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真善美剧情介绍
发布时间:2017-01-2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爱情真善美剧情介绍篇一:我相信真善美
我相信真善美
作者:黄茅中心小学 五3班 指导老师:王燕
只要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是美好的人生…………耳边又想起这首歌。 我相信真,我相信友情。友情就像两个相离的圆,虽然有距离,没有相交点,可流露的是浓烈的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友情。高渐离击筑刺秦王,只因他与荆轲那至深至真的友情,伯牙抚琴毁琴祭子期,只为纪念知音难觅的友情。我相信友情,友情是人与人心灵碰撞产生的火花,是真的体现,真的流露。我们都应该相信会有友情陪伴踏遍漫漫人生路。高适有诗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相信友情,相信会有知己陪伴人生旅途。
我相信善,我相信亲情。亲情好比两个相切的圆,有相交的一点,流露的是真情,是真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亲情。曾国藩情真意切,慈爱充满谆谆教诲的家书是亲情,赵太后深爱子,为之计深远是亲情。我相信亲情,亲情是血缘联系产生的至善之花,是点滴关爱,是真情呵护。亲情如一杯茶,越泡越浓,散发出醉人的茶香。不论我们面临怎样的艰难困苦与无依无靠,亲情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避风港。杜甫有诗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相信亲情,相信亲情陪伴人生征程无所畏惧。
我相信美,我相信爱情。爱情定是两个相交的圆,彼此相融,彼此依靠。“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爱情。刘兰芝与焦仲卿化作孔雀东南飞是爱情,崔莺莺与张生长亭送别,泪如泉涌是爱情。我相信爱情,爱情是人与人心灵相融为一体的情感迸发。爱情很美:恋人相依,轻奏《梁祝》;花前月下,共赋深情;牡丹亭旁,心灵相融;如饮美酒,沐甘露,拨一根两情相悦动心弦,奏一曲比翼双飞爱情美篇章。
爱情真善美剧情介绍篇二:寻找真善美
寻找真善美
现代社会的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给原本纯洁的人心蒙上了一层灰尘,让人看不透,摸不着。
我时常思索,什么才是真善美,真善美到底在哪里?是冰心笔下的小桔灯,还是沈从文创造的边城,抑或是梭罗所追寻的瓦尔登湖,还是……
我来到了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现场,我的前面坐着的是一位母亲,一位平凡却很伟大的母亲。她叫陶艳波,拥有一个不幸的家庭。儿子杨乃斌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家庭为了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三年。当那句含混不清的“妈妈”从儿子嘴中说出来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上学了,为了不让儿子与常人相距甚远,她毅然决定辞去工作,以陪读的方式为儿子赢得了与常人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陶艳波成为儿子“同桌的你”。十六年的寒暑易节,陶艳波不曾放弃,为了儿子她付出了所有;几千个日日夜夜,她时刻不敢松懈,她所承受的远比失聪的儿子多得多。终于儿子上大学了,陶艳波笑了。正如颁奖词说的那样:“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来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转 载于: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摘:爱情真善美剧情介绍)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听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原来真善美就是这无私,饱含了关爱与期盼的亲情啊!
