击: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 邓小平(一)

 目标导航 1. 说出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各个阶段的主要活动和贡献。

 2. 体会邓小平在其革命历程中埋头苦干、不屈不挠、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从中理解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问题引导

 【自主学习】

 [ [ 基础史实] ] 1.土地革命时期:1929 年领导______和龙州起义,建立起______革命根据地;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受“左倾”打击,遭受第一次磨难。

 2.抗日战争时期:刘邓率领 129 师以______为依托建立抗日根据地。

 3.解放战争时期:1945 年 10 月,刘邓指挥部队发起______和______战役,痛击进犯的国民党军。1947 年,指挥部队千里跃进______,开辟中原战场。1948 年领导了淮海战役,1949年直接部署和指挥了______。

 4.建国初期:率二野进军大西南,参加和平解放______工作;在中共八大上,作了《______》。

 [ [ 方法反思] ] 本课叙述了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后 17 年的主要事迹,可以分阶段列举主要活动,制作大事年表,并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 [ 知识联系] ] 必修Ⅰ: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意义。(专题三第三课)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专题四第一课)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专题四第二课)

 必修Ⅱ: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专题三第一课)近代以来我国物质、生活习俗、交通和通讯工具、报刊和影视的变迁。(专题四第一、二、三课)

 必修Ⅲ: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专题四第三课)

  【体验探究】

 了解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军事活动。

  材料一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左江工农民主政府实施了减租减息,废除了苛捐杂税等政策,右江工农民主政府颁布了《土地法暂行条例》,进行了土地改革。后因强敌进攻,左江根据地首先丧失,红八军退到右江地区编入红七军。1930 年 11 月,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根据地,转战到达湘赣,同红一方面军会合。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材料二

 蒋介石发动……政变后,冯玉祥曾召开过一次会议,在会上表示将要反共“清党”。这时,邓小平立即站出来连喊 3 声:“打倒蒋介石!打倒蒋介石!打倒蒋介石!”……

 那时候,有谁能知道冯玉祥会怎样对付共产党?几十年后,邓小平回忆说:1927 年蒋介石清党的时候,别人都在杀共产党,他(冯玉祥)对我们的态度还是比较缓和的,礼送出境。

 ──苏杭编著:《走向辉煌──历史巨变与邓小平》济南出版社 1998 年版

 材料三

 1948 年组成的由邓小平任书记的五人总前委

 [ [ 史料研读] ] 材料一、二分别涉及到什么历史事件,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逻辑关系?材料三图文透露出出哪些历史信息?上述三段材料围绕哪一中心人物进行叙述的? [ [ 问题思考] ] (1)据材料一,概括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斗争的特点。分析后来军事斗争失利的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邓小平在会议上的表现。

 (3)据材料三,“由邓小平任书记的五人总前委”指挥了以何地为中心的什么战役?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贡献。

 检测反馈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1 年)4 月 15 日,邓小平在(京郊)北小营召开了田上辇、北小营、仇家店等大队支书、生产队长参加的座谈会,反复询问干部:“公共食堂是吃好,还是不吃好?”当时多数人不敢说不吃好。随邓小平来调查的卓琳由于在上辇村孙旺家住了一个星期,了解实情,就告诉邓小平:“上辇吃食堂是假的,由食堂分粮食,社员自己回家做饭吃才是真的。”邓小平听后高兴地说:“你们村的干部对共产风、平调风顶得好,锅、碗、瓢、盆没有被刮跑,锁没有砸,门没有拆,是很好的事,而且你们村把生产搞上去了,粮食单产 1959 年达到 540 斤,比 1958 年提高 60 多斤,副业收入 3 万多元。社员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国家的贡献也大了。你们的好经验应该总结一下,推广下去。” ──苏杭编著:《走向辉煌──历史巨变与邓小平》 材料二

  要提一下干部政策。总的是又红又专,红专结合,管工业的一定要专。一个令人高兴的情况是确有一批司局长和一些副部长比较强,并且懂得业务。省、市也有一批这样的干部。要把这些人放到企业(中小企业,不一定大企业)中去当两年厂长,然后再上来当部长、副部长。这样,我们就会有一批又红又专的强的领导骨干,我们的管理水平就会大大提高。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前途,在组织上要采取这个政策。

 ──《立足现实,瞻望前途》(1963 年 8 月 30 日),《邓小平文选》第 1 卷第 336 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召开座谈会的时代背景。材料中邓小平听到“上辇吃食堂是假”,

 为什么却很“高兴”?

