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培训班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0-08-26 来源: 讲话发言 点击:

这是我们开办的第一期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的培训班,组织部和县委党校经过了非常认真充分的准备,体现了县委对年轻干部的重视,对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视。这次培训是开放式的,打破了很多固有的模式。从师资开始,从每一节课开始,应该说设计得很精细。我们提出要请最好的老师授课,是因为把大家集中起来,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如果课程安排不好,就是对各种资源的浪费。那么,既然是花了时间和精力,就要按照最高的标准来办学,这是一种理念的转变,也是党校培训模式转变的开始。

我刚才看了三位学员的笔记本,重点看了一下体会文章,能够看出大家的态度很端正、很认真。我建议,心得体会的文章用单独笔记本写,跟写日志一样每天一篇800字,标明年月日。刚才两位学员作了发言,我觉得讲得很好,认识非常到位,语言非常简单质朴,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按照这次培训要求,县委每个常委都要来讲课或者是座谈,今天是安排我来给大家讲课。在党校这个讲台上,我们不敢轻易说是讲课,跟大家在一起交流一下。

我们为什么要花大精力办这样的培训班?这个问题要从X发展现状来认识,X的发展不能只看X自己的事情,要把X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范围内去看,这样才能够看准自己的现状,才能够找准自己的方位,才能够明确自己的方向。如果我们关在家里面自己看自己,永远都是满意的,这里我用一组数据与大家一起看看X的现状。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两个数据是核心指标,能够说明一个地方的发展状况。第一个是地区生产总值,这是一个地方经济总量的体现,规模、总量、结构都可以从地区生产总值中看出。201X年X的地区生产总值是X亿元,荆州市是X亿元,X省是X亿元,全国是X万亿,准确说是X亿元。把X放在全省全国的格局中看,我们是X亿元,全国有X多个县,我们的经济总量却没有达到两千八百分之一;
全省X个县市区,我们也没有占到百分之一,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总量没有占到我们应该有的平均数。

看清X的现状,是不是为了让我们丧失信心呢?当然不是。一个地方、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就是既不要自满也不要自卑,这就是我们的精神。我们自满的有,自卑的也有,而自满和自卑都不可取,看清自己就是要用客观理性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发展、对待我们的工作。在当前这样的条件下,我们X的方向是什么?我觉得第一个是我们不要提不切实际的目标,必须脚踏实地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做起,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
第二个是一定要有符合X实际发展的目标,一定要有目标而不能没有目标。因为发展不够,所以我们才格外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一个地方事业的发展是干部完成的,是由干部队伍决定的,我们的事业是干部队伍干出来的。征地拆迁没有干部能征能拆吗?招商引资没有干部能招能引吗?项目建设没有干部能建吗?一个地方的干部队伍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决定一个地方的发展具备什么样的水平,工作具备什么样的层次。干部队伍建设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干部队伍是什么样的素养,这个地方一定是什么样的发展状态、发展层次,二者是吻合的。如果说我们X这个地方的干部队伍思想观念都很前卫,那么就不会让领导操心解放思想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干部知识都很丰富,那就不会让领导操心能力不够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干部作风都很扎实,那么就不会让领导操心所安排工作的执行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一个地方的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前卫、工作能力很强、作风很扎实,这个地方的事业还会干不好?这就是我们将花两三年时间系统化培训干部队伍的原因,就是要打造这样一支队伍。或许有人说,我们的思想观念很先进啊,知识水平也很高啊,能力也很强啊,作风也很扎实啊。同志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支干部队伍的素养提高是永恒的主题,还没有听说哪个地方的干部队伍素养已经不需要提高了,何况是X这种发展不够的地方。我们需要一支什么样的年轻干部队伍呢?或者说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年轻干部队伍呢?这是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主要内容,谈我的一些切身体会,因为我也是从年轻干部中走过来的,我给大家讲六个“三”。

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于“三观”问题,一般都是哲学研究的范围,我们常讲这个观那个观,其实归结成一句话就是:如何看待某某问题,就叫“某某观”。这种看待是内心深处的自觉认识,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一时的观点或看法,这样它才能上升到“观”的层面。

我们作为党的干部,作为新时期的年轻干部,我们的“三观”应该是什么样的?

第一,世界观。所谓世界观,就是我们如何看待世界。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呢,我觉得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做出了非常全面的诠释,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教给我们的世界观。大家不要认为这个是很“高大上”的经典哲学,其实我们从高中开始学辩证唯物主义,上大学、参加工作一直都有这方面的学习,它是人类看待世界的基本观点。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是“物质决定论”不是“意识决定论”;
物质是运动的、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任何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所有事物的规律都是可以被人所认识的,是“可知论”而非“不可知论”,只要我们去研究和把握,它就可以被认识,有些东西现在没有认识到,并不标志着它不能被人类所认识。这些是人类看待世界的基本观点。

任何事物都充满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对我们的工作有哪些启示呢?把矛盾的观点延伸到我们的工作当中就叫“重点论”,要能够抓重点,抓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而非眉毛胡子一把抓。还有,我们要有一种辩证的观点,要辩证地去看待事物。什么是辩证的观点?就是考量任何一件事物,不能片面地认为它只是好或者坏,不要片面地认为它有利或者没有利。这样的辩证观点用在我们的工作中,就是“两点论”。如怎样面对困难,如果我们面对困难马上退却,就是缺乏辩证思维,因为你只看到困难中难的一面,而没看到困难也包含有利的一面;
只看到困难给我们带来的挑战,而没看到困难带给我们的机遇。

关于历史由谁创造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回答得非常清晰:人民创造了历史。这里面的一个经典问题是,英雄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没有英雄,历史可能会改写。那只是表面层次的问题,的确很有可能,但哪怕是改写历史,历史仍然是靠人民创造的。这个问题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我们怎样处理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和基层之间的关系,是不是我一个人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完成?是不是我一个人就可以决定所有事情的发展方向?不是。它需要群策群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用现代管理学的观点叫“团队意识”,因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不是某个人创造的。所以,要学会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和大家一道工作,这也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离我们的工作生活并不遥远。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考察人与物的区别指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当然还有劳动),主观能动性是人和其他动物间最大的区别。所谓主观能动性,就是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办事情。我们常讲,事物的发展变化受内因和外因的双重影响,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因起辅助和推动作用,但二者都受物质条件所影响,物质条件是决定因素。那为什么又讲主观能动性呢?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和调整客观条件不具备的情况或状态,就是平常所说的“跳起来摘桃子”。桃子结在树上,伸手够不着,从物质条件上讲是办不到的,但是跳起来就能够拿到,这就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大家都是年轻干部,你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了吗?你有没有千方百计想方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没有付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就不要说“不可能”,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不能有“不”这个字的存在。红金龙香烟的广告词“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李宁的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阿迪达斯的广告词“没有什么不可能”,毛主席说“人定胜天”,这些都是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的理念。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成了唯心主义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一定是围绕客观物质条件来开展的。同样的物质条件,不同的主观能动性,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的人用100块钱只能买80块钱的东西,有的人用100块钱能买100块钱的东西,有的人用100块钱却可以买1万块钱的东西,这就是区别,不是量的区别,而是质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由物质决定的而不是由意识决定的。那我们应不应该相信算命呢?应不应该信鬼神呢?应不应该去庙里拜菩萨呢?应不应该信“大师”王林呢?如果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你会信吗?会被它诱骗上当吗?断然不会。

第二,人生观。所谓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不是与生俱来或者一成不变的,人生观随着人的经历、阅历的增长会逐渐调整和完善,人生观在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受到正面的引导。我们讲,人生是什么?人生为什么?怎样度过有意义的人生?这就是人生观的具体化。研究这个问题的哲学家中,培根有本专著叫《论人生》,叔本华有本专著叫《人生究竟有何不同》,罗素有本专著叫《什么是快乐的人生》,这些都是比较经典的论著,大家可以读一读。