带着感动,我又来到了一所医院的病房。病床上躺着一位白血病患者,他是李真。床边一直守候在他旁边的是他的女友向华。他们是一对大学生情侣,原本正被爱情滋润的二人却被突如其来的噩耗所击中 ,男友李真患上了白血病。向华没有放弃,而是陪伴在他身边,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拯救男友的生命。面对巨额的治疗费,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向华没有放弃,依旧为了男友的生命四处奔走。他们的故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许多人给他们捐出了善款。男友的病有了转机,可公众的质疑也随之而来。向华没有回避,从容面对,将一笔笔善款交代清楚,用自己的真实回击了质疑。她还承诺等男友病好了,他们就结婚。病房中的他们没有被病魔击倒,他们用矢志不渝的爱情创造了奇迹。阳光下他们的笑容如此的灿烂,甜蜜。
我的眼睛再一次湿润。原来真善美就是那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爱情。满怀感动,我望向远方,不由得想到一个人。
当异物如炮弹般袭来,击穿车窗,直射入他的身体,他没有就此倒下。换挡,刹车,停车,拉上手刹,打开双闪灯,叮嘱乘客注意安全。生命的最后76秒,他用信念完成了生命中最完美的动作;最后76秒,他用责任为乘客撑起了生命的保护伞;最后76秒,他用生命诠释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最后76秒,他留给了我们最珍贵的记忆。“最美司机”吴斌,一个在生死攸关时刻用生命与时间赛跑的人。
想到这些,我落泪了。原来真善美就是那舍己为人,真诚无私的
职业道德。
我终于找到了。“人之初,性本善”真善美其实就是人性的本真。我们大可不必刻意追寻真善美,其实它就在你我日常生活中。或许我们成不了陶艳波等人,但只要我们皈依人性的本真,追求心灵的澄澈,无疑,我们已经做到了真善美。这已然足够。
“凡是真的,善的和美的事物,不管他们外表如何,都是简单的,并且还是相似的。”歌德如是说。
爱情真善美剧情介绍篇三:真善美的化身-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主角
真善美的化身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浅论
【内容摘要】 莎士比亚喜剧以爱情为中心,刻画了一系列丰满生动,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她们被赋予优美的形体、可爱的禀赋和高超的智力。她们追求自己自由恋爱的权利,与各种邪恶势力做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戏剧舞台上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她们是生活的强者,是文艺复兴时代精神最鲜明的体现者。恩格斯称赞她们为“可爱而奇特”的女人。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喜剧 ;女性形象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莎士比亚便是这时代应运而生的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1]被马克思推崇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在莎士比亚时代以前,欧洲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尤其在黑暗的中世纪,女性受到封建伦理观念以及等级制度的多重压迫,处于受欺辱、受损害的地位,积极性与主体活力受到压抑。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掀起了反封建、反教会尤其是反禁欲主义的浪潮,妇女的个性解放、妇女的人格尊严和价值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莎士比亚对于时代的新要求极为敏感,他关注着女性的地位、女性的理想、女性的追求和女性应有的社会权利。在他的剧作里塑造了一批勇气过人又执着、风趣、机智、温柔的女主人公形象。她们追求自己自由恋爱的权力,与各种邪恶势力做不屈不挠的斗争。被恩格斯称赞为“可爱而奇特”的女人。总之,她们是生活的强者,是文艺复兴时代精神最鲜明的体现者。
