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教育部应改组更应改革

发布时间:2020-06-16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4月10日,国务院任免教育部副部长等国家工作人员,任命鲁昕(女)、郝平为教育部副部长。任命两位相对比较年轻并且有财政、教育实战经验的鲁昕(女)、郝平来参与教育部的重大决策,无疑是极其英明的。

  教育部大刀阔斧的改组,看得出国务院这次是狠下决心一定要搞好教育工作,笔者希望改组后的教育部能够把工作重心倾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现国家层面的义务教育

  社会矛盾的根源是没有把握好公平的准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普及的问题,而不是达不达标的问题。最紧要的任务是全力保障国民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应以基础教育为准入点,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到基础教育的保障中,率先做好文化教育的基本普及。教育普及性教育,是中央政府所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政府要全力承担这项经费,使各地区达到平衡,帮助弱势群体平等地接受教育。

  据调查,全国各省市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有相当大的差距,经费的削减直接影响到教育资源的优劣、教育水平的优劣和教育环境的优劣,这对同样享受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们是极其不公的。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主要资助受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500元。

  1500元即使在较发达地区也足够一名小中学生完成一个学年的学习,在有些不发达地区更是绰绰有余。现在已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免学费,1500元的教育资助完全可能实现全民教育的基础保障。教育部其实可以尝试换位思考,端正教育的实质,多办好事办实事。

  二、推进教育多元化发展

  实现普及性教育后,开放其他多元多样的教育选择权,使公民有权利选择由国家提供的统一教育,或者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教育。例如个性的教育、传统文化的教育或西式教育。教育是公民的权利。

  教育行业目前的现状是“公校先行”,国家重点投入创办九年义务教育的公立学校,包括大学,但对于中国巨大的教育需求量来说是并不健全的,合理分配教育投入资源,或是改善办学模式,以适应国民不同兴趣,不同文化取向,不同技能需求。比如,可以与外企、私企、民企合作创办职业技能学校;
也可以由社会宗教团体、民间组织、私人创办具有一定特色的学校;
甚至还可以由社区团体、NGO形式办学,将多元的教育模式推广开来,优化社会及行业人才结构,进而达到教育办学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让民办学校先走,开放办学限制

  教育部应充分厘清自身职责,就是保障全体国民正常接受平等的教育权利,至于如何办学,教育部少些干涉,应该放手让那些有经验的一线教育人士去摸索出适合学校发展的路子,而不是硬性规定学校该怎么做。教育是讲究因材施教,使国民都能学有所用、学有所能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政府需要规范自身在教育领域的定位,权、责、利不能全部尽揽。

  在教育领域,政府以负责制订教育政策和教育标准,保障最基本的教育供给和服务为主,更多的权、责、利应该放归民间,如在民办教育领域,经营、管理学校的责任,选择教材从事教学的权力,发放文凭的权力,以及经营得当、获得资助和捐赠、赢得发展的收益,应该回归办学主体;
使教育面向民众开放,使民众有自主教育选择权,应允许企业、社团、私人办学,包括外国的大学,政府只做调控和服务。拥有什么样的国民,完全在于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教育要帮助个人发展成才,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济天下,在全球观念和现代生存方式盛行的今天,则必须通过更为丰富多彩,更加多元的形式,才能达到目的。

  当前,我国正朝创新型国家逐步迈进,要突破教育的传统理念,推进教育的深化改革固然艰难,但只要把握好教育的方向,解放思想,鼓励创新,通过政府教育管理权的下放,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教育平等,以恢复教育的活力、创造力和多元化,实现学校的自主性、学校管理的民主化,我们的教育改革才能成功,否则,教育部的改组和改革就意味着换汤不换药,结果还是折腾了广大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部 改组 更应 改革 信力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