对于我们这些国家公职人员来讲,是“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还是“人生在世,贡献二字”呢?它不是抽象的问题,它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仍然是紧密联系的。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生行为,就会凝结什么样的人生结果。假如说我们的领导干部心目中的人生观是追求钱、权、利,那就一定会以为非作歹的方式来行事,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以黯然谢幕而收场。我们看犯案的官员写的忏悔录,有的人讲“是被金钱一时迷住了双眼”,我看到这句话后觉得不对,什么叫被金钱一时迷住了双眼?犯那么严重错误的人绝对不会是被金钱一时迷住了双眼,他是始终被金钱迷住了双眼。他追求的是钱、权、利,所以就会收别人的钱,就搞钱权交易,违法乱纪,最终自食其果。因此,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行为,有什么样的人生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结局。其实人生很短暂,就那么短短的几十年,如果用工龄算,22岁左右参加工作,60岁退休,总共就只有38年工作时间,可谓弹指一挥间。怎样让我们短暂的38年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既然走上了国家公务员的发展道路,我们的人生追求就不应该是钱、权、利。如果你追求的是钱,现在改行还来得及,你可以去办企业、去创业、去私营企业打工都比当公务员赚的钱多。公务员是一种职业,职业背后折射的是人生价值取向,如果你的价值取向不是为了社会大众生活得更好,为社会做贡献,就会导致你要么工作得很痛苦,要么会走向歧途。最近网上老是在说工资低,公务员工资低不低呢?也确实低,如果嫌工资低而要追求高工资,可以选择不当公务员,为什么又要当公务员又嫌工资低呢?这是我一向的观点,再者说工资其实也不低,我们的科级干部每个月也有三千多了。我去XX村走访贫困户,有一户人家,他的儿子得了白血病,家庭原本条件非常不错,去年一年各种医疗、看护等费用花了近62万元,他们这户人家因此成了贫困户,而且连累他的舅舅、姑妈也跟着成了贫困户。假如是我们生病躺在床上,则是另外一种结果,他们躺在床上,不仅要花医疗费而且立马就没有收入了,他们靠天天参加体力劳动才能够有收入,可我们要是躺在病床上,工资不会停发。因此,大家要珍惜,不要让对公务员职业叫苦叫难的情绪弥漫在我们的身上,弥漫在X的大地上。

人生追求什么呢?我的人生观是追求三个方面。第一个,自由。为什么要自由?没有自由活着将毫无意义。我们多少革命前辈为了自由而牺牲,为了得到自由,他们甚至连生命都可以不要。在当前这么好的形势下,贪污受贿的人是自己将自由葬送了。我看过黑龙江检察院的一位副检察长写的一篇文章,他当时参加胡长清案子的办理。文章讲到,书法家副省长胡长清最后跟组织提了三点要求:第一条,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要让灯光照着我的眼睛;
第二条,放风的时候让我随着太阳一起走;
第三条,上厕所的时候不要让两个武警跟着我。就提了这三条要求,大家可以想一下,这三条要求对于我们来讲是要求吗?你如果这个时候受不了的话可以出去吹一阵风了再进来,谁都不会说你,但是对于他来讲,就成了奢求,为什么?他丧失了自由。第二个,健康。徒有自由,行动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但你却躺在病床上,那也是很痛苦的,所以要健康。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对公务员来讲,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领导把你批评了一顿,你就恨不得去跳楼,是心理上的不健康;
同事做了点让你不高兴的事,就耿耿于怀,是心理上的不健康;
总是有很多超越于自己客观条件的要求,也是心理上的不健康。第三个,有所作为。在一个岗位上,无论这个岗位是大或小、能做大事还是小事,都理应无可非议地有所作为,这就是有意义的人生。人生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果看结果,我们就会逐渐迷失自我。比如企业家,把是什么量级的富翁当做结果的话,那么终有一天他会无所适从。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有很多这样的典型例子,开始追求十万,十万之后追求百万,百万之后追求千万,千万之后追求亿,亿之后呢?对于他来讲已经没追求了,所以他觉得活着没意义。为什么有的企业家身价十亿百亿甚至千亿,依然能够做得很好?因为他始终没有或者逐渐没有把钱当做追求,而是把办企业当做他的事业。对公务员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追求当科级领导,然后当县级领导,然后又追求当个厅级领导,这是没有止境的。为什么有的人四五十岁的时候容易犯错误呢?中央处理的那些高官要员,有不少是属于跑官、买官、卖官,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把当官当作了他的目的,他当了这个官还想当更大的官,而自身又不具备那样的条件,所以就去找关系、花钱,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他本身就不具备那样的能力和素养,也不具备那样的资格,通过非正常手段达到目的,他的人生下场注定是悲惨的。如果我们把过程看得更重要,大家想一想,会不会花钱去买?会不会去找关系?会不会天天把酒喝得很难受?不会,只会扎扎实实做事,大家应该要有这方面的思考,不要被社会上的错误观念所左右。

关于人生观的探究,中国的古典哲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建议大家多看一些。比如道家的“黄老哲学”,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不要简单地认为知道“道可道,非常道”就可以了,能背诵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关键是要领悟。道者,规律也,道家遵循的道,就是顺应规律、顺其自然。道家讲“无为而治”,不要认为是消极被动,如果你认为道家讲的这些是消极被动,那么说明你对道家、“黄老哲学”不懂。还有儒家,以孔孟为代表,特别强调人的修炼,“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层次像楼梯一样一层层往上爬,你的内修达不到,外在格局也肯定不行。还有法家,以韩非为代表,讲法治,是中国历史上主张法治第一人。我给大家推荐一套小说,叫《大秦帝国》,讲的是从春秋战国到秦统一天下,直至秦二世灭亡的大秦兴衰史。里面有几个典型人物:商鞅,堪称中国改革派第一人;
张仪、苏秦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讲究合纵连横,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外交抱团现象,东盟、欧盟、上合组织、“金砖五国”是一样的道理。常说的“三教九流”,“儒、释、道”就是三教,儒家、道家、纵横家、墨家(主张“非攻兼爱”)、名家(名家就是以空谈为主的辩论,“白马非马论”是经典论断)、阴阳家、法家、杂家、农家就是“九流”。那时候的学术充满了哲理,我们都要认真去学习。

第三,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就是探究生命的价值、人的价值、自我价值是什么的问题。我觉得,人不能白活着,除了满足自身需要以外,还要能够给他人创造价值;
除了满足自家的需求以外,还要给社会创造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如果借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来讲,就是一个人一定要有剩余价值,你不能认为人只是为了让自己活着,满足了自身需要就是价值。没有剩余价值是不够的,如果奉献的剩余价值越多,那就标志着我们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越大。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解放全人类,这是《共产党宣言》里写的目标。这个“解放”不是过去所讲被地主压迫的农民翻身得解放,不是这个意思。共产党员的价值观要求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这是我们应有的价值观。一个人,在单位也好,在家里也好,多一点对人生的思考,就不会计较小事、计较眼前、计较名利,就会活得潇洒自如,就会有更广阔的人生舞台。要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现在有人专门研究情商,我看了一些研究情商的书,最后归纳成一句话:情商就是一个人考虑别人感受的灵敏度的能力。我这个人情商比较低,批评人不讲场合,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说,多一些这样的人生思考,是有好处的。

