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东陆:民主思想与东方文化的冲突(上部)
发布时间:2020-06-0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
本文分上下两部.上部着重讨论民主的基本定义,发展历史以及产生的条件,包括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其中重点包括对于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测量以及这种测量系统的不完善性.文中采用历史实例来产述东西方民主发展的不同特点. 关于民主的古典理论是基于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包括马克思,Jereme Benthan, James Mill, Friedrick von Hayek, John Stuart Mill, Jean-Jacgues Rousseau. 对于现代的民主理论主要来自于Joseph Schumpeter, David Held, Robert A. Dahl, Samuel Huntington, C. B. Macpherson, and Seymour M. Lipset. 上部的主要内容编译自 Gerog Sorensen 的专著:
"Democracy and Democratization.”
下部探讨民主思维与东方文化的冲突,以及产生民主的文化基础.在下部中,笔者得出几个重要的结论.(1)民主是一个西方理论,而它必须建立在"个性主义"(individualism)思维的基础之上.(2)在东方亚洲国家以孔孟为核心的思维与个性主义背道而驰。(3) 民主的实施要求中国基础思维的改变,并以个性主义取而代之.只有在建立了以个性主义为核心的思维基础之后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4) 由此逻辑,我们将看到民主思想在东方传播首先动摇的是东方的古典思维 (即孔孟).所以将来的东方面临着三条道路:一是全方位的转变为个性主义思维从而建立与西方对等的民主体系(所谓的世界大同).二是建立一种与西方不同的东方现代思维.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东方的政治体系.三是保持东方古典思维而在某中形式上采纳民主.
上部:
民主理论及历史发展
民主产生的历史背景
民主的概念 的产生有其悠久的历及发展过程. 早在古西腊有关民主的讨论就产生了. 民主这个词 "Democracy" 来自于两个希腊词: "demos" (人民) 及 "kratos" (执政). 所以从字面来看把这两个词方在一起便是 "Democracy." 其中译应该为:"人民执政." 但从实际上去实行这样一个貌似简单的概念确会遇上十分复杂的问题. 这种实践上的复杂性在后来上千年的争论中不断地显示出来.规纳关于民主的几个重要的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古典概念的复杂之处:
1. 在 "人民执政" 的概念里, 什么是 "人民" 的定义?
2. "人民" 是如何参加 "执政"的?
3.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 "人民" 可以在"执政" 中获得对自己的效益?
4. 在什么样的范围内 "人民" 可以行使"执政" 权?
5. "执政" 是否包括政治, 立法, 经济, 以及私人空间及财产?
6. "人民" 所规定的条法是否应该严从?
7. 对于那些不参与“执政”的“人民”民主是否生效?
8。在怎样一个条件下,民主对不“执政”的“人民”产生作用?
所有以上关于民主的问题在民主发展的长河中曾经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学者们对此也有过许多专门的论著。最伟大的哲学家伯拉图曾经严肃地批判过当时在亚典一时盛行的“民主”。他认为“民主”导致衰败,道德的沦丧,以及与斯巴达战争的失败。在当时的亚典,“民主”意指“执政”。这些“人民”可以任意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对家庭,学校,及社会团体中的权威没有什么尊重.伯拉图认为“民主”使“人民”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对“人民”的涑敷。这种情况会致使社会中没有政治权威从而引起混乱。基于此观点,伯拉图认为应该由受过教育的,有特殊训练的人来制定“执政”的条法。而这些人应该是哲学家们。亚里士多德对“民主”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民主政府仅仅对穷人有利。他认为一个最佳的政府应该是“民主”加上层社会。由这样一个混合的团体来执政可以平衡社会上不同团体的矛盾。但是亚典终于衰败了。关于民主的论战也由此停止了相长的一段时间。在中世纪,权力仅仅为上层所拥有。要取得“执政“权只能通过世袭或者暴力。关于民主的新思想在漫漫历史长夜中曾沉睡千年。
一直到十九世纪,建立在新型社会基础上的民主才重新萌芽。
而这种新型民主的诞生与工业资本主义社会息息相关。必须指出的是新民主思潮事实上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
在这样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曾产生过几种民主的模型。
最早的民主被称为”解放型“(Liberal Democracy). 解放型”民主的意义在于抵制中世纪的专制. “解放型”民主在两个方面抵制旧系统.在第一方面“解放型”民主抵制政府对许多社会团体的干涉。其中包括私人商业,个人生活,以及非政府的社会团体。Held指出:“解放型”民主认为任何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权力来选择自己的宗教,政治和经济等个方面的发展。在这个思想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对于私人财产的尊重及在此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第二个重要方面是政府的权力不应该是自然产生的。而应该来自人民的意愿。很显然,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人民开始追求真正的民主。并希望能够产生这样一种执政机制而使以上的思想得到实施。
最早期的“解放型”民主产生于1820年。
其主要的贡献来自于 Jeremy Benthan 和 James mill.
