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两篇

发布时间:2020-09-23 来源: 讲话发言 点击:

 推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两 篇

 本文仅供参考

 推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篇一)

 根据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协年度重点协商计划,4 月至6 月,市政协副主席**、**、**带队围绕“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课题,先后深入宣州、广德、泾县、旌德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市区农业部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 338 份,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并赴**、天长学习考察。现将专题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改革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统筹谋划综合改革,狠抓关键环节突破,突出重点任务落实,基本确立改革主体框架,创造了许多鲜活经验。通过农村改革的实践探索,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激活了发展动能,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问卷调查表明,80%以上受众对我市实现乡村振兴有信心,对“三农”工作的综合满意率达 70%以上。

 一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效显著。全市共完成承包地确权面积 280 万亩,颁发证书 55.7 万份。流转土地总面积 123.61 万亩,流转率 44.8%;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成交易57宗1557万元;31个农民合作社开展土地股份试点,入股农户 2724 户、土地面积 1.3 万亩。省级、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分别达 44 家、252 家,省级、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达 140 个、378 个。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已达 767 个,托管服务总面积 53.36 万亩,14.26 万户农户受益。

 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有力。坚持全面部署,整市推进。截至今年 5 月底,502 个村完成改革,占 60%。量化经营性资产 33.48 亿元,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128.93 万人,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 502 个。完成产权改革的集体经济组织累计分红 386.7 万元,集体经济“空壳村”消除,774 个村经营收益超过 5 万元。旌德县被农业部和中农办确定为全国 100 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年共有 65 个村实现分红 206.66 万元。

 三是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稳步扩大。截至今年 5 月底,全市开展“三变”改革村 249 个,实施产业项目 362 个,村集体投入资金 1.36 亿元、土地山场等资源 6895.3 亩、房屋等经营性资产 1.26 万平方米;入股农户 32221 户,投入资金 560 万元、土地 12029.2 亩;财政资金及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投入 7229.2 万元;村集体入股收益 2948.06 万元,农户

 入股收益 590.99 万元。涌现出宣州棋盘村、郎溪新和村、广德焦村、宁国甲路村、泾县九峰村、绩溪梧川村、旌德路西村等改革典型。

 四是集体林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积极探索。紧紧抓住国家集体林地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的契机,开展林地经营权流转证试点。截至**年底,全市确权发证面积 970.6万亩,发证率 98.6%;林权流转面积 132.9 万亩、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 237.9 万亩、林权抵押贷款总额 38.3 亿元,荣获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宣州区已完成农村不动产(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累计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 8949 万元;宁国市率先实施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旌德县已颁发四例 12 本“三权分置”不动产权证书,其中 1 本不动产权证成功贷款 10 万元。

 二、当前农村改革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三农”工作点多面广,农村改革错综复杂。从调研情况看,推进农村改革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深入剖解难题,认真研究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深化农村改革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推进不够有力。农村改革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难度大、要求高、任务重,一些地方和部门、基层干部对农村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怕难、怕烦、怕乱的

 思想顾虑,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农村人口结构对深化改革带来诸多不利因素,相当一部分村集体资产少,加上宣传发动不够充分,收益分配的期望值高和实际“分红”少、预期时间长的落差,导致农民参与改革动力不足、热情不高。各县市区工作进展不平衡,少数地方仍在小范围内试点,没有整体推进;部分县级实施责任和乡镇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改革路径不够明晰,统筹推进不够有力,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进展较慢。

 (二)从事“三农”工作的能力素质难以适应改革要求。从实施主体来看,“三农”队伍不适应工作需要。村干部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年龄偏大,老经验用不上,新知识学不会,又缺乏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改革的闯劲和能力普遍不足。农村实用人才紧缺,从事种植养殖业的人才相对多,开拓型的管理运营人才相对少。农技农经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经费和项目资金落实不到位,基层农经体系亟待健全。从运营管理来看,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尚未对运行经费保障、集体资产监管及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明确和细化,集体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缺乏空间、后劲不足等问题。有的村将集体资产简单处理,一次性收取承包费或出让费;有的村缺乏有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集体资产资源运营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农村改革仍面临诸多瓶颈。从法律层面来看,根据现行法律法规,改革后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尚不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物权法》和《担保法》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得用于抵押,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也不能用于抵押,房地一体流转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从政策保障来看,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后的“三会”(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不健全,股权“退出、转让、继承”问题复杂,税费征收尚无优惠政策,管理运营面临诸多风险。乡村规划缺乏整体性,如旌德县路西村空中茶园项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集镇规划没有很好地衔接,无法建造附属物。从发展基础来看,全市各地村情千差万别,很难套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来解决。多数村以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有的是负资产,不具备股权分红的条件;经营性资产总量较大的城中村、城郊村及经济发达村矛盾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任务艰巨。