一、美的化身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是具有美丽容貌,个个天生丽质的女性。《无事生非》中的贝特丽丝是值得用“全世界所有财富”换取的一块“美玉”,拥有“五月的春潮”般娇媚可爱的脸色;《仲夏夜之梦》的赫米娅甜美的嗓音又如音乐,比之“牧人耳中的云雀之歌还要动听”;《皆大欢喜》中的罗瑟琳如“天仙一样”、“从东印度到西印度搜遍奇珍,没有一颗珠玉比得上罗瑟琳”;[2]《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长得非常美貌”,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她的光亮的长发就像是传说中的金羊毛,把她所住的贝尔蒙特变做了神话中的王国,引诱着无数的伊阿宋前来向她追求”。[3]正如海涅说的“她是光明幸福的代表。她的一切思想和语言是多么光耀、多么愉快、多么纯净地鸣响着啊!她的话里洋溢着一种喜悦
的温暖;她的每个姿态都是那样美妙姣好,几乎都像神话中的!”[4]而《第十二夜》中的奥丽维娅“是各种色彩精妙地调和而成的美貌;那红红的白白的都是造化亲自用他可爱的巧手敷上去的”,[5]当她向前来为公爵求爱的薇奥拉揭开面纱,露出庐山真面目时,薇奥拉赞美道“要是一切都出于上帝的手,那真是绝妙之笔”,[6]同样身为女性,薇奥拉能这样赞美另一位女子,可见奥丽维娅确实是貌美如花。而薇奥拉即使是女扮男装,也能使伯爵小姐一见钟情。公爵说她“狄安娜的嘴唇也不比你的更柔滑而红润;你的娇细的喉咙像处女一样尖锐而晴朗,在各方面你都像个女人。”[7]这种大自然慷慨施予的美貌,使得她们的魅力十足。
二、具有大胆叛逆性格的新女性
在黑暗的中世纪,基督教会推行严酷的禁欲主义。它要求人们放弃物质享受,以灵魂来征服肉欲,并把男女之间神圣的爱情包括在肉欲的范围内,也在排斥、反对之列。另一方面,恋爱不自由,婚姻不自主,又是封建制度家长统治的主要内容。而这与人文主义思想所宣扬的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是相冲突的,因此,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不仅以诗意的笔调描绘女性的美貌,而且他笔下的女角更是在时代精神感召下,勇敢拿起人文思想武器,为追求平等、自由、人格尊严和爱情幸福而大胆抗争,以实现自我价值。她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爱的对象,并且一经选定之后就进行热烈而大胆的追求。她们冲破种种阻扰和压力,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殉自己的理想。这种与封建道德观念的抗争体现了她们的叛逆性格。在莎士比亚喜剧中,妇女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斗争序幕是由《驯悍记》里的“悍妇”凯瑟丽娜揭开的。她是泼辣而富有的贵族少女,不是男人理想中恭从柔顺的传统女性。她以“悍”作为反抗的武器,抗拒封建包办婚姻。可悲的是,凯瑟丽娜为挣脱缠绕身上的枷锁,为了获得自由而作的大胆尝试,刚刚冒头就被压抑了。更可悲的是,她的抗争,是以她自己的妥协告终的。而造成凯瑟丽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她尚缺乏追求新生活的勇气和坚定信念,使她还无法摆脱重压,还不得不听凭命运的拨弄。所幸的是,凯瑟丽娜的挫折和磨难并没使她的后继者放弃对自由的追求,反倒使她们看清了封建礼教摧残人性的实质,从而坚定了她们与命运抗争的意志。《仲夏夜之梦》的女主人公赫米娅、《威尼斯商人》的杰西卡、鲍西娅等便是凯瑟丽娜的后继者。
《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性格爽直、倔强、刚毅。她敢于反封建礼法,挣脱羁绊,争取自主婚姻。她与拉山德相恋,但她父亲要强迫她嫁给犹米特律斯。根据雅典法律,做女儿的必须服从父亲的旨意,否则父亲可以把她任意处死或者送她终身进修道院。在君命、父权、封建传统和法律面前,赫米娅不甘心屈服,为了维护恋爱自由的权利,为了个人幸