C.B.Macpherson把它称为“保护型”民主。因为其主要思想基于保护社会公民的政治权力。当时的口号是:”一人一票“。但在实践中Benthan和Mill却又限制了每个公民的投票权。他们认为妇女及劳动阶层不应具有投票权。他们的理由在于“投票权”应是政治权力。与政治无关的事情比如妇女在家庭中所受压制而产生的矛盾属于政治之外的范围。Friedrich von Hyaek提出所谓的“新解放主义。” “新解放主义“ 的基本点在于 "Liberty" 自由。
他认为政治对社会干涉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生命,自由,和个人财产。
在 Hayek 的理论中 “民主” 仅仅是一个执政机制。在这样一个机制下,大多数的人可以决定自己的法律。
但是当时的“民主”仅在于限制政府的权力。
Hayek 认为如果“民主”不能限制政府的权力那么“民主”就于“自由”发生冲突。
从这里看出,早期“解放主义”民主的主要核心是限制政府对社会及公民的控制。
而“Liberty" 自由却真正是对个人自由的一种实现。
“民主”仅仅是达到“Liberty" 自由的途径。James Mill 的儿子, 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父亲的思想。担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有很多不同的认识和论点。比如他认为民主是人类走向真正自由的重要因素。他指出参加政治活动会使人类取得最高的,也是最大程度上的个人发展。但是在选举权上他提倡”一人多票.”。他认为那些具有天分和聪明的人应该比愚昧的人有更多的投票权。在这一点上 J. S. Mill 强调政治参与在走向个人自由和自我发展方向上的重要性。
因此他极力地批评了在选举中排斥妇女及当时英国社会的许多不公平之处。尤其在人们因在收入,权力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平等制度。当时许多学者赞同John Stuart Mill 的观点而认为走向民主及政治平等的主要障碍是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早在John Stuart Mill之前, Jean-Jacgues Rousseau (1712-1778) 就指出了如果人们不能平等地参加法律的制定就不会有自由。
他说:
“英国人认为他们是自由的, 但那是一个错误。
人们仅仅在大选的时候是自由的。
等到选举一过, 人们重新遭受奴役,除此什么都没有!”Rousseau 的观点在很多方面于John Stuart Mill 相似。
他同样认为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会导致人们政治权力的不平等。
马克思 (1818-1883〕认为人类的不平等是由于资本主义阶级分化而造成的。
他指出所谓的政治平等仅仅是表面的而自由经济和政府完全由资本家而控制。要真正达到政治,经济平等的唯一途径是推翻资本主义。基于此,马克思同意 Hayek 的观点, 即“解放主义”和“民主”是截然不同的。
但他的结论却于Hayek不同。马克思认为要使人类达到真正的自由民主,就一定要推翻资本主义。在这一点上“解放主义”于马克思的观点徊然不同:“解放主义”认为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提供人类自由与民主的基础。而马克思则认为社会主义才是人类自由的必要基础。现代学者RobertDahl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人们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不同。这种不同严重地防碍政治上的平等并由此对民主过程产生阻碍作用。
于是我们可以从以上的讨论中得出两大主流方面。
一个是以Hayek为首的“解放主义”民主。
他认为解放主义的核心是“应该有什么样的法律。”而“民主”的核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决定法律。” 他认为民主在于如何限制政府对公民在各式事物中的干涉并以此来保护生命,自由和个人财产。
另一个主流则强调如何达到人们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平等并以此为基础来达到民主。
当然马克思认为达到这种社会平等的途径是通过推翻资本主义。
而Robert Dahl 则认为可以通过一种改良的资本主义来实现社会平等。他认为这种系统不仅可以控制经济而且可以控制政府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民主。
民主的定义
在现代社会中,民主定义显得更加复杂。
现代学者Joseph Schumpeter 指出:民主不过是一个政治手段, 每一个公民都给予选择的权力并通过选举而产生领袖。