 (四)深化农村改革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财政“三农”供给相对不足。涉农项目资金有限,在实际操作中资金整合也缺乏制度支撑,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年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 23.3 亿元,与滁州市 53 亿元的支出差距很大。金融保险服务比较滞后。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与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并存,“三变”改革中股权估值与抵押率设定难、信贷抵押资产处置难,支持“三变”改革信贷产品少,需求满足

 率低。农业保险品种单一、覆盖面窄、赔付标准低的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农业科技支撑较为薄弱。我市现有的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创新体系、示范推广体系和产业开发体系还不健全,示范带动作用还不突出。超过 60%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对农业科技重要性认识不足,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改革容错机制尚未建立。作为农村改革的具体操作者、探索者承担着各种压力,特别是在当前各种巡视、审计等问题导向背景下,担心顾虑多。如在探索“村集体+社会资本+村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如果市场运营出现亏损,是否会追责。

 三、深化农村改革的意见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村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引擎”,是一项宏大而系统的工程。当前我市农村改革已经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广泛动员、形成共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更加注重系统性、协同性和创新性,有效释放改革红利,破解发展难题,打造农村改革的“宣城样板”,激活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强力推进农村改革

 要把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把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关键在于改革创新、扎实苦干。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清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抢抓宣城作为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的重大机遇,准确领会和把握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部署要求,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各地要组建工作队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政策巡回宣讲;要在市、县两级党校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异地观摩学习,加强对涉农部门干部和乡镇村干部的精准培训;既要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也要把改革先锋请上讲台现身说法,进一步激发农村改革的内生动力,汇聚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压实工作责任。要层层明晰职责,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指挥有力、配合有效、运转有序的责任体系,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做好容错纠错,激励各级干部担当作为;要层层严格考核,将推进农村改革情况纳入市对县、县对乡、乡对村综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明奖惩,促进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要层层检查验收,通过分组检查、随机抽查、座谈走访、测评评议等方式,对农村改革工作进行督导规范,确保改革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推动改革工作抓实见效。

 (二)把握实质、明确重点,聚焦农村改革的关键领域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管长远、管根本、管全局的重大改革,要充分保障村民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运营机制。对于集体经营性资产少的村,重点是摸清家底、界定成员,规范村集体的财务管理,建立起产权明晰的集体产权制度,为后续改革奠定扎实基础。对于经营性资产大的村,尤其是城中村、城郊村和经济发达村,要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开展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分配、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试点,保障农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

 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关键在于放活经营权。学习**等地做法,加强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程序、规则、流程,推进产权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化交易。推动“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闲置农房(宅基地)盘活利用和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政策机制,加快释放农村沉睡资产。督促各地尽快出台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登记管理办法,加快推进林权收储担保中心建设,落实资本金和财政 1.5‰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金。

 农村“三变”改革关键在于促进“三变”经营主体做大做强。贯彻落实《安徽省财政支农资金变股金实施办法》,支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用活财政支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增加村集体特别是农民收入。引导现有的农

 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组建产业联合体,促进规模经营。积极支持村级组织和外出务工人员、产业带头人、致富能人大户、返乡创业大学生等领办创办生产型、加工型、商贸型、物流型、乡村旅游型等经营主体,带动广大农民参与“三变”。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资源禀赋,包装一批“三变”发展项目,通过精准招商,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三变”改革。

 (三)统筹指导、精准推进,切实保障集体和农民权益 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模式。加强对新组建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指导和跟踪督查,推行企业化治理,进一步健全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决策运营机构,逐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不断提高组织规范化水平。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模式,让各类经营主体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促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协同发展。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回购、返租、入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成为集体经济的投资主体,鼓励以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等使用权、经营权入股。要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防止集体经济被侵占支配,防止被外部资本吞并控制。

