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 目的 探讨四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效果。方法 120例单胎剖宫产初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后护理, 观察组术后6 h开始对产妇进行湿热敷、四穴位按摩、乳房按摩。比较两组术后泌乳始动时间、术后48 h泌乳量及术后72 h乳房胀痛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48 h泌乳量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术后72 h乳房胀痛7例(11.67%), 对照组产妇术后72 h乳房胀痛18例(30.00%), 观察组产妇术后72 h乳房胀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14, P<0.05)。结论 四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早期可有效改善和促进血液循环, 疏通产妇经络, 促进乳汁分泌, 降低乳房胀痛发生率, 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 值得推广。
【关键词】 穴位按摩;剖宫产产妇;泌乳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109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 剖宫产产妇早期多由于术后禁食、切口疼痛、输液、持续导尿及情绪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产妇泌乳延迟, 影响母乳喂养。四穴位配合乳房按摩是一项无创且易操作的护理技术, 干预时间短, 产妇容易接受和配合, 对促进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8月在本院行剖宫产的单胎初产妇120例, 年龄22~35岁, 孕38~42周, 一般情况好, 无母乳喂养禁忌证, 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 体重>2500 g。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
1. 2 方法 两组产妇均常规进行母乳喂养指导, 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24 h母婴同室。对照组按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术后6 h开始对产妇进行湿热敷、四穴位按摩、乳房按摩。具体方法:护理人员洗净双手、修剪指甲, 产妇取舒适体位。①热湿敷:在50~60℃水中浸湿毛巾, 拧至半干, 热敷双侧乳房3~5 min;②乳房按摩:一手托起乳房, 另一手四指自然弯曲用指腹面沿乳腺管方向, 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以螺旋式依次按摩整个乳房, 10 min/次;③穴位按摩:取乳中、膻中、乳根、少泽四穴位进行按摩。对乳中穴以手指指腹轻柔按摩乳晕、乳头, 然后对乳头提、捏等刺激;对膻中、乳根、少泽穴以揉、按等刺激为主, 产妇感觉酸胀感为准, 每个穴位1 min, 全部穴位重复3次。以上方法, 产后24 h内3次, 以后改为2次/d, 持续3 d。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泌乳始动时间:指胎儿胎盘娩出后至通过定时挤奶发现乳汁首次溢出的时间。 觀察两组产妇48 h泌乳量, 足量:产妇自觉乳房饱满, 纯母乳喂养, 哺乳后乳汁有剩余;中量:产妇自觉乳房尚饱满, 需添加配方奶;少量:产妇自觉双侧乳房松弛, 主要靠配方奶。 术后72 h乳房胀痛情况:双侧乳房胀满, 触之如前额, 挤压乳晕时乳汁成点状溢出, 无线状喷出, 产妇疼痛难忍影响睡眠休息为乳房胀痛。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比较 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产妇术后48 h泌乳量比较 两组产妇术后48 h泌乳量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 3 两组产妇术后72 h乳房胀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术后72 h乳房胀痛7例(11.67%), 对照组产妇术后72 h乳房胀痛18例(30.00%), 观察组产妇术后72 h乳房胀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14, P<0.05)。
3 讨论
产妇分娩结束后, 孕激素及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 解除了对丘脑下部及垂体的抑制作用, 使泌乳素分泌增加, 泌乳素抑制激素分泌减少, 促进乳汁的合成及释放[1]。尽管垂体催乳素是泌乳的基础, 而乳汁的分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哺乳时的吸吮刺激, 而剖宫产产妇术后早期虽然进行了早接触、早吸吮, 由于切口的疼痛、输液、留置导尿管等因素使产妇活动受限制, 致使哺乳姿势和新生儿含接姿势不恰当, 母乳喂养的时间和频率得不到保证, 有效吸吮刺激不足, 泌乳反射减弱, 从而影响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和泌乳量[2]。剖宫产术后6 h开始进行乳房湿热敷和穴位按摩, 弥补了婴儿早接触、早吸吮刺激频率的不足;且通过按摩可调节产妇情绪, 使产妇身心放松, 反射性的促进脑垂体前叶释放催乳激素, 促进乳汁分泌增加;同时能加快乳腺周围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 疏通乳腺导管, 乳汁流出通畅, 从而减少乳房胀痛的发生。
穴位按摩是一项无创技术。乳中穴位于乳头中央, 产后按摩乳中穴, 有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 还可通过牵拉、揉捏乳头及时纠正乳头内陷、乳头平坦, 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膻中穴为气之会, 具有调气的作用, 且调气作用强, 能行气活血、宽中理气, 通经络脏腑, 以促进乳汁分泌;乳根为足阳明胃经腧穴, 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 经乳部, 可疏导阳明经气, 调畅乳部气血, 从而达到催乳的作用;少泽属于手太阴小肠经的井穴, 通过按摩能够补气血之不足, 气血得养后自然乳汁就会增多, 起到通乳、生乳的功效[3]。三穴联合按摩, 远近相配, 使经脉得通, 气血得养, 则乳少自愈[4], 本文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乳中穴, 四穴联合, 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 四穴位配合乳房按摩能促进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 泌乳始动时间提前, 泌乳量增多, 减轻乳房胀痛的发生率, 有利于预防乳汁分泌迟缓或不足, 较早较好的开展母乳喂养, 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此方法对促进剖宫产产后早期泌乳效果满意,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579.
[2] 黄醒华. 母乳喂养的生理基础.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7, 13(2):82-83.
[3] 姜勇强. 穴位按摩配合乳房按摩对产后乳汁分泌的影响探讨. 健康大视野, 2013, 21(8):483.
[4] 王馨曼, 靳英辉, 王国豪, 等. 穴位配合乳房手法按摩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效果的Meta分析.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1):8- 12.
[收稿日期:2017-12-18]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