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专业用语与中文对照表
发布时间:2020-07-12 来源: 工作计划 点击:
品质专业用语与中文对照表及相关解释 ASQ 美国品质协会 AQL
品质允收水准. APQP 产品先期策划 CQC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FQA
最终品质保证 IPQC
制程品质管制 IQC
进料品质管制 JQE
共同品质工程师 OQC
出货品质管制 PQA
制程品质保证 QA
品质保证 QC 品质管制 QE
品质工程师 QFD 品质机能展开 QRE 品质可靠度工程 QS
品质系统 QSA
品质系统稽核 QPA
制程品质稽核 SQE
供应商品质工程师 TQC 全面品质管理 TQM 全面品质管理
1、什么叫品质:指具有满足顾客需要和市场潜在能力的总和。
a.有用性 b. 安全性 c.舒适性 d.依赖性
2、什么叫管理: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目标,制定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的自身活动。
3、什么叫品质管理:指为了最经济地生产出与需要者相符合产品的一切手段。
3、品质管理的基本任务:正确判定和贯彻执行方针和政策,保证和提高产品质的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经满足客户需要,不断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
5、品质管理的目的:
(1)、使其与制品一致,使顾客满意(2)、使下道工序的作业不受影响地持续进行(3)、使不再发生错误动作(4)、通过对作业者的检查,使其认识到正在确认的结果(5)、研究改善检查方法
6、品质管理的效果:为什么品质管理是必要的,为什么要去做:
(1)、使不良品减少,制品的品质稳定 (2)、制品的成本降低 (3)、生产量增加
7、品质管制(QC)――为了经济地制造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品质之产品或服务之方法体系
8、品质保证(QA)----为了保证充分满足消费者所要求的品质,生产和服务者在品质系统内实施并依需要证明其能提供足够的信心。使人相信某一实体将会达到品质要求而所进行之 系统性活动称为品质保证
9、品质检查(QI)—以某些方法来试验品质,并将其结果来判定物品为良品或不良品。
10、全面品质管制(TQC)—将一个组织内各单位的品质开发、品质维持、及品质改进的各项努力整合起来籍以使行销,工程,生产与售后服务能以达到最经济的水准,使顾客完全满意的有效制度。
11、全面品质保证(TQA)—以顾客为导向从企画,执行、检查到回馈;包含了公司所有的 部门及所有的成员不断地追求品质改善,依循零缺点的保证而成为习惯的一种方式。
12、质量—指某一项产品或服务整体之特征,包括产品或服务明显和潜在之要求。
13、抽样检验—从群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经过试验或测定以后以其结果与判定基 准相比较,再利用统计方法,判定以群体是合格或不合格的检验过程,称为抽样检验。
14、严重缺点(CR)—有危害使用者或携带者之生命或财产安全之缺点,谓之严重缺点。
15、主要缺点(MA)—丧失产品主要功能,不能达成制品使用目的的缺点,谓之主要缺点。
16、次要缺点(MI)――某一实体只存在外观上的缺陷,实际上不影响产品使用目的之缺点,谓之次要缺点。
17、检验项目—般产品有多种特性,而这种些品质特性所指定的检验品质项目,谓之检验项目。
18、不良品—如果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检验项目不合乎规格时,则这一实体即为不良品
19、良品—全部的检验项目都合乎规格的产品,即为良品。
20、全检—群体中每个产品每个项目都检验,谓之全检。
21、巡检—根据所制定的各项标准,对某一生产或服务过程依检验频率定时巡回检验。
22、限度样品—当产品的缺点需作比对,判定其有未超出样品的界限,从而缺点是否合格。
23、纠正措施—异常已经发生,采取各种方法作事后补救。
24、预防措施—异常尚未发生或对濽在的异常作防范工作。
25、持续改善—没有问题发生但仍有改善的空间。
(二)、品质管理的历史演变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QC (1920-1940 年)
(a)特点:专职检验工人按照技术文件的规定,采用各种检测技术,对产品进行各项检验和试验,作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断,才能保证到达用户手中的产品都是合格产品。
(b)优点:不合格产品通向市场之路被切断。
(c)局限性:能够“把关”,不能“预防”。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SQM (1940-1960 年)