 创新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发展路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村集体经济没有合适的发展项目占 71%,实质是有资源条件不会用,有集体经济不会管。要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按照“因村制宜,一村一策”要求,与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培育、乡村旅游发展、产业扶贫开发等紧密结合起来,实现集体稳定盈利、农民持续增收。要积极践行“两山”理论,根据“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加快土地、林地、宅基地和水面流转,积极发展特色种养殖、特色水产、林下经济、休闲旅游、民宿经济等产业。临近城镇或工业园区的村可利用闲置农房和集体建设用地兴办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产地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或用于小微创业园、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农村二三产业;由合作社出面对接项目单位,承揽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有偿服务等劳务项目;将股份经济合作社资产资源量化折股,参股经营稳健的工商资本或龙头企业,定期按股分红。

 (四)创新机制、强化保障,实施更为精准的扶持政策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贯彻省政府《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公共财政要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持续加大投入,优化结构,统筹整合,盘活存量,确保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资金改基金、拨款改股权、无偿改

 有偿”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学习四川省井研县试点经验,组建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专家库,设立抵押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每年 2000 万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市本级要扩大专项资金规模,发挥好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

 强化农村改革人才保障。打破年龄、身份、地域等限制,广纳贤才,真正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选进村(社区)“两委”班子,成为改革的明白人、领头羊;注重发挥老村干积极作用。加强合作社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土地流转纠纷仲裁员的培训,引进职业经理人和相关专业人才,加快培养农村产权经纪人队伍,提升集体经济管理运营水平。大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重点项目向龙头企业“甲级队”倾斜,抓好省级、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示范产业联合体创建。研究出台新时期加强基层农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理顺机构,明确职责,充实力量,加强保障,充分发挥农经人员政策宣传员、信息发布员、技术推广员、纠纷调解员、新型经营主体辅导员和农村改革指导员作用。

 突出农业科技支撑引领。完善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支持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对列入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市级农业农村科技创新项目等给予资金扶持。理顺农业科技服务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农业行业协会、技术协会作用。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制定政策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坚持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促进农户节本增效。

 推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篇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既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继承与发展,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要求与新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落实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供销合作社作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同时,供销合作社只有深深扎根农村,想农民之所想,思农民之所思,才能真正找到供销合作社存在的价值,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鱼水情”。进一步深化我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现经营服务转型升级,供销合作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

 一、 ** 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情况

 **县供销合作社成立于 1951 年 10 月。全县共有 11 个基层社、8 个县直公司、1 个学校等 20 个独立核算单位,现有干部职工 3483 人,其中在编干职工 1546 人,离退休人人员 1937 人。**年联合创办了**广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年成立了**县级惠农服务公司,**年成立了**县供销社资产投资管理公司,还恢复重建了 6 个乡镇基层社。县联社属正科级参公管理事业单位,设党委、理事会、监事会、联合工会与 3 股 1 室,定编 22 人,实有 27 人(包括借用 3 人),且年龄在 55-59 岁的有 9 人,50 至—55 岁的有 11 人,45-49 岁的有 4 人,40-45 岁的有 2 人,40 岁以内仅 1 人。全系统拥有固定资产达 5.6 亿元,拥有土地 132 宗总面积 366.5亩,各类经营网点 450 个,经营面积 17.6 万平方米,年资产性收入达 2000 多万元。遍及全县的网点、资产及土地优势仍给整合资源、服务“三农”、谋求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年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启动以来,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益阳市供销社的精心指导下,**县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11 号和省委 3 号、市委 11 号文件精神,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为根本,以服务创新、经营创新、组织创新和体制创新为重点,按照建成“组织体系健全,规模优势明显,政策导向明确,综合服务完善”的合作经济组织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谋划全系统综合