三念:信念、观念、理念

第一,信念。所谓信念,就是心中有坚定的目标,盯着目标不放手就是信念。信念可大可小,可抽象也可具体,对于共产党员来讲,理想信念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我们的具体工作当中,这件事情不完成誓不罢休,那件事情不完成誓不罢休,这些都叫信念。在体育运动中,定的目标是绕着400米的操场跑20圈,20圈不跑完就不停下来就是信念。不要以为信念很抽象、不可捉摸,它也是很具体的,这一次培训学习,当优秀学员也是信念。信念对人生是一种精神支撑,是一种精神力量,它支撑我们的意志,激发我们的斗志。一个人如果信念坚定,他就会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第二,观念。对于观念,大家都太熟悉了,就是对事物认识的外在表现,它是意识形态层面上的问题,就是你怎么看问题,它不光有理论特色,也有实践特色。观念问题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我们年轻干部,观念陈旧、观念保守、观念落后、观念封闭都是我们的天敌,既是事业发展的天敌,也是人生发展的天敌。观念的核心是开放,就是内心不要受固定模式的主宰,要永不停息地接纳新东西、发现新东西。比如说有一种城市开发投资的模式,叫做“土地开发权融资模式”,X没有搞过。而且听说哪个地方搞过但出现了问题,所以认为不能搞,这就是封闭观念,而不是开放观念。试想,如果只有过去搞过的事情才能搞,人类社会还能进步吗?我们的祖宗是原始人,从进化论来讲,从类人猿站起来之后第一件事是干啥?是把树叶摘下来围在身上,如果我们不改变,只有过去做过的事情才能做,那我们现在不也只能穿树叶吗?这个道理很简单。在开会讨论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这样一种观点“我们过去怎么搞的,现在怎么搞”,这是极为落后的观念,你不敢创造,还不敢用别人创造的东西,这个地方是不会进步的。

有个成语叫“老气横秋”,二三十岁的人老气横秋,就是思想上长了霉,观念封闭了,没有接受新东西。观念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观念落后、封闭,精神状态就差,总是为自己的懒惰和无所作为找借口,总认为这个事情搞不成那个事情搞不成,根子在哪里?在观念,需要调整,这个东西很致命。再比如说民主,我们讨论问题,民主一点,多一些民主环节,有一种观点“管他同不同意,先搞”,这个观念也是落后的,如果决策不走民主程序,那么执行起来就会很艰难。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新一代的干部要有这些观念。民主真正的目的是过程,它让大家心情舒畅,它让大家畅所欲言,这些都是观念。还有我经常说的发文件,一个十几页的文件发出去,谁看呢?我们上面很多写文件的人,心血白费了都不知道,在办公室一写几个月才把那一二十页写完,最后发下来大家只看标题,有什么意义呢?我跟XX交代过的,县委发的文件,除了比较正式的非长不可的以外,一般都两三页、三四页完成。是不是每个文件的第一条都要写指导思想呢?不一定。有人会说,你这个话是政治上不成熟,我觉得恰恰是政治上成熟,不要以为人云亦云像传声筒一样就是政治上成熟。是不是每个文件都要写指导思想?是不是每个文件都要写三大块?是不是每个文件都要写重要性、紧迫性、责任感、使命感?不是,这些都是观念。干部要出去观摩学习,有的说这方面现在管得严,管得严是第一个困难;
第二,干部走出去风险大,路上来来去去、乘车乘船的,去了之后还要参观考察,晚上还要管理;
第三要花时间;
第四要花钱。有四项困难摆在面前,最明智的选择是这件事情不做了,这个观念是正确的吗?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以上这些都是观念问题,大家要学会敞开胸怀接纳新东西。

第三,理念。理念和观念有区别,比如说要亲民,新时期的领导同志要亲民,过去老百姓来了,很多人以“吼”方式对待,而且觉得很正常。新一代的同志们如果对百姓用吼、用骂的方式,说明你的思想里杂草丛生,你没有接收新观念,没有理解什么东西叫政策,没有理解什么是公权,没有理解什么是公职,没有理解我们的权力来自哪里、对谁负责,没有理解谁养活了我们。所以,对待老百姓的一言一行,最能体现你内心深处的素养,看文章、听演讲都不行,要看对待老百姓是什么态度。有的人,对领导态度好得很,腰都弯到90度以下,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对老百姓横眉冷对,这样的干部是不行的,是走不远的。比如大家都要联系村,你准备为所联系的村做几件事情,去了之后就是找几个村干部一商量,够不够?显然不够。我为什么强调同志们到联系村要去走访群众呢?就是要让大家学会走访群众,学会从走访群众中了解群众最需要的是什么,学会评判群众提出的要求和村干部提出的要求,谁的更合理,谁更紧迫。这不是简单的群众工作问题,这是执政理念的问题,别说我们几个干部说了算,群众没有发言权,哪怕你做的几件事情就是群众想要做的事情,你的工作理念也是很落后的,这是一个亲民理念。还有一个是公开,不要搞暗箱操作,要公开。比如有的单位发奖金,是用信封装好的,每个人都不一样。不一样可以,我历来主张要不一样,因为工作表现不一样,奖金当然应该不一样啊,但是要公开,哪个是一万,哪个是八千,哪个是六千,哪个是两千,要公开。有人说,我这事搞得很公平,又何须公开呢?这个理念也是落后的。每个人都有知情权,每个单位的每一分子都有知情权,你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的知情权呢?包括我们县委研究干部也要公开,要经得起检查,干部是怎么用的要公开,不能封闭运行,大家不晓得都定了,这是不应该的,它体现的是一种执政理念。政府机关用了三十万公款干了什么,是用来修车、加油,还是搞了接待,如果抱有“为什么要让老百姓知道呢”这种观念,也是落后的,因为这些钱的真正所有者是人民大众,并不是几个公职人员所拥有的。人民大众把这些钱用公共财政的方式拿出来供养我们行政机关,目的是为他们服务,所以这个钱是怎么用的,钱的主人应该知道,这也是我们搞财务政务公开的原因。再比如,为群众办事,很多人说“我给群众帮了个忙”,真是帮了个忙吗,你的工资就是用老百姓的钱发的。为什么老百姓要用财政的形式拿这么多钱养公务员?是因为公共服务没有企业愿意提供,这些事是没有钱可赚的、无偿的,无偿的服务必须是由政府提供。有些人当个公务员就高高在上,没有搞清楚是谁把你养着、应该为谁服务,这是理念问题。你知道这个为什么之后,行政服务还会为难别人吗?不会的,那是你的职责,不做就是失职。还有平等,我所说的平等,是人与人交往的平等,要有平等的姿态和心态。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不能说我是书记,你们是副镇长,我就高你们几等,错!你是副镇长,别人是办公室的办事员,你就高他一等,错!人,生而平等。这句话是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研究人权的经典理论依据。它是平等姿态,平等姿态有什么好处呢?可以让人际关系非常和谐,而不是很复杂、很繁琐、很令人沮丧的人际关系,不是很令人提防、耗尽心机的人际关系,大家都平等相待,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于一个领导来讲,你是一把手,对待几个副职要平等,不能因这个人跟我关系好、听我话,我就对他好些,那个人喜欢跟我犟,我就对他差些,这也是错误的,是落后理念,这样的领导干部的格局就低了。对老百姓要平等,你看那个上访的群众,拍桌子闹啊,就要对他另眼相看吗?他违反了法律是违反法律的问题,但他应有的待遇都应该给。不能说他是老上访户,粮食直补不给他发,有临时救灾的补助,他喜欢扯皮,就不给他发。这些观点是错误的,你对老百姓就是不平等的。

