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首先是价值观的开放

发布时间:2020-06-15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人们经常喜欢引用法国作家雨果作品中的一段话来说明心灵的广阔:“世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胸怀)。”然而仔细想来,这一论断要成立的话需要一个前提:人的心灵须是开放的;
如果是封闭的,则不能导向心灵的广阔。

  问题是,人的心灵必然开放吗?John Bagnell Bary在《思想自由史》中说了相反的意见:“通常情况下,人的大脑是天生懒散的,它倾向于最大限度地维持现状。普通人的精神世界由某些观念组成,这些观念被他想当然地接受并顽固地持守着;
他会本能地对任何使这个业已确立的秩序感到不快的事物充满敌意,相信一个与他持有的观念存在分歧的新思想,就意味着必须重新调整其心灵;
而这是一个艰辛的、需要付出痛苦脑力的过程。对于他和他的同道——大多数人而言,向现存观念和制度提出质疑的新思想、新观念是邪恶的,因为它是如此令人不悦。”

  Bary主要讲了自然的因素,除此以外,还有社会方面的限制因素。所以,心灵的开放仍然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一部分人的心灵开放以及创造一定的社会条件推动人们心灵的普遍开放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开放的心灵是开放社会的某种前导,开放的社会能够使开放的心灵常态化

  

  近代以来哲学的鲜明特点是强调主体性,经常被引用的马克思的一个命题——“以往的哲学主要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也带有这一特点。尽管20世纪以来学术思想的一个进展是认识到不能离开实践经验而唯理地改变世界,也不能忽视自组织的机制而试图用他组织的方式解决基本的社会问题,但是合理地发挥主体作用,依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取向。问题是对合理性做出新的理解。可以说,一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心灵开放,都对社会关系的变迁和开放社会的形成,起着这样或那样的推动作用。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社会变革能够见证这种情形,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也能够见证这种情形。

  心灵的开放与思想的解放是相通的。如果我们忽略它们的区别的话,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来探讨它们的一般意义。

  心灵的开放或思想的解放首先是价值观的开放。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集中地看,反映了价值观的变化。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到,“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胡锦涛访日时所形成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中确认:“为进一步理解和追求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和普遍价值进行紧密合作,不断加深对在长期交流中共同培育、共同拥有的文化的理解”。这些都属于价值观层面的开放。应当说,这种价值观的开放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从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富强作为基本价值确立起来,到目前形成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本价值目标体系,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反映了思想解放的广度和价值体系的深层变化。

  其次是科学观的开放。不是把科学理解为一个封闭的知识体系,不是要奉这一体系为至尊而强制性地扼杀其他的新认知,这是心灵开放的第二个重要方面。20世纪给人类的重要教训以及在这一教训基础上推进的一个学术进展,是批评了理性的强制,批评了对科学的非科学态度,强调要重视实践经验的作用,明确了由于实践经验与科学的关联,知识体系一定具有某种开放性。这种开放的科学观,易于导向开放的科学认知。正是基于这样的开放态度,与分析范式不同的系统科学的研究范式才出现了,自组织的范畴显示出特殊的作用。特别的,与这种认知相伴随的是,中国社会开始选择市场经济这种自组织的结构,形成经济发展的新机制。

  心灵开放或思想解放的第三种意义是本体意义上的:如果一个社会在技术、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层面上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开放结构,那么心灵的开放就能够成为这种社会运行的一种常态,一种结构和机制的自然功能反应。这实际上在表述另外一个命题:开放的社会能够使开放的心灵常态化。这是开放的心灵与开放的社会之间关系的另一面。人类所以致力于构建开放社会,除了开放社会的其他意义以外,对心灵开放或思想解放的本体支持是一个重要原因。它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表述:如果我们构建或进入了开放社会,则心灵的开放或思想的解放就具有了现实的基础,它将易于推动并且能够成为一种常态。

  

  二、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从一定意义上进入了构建开放社会的新阶段

  

  这样提出问题的背景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中国的对外开放从要素的角度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放的重点是技术和资金,建立特区,沿海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等,大体属于这一阶段的内容;
第二个阶段,开放的重点是制度层面,包括1992年后努力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加入WTO等。在这两个阶段中,也包括开放与技术、资金和制度相关的文化教育要素,所谓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涉及上面的三个层面。

