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记
发布时间:2018-06-2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醉西湖
苏堤之上路漫漫,却别有一种意境。柳树,这夜里黑色的剪影,在风里凝望,枝条挑起一轮清晰而纤小的圆月。繁密的枝叶凝聚着历史的深沉,修长的肢体拉长了时光的纵深。柳树平静地舒展,自由地舞动,每一棵柳都是西湖的一座孤岛,独有一份安逸,也有一种遥不可及的庄严。柳下木椅,月里静坐。西湖水起微澜,细碎的声响拽着思绪纷飞。鱼儿掀开水面又缩回头去,伴随有节奏的声响,留下渐渐消散的圆圈,模糊了水中的月。三面山的黑影捧起了一轮月的皎白,月亮顯现在酒杯里,躲藏在树叶间。它在诗词里生长,在歌舞里休憩。月亮有一张好奇的脸,永远追随着大地上的风景。此时的西湖是一个镜框,主角是月亮。它捧起西湖的风,嗅嗅西湖的水,带着老者的安详。
清晨从龙井到满觉陇,一路清凉。茶树遍野,青绿渲染,让山变得端庄体面。古龙井边缘已经光滑,吊桶的绳在井壁上磨出沟壑,像是眼角的皱纹,又像孩童画作里太阳的光芒。缓缓放下桶去,铁和石发出深沉的碰撞声。掬一捧龙井之水,纯粹、简单的清冽使心清静。雷峰塔高高也空空,新物哪还有旧情?倒是废墟,用萧瑟和毁灭把过去的美好捧入云端。荷花拥着断桥,如此简简单单,而我的情思早已随西湖的水起起伏伏。
泛舟水中,同西湖共舞。点点光芒从水上泛起,波纹像是一座座涌动的山峦,聚散间透露坚毅。这是漫无目的的寻觅,只为仔细端详西子的至美面庞,验证千年的传唱。三潭映月的三十三个月亮寄托着思念。西湖像是一只手,三面的山是伸展的手指,而我正在掌心中漂游。凄美的爱情、静美的诗词、绝美的画作、至美的传说,都是手掌上交错繁杂的纹路。正是这些纹路,使得西湖与众不同。
走绍兴
天是暗的,云层连绵一片。雨后的天依旧走不出雨的思绪,雨后的路依旧脱不开雨的痕迹。绍兴的汽车站里,狭小的四方空间使得空气更加压抑,土灰色的地面映衬着孤寂。来到绍兴,就仿佛一条大河的几滴水珠落入凹凼之中。车站门口便是整齐排列的方块公交,公交司机高高坐在座椅上,微微低下眼,面无表情地扫两眼行人,喇叭声随之响起。出租车司机跳下车揽客,脸上带着期待,紧跟着游人的背包四处转悠,伸长了脖子,踮着小碎步寸步不离。鲁迅故居的大幅浮雕在车来车往中静默不语。三味书屋闭着黑漆大门,照应着水中飘荡的乌篷船。
终于来到仓桥直街。窄窄的巷子随着方正的石板延长,每一个落下的脚步声里都带着闲适惬意的心情。鞋踩在石板上偶有晃动,发出友好而耿直的声响。小巷弯弯拐拐,小路直直斜斜,最终被一栋屋子的影子阻断。白色的石墙笔直地顶向天空,墨色的青苔一步步爬上墙去,白更白,黑更黑,像是巨幅泼墨山水,痕迹由深而浅,像是孩子们抹出的涂鸦。
青藤书屋在拐角静默,禁闭的门将历史打开。青衫老人把侧影嵌在窄小纤长的木门中,黑色的布裤在膝盖处挽起,青筋延伸到脚掌。他光着脚坐在过道里,半侧脸埋没在黑暗中,半侧脸安详地显现在阳光下。过道尽头院落的明亮永远显得神秘。门环细小,却还算铮亮,瓦片挑起高高低低的错落,余晖里闲谈的老人就像古旧的老屋,是时间的礼物。
白墙后是一条绿水。水把房屋拉长,清晰与朦胧、坚硬与柔和的对比更有诗意。大树把树枝戳向天空,又把叶子落入流水,漂泊而去。花草的目光追随水流而去,生长出一种水的柔和温婉。沈园《钗头凤》的凄美让花草有了灵性,鉴湖女侠秋瑾的故居在喧嚣中卓尔不群,更添一份英气。老街是一首歌,水流是曲,流露清雅与高洁的情思,老屋是词,诉说惆怅悲欢。粗拙的小桥则是两者的连接,使情思升华。
老,也是一种深沉的美。
百草园
皂荚树显得低小,一个青绿的皂荚蜷缩着吊挂在细枝上。桑葚还没有紫红,但树翠绿而精神,树干苍劲有力,树枝携带着树叶轻轻摇动。蝉鸣不止,应和着夏日的焦躁,盘旋钻进耳朵。这纷繁却整齐的声响是夏日独有的气场,有着摄人心魂的力量。石井突兀地躺在菜畦前面的沙质地面上,石井栏是低矮的,尤其是在那刻有“百草园”三个字大石头的映衬下。井口不大,外侧是多边形,内侧是圆形,早已被封。菜畦里的菜漫不经心地长着,或许因为清早的阳光过于热情,瓜躺在土地上,被大大的叶子掩着,像是襁褓里的婴孩,面对人们的热情,只能无奈地撇嘴。园子不大,四四方方,铺撒着满地的游人。
鲁迅故居,实际上就是连接起许多房间的巨大院落。细窄黑暗的走廊使得那四角天空格外宽敞明亮。鲁迅和闰土最初认识的厨房紧紧锁着门,七星灶规规整整地立着,从窗户里可以窥见一二。听长妈妈讲故事的雕像塑在小院中间,长妈妈扇着扇子,坐在树下。叶子筛着光影,把长妈妈的长额头照得更敞亮。
走出来,过了小桥,便是三味书屋。乌篷船在水面上飘摇,嘎吱声、磕碰声随着小河流淌。黑色的木门打开院子里的天地,黑漆令院落更加庄重。绿水绿草绿树,木桌木椅木门,这座私塾的静谧展现出来。一间间房屋簇在一起更有紧凑之感。鲁迅学习的教室,桌上的“早”字一如从前。那位“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老先生的书房也是干净、质朴的,书架上归类整齐的书在陈旧中诉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成长,是变迁。
阅兰亭
绿水绕青山,白毛浮绿水。几只白鹅抖抖脖子,扑闪两下膀子,慵懒地高歌两声。这几只鹅像飘在树下的云,像题在水面上的诗。“鹅池”父子碑为这种生机添上意蕴,弯钩点画,一如鹅畅游水中的侧影。石子路弯转,青木高挺,炎炎夏日,顿觉清凉。阳光从叶隙间洒下来,轻轻铺在头顶。康熙题写的“兰亭”残碑端正地立在路的前方。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这山水的魂,望见此山此水此风景,必念及此人此事此作。
曲水流觞,流淌的是文脉,捧觞赋诗,创作的是华彩。树影悠悠,溪水潺潺,文人贤士静坐于石上,清风拂过,神思高远,衣袖微动,颇有神仙之态。叶动泉响,无丝竹乱耳,只在自然之中感受雅致。水至清至净,湍急中焕发出生机。捧着酒杯,是一饮而尽还是罚酒三杯?一种雅趣,一本《兰亭集》。神思畅游于天地之间,挥毫成书,点画之间,神形兼备,一停一顿,《兰亭序》惊异千年。
相关热词搜索:江南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