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

发布时间:2017-01-18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父母爱情‘篇一:父母爱情观后感

平 凡 的 感 动 --《父母爱情》观后感 汪新生 近段时间,在上看完了电视剧《父母爱情》,不禁为剧中折射的人间真情所感动,特别是江德福和安杰这对相濡以沫的夫妻,风风雨雨几十年,书写了他们平凡、善良、真诚、坚守的美丽人生, 让生活在功利化社会而日益漠然的现代人多了一份汗颜,也多了一些反思。 江德福年轻时身为团长,而安杰是资产阶级小姐,他冒着丢官回老家种地的危险,毅然决然地娶了安杰为妻,这在“唯成分论”的文革时代,需要极大的勇气。几十年风雨同舟,德福以博大的胸襟,呵护着安杰,总是憨笑着忍受老婆的絮絮叨叨。他看似憨厚,甚至有些“妻关炎”,但他为了他人忍耐一切,天大的事自己扛,流血不流泪的男子汉性格,感动了千千万万的电视观众。今天吃中饭时,女儿说他妈妈是前世修来的福,找了我这么个下得厨房、会做家务、忠厚本分的老公,我当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向江德福学习,用心呵护妻子,不是说“千年修得共枕眠”吗? 该剧给我们真实再现了文革时代的生活画面--德福身为司令,他的儿子卫民却回到乡下当农民,上山下乡;安杰的姐夫欧阳被打成右派,全家被流放到一个孤岛上,备受折磨;农村贫困萧条,德福老家的人总是找借口与他攀亲戚,想让他找份工作等等。我看到这些场景时,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学校不正经上课,天天组织学生去公社开会(步行来回三十里),要么就是劳动:开茶园、砍柴、栽秧、挖地;读初中时晚上看电影、钓鱼、抓青蛙,什么都干,可不像如今的孩子读书这么辛苦;1973年我小妹妹出世,我那年七岁,暑假便开始做工分,割稻子一天三分工,第一天一下田就把指头割了半边,休息几天又接着干,今天的孩子们也许是生活在蜜罐里,反而不晓得珍惜,读书也失去了动力,中国孩子需要进行吃苦教育??难怪许多人说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是的,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你生活的时代,我想该剧的作者正是想通过巨大的时空转移,透过人们生活、思想、情感的变幻,告诉我们每个人珍惜这个和平繁荣的时代,做一个平凡的人,做一个对得起家人和社会的人。 最后,我想引用别人的一句影评来表达心中的万千感悟和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保持善良,认真地生活;珍惜亲情,享受地相爱;体谅别人,利他地让步;满足所有,悠然地自安。这种人生观不属于金字塔尖的少数人,而是塔身的大多数人。他们平常,却幸福。

父母爱情‘篇二:父母爱情

老太太,我回来了!每天,从外面回来的父亲边推开门边大声喊着。 可迎接他的是母亲略带责怪的回来就回来,喊什么喊!父亲咧嘴一笑。以前,我一直认为,父亲与母亲之间大抵是没有爱情的。母亲总怨父亲懒,怨父亲不做饭、不洗衣服、不做家务;怨父亲不会心疼人,没能在自己生病难受时端汤送水的服侍;更怨父亲每天忙着拉二胡,让她整日辛苦劳作。父亲总嫌母亲烦,嫌母亲不分青红皂白,乱发脾气;嫌母亲大嗓门还爱占小便宜,不懂处世还无理取闹;更嫌母亲小心眼还管得多,他干什么都要挨训。就这样,一个怨,一个嫌。随着我的成长,我看到了父母从青年、中年携手相伴走到老年的过程,他们以一种最质朴、最古老的方式把爱情升华成为亲情。父亲高兴时会喝两杯,母亲便一面嗔怪,一面把好菜推到父亲面前,自己吃饭时又少夹了许多菜。母亲怕冷,冬日的平房尤其的冷,父亲每次都提前上床,待睡暖和,就换个位置,这时收拾好的母亲,正好休息。母亲不在家时,父亲会和我聊到母亲,他总说你妈这个人呀,只要活着,就有干不完的活儿,怕是得干到累死才能停了。有时间的话让她到你家去住几天,就说让她和你作伴儿,趁机让她休息几天吧。我无语,羡慕--羡慕这份发自心底的关爱与心疼。母亲有时来电话,三句话没说完,准会大骂:你爸这个人,总是不知道替我想,什么事都自己做主。我有天晚上起床后突然摔倒,把你爸吓坏了,从那天以后,只要我晚上起床,你爸会立马坐起来盯着我,母亲很生气地说。你说,大半夜的他不睡觉盯着我干嘛?我无语,感动--感动于妈妈发自心底的高兴,感动于爸爸发自心底的相守。诸如此类,父母爱情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渗透总能让我轻易感动。那时,我看见了。其实,父亲是离不开母亲的。身体有些小毛病,总是像个孩子一样急急忙忙告诉母亲,有什么生气的、看不惯的事情,总会第一时间给母亲叨叨,什么活也不干,什么事都得依赖母亲。而母亲虽然还在不停训斥着父亲的种种不是,却也从来不曾后悔过这场婚姻。虽然现在她还是什么都得操心,什么都得干,但她离不开父亲,离不开这个家。我想,这对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夫妻,他们的爱情,没有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语,没有滚热发烫的山盟海誓,他们之间甚至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但他们的相守,他们一生陪伴的真情,全部溶入到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平凡而又普通的生活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营造了一份属于他们的爱情!