三种精神:实干精神、奉献精神、担当精神

第一,实干精神。就是脚踏实地干事,这个大家都懂。我们不妨换位思考,假如你是领导,你需要什么样的办事员,肯定是脚踏实地干事的人。那么反过来,你现在是办事员,怎样让领导对你满意呢,还是要脚踏实地干事,只有这样领导才会认可你。实干精神决定一个人在单位有没有价值,不干实事,就什么价值都没有。有没有实干精神决定着一个地方发展速度的快慢,如果一个地方到处充满了实干精神,那么这个地方就一定能发展好。如果一个地方,大家都是虚无缥缈、口若悬河,那么这个地方不可能有快的进步。大家都是夸夸其谈的,那怎么进步呢?肯定进步不了,因为事业是干出来的,只有把事情一件又一件地干成,才可能发展和进步。街不修,城市化能完成吗?没有自来水,民生问题算解决了吗?修街、通自来水等都是事情,需要实实在在地干,不是坐在办公室说几句话、写几篇文章就可以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所以要有实干精神。实干精神决定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习总书记上任之后,重申了一个重要的精神,叫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个干部都能够踏踏实实地干事。拿征地拆迁来说,在座的王礼东同志就在搞征地拆迁,而且开展得很好,假如你不逐家逐户去做工作,你不去宣传政策,你不去讨价还价,那房子能拆吗?我们天天就坐在那里开几个会,夸夸其谈地讲几句,讲点认识,那房子能拆吗?拆不了。所以,需要有实干精神。

第二,奉献精神。前面讲的人生观、价值观里面也讲到了这个,要有奉献精神。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很容易把自己的付出和自己的待遇放在一起来对照,结果总是气呼呼的。“我一年到头做了这么多事,领导在这次提拔中却不推荐我”,“这么重要的学习,安排他去而不安排我”,“休假也不同意”,总把自己的待遇和自己所做的事情对照起来看,这从内心上讲缺了什么?缺了奉献精神。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当你真正是从内心深处怀着不求回报的态度去做,得到的所有东西都是意外惊喜。比如说,女生过生日,前几天就在想,我的哪位朋友要给我送花,我的哪位朋友应该给我送戒指,我的哪个闺蜜又应该给我送个什么。前几天就在筹划,结果过生日那天,啥都没有收到,连电话都没有接到一个,短信都没有收到一个,你是不是非常郁闷啊?如果换一个思路,前几天想都没想这个事情,今天过生日,没有电话,没有短信,你是不是觉得很正常啊?如果突然收到一朵鲜花,你是不是觉得很惊喜?同样的事情,调整一个姿态,调整一下心态,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我们要有奉献精神,年轻干部要有两个“吃得”:吃得苦、吃得亏,吃不得苦、吃不得亏肯定不行。两个人一起参加工作,过了若干年,一个人当了局长,另一个人连副局长都不是,没有当上副局长的那个人就到组织部长办公室扯皮,为什么他当局长而我不能当?组织部长就会跟你说,他为什么当呢,他在某一天,那么吃亏的事情,他搞了你没搞,叫你去你不去;
安排你联系最乱的村,你不去而他去了,条件都不讲;
春节的时候要安排你值班,你讨价还价,安排他值班,欣然同意。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有两个人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工作若干个月后,一个同学当了副总,另一个同学气呼呼地去找董事长理论,我跟他一起进的单位、同时当的科长,为什么他当副总我不能当?董事长当即给他们两个人安排了一件事情,让他们到农贸市场上看看有没有土豆卖。两个人就去了,然后是不同的时间回来的。那个没有当副总的先回来,董事长问他,有卖土豆的吗?他说有。董事长再问,有多少?他说不知道,多少钱一斤?不知道,有没有内蒙古的土豆?不知道,这就是他的表现。过了一阵子,那个当了副总的人回来了,一五一十地向领导报告,菜市场有多少个土豆商贩,有多少斤土豆在卖,平均价多少,最高价多少,最低价多少,有哪些是内蒙古的,有哪些是东北的,都说得一清二楚。董事长问了一句话,你现在服气了吗?这是我在书上看到的一个故事,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示。不要说我们都是科长,为什么他当副局长,不要说这个话,一定要从点点滴滴中去找原因。我刚才讲,安排你加个班,虽然你加了班,但是你发牢骚,他加班不发牢骚;
安排值班他欣然同意,你讨价还价;
安排你下个村,你找理由要选最好的,他选最差的。同志们,一件事不能说明问题,一百件事足以说明问题,这就是差别。你不要懵懂地跑到杨部长那里说为什么是他不是我,不要这样简单地问,一点益处都没有。如果你还气呼呼的,还对组织抱有怨恨情绪,那么你就犯了糊涂;
如果你去检视自己、检讨自己,说明你还有救。要有奉献精神,要吃得苦、吃得亏。有一句话叫“不让老实人吃亏”,我们坚决不让老实人吃亏。我这么优秀,部长也不认得,书记也不认得,我找领导、亲戚、朋友去打个招呼,带着我到部长、书记那里坐一下,这样好吗?不好。凡是这样的人,我都会给他减分,但是我不会告诉他,本准备重用的人,出现这种情况,也要暂且放着。我们一定不会让老实人吃亏,脚踏实地干事,丰富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发现干部、使用干部、重用干部是组织的事情。如果说,你是很优秀的干部,但是组织发现不了你,需要熟人把你带过来才能发现你,那说明我们水平很低,办法太少。

第三,担当精神。担当这个词,说起来很容易,而且一度成为流行词,“勇于担当”到实践层面,就太难,因为每件事情都需要有人担当。把大家组织到苏州去学习,就是杨部长对你们的担当。不要以为只有国难当头才需要担当,不是的,每件事情都要有担当。比如说,有的上访人不讲道理,做一些违法的事情,让公安机关带走教育一下,发这个命令的人需不需要担当?有的人敢发,有的人不敢发。敢发,那个地方的秩序就好一些;
不敢发,那个地方的秩序就差一些。但是敢发的人,担了风险;
不敢发的人,一点风险都没有。对敢发这个命令的人来说,他在自己遭受风险和秩序遭受挑战之间,他选择的是前者。对于不敢发命令的人来说,他选择的是后者,选择后者的人,当领导干部有意义吗?没有意义,还要他干什么。举个例子,比如说征地拆迁中,评估价格为40万的房子,政府承诺可以给他赔190万了,他说要赔250万才行。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需要我们采取一些强制措施,谁来发这个命令啊?不发,丢在那儿不拆了,路不修了,让它成断头路或者绕道修,这种取舍、选择,对于领导者来说,一点风险都没有,也许还可以得到有些片面的赞扬,“多考虑老百姓的利益啊”。另外一种选择是什么?下命令拆,让这条路打通,这当然有风险,拆的时候,要是人受到伤害怎么办?要是城管队员受了伤害怎么办?要是老百姓受到伤害怎么办?出现突发情况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会摆在面前,一个地方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担这个风险。一个好项目入驻X,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但这个好项目在今后十年、二十年后将会给X带来产业革命性的升级,你说这个项目要不要?要。但是他的要求很苛刻啊,谁来拍这个板?拍板的人要担当啊,你可以不拍板,一点风险都没有,他可以到别处去,我们宁愿不要这个项目,也可以啊。但得不到这个项目的话,这个地方的发展是要受影响的。拍板,则是另一种选择,那么这个项目就落户X了。但是拍板了之后,假设有一天纪委来查你呢,你为什么拍这个板,是不是得到了利益,为什么答应这么苛刻的条件去换这个项目,如果纪委要审查你呢?这就是风险。面对这样的问题怎么办?敢于担当的人就是拍板,纪委会不会双规你啊?不会啊。没拿一分钱的好处,自己干净利索,怎么会双规你呢?充其量受一顿批评,怕什么?中国有句古话“为官避事平生耻”,干部要有担当精神,要敢作敢为。担当这个事,写文章、讲话都好写好讲。包括我在内,一件事情摆在面前,有时也需要咬咬牙才敢去担当,我是很能体会担当这个问题的。

三力: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

第一,学习力。所谓学习力,不是学习,是学习的能力。一个人学习能力强,他就会有更丰富的知识和能力,同样是学习,有的人学习能力强有的人学习能力弱。比如说我们出去参观考察,有的人回来后,收获很大,能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这是学习能力很强的表现。有的人学习回来,弄不蛮清楚,这就是学习能力很差。