(a)特点:将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质量控制中。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统计手法(如排列图、柏拉图等)通过统计手法来获得品质的波动信息,对这些信息加以汇总,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产品波动的异常因素,提高一次性成品率,减少废次品造成的损失。
(b)优点:既能把关,又能预防。
(c)局限性:过分强调数理统计方法,忽视了生产者的能力和技术,因而,使人们误以为品质管理就是统计专家、数量专家的事,影响了它的普及。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QM (当代)
(a)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大型复杂的机械、电子产品的出现,使人们对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等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光靠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已无法达到,要达到上述要求, 势必需将质量活动向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等过程扩展,以实现在产品形成全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因而,就形成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是:全员参与、全部文件化、全过程控制。除此之外,它还蕴含着“预防为主”、“下工序是有用户”、“一切为用户”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b)优点:不仅能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地生产出品质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能充分地满足用户。
三、检验方式分类
(1).按生产流程顺序分类:
a. 进货检验 ——首批样品检验 ——成批进货检验
成批进货检验常按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分类检验,如:
Ⅰ类:关键件---必检,加强检; Ⅱ类:重要件---抽检;
Ⅲ类:一般件---可免检,但对合格标志必须检查。
b.工序检验(过程检验)
——首件检验:上班或接班后对制造的第一件或前几件进行检验。为了及早发现系统缺陷,防止成批报废;
——巡回检验:其重点是关键工序,按一定时间间隔进行流动检验,并做好检验后合格与不 合格的返修、报废及存放处理工作;
c.成品检验 :即最终检验,对生产结束后的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查。
一般包括:性能、外观、尺寸、安全性、包装等方面的内容。
(2).按检验目的分类:
a.验收性质的检验 b.监控性质的检验
四、检验方法
(1)感官检验
①感官检验的概念
感官检验又称官能检验,是领先人的感官(视、听、嗅、味、触觉等)对来自产品本身的各种有效刺激所作出的反应程度,来评价和判定产品质量的一种检验方法。其检验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视觉:凭目测能力对客观事物判断。使用仪器时常常出离不开视觉作用。凭视觉易疲劳,注意不要产生错觉。
(b)听觉: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人来说,这种检验和判断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c)触觉:用指尖或手掌抚摸被检物何体表面,靠感觉来判断。如果表面粗 糙,冷热等。
此外还有嗅觉、味觉等检验。
②感官质量表示法
a.虽没仪器那么精确,但亦能给出数量检验结果.
b.语言表示如:光滑、毛糙、酸、甜等,可用很描述非常轻微等。
c.图片、样品比较法,对差异大小做出质量评价判断。
缺点:
因人而异,精确度低。
(2). 器具检验
器具检验又称理化检验,它借助于物理和化学手段应用计量器具和物理化学分析法,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
优点:精确度高,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结果稳定,多次测定可方便地计算误差或校正仪器。
质量基本概念
一,质量管理演进史
第一阶段 操作者质量管理 (18 世纪)
第二阶段 领班的质量管理 (19 世纪)
第三阶段 检查员的质量管理 (一次大战期间)