  现在是否已经进入了构建开放社会的阶段,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对这一判断作初步的说明。

  从空间角度看,中国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具有全球性,不仅融进了全球经济体系中,而且也融进了全球的信息网络和交往系统中。中国必须以构建开放社会来应对这样的全球性。

  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性,需要在全球化视野中运筹规划。2000年到2004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百分之十五,仅次于美国。就能源依赖度看,中国进口的石油大约是百分之五十。从这一角度看,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是不奇怪的,中国的经济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中国经济也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以及货币政策的影响就反映了这一点。

  中国的社会事态也越来越具有国际性,需要在开放的平台上进行处理。中国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对世界影响的增大同时带来了另外的一面:它将引起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因而也将受到更多的互动性影响。这是相反相成的一个过程,也是全球化的应有之义。对此,需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方式,特别是要学会在开放的平台上处理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中国的发展已经置身于全球信息网络中,需要从局域性信息处理模式转向全球性的信息处理模式。当代信息全球化的结果导致任一地域发生的重要情况势必在全球信息网络中得到反映。这种情形使得我们面临这样的选择,如果我们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就必须考虑信息全球化的现实,在信息全球化的网络中并按照这一网络平台的游戏规则进行战略应对。也就是说,试图在一个局域性信息域中对事件进行反应和处理,是不会有好效果的,从长远看也没有可行性。去年汶川地震的信息处理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许多赞扬,其主要经验也是选择了面向全球信息网络处理问题的方式。

  从时间角度看,中国经济正处于从粗放型转向创新型的阶段。中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技术、资本、人才和产业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结构。中国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在经济具有更高开放水平的同时,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也具有相应的开放水平。技术与经济的层面、制度的层面和思想文化的层面都面临更加开放的任务,这些任务用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说,就是构建开放社会。

  构建开放社会首先需要新的思想解放或心灵开放,这既是构建开放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它的前提条件。

  从科学发展到和谐世界的提出,都带有思想解放的特点。中国外交提出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和谐世界的目标。就互利共赢这个战略模式来说,它的提出和实施都与解放思想相关。它不是过去的非此即彼,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进行战略选择。没有思想解放,新的战略模式就无法形成。

  关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是如此。经济建设的主体是企业,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是什么?一个基本看法是,社会建设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如果社会组织发展不起来,只有政府和民众的两极结构,社会不太可能和谐,公民社会也建设不起来。据有关部门规划和预测,到2010年,我国登记的社会组织可能达到54万个,备案社会组织将达150万个左右,每万人拥有的社会组织约10个左右;
社会组织经济活动规模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5%,年募集资金总额将达到500亿元;
就业者将占非农业就业人口的3.2%,参与志愿工作的人数将达到2000多万。这样的一个构建是以明确社会建设的主体为前提的,如果思想不解放,难以做到这一点。

  

  三、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体化开放,为中国开放社会的构建和完善奠定微观基础

  

  现在,随着经济、信息、社会组织和环境保护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开放已经展示了新的内涵和发展前景。在此背景下,心灵的开放、视野的开放、思路的开放具有特殊意义。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这一战略将全国分成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以不同的方针(“深入推进”、“全面振兴”、“大力推进”和“积极支持”)推动它们的协调发展。这是以“块状”为基础而实施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反映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某种现实,从宏观层面看对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块块之间不一定完全具有内在的经济相关性,所以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突破行政区划界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优化国土格局”,强调经济要素跨区域的流动,通过这种流动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这一思想的重要之点是:第一,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设定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通过经济要素的流动形成经济带。“带状”战略思想的提出,表明在国家战略思想层面上通过解放思想能够形成新的发展模式。

  现在的问题是,需要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就具体的“带状”战略提出新的设想。进一步的,在这一视野下统筹考虑思想文化流、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合理配置问题,考虑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问题,考虑开放社会的整体结构及其功能问题。

  如果区域的发展都能够顺利推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体化开放和科学发展,则中国开放社会的构建和完善将奠定其微观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思想解放 价值观 开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