他说:“每一个公民通过竞争而得到权力并应用民主手段来作出最终的政治决定。” 但David Held 则认为平等权力的基础是平等的社会经济条件。
没有这样一个平等条件公民们无法真正具有平等的投票和选举。
他指出:“社会团体中那些还在饥饿与疾病中挣扎的人们是无法真正参与和享受政治活动中的权力的。” 坦桑尼亚 Julins Nyerere 更明确的指出:
“在我们非洲,争取自由的斗争就是与饥饿,疾病和贫穷的斗争。”从以上两种观点可以看出民主的定义将会是十分复杂的。
对不同社团,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国家,那里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 宗教的环境里。无论是民主的内涵 还是达到真正民主的途径都会有极大的差别。所以对于民主的真正实现, Schunpeter 与 David Held 的模型将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Francis Fukuyama 曾有句名言叫做:
“历史的尽头。” 他说:
“通过人类的思想进化,人类的历史尽头将是西方的民主。
它是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 但是人类的发展极不平衡。所以这种最终形式还是太理想化了。从以上的基本观点可以的出这样的结论:民主的基础是人类在各方面的真正平等和自由。
当人们真正具有了平等,民主才有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实现。
反过来如果社会不具有这种平等的条件, 那么这种民主的实现在程度上与理想的模式会相差甚远。
于是现在的首要工作是如何来定义民主。在现今世界的众多国家中我们是否可以用一个相对科学的标尺去测量某个国家的"民主程度?"在这个方面许多社会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理论和试验工作.我们现在来归纳一些主要的测量思想和系统. Robert A. Dahl 曾强调一个民主的重要特征是一个政府对公民意愿的反应程度.这种反应表现在于(1)公民是否有机会去思考并产生自己的意愿;(2)公民是否有机会表达这种意愿,(3)政府是否能平等地对待这些意愿. 如果以上各种条件符合, 那么我们可以定义其为民主社会. Dahl 还指出,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什么国家能够完全地满足以上条件. 所以他用 polyarchy 来描述这些国家.在实践中我们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具体地定义民主. 它们是:
1. 竞争 (competition)
2. 参与 (participation)
3. 民权于政治权力 (civil and political liberties)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而这三方面的具体定义如下:
1. 竞争: 在非暴力的条件下,个人于团体公平地并且是彻底地为政治权力而进行竞争.
2. 参与: 所有个人和团体都可以平等地参加竞选政治领袖.
3. 民权与政治权力: 言论自由, 出版自由, 结社自由, 并由此来达到政治竞争的目的.
有了以上的具体民主定义, 就很容易以此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 学者们曾经试图建立一个 “最小程度的民主范围” 并一此为界来鉴定哪些国家是民主的哪些国家是不民主的. 比如墨西哥在战后被认为是一个非民主国家. 但它又比智力显得更民主一些. 由此学者们又找出了半民主或半独裁的国家定义.但学者们至今还未找到这样一个"最小民主程度"的标尺来.
在寻找定义民主程度的过程中, Dahl 建立了两个向民主靠近的途径. 一是竞争,而二是政治参与.
在民主参与方面他认为社会自由程度正比于享受政治权力的人数的多少. 在民主社会内所有成年人都享受这个权力. 在竞争方面,他则定义社会自由程度正比于反对派的竞争能力. 他用一个图表来示意竞争于政治参与的关系.
在前苏联,每一个人都有选举权但却没有任何反对派与其中央竞争.所以在前苏联有很大程度上的参与但却没有竞争. 所以前苏联定义为非民主国家.但在南非的情况正好相反. 在南非只有少数人享有竞争权力而大多数人却无法参与竞选. 在这种状态下也不能定义为民主国家. 而在独裁者 Pinochet 统治的智利即没有竞争也没有参与. 该政府则被定义为独裁政府. 在丹麦,所有人都参加政选同时并存在个政治团体之间的公平竞争. 丹麦则被定义为民主国家. 由上图还可以看出, 对以上国家的民主化过程对于前苏联来说需要有反对派的竞争. 对于南非则需要大多黑人的参与. 而智利必须两个方面都需要.当然对于丹麦来说, 按照Held 的模型, 民主的进程则需要更大程度上的参与和竞争.
