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学区房”

发布时间:2018-07-05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下午放学,几位学生被老师留下背英文单词。她们每天自己做饭,自己照顾自己,她们的父母在外打工。刘飞越摄
学校放假,这一天老杨早晨打了半天的工,下午坐一天仅有一趟的班车回到了20公里外的村子里。刘飞越摄
老杨吃过早饭后,等山里的露水起了就和村民们一同来到山坡的油菜籽地里干农活。刘飞越摄
老杨挑水回来后,开始生火烧水。他照看的小孙子这时还没有起床。  刘飞越摄

  老杨(杨响应)今年70岁,家在甘肃陇南某山村。我认识老杨一家有三四年了。
  老杨的儿子和儿媳妇常年在外打工,两个儿子留下五个孩子,由他和老婆照顾。孩子们在20公里外的学校上学,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无法每日在家和学校之间往返,在孙子们上学的日子里老杨和老伴就带着孩子们去学校附近租房子住。
  几年前,老杨的儿子们已分家单过,按约定,老杨和老伴各自负责照顾一个儿子家的孩子。老杨照顾大儿子的两个孩子,老伴儿照顾二儿子家的三个孩子。租房子时,他们租两套房子,各自负责孩子们的日常起居。学校开学他们离开家,放假再回到家。每年在家居住的时间只有寒暑假。老杨和老伴儿大多数时间在“分居”。
  老杨和老伴儿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六七年了。他们真正的家和租来的家,我都熟悉。老杨的家有三间房一个院子,屋里装修虽然简陋,但设施比较全,电视和洗衣机还是有的。租来的家只是一间房子,面积不超过10平方米,只有一张床或者一张炕,被褥、炊具等全部自带。
  平日里,老杨要给孩子做早饭、午饭和晚饭,晚上陪他们一起睡觉。孩子小时,还要帮他们洗衣服,接送上下学。空余时间,老杨在附近打工挣点零用钱,大多是干点农活,每天能赚五六十块钱。
  我注意到,在这里,老杨的情况并不是特例。很多老人和他一樣,为了照顾孩子们,不得不租住在学校周围。于是,乡九年制学校周围形成了很大一片租房区,里面住着陪读的老人和留守儿童。房子都不大,面积多在6-15平米之间,平房,内部没有装修,满墙和房顶糊满过期报纸,有一张床或者一片炕,一盏白炽灯悬挂在屋子中间。屋内光线极弱,白天都要开灯照明。房租按人头来,每人每学期200元到300元不等。
10岁的辉辉上三年级,墙上贴的字是想父母的时候写的。当时他的父母在新疆打工。刘飞越摄
这一天学校放暑假,孩子们准备集体回到二十公里外的家。刘飞越摄
小学校放学了,几位老人带着各自的孙子、孙女回家。孩子们的父母都在北京、天津打工,一年回家一次。刘飞越摄
老人和孩子在院子里的合影。这样的院子2015年时只有七户租客,现在南边又盖起一排房子,住满了来上学的孩子。每人一学期250元的房费,电费另算。刘飞越摄

  这些房子让我想起了城里的学区房。在城市,很多人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读书环境,会选择在学校周围租房或者买房,这些房子被称为“学区房”。老杨他们租来的房子,也是一样的功用,也是学区房,这里的房租也是在逐年上涨。只是,城里的学区房各种硬件设施要好过这里百倍不说,也多为父母带着子女租住。而深山里的学区房,没有父母的陪伴,是多数家庭为了读书不得不做的选择:家里远,孩子太小,学校不能提供足够的床位……
  这些年,来过这里很多次了,每次看见这些像候鸟一样的爷爷奶奶和孩子时,我心里就是说不出的滋味。当城里人热议学区房的高房价时,是否也有人想过深山里这些别样的学区房以及他们的租客们?
  带着这样的想法,在历次的采访和拍摄过程中,我都格外留心他们在“学区房”的生活,并将之与在家的生活对比。几年来,我多次来到这里,跟踪拍摄老杨一家在学区房的生活,以及假期开始回家、到家的场景。
雨后三个小学生蹲在树下打网络游戏,这个位置可以接收到一个没有密码的网络信号。
孩子们经常聚在这里。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照看。  刘飞越摄

相关热词搜索:学区 山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