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的课程结构、培养目标等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存在一定的偏差。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全国8所高等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比较研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希望更好地完成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
  关键词:体育院校 武術与民族传统体育 核心课程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2—0109—03
  核心课程是以社会基本需求和生活为核心,将若干重要的学科结合起来,构成一个范围广阔的科目,并与其他学科相配合,成为每个学生必修的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即学科取向的核心课程观应属第一种释义.基于这种取向,再从词源学分析,“核心课程”之“核心”(core) ,源于拉丁文“cor”,其意义为“心脏”( heart) 。
  从词源看,专业核心课程是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具有生成力的那部分课程,它与课程体系的其他部分形成有机的、内在的联系。核心课程是以学生完成教育及培养目标为依据,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形式,以社会需要来决定的课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及沈阳体育学院8所院校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有关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同时,收集不同地域8所体育院校现行的培养方案,并且分析整理。
  1.2.2访谈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与教育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方面的专家进行交流,访谈方式为网络电话、一对一交流等方式。
  1.2.3逻辑法
  本研究运用归纳、分类比较、推理论证、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分析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核心课程现状与问题,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整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分析
  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依据国家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和不同类型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对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规格标准。培养目标是培养过程的指路明灯,是反映教育目的在各类院校的具体目标,是培养过程的预期结果,换而言之就是“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而确立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关系到培养策略和培养措施的选择,而且关系到教育观和人才观的确立。培养目标的确定要体现国家,学校及该专业的意志。在对培养目标进行分析之前,必须理清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
  经过对 8所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研究,表 1显示可以看出,培养目标上的要求基本一致,各院校以培养本专业领域具备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也体现了高校课程的设置是随着社会需求变动的。
  2.2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课程分析
  2.2.1核心课程概念
  核心课程是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社会问题就像包裹在教学内容里的果核一样,又被称为问题中心课程。核心课程是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各年级、各层次学习的中心课程,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以学生的活动作为组织课程的基础,只是活动的内容不是由学生来决定,而是由教育工作者按照社会生活的需要来决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以具有其特色的,与该专业中最核心的理论和技能为内容的课程。
  2.2.2核心课程概念的辨析
  研究发现,不同院校在构建核心课程时是以地域为背景,以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设置的核心课程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主线来设置的,结合学生、结合社会需求,围绕人才而展开的,都有自身的指导方向,也存在着不足。
  2.2.3核心课程分析
  核心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表 2中看出8所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在设置上稍有不同,从整体学科分类上看,北京体育大学、吉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及沈阳体育学院是以体育学、历史学、中医学为主干课程的;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是以体育学、教育学为主干课程的。各院校在课程结构上的不同体现出各学院完成培养目标的途径与方式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从核心课程的具体科目上看,每个学校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比如北京体育大学开设有综合格斗课,在我国综合格斗的发展与欧美等国家相比尚且算是初期阶段,在高校开设这门课程更是具有突破性的意义,正像北京体育大学培养目标里的要求一样,具有国际化视野。同时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都开设了武术表演课程,这是一门比较创新的课程,武术表演里包括影视武打设计、小品话剧类的节目表演等,它具有非体育的性质、也就是说它可以以武术为表演形式,以历史文化、人物为背景,以艺术的形式传播武术,在当今自媒体时代这种课程能更好地传播武术,因为它本身具有创新发展的理念。西安体育学院开设了古典武艺(通备武艺),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视。吉林体育学院开设了武德教育、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体育史与奥林匹克,体现了对于武术文化与武术基础理论的侧重。河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开设了中医学基础,从专项角度来分析,更侧重于“体医结合”,一般来看,体育院校都设有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解剖学,这样才能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层次的体育人才。

相关热词搜索:武术 课程设置 核心 民族传统 分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