民主的测量系统
基于 Dahl 的模型, 对于民主的测量系统曾被一些学者们建立起来, 并被称为 "自由屋指数" (Freedom House Index). "自由屋指数" 利用二维空间. 一维是竞争于参与, 另一维是民众的自由权.
把二维同时考虑得出一个 1-7 的测量度. 如果是1-1 的测量度则是最高级的民主. 如果是7-7 则是最低级的民主.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测量最民主的国家(1-1), 最独裁的国家(7-7), 以及半民主办独裁的国家 (在 1-1 和 7-7 之间).
学者们用这个测量系统得出结论: 民主国家为 1-2.5, 3-5.5 为半民主. 而5.5-7 为非民主国家.
表一列出世界上一些国家的自由屋指数. 统计时间为1997年.
平均自由屋指数 = 1.0
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芬兰 奥地利挪威爱尔兰荷兰 新西兰
葡萄牙瑞典瑞士美国
平均自由屋指数 = 1.5
比利时匈亚利南非捷克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日本
英国德国波兰乌拉圭
平均自由屋指数 = 2.0
智利南韩希腊以色列波斯瓦那
平均自由屋指数 = 2.5
阿根廷宝加利亚亚买加蒙古纳米比亚罗马尼亚巴拿马
虽然自由屋指数是世界大多学者公认的民主测量系统,但它有自身的不完善性. 在同样指数的国家里各国的政治结构却大有不同.但自由屋指数却无法表现这种不同.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的指数为1.5.按以上定义被归纳为民主国家.很多学者批评日本为“表面的民主国家."在西方民主国家里目前还没有与此相类似的结构.其特征之一是过去几十年内日本执政党从来没有更换过.对于反对党的政治参与更显微弱.很多学者认为日本并没有真正的民主.这个问题将在后面讨论.由于这种民主测量的困难有人提出"民主质量"的概念. 即虽然某国在自由屋指数上标数很高,但实质上民主质量并不高. 影响民主质量的因数包括政选过程,社会经济状况,以及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背景.这后一个因素将在本文的第二部分详细讨.
在极度贫困的国家比如马拉威,不仅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且许多人是文盲. 在这些国家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有极大的困难. 联合国发展项目因此提供一个称为"人类发展指数"(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的测量系统来比较分析贫穷国家的状况.这些指数在确定"自由屋指数"时是重要的参考资料.有些学者曾相当极端地认为那些极度贫穷的国家是不可能产生民主的. 但由此可以看出民主的产生是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的. 而首当其冲的是经济条件.
产生民主的条件
虽然民主的概念在几千年前的古希腊就产生了.但按照这种西方的概念定义下的民主社会真正的形成却是近几百年的现象.在西方十九世纪的社会里,按照严格的定义那些社会的政治结构是很难称其为真正的民主社会的. 那时候的欧洲议会只有男士可以参加. 所以有人称其为 "男人民主社会." 直到十九世纪初这些 "半民主" 的社会才逐步走向 "全民主" 的社会. 有些国家如意大利, 奥地利, 德国 和 西班牙在 1920-1930 甚至发生了从民主社会倒退回非民主社会. 所以大多学者认为世界上真正民主社会的形成是到二战之后. 对于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向民主化的发展却是在50年代之后的事情.而东欧各国从社会主义向民主的转变是众所周知80年代才发生的.由此可见,在西方民主概念的定义下,各国由于各自的发展不同以及经济文化的不同而走过不同的历史过程.
那么哪些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的条件更适于产生民主社会呢? Seymour M. Lipset 指出: "愈富的社会愈易产生并维持民主." 大多现代西方社会属于这一类的国家. 而这些国家的特点则是教育发达, 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以及大众传播的发展. 除此之外,政治行为和人们的意识形态同样对民主形成重大的作用. 如果一个社会系统的政治属于一种倾向于民主的结构,那么这种政治思想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走向民主的重要条件之一.人们的宗教信仰不同也会对民主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许多学者认为基督新教Protestantism)比天主教更倾向于产生民主. 对于东方社会来说伊斯兰教与孔教相似于天主教而对走向民主起到相反的作用. 除此之外社会结构同样影响民主的产生与发展.这里所指的社会结构为组成社会个阶层的分布.比如中产阶级所占的比例.学者们指出:中产阶级,工业资本家以及工人都倾向于民主.有人甚至指出: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民主. 与其相反的是地主只是在对其利益有好处时才支持民主.