首先要爱学习。只有爱学习的人才能培养出较强的学习力,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同等重要。读万卷书是理论层面的问题,行万里路是实践层面的问题;
读万卷书是理性认识,行万里路是感性认识,两者同等重要。

其次要会学习。会学习才能谈得上学习力,是一种学习的能力。我们处处都有学习的机会、时时都有学习的机会,就看你能不能把握,能把握的就是会学习。关键是要做有心人,你是有心人,会研究、会琢磨,这样就会时时处处在学习;
你不是有心人,麻木不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再好的声音,再好的歌声你听不见,再美妙的文字你看不见,再震撼的事情你感受不到,那你学习什么?所以要做有心人,别人看不见的你能看见,别人听不见的你能听见,我觉得这就叫有心人。要克服自己固有的心智模式,也可以简称为习惯思维,也就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同样去对待,这实际上是不对的。我们有时候听到反对意见,第一反应是排斥,这是我们固有的心智模式在作怪,要克服自己的惯性思维。谁走过了这一道坎,如同武林中的修炼一样,就达到了比较高的层次,那不是一个简单的听不听得进去反对意见的问题,而是我们一个心智模式的调整问题。有一本书叫《第五项修炼》,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很难从头到尾安心、静心地读完,我是反复地克服了困难才把这本书读完,然后读了第二遍,把里面的关键问题作了摘录写在笔记本上,后来才觉得收获巨大。书中讲的学习型团队、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人的建设,有些阶段是必须攻克的,如果突破不了自己固有的心智模式,便很难再往前进步。武林中在练功夫的时候有“大周天”“小周天”的通关,要是武林高手练气功的时候通了“大周天”也就差不多修炼成功了,而这本书就是教我们通“大周天”的。我觉得,年轻干部平时每天要坚持读书一小时,在党校学习期间还要加码。有人会说,哪来那么多时间?那你就要问一下,你的时间去哪儿了?为什么就不能抽一小时来读书。人生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取舍的,取了这个就要舍那个,你选择每天读书一小时,你就要放弃一些诸如上网、看电视、逛街、朋友聚会、打游戏这些休闲娱乐活动。你想玩“英雄联盟”,又怎会去读一小时书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为什么过了一生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会这么大呢,真正的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于业余时间你在干什么。比如说老师,八小时以内都在上课、备课、改作业、找学生谈心,如果是比八小时之内那大家都是差不多的,真正的区别在在八小时之外。同样是老师,同样是教语文的,我业余时间在研究唐诗、宋词、元曲,你业余时间在研究“清一色”“清七对”,那能跟研究唐诗宋词的人比吗?你晚上的时候陪朋友喝酒,喝醉了回家就睡,他晚上回家又读了两小时的书;
你业余时间逛街、泡吧,他业余时间在房间写论文。一天,你们没差别;
一年,你们可能小有差别;
十年,你们差别非常明显;
三十年,将会是天壤之别。“人生的成就是由业余时间决定的”,我非常赞同这句话。读书,每天读书一小时;
思考,每天写下自己的感悟。我看了很多小说家的传记,其实小说家并没有什么巧,他们基本上是每天写800字,我也是要求你们每天写800字日记,把你们当作家来培养。不要以为作家每天写得很多,他们每天也就800字,大家不妨算下,365乘以800是多少,365乘以40再乘以800又是多少。小说就是这么写出来的,每天800字。

第三要研究问题。研究问题要养成习惯,就是我们发表一个观点也好,开党委会就一个事情表态也好,都不是信口开河,都是说的内行话,都是对这个事情有研究的,这个习惯仍然来自于日常。假如说我停下来,请两年假去研究一下,那能研究出什么来?真正的研究在随时随地,它是积累的过程。

第四是考察。外出考察,学别人的先进经验。哲学上有一对概念叫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我们自己积累的,间接经验是借鉴别人的。哲学的观点要求我们既要积累自己的直接经验,也要借鉴别人的间接经验。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去经历所有的事情。那么,外地那些先进的经验,从哲学层面来讲,那是间接经验,X拿来用,叫“拿来主义”。

我觉得,一个干部特别是我们党政干部,还有三个问题很重要。第一个是口才。大家不要以为口才就是滔滔不绝地讲,能够用最简单的语言把最复杂的问题讲清楚,那就是口才。你跟领导汇报,昨天晚上下雨受灾的情况,你会不会这样汇报:尊敬的领导,昨天下午日近黄昏的时候狂风大作,大雨倾盆。会这样汇报吗?这个文采很好,但是口才很差,没有抓住关键问题,没有用最简单的语言把它描述清楚。再比如,哪天总理到你那里去,你有和总理五分钟对话的机会,你能在五分钟内跟总理把问题讲清楚吗?如果讲不清楚,那这个重大历史机遇就浪费了。第二个是文采。就是会写文章,自己写、天天写、坚持写,你不写,不可能有文采。我们有的同志是不是有这种感觉,领导安排你写个材料,你好像觉得心中有千言万语,纸上就是落不了几个字,是不是有这种感觉?这种感觉的症结就是缺乏把思维转化成文字的技术,差技术。这个技术为什么差了?因为你不练,你不练就没有这个技术,所以要天天写,坚持写。我们看现在的文章都很特别,每个领导的讲话都是三点,每件事情都是讲三点意见,每一篇文章都是三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是三小点。什么是八股文?这就是八股文,什么是官样文章?这就是官样文章。我认为一篇文章,可以只有一点,也可以有十点,为什么文章都是三点呢?不要有官样文章,要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你们天天写体会文章,网上一下载略加修改就完事了,那又有什么用呢?你不如去打球,还可以锻炼身体。你花这个功夫干啥呢?要你写这800字的体会文章,就是要你动脑筋去思考问题。第三个是思想。就是有自己的思想,不人云亦云,不当传声筒,不做模仿秀。一个人的成熟,思想成熟是最难的。我们讲这个人很成熟,不是讲他会做事,光会做事那不叫成熟,真正的成熟是思想很成熟。思想成熟是对很多观点、很多问题的判断和观察有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的感悟,那就是思想成熟。中国的古话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不惑”就是不迷茫。为什么叫“不惑”呢?因为你经历过的事情多了,积累了经验,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认识。为什么是“四十不惑”呢,而不是“二十不惑”呢?因为要经过必要的人生历练。

