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代仕女画服饰的装饰性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工笔人物画从东晋顾恺之 “以形写神”的《女史箴图》,到唐代秾丽丰肥,富有贵气的《捣练图》、《簪花仕女图》,五代时期画风工致、色彩艳丽的《阆苑仙女图》,再到宋代端庄秀丽的《四美图》,后至明清风露清愁的《顺治妃行乐图》。仕女画的发展日趋成熟,在不同时期,都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绘画风格,并且在当代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唐代是仕女画发展的高峰期,体现的是开放、融合的文化视野和开拓进取、积极向上时代元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唐代;仕女画;装饰性;时代特色
《辞海》称:装饰,修饰,打扮。装饰的涵义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装饰,是指附属于主题物的美化,或者具有意义的表现形式,是一切有形物体上的点缀。而广义的装饰性,是不能脱离艺术形式独立存在的,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装饰性语言。研究者在对仕女画的角度讨论装饰性,要跳脱出惯性的定义,不能简单地认为,画面的装饰性就是添加花纹和点缀。美术作品中的装饰性,是指艺术家按照既定的美学规律和自己的审美倾向,运用线条、色彩、绘画技法等一切手段,丰富画面,增加美感,来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思想和文化思想。工笔画中装饰性的表现,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帛画。现存最早绘画作品《人物龙凤图》,“是目前世界上较古在丝绸上作的一幅中国妇女画,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相当高。”画面中墓主人身穿凤纹宽袖细腰长袍,小口大袖俗谓“琵琶袖”,腰间束丝织物大带。原图上部画有一只健翮凌雪的飞凤,前侧有一个壁虎状龙形。此幅作品是用线条勾勒出画面内容,颜色渲染没有高低之分,只简单平涂。构图主次分明,人物形象刻画准确。虽然线条的功力不够成熟,但画面的装饰性已经初现端倪。唐代仕女画中的所表现出的装饰性是在吸收了前人风格,并且日益完善。
一、造型的装饰性
唐代经济极大发展,物质资料极大丰富。其审美变为面部曲眉丰颊,身材珠圆玉润,丰满健硕。因此,画家笔下的贵族妇女全部都体态丰腴,滋润饱满。“唐代妇女的生活服装在传承本民族服饰传统的基础上,吸取西域文化异质文化的优良成分而创新发展,它们是唐代服饰文化的主流。唐代女装有一定的流行变化,被当时世人称之为‘时世装’。它格调华美、生机勃勃、品种丰富。其中最代表性的有襦(或袄、衫)、裙装、帔帛等。”首先,从张萱《捣练图》中可以看出,妇女衣着小袖短襦、长裙、帔帛的搭配,长裙夸张的高高系起,形式流行高腰或束胸、贴臀、宽摆齐地,下摆呈现圆弧形的多褶样式。既能显露人体结构的曲线美,拉长了视觉效果,给人以修长的直接冲击力,又能展现一种富丽潇洒的优美风度。很好的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审美倾向。其次,仕女画中造型的装饰性,还体现在服装的装饰纹样上。在衣领、袖口处以及衣服的结构部位作为纹饰的重点,加施镶拼绫锦或者金彩文绘及刺绣工艺。其装饰纹样极为丰富,既有传统样式的成双鸟兽、花团锦簇,祥云等,也有被概括成简单几何图形的花朵,六边形,线和点等。使画面层次更加丰富,使装饰效果更加华美富丽,增添了画面的装饰性。如《簪花仕女图》中白色纱衫仕女,长裙上花团锦簇的装饰纹样,彰显了其高贵的身份,长衫上简单的几何菱形图案,较小的几何图案重复出现,不但不会使长衫变得厚重,依然能体会到轻薄飘逸之感,而且增加了丝帛长衫的装饰性。使得画面更加丰富精致。
二、线条的装饰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绘画作品中线条起笔收笔以及转折处变化不大,每根线条都细而匀称,。转折处用笔较钝,多为圆转。画面通过衣纹的疏密,来控制画面的节奏感。“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且形似似时或有失;细视之,六法兼备,有不可以言语文艺形容者。” 唐代仕女画继承了前人绘画中的用线风格,结合时代审美特征和画家的用笔习惯,形成独具时代特色的装饰性线条。张萱、周昉仕女画中线条的运用,区别于阎立本用坚硬而有力的铁线描来描绘历史的重大事件,亦不像吴道子壁画中顿挫多变、节奏感极强的兰叶描。