第四阶段 统计质量管理 (SQC) (1924 年)
第五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 (TQC)
第六阶段 全公司质量管理 (CWQC)
第七阶段 全集团质量管理 (GWQC)
二,品保部组织架构
品保部
品保课 品检课
产 QE 安 仪 IQC PQC FQC OQC
品 工 规 校 进 制 入 出
认 程 料 程 库 货
证 师 检 检 检 检
验 验 验 验
三,常用术语解释
1. 品质新观念
质量不决定于设计师所订之产品功能与规格或一般管理上之规定,质量决定于顾客使用产品的实际经验是否满足其要求
2. 品质所涵差的尺度
产品的功能,产品的特征,产品的质量特性,符合规格的程度,产品的可靠度,产品的耐用,产品的售后服务,供货商或经销商的响应,产品的美感,产品的信誉
3. 质量管理
为了达成,维持产品质量所使用的统计技巧与活动
4. 质量管理
它包括旧的质量管理的全部加上积极的质量管理,强调物,事,人的管理,它的精髓在于质量保证
5. 质量保证
一切有规化与系统化的活动,让生产者有信心能够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与服务
6. 质量政策
由最高领导制定的所有员工必须遵守的行动指南,它简明扼要的陈述了公司对客户的承诺
7. 管理审查
由负责质量系统运行的最高领导发起的正式评估活动,它的内容包括:内部稽核报告,组织结构变化,新技术,新的竞争对手,管理制度是否需要改变质量政策也是管理审
查的
8. 质量规划
制定质量目标和工作计划,使组织不断满足该目标,促使完善的活动,它包括产品计划,策略计划以及质量计划
9. 质量系统
由组织结构,责任,质量手册以及程序,质量记录和达到质量目标所需的资源组成,它是公司为满足质量目标而制定的全面规划
10. 品质手册
陈述组织质量政策和描述质量系统的文件
11. 客观证据
评鉴活动如观察,检查,评估中所找到可以证实的真实事件或信息
12. 记录
对事件或观察的书面报导在质量保证中记录通常是图表或文件,它们为已执行的活动或已取 得结果提供客观证据
13. 品质稽核/评鉴
它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评估,它判断质量活动或有关活动是否遵守质量系统文件;各种程序文 件是否被有效执行,是否适合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它的测重在于发现不合格并产生纠正和 预防措施,以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
14. IQC
企业购进原物料,零配件和组件入库时的检验,这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和确保产品质量的重
要措施 (1) 首件样品检验 (2) 成批进货检验
15. PQC
工序检验即制程检验,防止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的鎏入下道工序继续加工,还要检 定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工序要素(4M1E)
16. FQC
完工检验即最终检验,在某一加工或装配车间全部工序结束后成品或半成品的检验,即入库前的抽检成品检验
17. OQC
出货检验是所有成品或半成品在出货时的检验
18. 检验
是指量测,检查,试验或其它方法将产品单位与要求条件相比较之过程,职能:把关,预防, 报告,改进
19. 不合格品
是指产品功能,规格,可靠度等有缺陷,不能符合其需求,对后续的生产或使用会带来不良隐患的一类产品
20. 抽样检验
从群体中随机抽出一定的样本,经过检验后,以其结果与判定基准作比较,然后利用统计方法,判定此群体是合格或不合格的检验过程
21. 群体
同一生产批(入库单或出货单)或进料批(供货商出货单) N 22. 样本
从群体内随机抽取部分的检验单位体 n
23. 允收品质水准
组织与客户或供货商就认为某种程度下的不良率可以接受的水准也就是限定良品群体的最高不良率
24. 缺点
其质量特性不符要求者谓之缺点
25. 严重缺点
根据判断及经验,显示对使用,维修或依赖该产品的人有发生危险或不安全结果,完全达不到预期的使用目的(如重要尺寸),规格不符之缺点也称致命缺点,含有一个或以上之严重缺点的产品称为严重不良品
26. 主要缺点
指严重缺点以外之缺点,其结果或许会导致故障或实质上减低产品单位之使用性能,以致不能完全达期望之目标,含有一个或以上主要缺点的产品为主要不良品
27. 次要缺点
指产品单位之使用性也许实质上不致减低期望目的或在使用与操作效用上并无多大影响的缺点或差异,(如外观瑕疵),含有一个或以上次要缺点产品为次要不良
品管常用 7 种手法简介
一、特性要因图 概念:
特性要因图乃是将问题结果(特性)和可能发生原因(要因)的关系以箭头连接,并将要因细分、整理而成的因果关系图.一般而言,产生某问题结果的原因很多,要将这些要因有系统的掌握,运用特性要因图的作法是有效的. 特性要因图又名为石川图或鱼骨图?
