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组合作学习深度的把握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交流、协作、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學习行为。多年一线教学实践得知,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度,现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确定好合作学习的内容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有理数减法这节内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及法则的应用都比较简便,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完成,而a-b的符号,对刚接触符号问题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学本节内容,我把法则的推导及应用定为独立自学内容,把a-b的符号作为合作学习内容。
  二、控制好合作学习时间
  一节课就只有45分钟,所以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必须控制好合作时间,时间太短,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合作就只能流于形式,时间太长,预设任务就不能圆满完成,例如有理数减法这节内容,我在教学本节内容时,先给了大约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自学,学习有理数法则的推导及法则的应用,然后又用了大约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学情况,而后老师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和的符号的确定,那差的符号怎么确定呢?学生陷入思考,这时老师组织学生就a-b的符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大约5分钟过后,学生陆续举起手来,有个小组代表说:“因为a-b=a+(-b),根据加法符号法则可知,当a>0,b<0时,a-b>0;当a<0,b>0时,a-b<0,当a=0,b=0时,a-b=0”,有一个小组代表提出质疑:“那a、b都是正数或都是负数呢?”接着又有小组代表说:“从a、b的符号确定差的符号不够准确,应根据a、b的大小来确定,当a>b时,a-b>0,当a  三、拿捏好合作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略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比如: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纵观这些问题,究其根源,症结在于教师没有拿捏好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好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有:①小组合作分工学习,也就是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在进行合作总结。比如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小组成员人人都拆纸盒,并画出展开后的平面图形,然后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总结正方体的展开图共有几种情况;②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也就是小组成员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比如教学科学计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写成a×10n的形式,10的指数n的确定就可以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合作讨论学习;③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也就是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比如学习了有理数乘法以后,针对如何计算[-999899×198]的问题就可以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小组交流学习。
  四、调控好合作学习过程
  合作学习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承担好组织者的职责。首先,应向学生说明合作的内容和要求;其次,在学生进入合作之前,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第三,及时了解合作的进展、讨论的焦点和认知的难点;第四,要合理调控合作过程。教师既应是平等的参与者,又应是冷静的观察者和有效的调控者。这要求教师既能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讨论,又能适时抽身了解各组的合作进展情况,并能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合理调控合作的过程,如合作的时间是否需要延长或缩短,是否有跑题现象需要纠正,是否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讨论的声音是否过大需要提醒,等等。教师完全被“裹入”其中而忘记自身职责,或在讲台上忙于熟悉教案、准备课件和教学用品而对学生合作进展不听、不看、不问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把握好的,要通过不断的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我们要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合作学习时都能快乐地思考,快乐地讨论,快乐地记录他们合作学习的果实,让每个学生都动脑,都发言,都有收获,都有所得,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相关热词搜索:合作学习 深度 把握 小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