 (2)据材料二,从干部任用标准、提拔过程到积极意义等方面,指出邓小平对于干部任用的独到见解。

 (3)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对于“吃食堂”和“干部政策”的表态,体现出怎样的思想精髓?

  2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462 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 28 年。建设与改革的历程同样光辉而艰辛。从初掌国家之舵到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我们党又奋斗了58 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拉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不朽的业绩,定格在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关节点上。

 一一新华社特稿《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一一中国共产党 86 年回眸》 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一一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l) 上述材料将中国共产党 86 年的奋斗历程依次定格在一个又一个的关节点上: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

 综合所学知识列举下列关节点的对应标志事件。

 ①日出东方一一标志:

 ②力挽狂澜一一标志:

 ③灯塔指引一一标志:

 ④拨乱反正一一标志: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毛泽东同志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 在继往开来这一节点上? 党在指导思想方面的有哪些发展?

  (4) 概括毛泽东、邓小平两位伟人在理论探索上有何共同点?

 八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 邓小平(二)

 目标导航 1. 了解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简述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

 2.感受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伟大气魄,体会他不懈追求真理和求实的品质。

 问题引导

 【自主学习】

 [ [ 基础史实] ] 1.文革时期:1974 年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______届特别会议。1975 年主持开展的以______为突破口的全面整顿,实质是______的错误。

 2.改革开放新时期:1977 年邓小平复出后,首先在______战线进行拨乱反正。1978 年 5 月,《光明日报》发表《______》,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 年 11 月所作的《______》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1992 年初邓小平的______被人们视为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______。

 [ [ 方法反思] ] 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从民主革命时期起到文革结束,邓小平先后有三次被打倒。1978年以来,邓小平成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路人和总设计师。

 [ [ 知识联系] ] 同本专题第六课。

 【体验探究】

 了解邓小平在新时期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

 材料一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必,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 年 12 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1992 年初南方谈话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 70 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同我们祖国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把毕业心血和精力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也赢得了各国人民的普遍尊敬。

 ——2004 年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诞辰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 史料研读] ] 概括材料一、二中邓小平的思想主张。指出材料三胡锦涛讲话的主题,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 [ 问题思考] ] (1)材料一中邓小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发表这一讲话的历史背景。

 (2)邓小平在材料二中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结合材料三对邓小平的一生作一简要评价。

 检测反馈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 30 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手、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152 页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闽。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僻决这一问题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什么变化?

  (3)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这最主要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品质?

  2 2 .阅读下列材料

  1997 年,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他见证了中国 20 世纪翻覆地的历史变革,并亲身参与和创造了中国从贫穷落后向现代化迈进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

 主义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二

 社会主义稿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生产力。把这当作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闻,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邓小平抓住了什么根本问题,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隹

 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在“改革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积极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3)材料三中所提及的“三个有利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有何意义?

 (4)简要评述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

 (5)阅读材料二,概括评价邓小平的历史贡献。

 七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 邓小平(一)

 【自主学习】

 1.百色起义 左右江 2.太行山

 3.上党 平汉 大别山 渡江战役 4. 西藏 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体验探究】

 (1)特点:以邓小平为领导;成立工农民主政府;减轻农民负担,进行土地改革。失利原因:左倾错误影响、敌强我弱。

 (2)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掀起清党逆流。体现了邓小平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和与反动势力毫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

 (3)徐州,淮海战役。

 (4)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检测反馈 1.(1)时代背景:左倾错误泛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原因:这一行为抵制了“左”倾错误、发展了生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积累了经验。

 (2)干部任用标准是又红又专,红专结合;提拔过程是由基层实践开始再到担任统揽全局的领导职务;意义是提高管理水平、关系到国家的前途。

 (3)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始终以是否符合人民利益和国家前途为考虑问题

 的出发点。

 2.(1)①中共一大(或中国共产党成立);②遵义会议;③中共七大(或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4)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

 八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 邓小平(二)

 【自主学习】

 1.六 铁路整顿 系统纠正“文革” 2.科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南方谈话 共同富裕 【体验探究】

 (1)思想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历史背景:“文革”已经结束,但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却坚持所谓“两个凡是”,全国上下强烈要求解放思想,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观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提出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用:成为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评价: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检测反馈 1.(1)原因: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

 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2)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3)特点: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

 (4)宗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实现共同富裕)。品质:以民为本(或爱民、富民)。

 2.(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2)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它促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4)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成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在紧要关头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方向,成为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标志。

 (5)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改革开放 设计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