特性要因图适合下列场合使用: 1.要想将茫然不清的问题变得清楚的时候。
2.使许多可能发生原因的关系明确化,欲追究重要原因时。
当改善问题时,如欲追究该问题特性的可能原因以及造成此等原因的原因,并使其系统化时,特性要因图可说是很有用的手法.如此,对於影响问题的要因先掌握之後,对问题的改善方能更有助益。
特性要因图的作法 步骤 1:对决定问题特性
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想出评价项目,此评价项目能具体地衡量该问题的改善程度以作为问题特性。
步骤 2:特性写在右边,自左画一粗横箭头线代表。
步骤 3:写下大要因以□框起来,加上箭头的大分枝到粗横线,工作现场问题的大要因一般常用的是 5M(机械、材料、作业者、方法及测定)1E(环境) 步骤 4:大要因的中要因写下来
就各大要因的范围内研讨产生该问题特性的要因是什麼,作用中要因,并以箭头(中枝)画向大枝。
步骤 5:中要因的小要因要写下来
中要因的再深一层的小要因是甚麼,必须简要写下并以小枝连到中枝。
步骤 6:查检有无遗漏并圈选重要要因
确认有无遗漏之要因,有遗漏者即追加,然後从目前对问题特性影响较大的是那些要因,圈选 4-6 项。
步骤 7:记载必要事项
如对象制品名、对象工程名,作此特性要因图年月日、制作者(或圈名)等。
制作特性要因图的注意事项 ※问题特性要具体表示
要针对甚麼作特性要因图,宜先就改善目的的所在,即特性,予以明确化,如提高制成品质、减少不良,不如『A 零件不良率』、『B 零件的尺寸变异』等具体表示为宜。
※对可能原因都予以收集
有时认为不可能的影响原因,实际上却是很重要的要因,所以宜利用脑力激汤术,使有关人员一起贡献智慧,协力制作特性要因图以免遗漏为要。
※为避免必要的要因遗漏,视情况可作工程顺序特性要因图或设备顺序特性要因图。
※特性要因分析再分析
一个问题要解决,有时祇作一特性要因图显得不够具体深入,故视必要情况,需针对重点项目分别为更齫特性分别作特性要因图,并追根究底的探讨原因,且将原因记录下,俾有助於问题的分析改善。
特性要因图的活用 ※改善、解析用 为达到各单位的质或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等目标,可运用特性要因图作现状解析。
※管理用
为使制程维持安定状态,即使特性发生异常时,也可召集有关人员在特性要因图前研讨,当异常发生时尤其需从重要要因查检起,以及早发现问题点并予以纠正。
※作业标准作成用
针对要因,尤其要确认重要要因是否已订有标准;假使已订定,内容又是恰当,假如尚未订定标准则需新订,若标准不适,即重新改订。
※教育训练用
可活用在对新进人员教育的有关说明、认知重要性及提高士气。
※制作特性要因图即教育
「变异的原因为何」、 「变异原因在何种情况下发生而对品质有影响」......等问题点,经由有关人员在提出个人经验或技术的相互讨论研究後,使每位参加的人员因此可获得新知,达到学习的效果。
※特性要因图是研讨的引导
有关人员以特性要因图的特性为目标想出原因,一起检讨,由於彼此的砌磋讨论研究,对共同的目标可提出建设性意见。
※特性要因图显示技术水准
特性要因图内容能翔实正确,则异常发生时就不致於发生原因不明的情况,同时特性要因图应活用,必要时,需作适当的增修订,使之切合实际,这是为要使技术达到储蓄与提升,所必须使用的重要方法。
二、查 检 表 查检表的定义 查检表乃是为了调查记录有关问题的事实所设计的表,应用它,可以掌握事实,有助於问题的分析改善。
例如:如要谋求不良或抱怨的减少、变异的降低,首先宜掌握现状,就可设计不良现象别或原因别查检表,分类收集数据,使能有效率且客观的掌握事实,以有利解析掌握重点及问题所在。
查检表种类 可分为记录用和点检用两大类 ※记录用
为掌握问题发生的分布情况,作为是属何种不良或缺点,发生於何处、发生多少等的事实数据登记用,又分成三种类:
<1>计数值用
如表 1 所示,事先将项目层别,查检的结果以正记或划记方式登记於相当栏内。
<2>计量值用
如表 2 所示,查检的特性属计量值时,将测定结果数据登记於相当组,以掌握分布情形等。
<3> 位置别用
如表 3 所示,将对象物绘下,把查检的缺点记於相当位置,以掌握缺点发生於何部位、多少等。
※点检用
将应点检项目事先决定记於表上,并据以点检确认。
(如表 4)
图例: 查检表的作法 ※步骤 1:
对要收集的数据,须掌握的事实......等的,目的先明确。
※步骤 2
决定查检项目(查检项目依目的可有各种规定,基本上可分以下五分类)
1)生产活动的五要素别
作业者、机械、生产方法、材料、计测及其深一层原因别。
2)时间别
日别、星期别、上午下午别、时间别
3)事象别
不良现象别、不良位置别、事故别等。
4)部门别
工程别、课别、组别等。
5)确认事项别
不可忘的事项别等。
※步骤 3:决定样式(以能简便达成掌握事实目的的样式为原则),例如:
1)矩阵格子型
欲知查检项目相互关联发生情况使用。
2)次数查检型
欲知查检项目的集中倾向、数据全体、分布情形时用。
3)图形式
欲知对象物於何位置发生缺点情形时用。
4)点检式
所定的事有无忘记、遗漏、适否确认时用。
※步骤 4:决定数据收集人、方法、登记法并实施收集数据。
※步骤 5:记上其他必要事项
查检表标题(显示目的)期间、品名、工程名、测定者等。
制作查检表的注意事项 ※ 易於记录数据 ※ 记录不致有遗漏,且对全体情况易於掌握了解。
※对问题的差异,重点易於解析。
查检表的优点 ※ 记录数据情报不费工夫 ※ 问题所在易於掌握 ※记录後,易於一看即了解整体的情况,因此,易於采用适当的处置。
※可以层别数据资料,有利於分类收集统计解析。
查检表的使用方法 基本的使用方法如下
※可作为数据收集的记录用纸 ※可用为不良发生状况的记录或报告 ※可使用於不良原因的调查 ※可用来确认作业的实施、机械整理妥备与否等的情况 ※可用来点检预防不良、事故,以确保安全。
查检表活用的步骤 步骤 1:目的的明确化
明确收集数据的目的,数据若只止於收集并无意义,需根据数据采取改善措施始有益处,因此,该等数据将如何应用必要予以好好考虑。
步骤 2:查检表的选择
查检表有前述的多种种类,最好选择利用何种为佳。应以 「易於收集、登记数据和整理活用」为选择要点。
步骤 3:制作查检表
具体设计查检表,宜多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使能达到收集数据之目的及可易於登记、整理活用地 设计;并也预先考虑决定好由谁、何时、何处、以甚麼方法收集甚麼数据等。
步骤 4:查检的实施
利用查检表,好好观察有关对象,查检登记。
步骤 5:由查检表的数据作数据分析
整理统计分析查检表数据,於解析时可活用 QC 七大手法中的层别法、柏拉图、散布图、推移图、管制图和直方图等。
步骤 6:原因的明确化
由查检表数据的解析结果发掘使发生变异,不良或缺点等原因。
步骤 7:对策的实施
想出去除上述步骤发掘到的原因对策并实施。
步骤 8:效果的掌握
收集对策後的结果数据,并整理统计分析,确认对策後效果。
步骤 9:标准化
对改善有效的方法则反应於标准的增修订,并对该标准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正确内容施以教育训练,使有关人员遵守之。
三、柏
拉
图 柏拉图的定义 意大利的经济学家柏拉图创一法则:大多数的不良现象或原因之中,真正重要的只有少数若干项,利用此法则运用於改善问题的重点掌握即柏拉图。也就是对於对象问题按不良项目或原因别层别,就其损失金额、不良个数、发生件次......等由大而小顺序列成直棒图并累计曲线,以求得重点项目的图例(图 1)所示,有助事半功倍地解决问题。
如吴先生及其夫人某日想购买自用汽车,起初觉无馀力购买且苦无良策,经几番动脑後,吴先生终想出妙计:何不利用柏拉图分析发掘问题重点所在呢?於是把过去开支实况数据分为衣食住行等生活上必须开支及杂费等项目作柏拉图分析,如图 3.2(a)所示,杂费占整体的 40%之多,吴先生於是注意到了如果能节约杂费则买汽车并非不可能达到的梦想。於是进一步就杂费内容再作柏拉图分析得知娱乐费和交际费两项占全部杂费的一半(40%),如图 3.2(b)因此找到了节约和的重点,接下去可即可探讨娱乐、交际费的内容、及其节约方法,这就能具体决定是否能够买车了,以上就是使问题的重点明确,有效订出攻击目标的好手法的柏拉图应用的最好例子。
柏拉图的作法 步骤 1:决定分类项目并作查检表收集数据基本的分类如 :
§结果的分类---不良项目别、工程别。
§原因的分类---材料别、机械别、作业者别、作业方法别等。
步骤 2:作柏拉图结算表
§针对名项目统计数据数、%、累计%等,第项目须依数据由大而小顺序列下,其他项列最後)例如图 3。
步骤 3:
於图表用纸上作纵轴、横轴,以高度表各数据数(左轴表特性值,右轴表项目别,由大而小,由左往右作直棒,其他项列最後,并作累计曲线,特性值总计好为右轴 100%处,作十等分刻度於右轴。
步骤 4:求得重点项目
由较大项目算起,累计估 70%-80%之项目即是重点项目。
图表 3---柏拉图统计表 柏拉图制作时注意事项 ※ 收集数据的单位要能适当的衡量其目的所在。
譬如:关於不良的减少,假使不良项目别的损失金额单价不一样,则收集数据时不应以不良数作为纵座标,而应以损
失金额为纵坐标作柏拉图,以免对重点项目误判。
※ 层别项目定为 4-6 项.以能找出重点项目为原则,其他小项则合并为其他项。
纵座标可列举的特性,配合目的如下列:
1.金额......损失金额、人工费、零件单价、库存金额、开支金额等。
2.品质......不良件数、修改件数、缺点数、抱怨件数、退货数、不良率等。
3.时间......作业时数、运转时数、故障时数、检查时数等。
4.安全......故障件数、灾害数、事故件数等。
5.士气......出勤率、缺勤率、参加率、会议出席率、提案件数等。
横座标可合目的,特性要因分项,例如:
1.现象.....不良项目别、缺点内容别、位置别等。
2.机械、设备......机械别、治具别、设备别、计测器别、构造别等。
3.作业者......人员别、股别、男女别、年龄别、检查员别、测定者别、服务年资别。
4.原材料......批别、供应厂家别、材料别、成份别、品种别等。
5.时间......日别、周别、月别、季别、时别、上午别、下午别等。
如作成的柏拉图显示层别项目平均化,则应从别一角度层别收集数据以能找出重点项目才是。
柏拉图勿忘记载对象物、部门、工程、收集数据数、期间、作者等。
柏拉图的使用方法 柏拉图具有下列特长 ※可发掘出何种项目影响最大 ※问题的大小可一目了然 ※可确知某项占整体的几% ※问题的大小可容易看出、理解,故具有说服力 ※不须复杂的计算,以简单作图表可 柏拉图使用方法要点: ※决定要提出改善的问题
柏拉图明显对那些项目采取对策可减少总不良的多少%,所以作柏拉图可具体确知改善对象的攻击项目,问题重点。
※掌握对策後改善效果
作改善前和改善後的柏拉图(纵座标特性值尺度一样),由之可评价改善效果,即重点项目改善前後进步多少,就整体言不良於对策及比对策前减了多少,由两图比较可客观具体得知。
※作报告或记录用
柏拉图是图解法,於报告或记录时以柏拉图表示,比起祇记载一些数据,将较易被对方了解而且具有说服力。
柏拉图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利用柏拉图找出对整体能产生较大效果的项目来改善,
所以要由与该问题(重点项目)的有关单位选人组成改善小组,协力检讨解决为要。
※必须每月每期作成柏拉图以观察改善结果。
※问题重点项目特性值如急减则表示改善的或制程急变,
各项目若能减少乃表示管理改进,但若整体不良率不怎麼减少时,即可知管理不充分、改善不确实。
四、层
别
法 层别法的定义 一个现象是由各种原因或条件融合在一起作用的结果,把它解开的方法就是层别,换言之,许多的数据或特征等加以分类,这类别即层,层别也就是分类收集数据.这种方法有助於问题的解析以使确实的找出差异所在、重点所在,进而方可采取适切的对策解决问题。
图例: 下图 1 是表示从接到顾客要求点检修理的电话至与顾客接触答应处置的时间的查检表,将之层别为A地区和B地区之後即如图2所示可知,A有迅速确实的服务,使得问题具体明确了。
下图是表示:机械 A、B、C 切削同一种类的零件,由於机械设备的精度,作业员的特性原因,切削零件的直径分别平均值为 D1,D2,D3,假如直径有变异,机械设备 A、B、C 所加工零件混在一起,则如图所示,变异变成很大,假如以机械别层别,可知 A、C 的加工品 如何层别
活用过去的知识、经验、著眼於可能发生差异及重点所在的层别,高明地层别可使复杂的问题也能容易解明原因,使易於发现改善途径,层别有如下的方法:
※作业者别:
熟练度、经验(服务年资)、年龄、教育程度、男女、组别等。
※ 机械、装置别:
型式、机号、位置、治具、新旧别等。
※原材料别:
成份、批、供应者、零件、等级、产地别等。
※作业条件别:
温度、湿度、气温、天候、速度、回转速、压力、方式、作业方法、作业顺序、输送方法别等。
※测定、检查别:
测定者、检查员、计测器等。
※ 时间别:
时刻、午前、午後、周几、周、月、季节、加班时间、原存时间别等。
※制品别:
品种、新旧制品、批、工程别、交给对象别等。
※ 不良发生状况
不良的种类、发生位置别等。
层别时注意事项 ※尽量交同样的归为同一层。
※ 著眼於较容易进行处置的要因。
五、散
布
图
散布图的定义 散布图乃是将想要调查的两类成对数据其间之强弱,配合纵座标,横座标刻度点绘而成的图。
如下图 1 所示为钢材的冲击破坏强度与试验温度有怎样关系的图。
一般而言,调查两个变数之间的关系时也可以利用计算的方法,不过若能先作散布图,其间的关系可以更容易了解,散布图是对於制程等各种问题解析时,欲对其某一变量特性的其他相关变量特性能简易掌握的有效运用手法。
散布图的作法 步骤 1:收集成对的数据 30 组以上。
例如表 1 所示:
步骤 2:作纵座标、横座标
其刻度要使得最大值和最小值能够记入,一般而言,分为二类数据,一类为要因,一类为结果,前者则采用横座标,後者采用纵座标。
步骤 3:点绘成对数据於图表用纸(如图 2)
同样数据时则以重复◎或◎表之。
步骤 4:记上必要事项
如数据数、制品名、工程名、制作部门、作者、年月日及散布图目的名称。
散布图的看法 散布图绘成後应适正看之,并采取必要处置,散布以点的分散情况和倾向可会为下列五型。
※正的相关关系
如下图 1.1,横座标数据值增大时纵座标数据值也增大,是谓两者正相关关系。
※负的相关关系
如图 1.2,横座标数据增大时,纵座标数据值减少,是谓两者之间有相关关系。
※无相关
如图1.3,横座标、纵座标的数据之间无关系,点分散著无一倾向,谓两者之间无相关。
※似有正相关
如图 1.4,横座标的数据值增大时,纵座标数据之值也随之增大,但是变异大,关系并不很明确。
※似有负相关
如图 1.5,横座标的数据值增大时,纵座标数据之值随之减小,但是变异大,关系并不确。看散布图的注意点 检讨数据,活用层别法作散布图,才会有助於避免误判。
例如下图 1 显示蒸汽使用量与 1 日的稼动率时间似有正相关的关系,不过如加以机械层别点绘即可清楚看出,两者无相关。
例如下图 2 显示蒸汽用量与 1 日的稼动时间,若以整体看之,似无相关,但加以机械层别点绘後,即可看出两者有正相关关系。
散布图的使用法 1)正或负的相关关系明确後,即可订定对策采取处置,如管理好该原因,条件,即可使结果稳定於良状态。
2)两变量的相关关系明确後,若某一变量数据较不易收集,则可以另一较易收集到数据的变量代用为日常管理特性,收集其数据管理之。
例如炉内加热某物,欲知为某物之加温时之温度数据.即使炉内温度与某物之温度几乎相等,但炉内温度不能频繁测定,为了日常管理不得不采取炉外壁温度代替炉内温度,此际必须查知炉内温度和炉外壁温度之相关关系,若能确知有正相关关系时即可采用之。
六、推
移
图
推移图的定义 随著时间的经过,特性或要因数据的变动情形以点与折线连接起来,予以表示的图即推移图(如图)推移图对於现状掌握、作业管理,发掘问题所在,效果确认等有效用极大。
推移图的作法 步骤 1:决定目的、标题
配合目的能表现内容的标题,以简明为原则。
步骤 2:收集数据,计算成要点绘的问题的特性值(不良率、单位缺点数...等) 步骤 3:於图表纸上纵座标表问题物性值,横座标表时间。
步骤 4:依数据(特性值)顺序打点,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
步骤 5:记上必要事项
标题、单位、资料出处、期间、制作单位等。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要先明确利用数据表示甚麼,先明确,亦即目的。
※思考整体的构成,订定适当的座标。
如图 a 数据数在 68-80 之间,60 以下空间大,目的数据数变化未能明确表示,改如 b图表示,即可免去浪费又可好好表示数据变动。
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勿忘标示数据单位
如图 c、d 纵座标,及前者横座标表示何种数据意义不得而知。
※同一图中表示的项目数不宜过多。
推移图线的种类、粗细、颜色等改变,於同一图中只可表示数种以下项目数据的变动,若过多会显得复杂。
※记载有收集数据的条件
如数据出处、期间........等。
推移图的使用方法 具有简单易作及易令人了解数据随时间变动的特征,多加以活用有助现状问题掌握解析及效果确认等,例如:
