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胜利:美元不崩盘“世界币”就没有门!
发布时间:2020-06-16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3月23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发表《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旋即即震撼了世界。英国《金融时报》当日发表社论说:中国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他们希望结束美元时代。这不是恐吓,周小川严肃地建议用一种储备货币(本学者称之为“世界币”)来制衡美元的地位,他的观点值得一听。
3月24日晚上美国当地时间,美国总统奥巴马召开记者会,表示反对建立国际储备货币,认为“世界币”出笼时机尚不成熟。他表示,美元仍然坚挺。奥巴马自信地说:“我不相信有必要建全球货币。”当天,美国财长盖特纳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出席国会作证时,在被问到“是否断然否认美国将抛离美元而迈向全球货币,就像中国所建议的那样”,他们都表示不认同中国的说法。这说明美国仍会捍卫美元作为全球第一货币、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
一石激起全球浪。当今世界是美元、欧元、中元三足鼎立的时代,真需要“世界币”来平和全球吗?中国真有能力建立“世界币”的新秩序吗?现在是:要取代美元绝对的全球霸主地位之前,那么美元必须到“稀泥糊不上墙”、鱼死网破的时刻——金融海啸还没到不可收拾的残局,美国还没到另寻他路的关键时期,否则美国会千方百计的绝对捍卫美元在全球的一统天下。有资深国际问题学家认为:至少在未来20、30年间、中国以每10年3万亿美元大跨越,中国GDP在未超过10万亿美元之前(注:也就是在中国经济总量还没有超过日本之前。2008年,美国GDP约15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近30%,中国GDP约4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6%。日本经济总量约5万亿美元),美元在全球的霸主地位还没有任何国家可企及或取代!——这就是今日世界经济的新格局。
至今,中国依然没有任何实力来改变世界货币的全球格局。
A、变化的外汇储备
以前储备黄金,到现在储备货币,美国都好像成为全球最大的赢家。到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 在当日外交部有关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伦敦金融峰会的中外媒体吹风会上表示,“中国会继续投资美国国债,但同时将高度关注美国国债资产价值的波动”——这是中国无奈的选择。
据资料显示:地球上的人类在整个数千年文明历史中,从这个星球上共挖出来总量约15万多吨黄金,目前这15万多吨黄金其中的40%左右是作为可流通的金融性储备资产,存在于世界金融流通领域,总量大约为6万多吨。其中3万多吨的黄金是各个国家拥有的官方金融战略储备,2万多吨黄金是国际上私人和民间企业所拥有的民间金融黄金储备;
而另外60%左右的黄金是一般性商品状态存在,比如存在于首饰制品、历史文物、电子化学等工业产品中。需要注意的是,这60%左右的黄金,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随时转换为私人和民间力量所拥有的金融性资产,参与到金融流通领域中。
美国的黄金储备在其国家战略总储备中所占的比率高达56.7%,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37.6%、法国47.1%、意大利47.8%、瑞士38.2%、荷兰46.6%,也是凸显了黄金储备的重要作用。中国官方公布的黄金储备约为600吨(2004年,至今并没有数量上的大改变),占中国国际金融储备的2%以下,黄金储备及占国际储备的比率都明显偏低。就是在中国外汇储备由1万亿向2万亿美元过度之中,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没有相应的增加黄金储备。在未来到2020十年之间,中国外汇储备将有可能突破7—10万亿美元之巨。
B、早晚要来的美元大战
美元到了今天,是因为全球各国都宠着美元、让他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国际货币。所以,美联储才肆无忌惮、天下无敌的施以总额高达1.15万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这一举动对市场提振效果明显,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声明发布后从3.75%落至3.4%,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前一天的3.01%落至2.48%。以庞大于数十倍的美元货币发行来购买比率相对小的美国国债,一次不足以成器,那么美国当局还必须故伎重演,反复换手之后,才可能从中渔利。更重要的是,美国美元购美国国债,再次上演了美国的雄心霸业——花未来钱来填补今天的不足,美国还用到了全球各国之最、之先,之前购买国债的资本现金。
美联储购买1.15万亿美元债券,则意味着最少要加印美钞1.15万亿,来释放美元新的“流动性”,由布什、奥巴马政府等二三四五……的连续直接货币救市下去毕竟风险太大,以美元购买美国国债则缓冲了通胀的可能,还一箭双雕使美联储、包括金融企业在内的都获益。
在美国宣布购买3000亿美元国债之时,日本央行周三也宣布将每个月的国债回购量从1.4万亿日元增加到1.8万亿日元(约合188亿美元),以节省借贷成本。此前一周,英国和瑞士两国的央行也采取了同样措施。这些国家采取了与美国同步的措施方略,使这些国家与美国吃进美国国债,因而减少了这些国家货币与美元冲突,唯独中国没有任何动作,使中国外汇购买的美国债处在风口浪尖。国债,是冻结流动性的一种方式,购买了国债的银行、企业手中的现金会因此而减少、冻结,而政府回购国债,则意味着向市场上投放等量的货币流动性,是原有冻结的货币——国债,重新又流动起来。这种方法的好处远远大过直接向市场内投放现金,因为直接投放现金会造成通货膨胀。