福,她决意反抗,与拉山德相约私奔。根据封建伦理道德和法律,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天经地义的;然而按照人文主义思想,爱情自由是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权利,应当争取。赫米娅反对“选择爱人要依赖他人的眼光”这一观点,坚决要把爱情奉献给自己心爱的人,她说到“我情愿这样开这样谢,这样地自生自灭,也不能把我宝贵的贞操奉献给我的心所不服的人”,[8]这种在追求爱情、婚姻自由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大胆言行,正是人文主义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具有大胆叛逆性格的新女性。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当这对情人在夜间来到树林中,拉山德提出“一块草地可以作为我们两人枕首的地方”时,赫米娅却庄重地答到“好朋友,为着爱情和礼貌的缘故,请睡得远一些,在人间的礼法上,保持这样的距离对于洁身自好的未婚男女是最为合适的”。
[9]对于一对海誓山盟,准备婚配的情侣来说,拉山德的要求并不算过分,但赫米娅既向往热烈的爱情,同时又洁身自好,自尊自重,这是难能可贵的。
《威尼斯商人》中的杰西卡也表现出了人文主义时期新女性的反叛性格。她整天被父亲关在家里,要求她“听好,杰西卡,把家里的门锁上了,听见鼓声和弯笛子的怪叫声音,不许爬到窗槅子上张望,也不要伸出头去,瞧那些脸上涂得花花绿绿的傻基督徒们打街道上走过。把我这屋子的耳朵都封起来——是那些窗子;别让那些无聊的胡闹的声音钻进我的清静的屋子。”[10]而杰西卡“羞于做我父亲的孩子”、“可是虽然我在血统上是他的女儿,在行为上却不是他的女儿。”[11]她爱上信奉基督教的贫穷青年罗兰佐,并且无视种族、宗教的差别,不顾父亲的极力反对,抛开女孩子的腼腆羞怯,扮成男装与心爱的人私奔了。而在私奔这件事上,杰西卡计划并采取行动,而罗兰佐似乎只是被动地跟随并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决定。他赞美杰西卡“聪明、美丽、忠诚”表明他对杰西卡的尊敬。事实上杰西卡值得他尊敬——她聪明、果断并且足智多谋。当她不堪忍受“地狱”般的家,决心做“基督徒可爱妻子”时,她便不遗余力地利用父亲对她的信任,偷了珠宝,女扮男装与罗兰佐私奔。正如《驯悍记》中凯瑟丽娜说的“一个女人倘然一点不知道反抗,她会终生被人愚弄”。
三、机智果敢的生活强者
莎士比亚笔下的喜剧女性还是具有非凡智慧的新型女性。 按中国的俗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制度的立法和道德观念残酷地剥夺了妇女发展个性,表现才华的权利和机会。但是,妇女宜自天性的智慧并不因被禁锢而泯灭。莎士比亚时代,已接近文艺复兴后期,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因此他喜剧剧中的女性在争取个人幸福、争取爱情与婚姻自由的过程中,在与封建意识和社会邪恶势[12]
力斗争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证明自己是有理性,有逻辑性,有才华的。正如《皆大欢喜》的罗瑟琳说的“假如用一扇门把一个女人的才情关起来,它会从窗子里钻出来的,关了窗,它会从钥匙孔里钻出来,塞住了钥匙孔,它会跟着一道烟从烟窗里飞出来。”[13]这反映了莎士比亚对女性智慧的赞美,还透露这么一个信念:妇女的才华是不可抑制的,一定能展现出来。具体表现在:
首先她们以智慧嘲讽丑陋,战胜邪恶。《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为支持丈夫、救助朋友,装扮成年轻的法官,在法庭上击败了狡诈的夏洛克,这是一个扭转乾坤的角色,她的才华、气度,都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先附和着夏洛克,肯定他的诉讼成立,且驳回巴萨尼奥“把法律变通一下”的请求,强调法律的尊严,法庭应该执法无私,受到夏洛克的连口称赞“聪明的青年法官啊,我真佩服你”接着她要求夏洛克“还是慈悲一点”,但夏洛克却是“凭着我的灵魂起誓,谁也不能用他的口舌改变我的决心”,[14]就在夏洛克磨刀霍霍将要动手割肉的千钧一发之际,她说“别忙”,用简短的二字扭转了局势。提出法律许可夏洛克根据契约割下一磅肉,却不能多一点点或少一点点,更不允许流一滴血。当夏洛克放弃他割肉的要求想开溜时,鲍西娅指出,根据威尼斯的法律,凡是一个异邦人士企图用直接或间接手段谋害任何公民,他的财产的半数应归受害的一方,另一半没收入库,罪犯的性命应由公爵处置。机关算尽的夏洛克落得人财两空的可悲下场。鲍西娅利用自己的机智、风度、胆识和雄辩才能,把夏洛克打得一败涂地,解决了一大群男人束手无策的“割肉”难题,令在场的法官、绅士和贵族们黯然失色。表现出“巾帼不逊须眉”的过人胆识和谋略,不愧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女性的光辉形象。