而是在不失力度的基础上,中锋用笔,增添了些许圆润柔美。在衣紋转折处稍加顿挫,温和细腻,自然转变行笔方向,将线的中庸之美发挥到极致,形成其独特的装饰性语言。张萱《捣练图》中的用线。这幅画中用圆而有力的线条来描绘温柔委婉地宫廷贵族妇女,恰当的反映出所描绘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如画家用线条的粗细、行笔的缓急,表现出绿色长裙厚重的体积感和橘色披肩的轻盈质感。这种线的微妙变化在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也有所体现。其中用含蓄有力的线条来描写丝绸长衫的轻薄质感,与柔美线条表现出内搭长裙的厚重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唐代仕女画中柔和含蓄,但不乏力量感的线条,是其形成的独特的装饰性绘画语言,不仅表达了画家的审美风格,丰富画面层次,增加了美感。也使中国人物画在用线方面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三、色彩的装饰性
仕女画中色彩的运用正如唐代整体给我们的热烈浓重、积极自由之感。相对开放的社会环境给了画家在绘画创作时更加自由的发挥空间。在颜色的运用上相当丰富。画家能够很巧妙地将各种鲜艳的颜色和谐统一的运用到画面中,营造一种富丽华贵的装饰性效果,将色彩的运用达到极致。凸显出所描绘女性对象高贵的身份地位。如《簪花仕女图中》,执碟仕女的朱红色团花高腰裙,首先用署红加少许胭脂渲染腰裙部位,再用朱磦加朱砂渲染腰裙相同部位,最后用胭脂、花青分别渲染团花图案。色彩运用非常大胆,颜色在整体呈暖色调的裙衫中加入面积较少的冷色调花青作为点缀,使得整个裙装的色泽搭配,热闹中又不失活泼轻快地节奏。再观整幅画卷整体,画面较多运用朱砂、赭石、署红等暖色调颜料,点缀花青、石绿等冷色调装饰,画面冷暖搭配和谐,细节处彰显活泼生动,将颜色的装饰性体现的恰到好处。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政治稳定,国力强大,经济繁荣。这个时期涌现出许多人物画的绘画大家,如被后人称为“画圣”的吴道子,所画佛像样式,衣服迎风飘舞,后也形容为“吴带当风”;唐代早期阎立本所作《历代帝王图》、阎立德作《文成公主降蕃图》;中期有擅长描绘贵族妇女的张萱,其作品既有歌颂宫廷生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亦曾画长门怨词,表达后妃的幽怨之情。也有所画形象“丰厚为体”的周昉,其代表作品《调琴啜茗图》、《执扇侍女图》等均反映了盛唐以后社会的审美习尚,以及来自西域擅长佛教绘画的尉迟跋质那和尉迟乙僧父子等。他们所创人物画虽然表现方式都有所不同,但都具有时代的特征。
唐代人物服饰特点与唐代人物画有很大的联系,画中服装造型和赋予的色彩是人物的重要依托。人物服装的样式、色彩、材质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人物的身份特征以及心理活动。特别是仕女画中的服饰。研究唐代人物服饰的装饰性,不单是研究画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社会地位,也是在研究唐代艺术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饰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5.
[2]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2.
[3] 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9.
[4]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7
[5] 李福顺.中国美术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
[6] 任梦龙.簪花仕女图临摹技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12
[7] 刘建超.当代中国重彩画集.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9.4
[8] 杨东胜.历代绘画名家临摹范本·张萱.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2.7
作者简介
杨潇雅(1994.3),女,山西晋城,山西大学,学生,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美术。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