按常规,中国当局不可能象日本、英国、瑞士等国那样出手,中国也没有取得这种换手、“渔利”可能的主动权。美元与中元没有任何机制可维系。
先前中国4万亿举世大投资救市,就是直接投放现金,一旦中国经济转好,就面临着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则可能要更大一轮的货币“流动性”。
C、出奇制胜没有国界
国际货币以美元独霸以来,贸易连接的全球化是一个怪物,当储备货币发钞国采取行动时,其他国家不得不跟进,否则将加速磨损变速箱而贬值,令接下来的行事则增添了事故阻抗和变数的隐患。
多与少是绝对显然的,大若百倍之下,谁与之可以抗衡?面对全球性金融海啸,降低利率与扩大货币供应量哪一个更重要?美联储的回答两者并用,而中国央行的回答是后者,而不要放弃利益分得。
美联储最初的减息行动并没有立即奏效,即使在实行零利率政策之后也是如此。但这并不能证明美联储的决定是错误的,而是反映了信贷机构没有足够的流动性向企业和消费者提供贷款支持。美联储宣布的1.2万亿政府债券购买计划,显然是为了给美国国内信贷机构、企业提供更多的弹药,让“流动性”从货币、信贷、国债等等中更大的释放、解脱、解套,这是美国国策实体经济的最大张力。而中国央行的基准利率与准备金利率,则维护了商业银行的最大利益。
中国央行一向对货币供应量更感兴趣。虽然一度追随美联储甚至比美联储快半拍大幅减息,但在国内出现通缩苗头之后,以及美联储实行零利率政策之后,央行出乎预料地中止了减息行动,开始将货币政策的重点重新放在扩大货币供应量上。
D、中国被动维系
坚决地说,对G2国来讲,至今没有形成任何货币、利率的“共识”,也没有任何游戏规则可遵循。现在,G2的一切都是一项情愿、另向极致:美国想不惜一切的力挽狂澜、剿灭金融海啸;
中国想压倒一切来稳定中元体系(自2008年9月15日金融海啸爆发至今,中国央行系列调整不过2个百分点)、维系“出口”和拉动“内需”;
美国将美元体系用之最高、最泛、最极致的货币功能,中国想维系中元不变及央行货币以往的轴心功能;
美国用息率、货币发行、国债等一应俱全、全面开花,中国息率被动、货币发行难以琢磨、国债起步甚微而被推着前行。
但,美国是在国际大环境中驾轻就熟、涵盖全球,中国是在中国国内袖里货币、筑坝防堤;
美元是绝对自由的国际货币,具有全球各国国际性的广泛支撑,中元却是中国国家货币、周边国是一盘散沙;
美元是自由货币通达五洲、任意流通,中元只能国内行走,管制严厉,对中国“出口创汇”却只能用“美元的腿走中元的路”!
中国想默契、持续的增持美国国债;
美国想既揽得第一大国的国债债发行、又在实际利率上涨的过程中单方面扩大货币供应量,是一厢情愿,也是本末倒置。既然CPI和PPI仍在双双下降,对于企业来说是实际贷款利率的上升,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实际储蓄利率的上升,如此一来,存款意愿会加强,贷款意愿会削弱,当然难以消化央行释放出的流动性。对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的压力,美国政府及美联储已决定放手一搏,此时不会考虑任何他国的利益。而此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应对其在美国投资的安全抱有绝对信心”的表态只不过是一种口实实安抚而已。
E、G2都未见底
现在(2009年3月18日)之后,中国央行先前出手扩大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努力惨遭肢解,中国可能再次面临着新的市场与货币的“流动性”不足。美联储购买1.2万亿美元政府债券计划,是以扩大美联储货币投放量为前提,也就是说美国当局是要极大的扩张美元的“流动性”,来压迫信贷机构降低商业贷款利率,之后才能刺激市场的贷款需求,进而在恢复信贷功能的基础上帮助美国经济尽快走出金融海啸。
美联储出手购买1.2万亿美元政府债券,相当于中元8万多亿,相当于中国两年救市4万亿中元的两倍总额,简直就是千军万马、翻江倒海,一棍子把你打死。当然,这对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最大美元国债拥有国——中国的损伤是第一位,是任何它国都无法比拟的。美联储局将在未来六个月内买入总额三千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美联储这一举动无疑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国债投资者带来明显的影响——短期内股市、国债市场会兴旺,而美元将加剧贬值。美元的贬值将不可避免地使得中国大量以美元计价的资产面临着明显的汇兑损失,从而加剧了中国外汇储备贬值的直接压力。
毫无疑问:美联储的这一举世行动,将迫使被稀释的美元持续贬值走低,也就当然使中元被迫升值。接下来的连锁反应是,中国出口将遭遇更大的阻力,并会将这一阻力传导至国内货币、信贷市场,中国要拉动出口将要花出更大的成本,进一步是企业的“流动性”货币再次抽紧、贷款需求将更大。中国拉动“内需”将花去更大的价钱,但中国目前根本无法摆脱强大的美元结算体系,即便是中国广东开始用中元结汇试点,也远水无法解近渴。
此一役,美联储实实在在打了中国央行一个出奇制胜的伏击。最大的受害国,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或最大的美国国债拥有国。但美国会继续如法炮制,否则他那么多国债怎么办?当然,由于美国此次出手的力度举世特大,也不排除捞一把、将金融海啸打一炮就走人。中国与全球各国都可以用货币一赌,但唯独不能与美国下赌,因为美国的国力基数、货币体系与中国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一个是火箭轨道,一个是有电车轨道。中国走向国际市场,货币机制体系就必须变革,才可能改变孤军作战的现时困局。
愤怒的媒体连篇累牍称:《无耻救市:美联储$3000亿收购国债中国蒙受巨大损失》(《南方都市报》03月20日);
《史上最无耻救市方式 市场抛售美元》(同上)!《美联储开印钞机救市 中国外汇储备很危险》(《广州日报》03月21日);
《奥巴马,中国凭什么相信你?》(《国际先驱导报》3月23日);
《美联储开印钞机救市:走投无路的最后一招?》(新华网3月23日)。《拯救世界经济应“捆住”美联储》(03月24日 新华网)——这些是中国能做到一点点的事吗?这些都事关美国最最尖端的核心利益啊!