当然到现在为止,学者们还无法简单地运用以上公式来推论民主的产生与发展. 有许多情况与这些公式正好相反. 比如阿根廷是一个富有却又独裁的国家. 另外,有一些条件本不是一成不变的. 对于一些国家从文化上看倾向于民主. 但它的经济条件又不利于民主. 但从总体上来看这四个条件可以一般地认为是民主产生的必要条件. 它对大多国家来说是适用的. 到目前为止关于这些条件的相互作用还没有详细的研究结果.
基于以上各个条件.我们现在来看看近几十年来世界民主发展的形式. 世界自 70 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完成了向民主社会的转化.这种转化首先是从欧洲开始的. 它们包括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然后是拉丁美洲.
比如阿根廷,乌拉圭,秘鲁,玻里维亚,巴西,洪都拉斯,爱尔赛尔瓦多,尼加拉瓜和墨西哥.最近东欧各国也相继发生了向民主的转化..在亚洲,这种民主的发展也是从70年代开始的.比如泰国,巴基斯坦,菲律宾,南韩,台湾,蒙古, 及尼泊尔. 由于这些发展Samuel Huntington 指出: "这个世界在1984年比1954年更加民主了."
向民主过度的过程
由于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及政治背景不同,所以各国走向民主社会的方式也不同.正是由于这种各国之间的差异,各自在接受"民主"这个世界大同的概念时经历了不同的政治局面并且在不同的程度上实施自己的 "民主"制度.这说明于某种文化范围内产生的思想概念在其它文化中的应用和实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而对于那些差异较大的文化来说尤其困难. 除此思想概念之外,生活方式,语言,艺术等等在它文化中的传播都会发生类似的现象. 比如英语现在几乎成了世界通用的语言.但它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亚洲的应用已经形成了各自当地的特殊英文.从发音到结构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中国流行的普通话也有类似的现象. 尽管这种官方的标准话普及了很长时间,但各地人们很难准确地运用这种语言. 这说明一个"标准"的东西要在异地实施需要一种文化上的基础. 如果基础文化差异太大,那么这种 "标准"就很难实施. 从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要在异文化有效地实施一种标准概念,那么必须首先在这个异文化中建立自己的文化基础.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普通话的普及在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中很易实施.而在年纪较大的人中比较困难. 这正是因为年轻人中流行更时尚的"统一"文化,而年纪大的人却倾向于本地文化.从另一个角度出发, 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更重要的结论:一个"标准"的东西在异地的实施将导致对异地文化的排斥和挤压从而大大地消弱并抑制异地文化. 然而,"标准"就在消弱异地文化之后建立自己的文化基础,并在此之上普及"标准." 本文将在第二部分更详细地推论这个要点. 世界各地的文化个异, 是因为人们在不同的发展中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形成的.显然这种文化传统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人们的心理安全感的基础即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所以人类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建立自己的文化并在于其认同的同时获得安全感和心理力量. 而在外来文化进入本文化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抵触并试图保护自己的文化.但世界各文化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强势文化侵入弱势文化时, 后者的文化保护往往是很难成功的.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排挤和取代.
我们现在来看看民主这个概念是如何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进入民主的不同经历.一般来说从一个非民主的国家走向民主国家要经历不同的时期.第一是准备时期.在这个时期,非民主的政治必须解体.第二的时期称为决定期.在这个时期民主的次序建立起来.第三时期为民主时期.在这个时期民主更进一步的发展并熔入当地的文化和思维系统.但由于各地的文化不同,思维基础不同从而形成的"民主" 也十分不同.于是西方学者们便定义出几种不同的民主方式.笔者认为是很牵强附会的说法.其目的在于强调民主概念的普遍真理性以及在全世界的可行性.正是由于这种对民主所赋予的可塑性,这些学者宣称民主已在拉美,亚洲,及东欧各国"实现"了.但他们又意识到这些民主与正宗的民主定义相差甚远所以又不得不定义一系列冠以特殊含义的"民主" 比如"有限民主" (Restricted Democracy).