海涅盛赞她“充满透彻的智慧,纯真的柔情和活泼的机智。由于她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贫困、忧伤、恐惧和失败,她的智慧里丝毫没有半点阴暗和抑郁的影子;她的全部激情充满了信念、希望和欢乐,她的机智中丝毫也找不出半丁点儿尖刻和恶意”。[15]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培琪和福德两位大娘虽然不像鲍西娅那样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博学多才,但是,她们在温莎乡间所策划的一场场惩恶扬善、激浊扬清的惊人举措,比起鲍西娅在威尼斯法庭所表现的聪明才智来丝毫也不逊色。福斯塔夫穷途潦倒,当他听说两位大娘手里掌管着钱财,就垂涎欲滴,凭着爵士的头衔,想向她们求爱,从她们身上骗取钱财,并宣称“我要去接管她们两人的全部富源,她们俩就好比我的国库。一个是我的东印度,一个是我的西印度,我就在这两地之间开辟我的生财大道。”[16]他写了一式两封情书,分送给福德和培琪两位大娘,两位大娘都是正经人,见信大怒,于是二人商量对策,决定让福斯塔夫上当,吃些苦头。第一次,福德大娘约福斯塔夫到她家会面,
但是福德率领一伙人来捉奸,两位大娘让福斯塔夫躲进盛脏衣服的篓子,叫两个仆人抬着,连人带篓子扔到泰晤士河边的烂泥沟里。第二次福斯塔夫去赴约,福德又带人来捉奸,两个妇人把福斯塔夫男扮女装,扮作胖老婆子,福德最恨给人算命、见人见鬼的巫婆,结果福斯塔夫被他痛打了一顿,第三次福斯塔夫到温莎林苑去赴约,被一群化装成精灵的儿童们拧得青一块紫一块,最后两位大娘出场,狠狠把福斯塔夫羞辱了一顿,培琪大娘最后说到“我们要告诉世人知道,风流娘儿们不一定轻狂。”这表明了妇女也有坚定的意志、清晰的判断力,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懂得怎样保卫自己的名誉。
其次,她们以智慧克服障碍,赢得爱情的胜利。爱情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里,总是人类最值得珍惜的感情。青年男女的爱情在莎氏妙笔的点染下,不时散发出富有诗意的青春气息。而他早期喜剧的爱情主人公全部遵循着“一见钟情——好事多磨——终成眷属”的轨迹。在这条崎岖的爱情途上,那些可爱的女主人公往往主动地首先向对方吐露自己的情怀,感情热烈,语言带机智的锋芒,比男主角更主动,更自信。她们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一切办法都在于自己,可以靠自己的智慧去赢得幸福的爱情。正如海丽娜说的“一切办法都在我们自己,虽然我们把它诱之天意,注定人类命运的上天,给我们自由发展的机会,只有当我们自己冥顽不灵,不能利用这种机会的时候,我们的计划才会遭遇挫折。”[17]在《终成眷属》中,她以“床上换人“之计,骗得了勃特拉姆永不离身的指环,使得他最终承认了他们的夫妻关系。而另一个富有理性的才女罗瑟琳,当她在摔跤比赛上见到奥兰多摔倒了身强力壮的对手时,不禁爱上了他,并把一串项链从自己的脖子上摘下,给奥兰多亲手套上,还含情脉脉地透露自己心底的秘密“少爷,您的摔跤真棒,给您征服的不仅是您的敌人”。[18]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一切都安排得好好的”,与奥兰多的爱情发展,全都得之于她的才智和安排,她始终把爱情的主动权操在自己的手里,靠自己的智慧赢得了理想的爱人。
鲍西娅的机智果敢已经在上述的“法庭断案”一场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而她的过人机智在“三匣选亲”中也有精彩的表现。首先鲍西娅的开场白“我这小小的身体已经厌倦了这个广大的世界”、“一个活着的女儿的意志,却要被一个死了的父亲的遗嘱限制”[19]这向我们表明了她处于进退两难的矛盾境地。一方面她不得不按照父亲的遗嘱,用“三匣选亲”的方法来选择自己的丈夫,另一方面她又想选到自己中意的人。但“年轻人是一头不受拘束的野兔,会跳过老年人所设立的理智的藩篱”。[20]鲍西娅没有做盲从的奴隶,而是在服从与选择之间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应付了那些她不爱的求婚者,而想方设法赢得自己的意中人。她对德国少爷深恶痛绝,宁愿最大的不幸降临到自己身上也不愿
相关热词搜索:真善美 剧情介绍 爱情 爱情真善美分集剧情 爱情真善美剧情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