1)某药品工场制品的不纯分%自3月份起有比平时升高的倾向,於是调查其他月份是否有同这期发生同样倾向变化的数据,结果由原材料中 x 成分含量推移图发现到有同样的倾向,(如下图 1)经试验确定系 x 成分所影响,於晨采购原料时对 x 成分乃加以规定,作再发防止。
2)如图 2 的推移图是用来确认各对策是否有效的例子。
3)如图 1 显示有突发性不良,应急对策之外宜作再发防止,做好管理。
4)由图 2 可知并无发生周期性或突发的不良,虽稳定了但不良率有 7.4%左右之高是属於所谓的慢性不良,宜有关部门人员共同协力,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改善活动,若该慢性不良能使之减少的话其效果是很大的。
七、直
方
图 数据的收集 收集数据的基本概念
当收集数据时,首先要明确收集的目的,在品质管理上,收集数据的目的可分为:
※为了了解制程的现况
※为了解析制程
※为了管理制程
※为了调节制程
※为了判定是否合格 不论对目前或将来的情报收集数据,均应先调查此种收集的必要性,在就其目的来检讨
是否有收集的必要,对与事实无关的数据,不要收集以免浪费人力、物力或造成对事实的误解 当然,分析品质还有其它不同的办法,上举的只是我们在工作中常用的方法,接下来再介绍几种其它也适用的方法:
1 制程能力图
以测定顺序做横轴,特性值做纵轴定点,然后规定期规格中心及其规格上下限,以制成品的测定值按其测定之顺序,一点一点地按顺序做,只要看一眼就可以了解分布中心的倾向以及瑕疵的程度,同时,有关时间顺序的情报也可掌握住,以上的方法就是在掌握制程能力的现状图的方法。
2 管制图
为了要了解工程的安定状态如何,就用一种保持工程安定状态的图,用一中心线(CL)和上下管理制界限(UCL、LCL),然后以品质、工程的条件等以点的方式在图上 逐步标明之。
3 脑力激荡法
提出一个问题,集合大众讨论,然后一边互相刺激,一边互相想点子,将各人所提供的较好方法做一总结做成方案,再另行运用到改善问题上。;
4 问题列举法
集合大众,不管有多好的想法都不要整理,只要将这些想法再黑板上衣一列举,再将稍佳的提案略为整理之。这在改善及提出新产品的构想上有很大的助益,这种将引就出来的特性稍加变化的特性列举法,列举缺点的缺点列举法,由某些问题牵引出所有问题之解决方法。
5 箭形作图
将计划中的个个作业顺序关系以箭形符号画出的网图。也就是各式各样的作业以箭号(->)表示,这箭号的两端标圆圈(○->○),然后以图标明其前行、后绕、并行
等的顺序关系,这对日程计划及进度管理上的实行很有效用。
6 抽样法
构成母群体的单位体或是单位量不管是哪一个要将机率方在样品中去抽样品。尽量以正确的方式去评价,制度母群体去取得资料,凡是在管制图法、抽样检验法、统计等都是在管理技巧上有关资料的取得方法最基本的慨念。
7 检定、推定
所谓检定是为了达到母群体其所要求的目的,而设定一与其有关的假设,而这的假设是根据测定值决定,推定就是从测定值中推测母数,而这母数是以一个母数存在的范围中去推定其中之一个,这种方式在以测定值为准去理性地了解母群体的性质及工程地解析上可用得着。
8 抽样检验法
从一批量(Lot)中抽取样品比较,其效果作为这一批量(Lot)的判定基准为标准,然后判定其合不合格,再审核时,此批亮和样品间有很大的关系。从一批量中抽取样品的方法及其判定基准可依以经济性为基准而作的统计方法而订之,以下的方法比全数检查还有用。(1)破坏性检验(2)连续生产及多用途型(3)在大量物品中容许某些程度性的不良(4)多种的检查项目(5)比较不完全的全数检查可得高度信赖性的结果(6)少许的检查费用(7)给生产者提高品质的刺激。
9 实验计划法
运用推理统计学的方法,作合理性的实验,以经济的精准度尽可能地用分析的方法去做实验计。这种实验后的结果再处理有关统计方面时运用,就是 F 分配分析法,这在作最经济的实验以想得到最精准的情报时用得。
10 相关回归分析
作一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以及有关回归线等的检定及推定,这在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回归项间的调合上用得着。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