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夫妇的传奇故事

发布时间:2018-06-2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馆里,展示着一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记忆”着一对科学家伉俪的瑰丽人生。这是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郭永怀生前荣获的珍贵奖章,而奖章的捐赠人是他的夫人——中国科大外语教研室离休教授李佩。
  
  这枚熠熠生辉的奖章凝聚了郭永怀一生的报国情怀,经年累月接受数以万计后学者的观瞻,就像火炬一样照亮了莘莘学子的未来。而在李佩教授的心里,奖章的捐赠是“起点教育作用”。老人对于奖章价值的理解朴实无华,让人感动——不管什么東西,只有放对了地方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在丈夫为中国核武器事业不幸遇难48年后,2017年1月12日,99岁的李佩因病在北京去世,她曾说过“想与老郭埋在一起”。2017年4月5日,夫妻俩的合葬仪式在北京举行。近半个世纪后,这对中国科学家夫妇终于“重逢”。
  科学家伉俪不少,但郭永怀、李佩两人的人生堪称传奇。合葬仪式上,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万立骏说:“老一辈科学家甘于奉献、不谋私利的精神令我们景仰,纪念他们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们追忆着两颗伟大的中国心,缅怀他们对国家的无私贡献。这对科学家伉俪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爱情,自然而然地到来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或追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郭永怀是23人中唯一的烈士。
  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一架小型飞机在北京机场降落时不幸失火坠毁。机舱内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抱在一起,他们是中科院力学所的副所长郭永怀和警卫员牟方东。当把他们分开后,两人紧贴的胸部掉出一个完好无损的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绝密文件是从青海试验基地带回北京的热核导弹试验数据。在场所有人都哭了,周恩来总理和钱学森闻讯后也都失声痛哭。12月25日,中央授予他俩“烈士”称号,同日,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1909年,郭永怀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从小放牛拾柴,9岁才上学,他成绩一直拔尖,初中毕业后考上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1931年,郭永怀升上本科后攻读物理专业,后转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35年毕业后,他被著名光学专家饶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
  抗战全面爆发时,北大停课,郭永怀被迫回到家乡。他痛感中国航空工业的落后,认定学习航空工程是一条救国之路。1938年春,他前往西南联大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二战爆发后,郭永怀和几个学友到加拿大留学,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
  1946年,郭永怀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跟从冯·卡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到康奈尔大学工作,成为该校航空研究生院的奠基人之一。当时,美方给了他一张表,上面有一项选择是:“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为美国服兵役?”虽然不同意就会失去涉密研究资格,但郭永怀毫不犹豫地填下“NO”。
  第二年,端庄贤淑、风华正茂的李佩来到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学习。两人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相识。对古典音乐的喜爱,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收获了爱情。
  1948年春天,他们在纽约州小城绮色佳市市政厅结婚。1951年8月,爱女郭芹降生,一家三口生活得平静而快乐。

一个从不讲,一个从不问


  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议达成侨民可自由回国的协议后,钱学森便马上回国。美国移民局派人劝说郭永怀,得到的回答也是要回国。郭永怀回国意图一显露,他家附近突然就有许多陌生人出没。
  第二年,大学同事为送别郭永怀举行野餐会。郭永怀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把自己尚未发表的论文手稿全部投进了炭火堆。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郭永怀说:“为了回国,我早已把重要资料记在脑中。”
  1957年,郭永怀发表署名文章写道:“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回国后,钱学森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郭永怀和钱伟长担任副所长,力学研究所很快成长起来。而对郭永怀一家来说,那也是一段幸福的时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后,郭永怀担任中科大化学物理系首届系主任,李佩调到中国科大外语教研室教授英语,郭芹也上了小学。
  1959年6月,苏联突然单方面致函中国,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并带走所有技术,撤走所有专家。
  1960年3月的一天,钱三强来找郭永怀,两人在书房足足谈了3小时,原来,是要他承担自主研发原子弹的力学保障工作。正是这一次拜访,使郭永怀的生命,和中国核武器工业永远联系在一起。
  从那以后,郭永怀与妻子李佩的爱情不再是泛舟观景和聆听音乐,而是严守国家机密。对郭永怀为何突然忙碌起来,一个从不讲,一个从不问。直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郭永怀和钱学森等一起开心地喝酒,此时李佩才明白,这些年丈夫是为国家承担着历史重任。
  郭永怀是农家孩子,李佩却是京城的富家大小姐。李佩的父亲李保龄是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生,回国后在开滦煤矿做工程师。1917年出生的李佩是家中长女,在北京一座花园洋房中长大。
  1936年,19岁的李佩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七七”事变爆发,北京(时称北平)沦陷,父母将家搬到了天津。1938年初,李佩在天津女青年会排演的戏剧《娜拉》中主演娜拉。不久,她和两个女同学一道借钱买了3张船票,学娜拉不辞而别,远赴昆明西南联大。
  在西南联大,李佩曾任学生会副主席。大学毕业后,她在中国劳动协会重庆分会工作,以同情弱者的善良天性,办起工人夜校、福利社、图书馆与托儿所。1945年9月,李佩作为朱学范的助手,一同前往巴黎参加国际工联成立大会,并设法帮助共产党方面的代表获得了参会护照。1947年2月,李佩被选送到美国留学。

相关热词搜索:两弹 元勋 夫妇 传奇 故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