父母爱情‘篇三:父母爱情

父母爱情

出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人,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在80后看来,是新鲜、搞笑的。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他们经常挨饿,吃糠咽菜都需要计划。在挨饿之时,还得下地劳动,每个人劳动都是要计工分的,有工分才有吃饭权,才有买生活必需品的权,即使生活必需品少得可怜。因为那时是计划经济,没有足够的粮食、布匹、日常生活必需品等,只能计划着用,买东西需手持各种票,包括粮票、肉票、布票等,那时,如果你有钱,你也不会比穷人优越多少。在那样的年代,人们的爱情很有时代感。

那时的年轻人,自由恋爱的很少,大多数是要经过媒婆的介绍。首先,让两个陌生人认识。如果彼此都有好感,就会安排两个人单独聊(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父母爱情‘)天,估计是想让彼此深刻了解一下对方,看看是否有相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说的有点超越了,其实就是想知道这两个年轻人能否聊得来,是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其次,聊得来的就会给他(她)们自由发展的空间。比如,男子骑一辆二八自行车,载着未来的媳妇在乡村道路上慢行,一般情况下,第一次骑车出行,后座的女子会和前边掌握方向盘的男子保持很宽的距离,生怕会触电似的。两个人不会有交流,保持沉默。有的时候,因为怕零距离接触,生是从自行车上掉下去,而男子还不知道,依然前行,那也是因为女子的体重太轻了或者是男子也特别的紧张。这一场面真是够好笑的。想象一下,男子骑行有点累了,回头一看,后边竟然是空气。远远的,女子还没有缓

过神来,抬起头忍着疼痛站起来,欲追又罢,追上去说什么,难道说,‘我从自行车上掉下去了......’,这样,会使气氛异常的尴尬。第一次骑单车出行以失败告终。接着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尴尬的距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缩短,两个人熟了,也会聊天了,每天处于紧张而又兴奋的状态之中。最后,该媒婆出场了,要谈婚论嫁。媒婆会先去女方家,试探一下女方家会向男方家要多少财礼。然后去男方家,探探男方家的虚实。横纵掂量之后,再进行磋商,高的往下降一降,协商着进行。其实,在这个协商的过程中,媒婆是最忙的,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要将两方的老小安抚到位,才算的上是个合格的媒婆。协商妥之后,就会举办婚宴。娶新娘那天,是毛驴牵着木车,在驴头上拴着大红花,以表喜庆,到了新娘家,新郎将新娘抱出来,放到驴车上,驴大摇大摆的将一对新人护送到目的地,卸甲歇着了。新郎新娘举行仪式,年轻人会出各种稀奇古怪的节目,逗笑。亲戚们聚聚,吃饭喝酒,最后,将新娘送入洞房。还会有年轻人听洞房,这也未免有点不雅了。不过,在村里,雅俗共赏的事情多了去了。

父母辈的爱情就是这样简单,没有彻底了解对方,就走进婚姻的殿堂,对他们来说,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压根儿就没有爱情,那只是年轻人对异性的一种陌生感的好奇感。他们那一代的人,结婚之后,即使吵闹,也不会轻易离婚,离婚率是极低的。离婚对女人来说,是羞耻的,是难以找到更合适的对象的警钟。也许,日久生情才是他们的爱情观,

不管有多难,他们都会相守,直到老去。纵观父母的一生,他们是幸福的,即使生活比较艰辛。

相关热词搜索:父母 爱情 父母爱情电视剧全集 电视剧父母爱情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