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委员培训
发布时间:2020-08-05 来源: 工作计划 点击:
心理委员暨心理志愿者培训 一、心理委员职责 1、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
2、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心理咨询。
3、做好每个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4、利用墙报、班务会等形式宣传心理卫生知识。
5、做好学校与学生的沟通工作。
一、工作职责 1、注重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心理委员应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工作中能够以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理论为指导,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摒弃个人好恶,禁止宣扬和采用迷信、虚幻、神灵等一切非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4、心理委员负责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协助班主任和心理教师上好心理活动课。
5、维护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并及时反馈。
6、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7、协助心理教师建立、管理学生心理档案。
8、协助心理教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9、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0、探索提高本班学生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的途径和方法。
11、参加心理委员、学生心理咨询员等培训。
12、注意工作方法,能够与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
13、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协助心理教师做好其他工作。
二、日常工作 1、定期报告。每周向班主任、心理教师报送“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多个维度对本班学生的一周心理状态进行报告。
2、危机事件及时反馈制度。对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班主任、学工处、心理教师反馈,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班级的“心理园地”、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促进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结合本班学生的现状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改善班风、学风,解决本班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5、在参加心理咨询员的业务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基础上,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工作。
6、开展每年一度的“校园心理健康节”活动。
四方面的职责:
一是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辅导培训,学习心理辅导知识; 二是听取班上同学的心理倾诉,了解同学的心理状况,普及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知识,开展心理咨询; 三是向辅导员报告班上同学的心理状况,协助辅导员及时疏导同学的心理问题; 四是每月书面向辅导员报告班上开展心理工作的情况。
好处:
一是可以学到心理知识,可以运用心理知识调适自己的心理; 二是帮助同学化解心理问题,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密切与同学的关系;
三是写心理工作情况报告,可以锻炼观察、思维和写作能力; 四是可以为辅导员老师分担工作,得到老师的指导
基本技巧:
1.非语言行为:包括身体语言、表情、眼神目光、语音、语调、语气。
2.倾听的技巧:要有同情心,认真听来访者说话的内容、情感、表达方式,更要从中听出来访者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
3.反应的技巧:当当事人的问题模糊不清时要注意澄清,进而明了当事人的真实感受、真实现状。让求助者有机会再回顾自己的话,确认自己听到的是否正确。同时经常复述对方的话,把话题引向不同方向。
4.提问要用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结合的方式,问题不要太多,慎问敏感问题;同时自己要思路清晰,注意语气语调,提问的目的是了解情况,而不是满足好奇心和窥视欲。
5.通过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行为有意识有目的的表达与受访者境遇有相似之处有关自己的信息,但要注意时机、暴露的信息量、持续时间以及深度。
6.指出受访者面临的矛盾,但要谨慎运用。
7.积极关注受访者在咨询过程中的良好表现肯定其某些长处、进步处。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8.最后将叙述过的内容做小结,确保没有产生误会。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