第二,执行力。就是抓落实的能力,就是变战略为战术、变理想为现实的能力。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干部是所有领导都喜欢的干部,如果领导问我喜欢什么样的干部?我喜欢执行力强的干部,什么叫执行力强?事情做得到位。有一本书叫做《执行重在到位》。我觉得写得很好,我推荐你们去读一读。执行重在到位,有极强的执行意识,有极好的执行习惯。所谓执行意识,就是领导把事情一安排,你就知道该怎办办,就开始行动。极好的执行习惯,就是这个事情不做完决不放手。关键因素有哪些呢?一是解码能力。大家都会玩电脑,下载的东西不解码显示不出来。下载的文件包是战略,解码之后是战术,它才是具体的。我们的工作也是一样的,领导把这个事情安排了,你要学会解码,你要把它分解成若干具体任务,才能完成这项工作,这就是解码能力。二是时间观念。你要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把什么事情做完,时间到了事情没做完怎么办?加班也要把它做完,这叫日清月结。如果今天的事情没做完,放到明天,明天还有明天的事,那么明天的事情又放到后天,时间长了你就永远忙不赢。为什么我们有的同志一年四季都忙不过来呢?就是因为他没有做到日清月结。今日事今日毕,对年轻人来讲,必须是这样才能锻炼出执行力来。我们以八小时上班下班时间为标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要以任务为标准,以任务完成为标准。作为领导同志,跟下级安排任务要有时间观念。比如说,你让小王去把这个事情做一下,三天以内做完,三天以后把结果告诉你。这个安排才是全的。如果你只说“小王你去把这个事情做一下”。他可能三个星期没做,可能三个月也没做,可能三年也没做,甚至可能这辈子都没做这件事情,而你也可能忘了,这是一个残缺不全的安排。一个全面的完整的安排,一定是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跟写记叙文一样,必须要有这四要素,没有这四要素的安排都是残缺不全的。三是要学会排先后顺序。要分清轻重缓急,比如说你是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朱常委交代了一个事,我给你交代了一个事,杨部长又跟你交代了一个事,汪书记也跟你交代了一个事,一大早你就接到了四件事,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分清轻重缓急。事物性质有两类,第一类重要,这个事情很重要;
第二类紧急,这个事情很急。根据这两个分类,进而可以把事情分成四类:既重要又紧急、紧急但不重要、重要但不紧急、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根据这四类把我们四人安排的四件事情分类,既重要又紧急的第一个完成,紧急但不重要的第二个完成,重要但不紧急的第三个完成,不重要也不紧急的第四个完成。这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的,不是说我们四个人给你交代任务都肯定是大事,那是相对概念。你们每天是不是都有区分工作轻重缓急的习惯呢?不仅办事员每天都要有这种习惯,领导每天也都要有这种习惯。我和几个领导每周日晚上八点钟有一次碰头会,在碰头会上挑出来的那些事情就是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每个星期一都有一张县委本周工作任务安排表,那就是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这都不是空话,希望每个人都要有这种意识和习惯,包括你们在党校学习,每天的任务有哪些?要上课、读书、写体会文章、讨论、发言、在网上搞宣传、参加体育活动,都是一样的。四是要有任务清单。要学会给自己理任务清单。我的笔记本上,隔几页都会有一页是任务清单,完成了的就用红笔划掉,只有这样才不会忘记。领导给你交代的任务,不记在本子上很容易忘了,领导问的时候还莫名其妙,所以要有把任务记在本子上,有列任务清单的习惯。最后一个,日清月结。

如何成为一个执行力强的人,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因素,可以概括为这样几句话。第一句话,“不问为什么,只想怎么办”。比如说安排你去把古汉语词典找来,你说,领导,为什么去把古汉语词典找来啊?领导,为什么要我去不要小张去?领导,为什么要现在去,我明天去行不行?如果总是用这种为什么的态度去对待的话,你不可能成为一个执行力强的人。我派你去把古汉语词典拿来,你就去找,X没有到荆州,荆州没有到武汉,武汉没有到北京,北京没有到纽约。你不能说X的所有书店都找完了,结果没有古汉语词典,那是不是标志着世界上没有古汉语词典呢?我有一次出门招商,要在第二天下午三点半赶到北京,我就安排一位同志去买机票。过了半个小时,他打电话告诉我,没有从武汉到北京的机票,我问是不是没有别的办法了?能不能换成火车呢?高铁不也是一晚上就可以到北京么?无非是今天晚上就要出发。他又查,然后告诉我,高铁没有票了,说那只能不去了。我问他有没有其他办法,他说没有了。我又启发他,能不能从长沙坐飞机到北京呢?他又查,说长沙到北京也没有票了。我说能不能从长沙转成都,再从成都转飞北京呢?在这样的启发之下,终于买到了一张从武汉到青岛再到北京的机票,保证下午三点钟到达北京。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只要一条路走不通,很多人就不去寻找第二条路了。所以,我开场就讲,如果没有经过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你就不要轻易说“不可能”,在我们的人生字典中,不要有“不”这个字,不要有“不可能”这个词。第二句话,“不找借口,只找办法”。让你把这个事情完成,说这个条件不行那个条件不行,那就是在找借口,为自己回避困难、无所作为找借口,你看到的只是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什么用呢?《致加西亚的信》的主人公叫罗文,将军把信交给他,要他把信送给加西亚,只告诉他加西亚在某处大山深处。“路那么远,脚都会走出泡来”,“那么远,肯定会有危险”,“那么大的山,上哪里去找他”,可以找出一百条理由不去,但是罗文毫不犹豫接受任务就走了,最终把信交给加西亚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这种精神。第三句话,“不怕困难,只破困难”。有困难不要紧,没有什么事情没有困难:大地方有大地方的困难,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困难;
大事情有大事情的难,小事情有小事情的难;
单位有单位的难,家庭有家庭的难,没有哪个事情没有难处。家庭困难是怎么对待的?绝大多数人对待家庭的困难是一件一件去克服,而单位上的困难是怎么对待的?对待单位的困难是不是绕着困难、放下困难,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对待家庭困难一样对待工作中的困难呢?第四句话,“不回避矛盾,只化解矛盾”。遇到困难,绕着矛盾走是一种选择;
化解矛盾、破解矛盾是另一种选择。要破解矛盾,不要绕着矛盾、回避矛盾。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工作,临走的时候没有什么矛盾,那是高手,第一年搞得蛮好,第二年有些矛盾,第三年矛盾积压太多搞不下去了,向领导申请要调走,这样不行,这样的水平就低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的问题就是回避矛盾,不解决矛盾,造成矛盾积压。我不喜欢让办公桌上堆满了问题,今天有问题,今天就要解决,不能把今天的问题放到明天。在对办公桌上堆满问题的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做减法,不能做加法。今天是两个问题,你化解了就等于零,是做减法;
今天是两个问题不处理,明天增加一个问题,就成了三个问题,就是在做加法。我们要做问题猎手,不要做问题猎物。

第三,创新力。就是创新的能力。什么是创新呢?我的理解,创新就是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破解别人破解不了的难题。比如交通工具,远古时期人们是靠脚走,然后学会了用动物,骑马、骑牛、骑驴,从步行到骑马,这是一次创新。慢慢地发明了车,那马怎么办呢?用四匹马拉车,形成了马车。后来发明了自行车,再后来发明了摩托车、汽车、火车,这些都是创新。但是这些创新都离不开轮子、离不开地面。在人类历史上,交通工具最突破性的创新是什么?是发明了飞机这个交通工具,能飞到天上去了。但飞机它是有速度限制的,还有一个重大创新,就是发明了宇宙飞船,可以离开地球了。发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是技术创新;
创造一种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是工作创新。我们经常讲创新,创新不是标新立异,不是一个旧事情搞个新说法就是创新了。创新不是量变,创新是质变;
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真正的破旧立新;
创新不是观念,也不是理论,是实践。一个地方的发展进步,实干精神很重要,创新精神也很重要。比如征地拆迁,已经开展若干年的一项工作了,是不是征地拆迁只有唯一的一个办法呢?不是,恰恰征地拆迁当中无时不刻都需要创新,解决问题就是创新。一个地方的干部有创新精神,这个地方的发展就既好又快。我在仙桃工作过,仙桃的干部创新精神很强,值得我们学习。仙桃什么资源都没有,但仙桃的经济总量是天潜沔三个地方的第一名,远远甩开了天门,他们都是直管市。创新精神对年轻干部来讲更是至关重要的,你每年都要创新,每件事情都要研究创新,要有这种创新思维。比如说办公室接电话需要创新吗?当然需要。电话响几声就要接?响三声就要接,做到了吗。为什么要响三声后再接?因为电话一响就接可能会吓着对方,响了五声还没接,就让别人等得太长了。电话拿起来第一句话“您好”,如果接电话就问“哪一位啊?”这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办公室办文件要不要创新呢?要啊。是不是经常出现送文件到领导办公室去之后,领导长时间都不签,有这样的情况吧?那么你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把文件分类,最急件用红色文件夹,告诉领导看到红色文件夹,就放下手中的工作,把文件签了再做,急事就不会被耽误了。如果领导老不签字,你拿文件追着他跑,他一定会抽空把字签了,所以无时不刻都存在创新。有的同志说,我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对这个岗位已经有职业倦怠了。我不认可这个观点,那只能说明你没有创新精神,同样一件事情,每年都有不同的做法,一生做一件事情都可以始终做出新意来,不要以为这个事情就这样定格、定局了。这次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第一期培训班,我们在培训方式上创新,是不是这个创新就到顶了呢?我相信没有,也许明年就会改变。任何事情都有创新的空间,要研究它,不研究不可能创新。创新一定是在对这件事充分把握的基础上,一知半解、不求甚解是创新不了的,即使有创新也是搞花架子。《叶问》这部电影大家都看过吧?里面有种拳法叫“咏春拳”,叶问的“咏春拳”和他的师傅很不一样,和他师叔们那一辈人更不一样,以至于很多人对他不服气。叶问的“咏春拳”是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呢?不是。他打木桩打了很多年,是在把“咏春拳”完全消化并与其他武林门派贯通之后,吸取各家之长而形成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是把这个事情吃透,不吃透情况,就创新不了。