 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全县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年 12 月,在全省商业流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评审工作中,**县被确定为**年供销社综合改革惠农综合服务工程示范县,名列第三。一是争取了县委、政府支持。县社主动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争取支持,成立了**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实施意见》(安发[**]6 号)、《实施方案》(安办发[**]45号)等专项文件,支持全县供销合作综合改革。其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县长都亲临指导综合改革和农村电商发展工作,并按照上级规定批准县供销联社设置监事会机构,落实了供销社划归农口,同时批准新招了 1 名公务员。二是打造了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县联社高起点、高标准地筹划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广聚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主体,承租了黄沙坪古茶市近 8000 平方米,共投资 800万元建设全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创建了“供销 e 家”**地方平台、“特色中国·**馆”、**电商·搜农坊县级运营中心;举办了各类电商知识普及培训班 36 堂次,培训各类人员 15800 人次;完成了 134 个贫困村的电商服务站建设并投入运营;开办了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社 127 个及村级扶贫网店 7 个,实施电商精准扶贫,解决服务农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是加快了基层组织体系建设。近年来,我社在巩固现有基层社的基础上,按照“空白抓创建、分散抓整合、

 薄弱抓巩固、达标抓提高”的办法,加快基层社恢复改造步伐,把提高基层社质量作为工作重点,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标杆社。县联社成立了惠农服务公司,在乐安、长塘、滔溪、龙塘、奎溪、南金等 6 个乡镇的恢复重建基层社,并开展惠农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全系统建设了坪口、江南、清塘、东坪等总社、省社级、市社级标杆基层社,还打造了一大批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为助力脱贫攻坚、推进全县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我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形势总体向好,但也还面临许多瓶颈和问题:一是主体意识不强,政策难以落地。当地党委和政府没有履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责任主体,没有站在四个意识的高度来抓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甚至认为供销合作社可有可无。政府组织部门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没有做到尽职尽责,对供销社提出的问题清单采取“打太极”的方式回应。二是经济基础薄弱,自身造血功能不强 。一部分基层社和县直企业基础薄弱,由于固定资产、不良资产在社有资产中的比重偏高,致使整个供销社系统难以实现资本良性循环,自身发展能力不强。这样的现实状况又为争取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造成了融资困难,束缚了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的步伐。三是人才激励机制缺失,优秀人才流失严重。一方面,由于供销社长期处于困境,绝大部分单位自 1993 年以后,基本没有进过新人,造

 成人才结构老化。另一方面,由于自认为留在供销社发展前景不乐观,一大批优秀的年轻人才相继离开供销社自主创业,致使整个系统人才缺乏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充分认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优先发展导向,一批强农惠农政策将陆续出台、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各种资源配置要素将陆续向“三农”倾斜,为农业农村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也给供销合作社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三农”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现代化建设的难中之难,不仅需要党委政府的重视、各部门的支持、农民的有效响应,也需要供销合作社这个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力量,更离不开供销合作社的独特优势。这些对供销合作社又是一场全新的考验。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新期待,在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满足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促进生产更好适应消费方面抓紧谋划和推进,加快推进传统流通网络现代化改造,推动农产品从生产源头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打造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实现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转型升级,助力全县脱贫攻坚。一是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乡村振兴搭建为农服务综合性平台。供销合作社的综合

 改革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进一步完善、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大背景下,以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惠农服务公司为依托,联**“两委”,整合农村社会资源,开展生产服务、供销服务、信用服务“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构建了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规模化的实体型和综合性为农服务平台,在农村发挥着为农服务主体作用。二是供销合作综合改革为乡村振兴构筑产业兴旺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和重点是产业振兴。基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依托农合联和惠农综合服务中心的资源优势,通过参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拉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通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通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开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服务业,为乡村在产业兴旺中创造更多的商机、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和带动更多的农民实现产业致富。三是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乡村振兴储备乡村经营能人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更多的乡村经营管理人才。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通过实施“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即“基层社+农合联+村两委模式”,吸纳村“两委”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农村能人、退伍军人、返乡创业青年等主动参与到供销合作社(农

 合联)的具体改革事项中来,参与到惠农综合体系的建设、运营中来,通过以“三农”服务大平台为创业平台,以实用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将其锻造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三农”工作能手,为乡村振兴培育和储备源源不断的乡村经营能人资源。