F、改变美元的根源
美联储罕见的以美元大举购进美国国家国债,未必会导致美元大幅贬值。这是由美国200多年发展、国力、美元价值所决定的。数据显示:美国发行国家债券,累计不过10万亿元美元,而美元发行可能1000万亿之巨(美元发行是美国最高级别国家机密,没有任何人能知晓有多少),美国国债撼动美元需要更大的动力。若真要撼动美国国家货币——美元的升、贬值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则与下列环境因素至关重要:
(a)、美元超量发行超过50%以上的当量;
(b)、全球各国大量抛售美元达60%以上面积:
(c)、美国资本市场大举跳水达70%以上的总量;
(d)、美国本土出现经济危机、大萧条,象1929年那样势不可挡;
(e)、美国美元无法抵挡之其它额外、不可抗的因素(但世界至今未发生过)。
然,是次美国以美元大举购进美国国家债券,并未致以上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改变。
现在,美联储已经把基准利率降到了美国200多年历史以来之最的“零”线,可商业银行还是不肯借钱,(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长期利率还是无法降不下来。对于美国这个信用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来讲,资金和信用的停滞对经济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所以美联储这次直接出手购买国债,希望能够把利率曲线的远端,即长期利率硬生生压下来,从而降低美国庞大企业界、私人贷款利率来刺激消费。如果把这个措施和美联储的其他措施(例如直接购买短期商业债券)联系起来一起看的话,就不难看出其真正用意和目的。
但从按古今中外商品经济学原理来讲,被人家天量购买当然是好事,美元购买美国国家债券、国债俏了又有什么不好呢?但腾出美国国债、美元贬值,中国拥有的美元外汇储备就可能遭了殃(当然所有其他国家的美元外汇储备都麻烦)。据知,中国央行在2009年4月份前后,为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已在香港地区实行中元贸易计价、结算、支付,在广东珠三角地区与东盟之间开展实施中元贸易结算。这是中国不吊死在美元一颗树上的历史性步骤,也是中元走出第一步、历史性的第一步。
到2008年年底, 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1.95万亿美元,其绝对多数大多数为美元,美元的大幅贬值跳水,令中国巨额外汇储备贬值、下跌、不值钱。截至今年1月份,中国购买美国国家债一项就高达7396亿美元,再加上中国所购买的各种企业债券,中国总共所持有的美国国债及各种企业债券有当一万亿美元上下。现在美国自己国内美元的“不值钱”,则可以以美联储更多发行美元得以补充、变现,而中国手中拥有的外汇储备美元,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贬值、顺水流去……美元继续扩大发行规模、美国继续以美元来购买国债、再换手,那么唯一被稀释的就是美元本币。美元贬值对美国国内无伤大雅与元气,但对全球储备、使用美元的国家、个人有百害而无一利。
几乎所有的人们都对4月伦敦G20峰会报有极大的厚望(包括13亿中国人),但G20注定会象2008年11月20日的第一次峰会那样:聚焦了全球几乎所有的目光,最后没有任何人能开踢G20全球之球……更重要的是:要改变美元绝对的全球霸主地位之前,那么美元必须到“稀泥糊不上墙”、鱼死网破的时刻——金融海啸还未到不可收拾的残局,美国才可能另寻它路,否则美国会千方百计的绝对捍卫美元在全球的一统天下。至少在未来20、30年间、中国以每10年3万亿美元大跨越,中国GDP在未超过10万亿美元之前(注:也就是在中国经济总量还没有超过日本之前。2008年,美国GDP约15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近30%,中国GDP约4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6%。日本经济总量约5万亿美元),美元在全球的霸主地位还没有任何国家可企及或取代!——这就是今日世界经济的新格局,中国正在长大。
注:①、本文中所称“中元”,乃人民币,是与美元、欧元、日元、加元、港元等等所有国家货币等同的一种货币区域性货币。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