三心:进取心、宽容心、平常心

第一,进取心。进取是一种精神状态,是积极人生态度的体现,要做一个锐意进取的人,不做不思进取的人。锐意进取就是指这个人身上充满着锐气,是无坚不攻、无坚不克、无坚不摧的锐气,碰到墙就回来、碰到门槛就回来、碰到阻碍就回来不叫锐意进取。我们每个人身上要充满正能量,进取就是一种正能量。“正能量”这个词在前几年也是很时兴的,写正能量的书有好多种,但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充满了正能量呢?关于正能量的书,我也看了其中的几本,谈一下我的体会。什么是正能量?就是一个人身上总是充满正面情绪不是负面情绪,或总是正面情绪占主导,这就是正能量。碰到熟人就埋怨、抱怨,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那是正能量吗?那是负面情绪,是负能量。天长日久后,别人会怕跟你在一起,在后面看到你,都悄悄地绕道走,不碰你面。为什么?因为跟一个负面情绪的人在一起是痛苦的,好朋友之间的倾诉是必要的,因为倾诉可以消化负面情绪。我说的这个不是倾诉,而是埋怨、是抱怨。一个人碰到人就说“领导不关心我”,明年碰到了还是说“领导老是不关心我”,这样的人在单位是没有人愿意跟他在一起的。还有畏难情绪,工作遇到困难就畏难,“这只怕搞不好”,“这不可能搞好”,别人也不喜欢和这样的人在一起,领导也不喜欢这样的人,你是负能量,不是正能量。再就是成天闷闷不乐、心事重重,也是负面情绪。我们讲的正能量是正面情绪,情绪是可以感染人的。希特勒发动的法西斯战争是反面的,是反人类的,但为什么那么多德国人拥护他,帮助他打这场反人类的法西斯战争?这就是希特勒太会鼓动人,非常善于感染人。情绪是可以感染人的,你身上的负面情绪也是可以感染人的,让别人也弥漫着负面情绪,让单位也弥漫着负面情绪。反之,你身上的正面情绪也是可以感染人,让你的单位充满正面情绪。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如果情绪负面化很严重,这个单位的工作状态一定很差,单位一把手的状态和情绪至关重要。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故事叫“望梅止渴”。曹操行军路上打了败仗,疲惫不堪,没有粮草,没水喝,军心有所动摇,曹操坐在马上吟诗作赋,马鞭一指,“前面有梅子”,就把队伍带回去了。如果曹操也满是负面情绪,心想只能渴死,那就完了,所以要正面情绪、正能量。正能量是一种习惯,习惯之后成自然,一个人的情绪也是一种习惯,习惯之后成自然,老是负面情绪是习惯使然,总是正面情绪也是习惯养成的。有的人一直不怕困难,谈都不谈困难,有的人开口就是困难,这都是习惯,跟客观条件和事情本身的走向没有关系,只是一种习惯反应。有的困难只是我们的假想敌。以前我在乡镇工作的时候,有个干部到村里去开群众会,那个时候要收“三提五统”,有个老百姓闹事,就把灯关了,还把他给打了。他知道这个人是谁,回去之后就跟我说了,我们讨论怎么处理那个人,想了若干种可能,还要请公安局支持,多带点警察和干部,要不然弄出大事怎么办?最终,我和派出所所长两个人去了,既没打也没闹,之前分析的所有可能性都是假想敌。我们的工作中有多少这样的情况?都是被自己的假想敌吓住了。所以,它是一种心理习惯,并不标志着客观现实。

第二,宽容心。房龙写的一本书《最伟大的精神:宽容》,说的就是宽容。宽容对我们年轻人至关重要,年轻的时候不懂得宽容,结果给人生的道路设下了很多绊脚石。有很多人意识不到这点,认为搞赢了就好,却不知道一时的赢为以后的输埋下了伏笔,心中有大格局的人就不会去想赢了还是输了,要学会宽容。一是对人生本质的把握。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不要把短暂的东西看得太重,不要把眼前的东西看的太重,丢掉这些东西你就一定会有宽容心,就不会有攀比心,不至于有人事冲突。要心胸宽广。《天下无贼》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容不下弟兄,还想当大哥?”大家好好体会一下,江湖上是这么讲的,我们有些单位的领导同志容不下同志,还能当一把手?容不下同志,还能当领头人?道理是一样的。我在余秋雨的一本书上看到一个观点,“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看了之后启示特别深,这个和解,不仅仅是妥协、让步的意思,这个和解是一种内心的放下,不要跟别人过不去,不要跟自己过不去,特别是“与自己和解”,我最受启发。二是文化兼容性。宽容需要文化兼容,就是不固执、不偏激,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形态,没有这种兼容心很难做到宽容。比如,现在我们党对宗教的态度有一些转变,新疆的领导陪着穆斯林过“开斋节”,过去的领导提都不提这种事,这是非常敏感的。现在陪他们过节,总书记接待班禅,这是我们党对宗教的宽容,是我们党对文化的兼容。世界上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什么?是有兼容性的文化,有兼容性才有向心力;
没有兼容性的、封闭的、排外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又以武侠小说为例,江湖上有若干个门派,有的门派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凡是这样的门派,在小说没结束之前就灭亡了,它在江湖上站不住脚,为什么?因为它不具备文化兼容性,它发展不了自己。人类通过科学研究证明,一个老师只能把自己所掌握知识的80%传授给学生,那么,学生是如何超过老师的呢?他是通过向别的老师学习来提升自己进而超过了自己的老师。武侠门派也是一样的,徒弟最多只能学到师傅所教的八成,徒弟再教徒弟就只有六成了,如果不对外借鉴吸收,周而复始,这个门派必定灭亡,所以文化兼容性至关重要。为什么讲宽容心?我们有苦恼、有怨气、有心结、会发怒,其实都是因为我们少了宽容心。