 三、供销合作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

 1、构建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兴旺。构建联合社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与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既是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发挥独特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重点在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与经营体系,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拉长产业链,打造价值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此,供销合作社要通过综合改革,依托现有经营服务网点,不断拓展为农服务领域,主动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为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收储加工、产品销售等系列化服务,促进产业兴旺。一是农村电商仍是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沿阵地。“乡村振兴战略”释放了一个信号,就是资源要素配置要继续向“三农”倾斜。供销合作社作为一个以流通优势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起到了向农村输入生产要素和先进文化的功能。当前,供销

 合作社应该将自身的优势聚焦到最有突破价值的领域发力,特别是要通过电子商务的系统建设和发展,为乡村振兴构筑城乡市场体系有效对接。与电商巨头相比,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商虽然较晚,但后发优势依然具有很大空间,也应该是供销合作社坚守而不放弃一块主战场。要避开电商巨头的优势锋芒,寻找突破口,更多地以科技整合的方式进行弯道超车,顺应消费形势转变的趋势,加快推进传统流通网络现代化改造,以发展电商入驻的方式,推动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就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推动更多更好的城市产品快捷满足乡村市场需求,引导更充分的满足大众化需求的农副产品生产。供销合作社要打造好“农村电商国家队”。二是与农村要素资源和农民的紧密联系仍是供销合作社取得长远发展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供销合作社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取得长远发展,只做些传统业务经营远远不够,必须深入研究乡村振兴各项内容,主动对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过程中。要加快全县惠农服务体系建设,由村“两委”利用村部平台开办村级惠农综合服务社,促进供销合作社与农村各要素资源和农民的深度融合,让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参与到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农业产业经营过程中。三是投身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才是供销合作社干部的归宿和使命。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供

 销合作社是服务“三农”的骨干力量,更需要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一名优秀的供销合作社干部,既要有为农服务的情怀,又要有脚踏实地的本领;既要有行政部门的经验,又要有企业农的才华;既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又要有整合资源的智慧。这些都要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提高。那些发展很好的供销合作社典型,无不是因为有这样的带头人。因此,各级供销合作社应共同努力,继续以关心农民疾苦的大爱情怀面向基层,心系基层,走向基层,继续以关心农民抓脱贫攻坚的坚韧意志投身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真正锻造一支饱含深切“三农”情怀,深知农业所要、农村所需、农民所想的为农服务干部队伍。

 2、发挥供销合作社独特优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强调“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供销合作社系统作为我县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有着 60 多年的历史,企业是面向“三农”的企业,在乡镇有基层组织,在乡村社区建有提供农民生产生活多样化服务的综合服务社,领办各类农民合作社,有大量的农资、日用品经营、农产品收购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而且扎根农村、贴近农民,有丰富的为农服务

 经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仅应积极作为,而且大有作为。一是要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生态宜居。生态宜居契合了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既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强调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全系统要在“新网工程”建设中不断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再生资源企业,健全回收与利用网络,为美化环境、净化水土作贡献。全系统又要指导农资企业由卖农资向卖服务转变,科学配方施肥,减少水土污染。全系统还要参与美丽乡村与特色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打造特色小镇,促进乡村宜居。二是要完善合作制,推进有效治理。坚持合作制原则既是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基本原则,又是推进乡村治理的有益补充。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基层供销合作社既是新型经营主体,又是新型服务主体,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组织水平,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分散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议价能力与谈判地位,而且还能够有效沟通政府与分散农户的联系,提高农民组织水平,降低国家管理成本,强化农民自律,成为乡村治理的有效平台与乡村治理体系的有益补充。因此,全系统要坚持合作制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推动多种形式的联合合作,实行民主管理,互助互利,促进产业兴旺与有效治理。三是要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促进生活富裕。

 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既是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又是乡村振兴有力抓手。因此,要通过综合改革,进一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连贯,通过合作强农、流通活农、龙头带农、服务惠农、培训育农、金融助农等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高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要发挥独特优势,通过合作经济组织这个有效载体,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四是要大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供销合作事业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证。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在乡村振兴中担负着特殊使命。而目前这支队伍整体素质虽有明显提高,但仍存在能力不足、信心不足等问题。人才短缺严重影响了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因此,要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当前,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把思想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乡村振兴战略上来。通过摸爬滚打与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与执行力,打造一支“在岗在行在状态”的干部队伍,建立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相关热词搜索:振兴 两篇 调研报告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