第三,平常心。唯有把自己当做平常人,方有平常心。所谓的平常心,就是不刻意地去追求什么。道家文化讲求顺其自然,我们应该有顺其自然的心态。大家一定要相信:是你的就一定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一定不是你的,该得到的迟早会得到,不该得到的怎么也得不到。看最近中纪委公开的案子,有的曾经是省会城市的书记,他们都因有自己不该追求的东西,不是他的却以别的方式拿到手,最终还是要还回去,所谓“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中国有句古话“欲速则不达”,你越想快就越快不起来,尤其是我们干部,干部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大家不要羡慕提拔得快的,干部的成长是需要台阶、需要阅历的,没有阅历、没有经历,很难成长。我这里说的成长不是说到达什么岗位,而是指人本身的成长。比如接待上访,大机关的来接访,会被群众赶出去,为什么?他们职位比你们高、级别比你们高,但没有感性认识,没有做过这类事情,没有阅历。有些大机关的人来开个群众会,你看有没有群众听他们的?没有。为什么?因为他们说的全是书面语,没有群众语言,打动不了群众,抓不住群众的心,不是他们能力不行,也不是知识水平低了,而是他们没有感性的认识过程。一个人的功底是练成的,只有扎实地练才能有扎实的功底,没有谁天生就有深厚的功底。你看那些知名的书法家,都那么有名气了,仍然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练书法,越是有名的大师越是这样,王蒙八十多岁了还在写作。所以,要有顺其自然的积累,不要违背规律、超越规律。平常心就是淡看身外之物的定力,什么是定力?定力就是不被外界所动摇、所左右。“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就是一种定力,你动不动就被外面的事物所左右,那不行。“都在给领导送礼,我要不要去一下?”有平常心的人不会想这个问题,他会安心在家看看书、写写文章、做做家务、锻炼身体,有定力的人不会去走关系。今天领导把我批评了怎么办?明天赶快去领导家做个检讨,有定力的人不会做这种事情。领导批评你了就非要你去作检讨不可吗?提醒你这个事做得不对,你改正过来就完了。我们刚才讲身外之物,钱、权、利都是身外之物。我们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些权,权是干啥的?权是我们履行工作职责的必要条件,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我们常说,“共产党的干部一张纸”,不要忘乎所以,一个常委会加一张纸就可以说你什么都不是了,这不仅仅是说大家,也包括我在内。你们看周永康、薄熙来、令计划、徐才厚、郭伯雄,多厉害的人物!最后不也就中纪委一张纸么?中纪委的一张立案通知就定下来了。所以我觉得这些东西都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钱也一样,不要看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真正吃的、穿的、喝的才是你的,没吃、没穿、没喝就不是你的。极端的可悲状况是什么?是人在天堂,钱在银行,那有意义吗?一点意义都没有,其他什么名利之类的东西就更不用说了。一定要有这种平常心,有了平常心,才能静下心来埋头干事,否则就总是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就干不好事、干不成事。

三大品质:正义、坚持、廉洁

第一,正义。人要充满正义感。正义和邪恶是对立关系,我们公务员都要是正义的化身,要坚持正义、伸张正义,不要搞歪风邪气、乌烟瘴气的事情,不要在正确和错误之间做错误选择。一个领导一定要支持正确的东西、反对错误的东西,既不能在正确和错误之间含糊其辞,更不能颠倒是非,去否定正确、支持错误。李克强总理上任的时候说,“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行大道”就是走正道、做正义的事。刚提到的拆迁,拆迁里面有强拆,为什么强拆可以拆?就是因为“钉子户”本身就不正义,评估价是多少,结果他漫天要价,开出很多条件。这个钱不是政府的,更不是县长、副县长的,它是公共的、全县人民的。为什么要把全县人民的钱通过不正当的方式给他,公平吗?为什么国家的法律支持强拆?因为漫天要价不正义。我们的很多工作也是这样,法律要制裁,就是因为它不正义。我们的公务员要有正义的品质,很简单,就是不走歪门邪道,走正道、行正义。

第二,坚持。坚持就是持之以恒、有韧劲,这是年轻人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我们有很多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计划做一件事情,可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件事还做不成。那是不是就放弃不做了?不要轻言放弃。我们都要有这种精神,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即使是走入低谷,也不要放弃。世界上所有的成功秘诀,都是坚持。不坚持,东一下西一下,今天搞这个明天搞那个,干什么都将一事无成。李嘉诚曾经是我们的华人首富,初中都没毕业,逃荒、逃难到香港投奔他的舅舅。他是长子,去了不能光吃闲饭,他读到初中一年级就没有办法继续上学,便帮舅舅卖塑料桶、塑料盆那些产品,当起了推销员,后来自己办了个塑胶厂,后来慢慢做成现在这样,已经涉及到很多个行业。李嘉诚的成功靠什么?靠的是坚持。每个创业的人都曾经想放弃,都经历过这一关,凡是突破了这一关的都成功了,凡是止步于这一关的后来都失败了。没有哪一个创业者没经历哭过、想放弃甚至是走投无路,没有谁没经历过这一关。他们成功靠什么?宜昌每年都培训三四百人,那么多农民培训后创业,为什么从2008年到现在只剩下一百多个典型?就是这些人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了再爬起来,这就是坚持。征地拆迁也是一样的,天银循环旁边的工业路,那边不是有几栋房子总拆不掉么?X镇最近不是把它拆掉了么?靠什么?坚持,如果知难而退,绝对拆不掉,所以要坚持。我们华电的项目落户X,靠的也是坚持,坚持了十二年,当年从零开始谋划这个华电项目的时候,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认为我们X在说笑话,要煤没有,要交通没有,怎么搞这个项目?但是X人不放弃、能坚持,现在华电不是开工了吗?如果不是我们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坚持,能引来华电吗?不能。事业的成功,地方也好,人也好,公务员也好,企业家也好,都要靠坚持,这是很重要的品质。

第三,廉洁。廉洁对公务员来讲太重要了,是我们的政治生命线,不廉洁就会丧失政治生命、丢掉政治生命,不廉洁就谈不上有凝聚力、号召力。假如你是个主要领导,有个工程要交给你亲戚来搞,你把下级喊来交代怎样运作,下级也唯唯诺诺,他即使按你的要求办了,但内心也瞧不起你。你在单位当领导,你的下级瞧不起你,你情何以堪?不要只看违规了,纪委要追责,不仅仅是这个问题,同志们瞧不起你,当面点头称是,背后把你说得一文不值,打心眼里从来没把你当个正常人来对待,你在这个地方待着还有什么意思?我觉得首先要在人生道理上看到这一层:下级都鄙视你了,你还有什么意义?不要追求那些东西,核心是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要活得有尊严,就像总理说的一样,要让大家活得更有尊严。很多人认为,只有党委政府怎么做了才能让大家更有尊严,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自己要让自己活得有尊严,本来是很有尊严的,你贪污受贿、收别人钱、以权谋私,哪有尊严可言?没有尊严。你的下级天天在愁什么?领导怎么不把他调走呢;
有的地方,老百姓愁什么,愁领导怎么就把他调走了呢。这两种境界差别多大啊!这里面没有什么窍,你堂堂正正的公平处事,清廉为官就行了,一点也不难。但是很多人做不到,把金钱看得太重,最终被金钱埋葬。我看有的忏悔录中写道,“领导没有提醒”、“组织对我们监督不够”等等,还有的说“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等等。其实说来说去,廉洁从政根本就不需要监督,你的人生价值观就决定你可以廉洁从政,要什么监督呢?哪个外在的监督可以监督到所有人?监督不了。新加坡是世界上监督最厉害的国家,有贪污调查局,包括私营企业的人都可以办,监督那么厉害,一年也有900多起案子啊。但是一年只有900多个案子也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没有哪个监督是可以监督约束所有人的,真正的约束要靠自己,自己约束自己。有的党员领导同志在汪书记约来谈话时说,“我还不知道这个事违纪”。领导同志开口说这样一句话,就太低能了,党员领导干部怎么能不知道这件事是不能做的?谁都知道,文盲都知道,别人的钱不能收,这会不知道?只是要找个借口。有的人故作惊讶地说,“这个还要搞招投标吗?”,谁不懂?没有人不懂,是懂装不懂。这些都无济于事,任何借口都逃脱不了纪律和法律的惩罚。所以,我觉得这个不仅仅叫做纪律或者规矩,而是我们年轻干部应有的品质,是我们党政干部、公务员应有的品质。品质和其他的不一样,天生就具备的才叫品质,外界加给你的都不是品质。

今天就交流到这里,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热词搜索:班上 讲话 干部 成长 年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