"有限民主"指那些政治系统它们包含一些民主的因素但在民主的三大要素,即:竞争,参与和人权方面又有很多限制.在"有限民主"的国家里,民主常常被一些社会上层所限制.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来干涉民主的进程. 许多拉美国家经历了从权威主义到有限民主的过渡比如巴西.从1964年的军人权威主义到1985年的民选,许多上层和军方都曾对这种过渡有过决定性的参与.所以在二十二个国会议员中有六个是军人. 在乌拉圭,走向民主的路上充满了上层个社会势力的竞争.与巴西不同的是来自军方的介入要相对少的多.
在智利,早期的向民主过渡的过程完全由独裁者Pinochet控制. Pinochet一直对新民主过程保持着大规模的影响和控制. 他的实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军队中,并通过此来限制民主的发展.所以在拉美国家由于军方和上层的介入,民主的进程时时地受到这些力量的影响. 即便民主的制度已经形成,但社会真正的民主只能是所谓的"有限民主."如果民主的发展与上层或军方发生冲突,这些势力会为自己的利益在更大的程度上控制民主.
非洲民主化的情况又与拉美国家大不相同.(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在殖民地时期,社会结构完全由殖民者控制. 但在后殖民时期,这些控制完全被打破了. 许多学者指出:无论是权威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在非洲都未在后殖民时期建立起来.
这是为什么呢? 这与当地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非洲文化的权威是从部落的首领那获得的. 他的权威建立于人们对他的忠诚. 所以在各国重要的政治机构中,这种原始部落的文化被继承下来了. 政府机构中,如警察, 军人,职员 都由自己的亲友担任. 很象中国的"任人唯亲". 所以为了权威,很多人都希望争取领导地位. 这种现象反映在民选中即为数量众多的党派以及领袖候选人.比如在贝宁仅有四百万人但有二十六个政党1800个候选人.有十四个人竞争总统.在扎伊尔有96个政党注册.在这样一个极为分裂和混乱的社会中民主是无法真正实现的,尽管民主的思想和形式已在非洲存在.这些国家虽然有民权但各自争王的状态只能导致所谓"肢离破碎" 的民主 (unconsolidated Democracy).
亚洲的民主更显示其特殊的文化及地方特色. 我们来讨论一下印度. 印度的民主被学者们定义为一种 "贵族民主" (Elite-Dominated Democracy). 在印度,有三类人参与对民主的控制. 其一是城市专业人士.
他们建立起 1885年的议会活动. 其二是印度商业集团. 其三是地主.而广大穷苦农民却一直支持了这个贵族的独立运动和民主运动. 而甘地正是领导和组织这些运动的伟大人物.甘地曾希望有农人参与的民主运动不会伤害地主的利益.在国会的地方组织中各地的地主实际上保持着自己的权力.所以民主运动中真正得益者是这三联邦的成员们. 这从而阻碍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所以印度虽然在形式上采取了民主制度,但实质上是以上层控制基础上的国会民选体系. 这与西方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有本质的不同.
日本被西方学者称为"软权威主义" (Soft Authoritarian). 日本同样有形式上的民选制度. 但它的执政党权威极大. 而一党执政已达三十年之久. 西方学者认为在一个真正的民主政治中这种现象是不可能的. 尽管日本的自由屋指数高达1.5,但真正的社会政治特色无法在这个测量系统中表达出来. 所以日本也许可以在表面上称为国会制但它的政治制度却与西方的民主社会有本质的差别. 许多学者认为日本并没有真正的民主.
台湾和南韩的自由屋指数并列为2.0, 但仍然被西方象日本一样列为权威主义体系. 台湾的经济模型与日本相似,即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由政府为主来引导市场的方向. 台湾在经济发展中有效地平衡了政府和自由经济的矛盾. 这样一种亚洲式的政治与经济模式我们在南韩,新加坡都可以看到. 但尽管如此,西方学者却把这些亚洲国家称为"权威诱导发展地区" (Authoritarian Developmentalist Regimes).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民主产生于西方也最早在西方得以迅速发展。
但是民主在亚非拉各国的发展确走过了十分不同的道路。这种不同的发展是由于各国政治, 经济,宗教及文化的不同而造成的。而所有这些不同的根本是思维方式的本质差异决定的。民主的产生基于个性主义 (individualism) 的形成和发展。
没有个性主义为思想基础,民主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可能的。
所以民主产生的最基本条件应该是个性主义。民主在东方所迂到的最重要的困难就是东方的思维不是个性主义的。
这个问题是本文下部的讨论主题。
关于民主模型的参考文献
1.David Held, “Models of Democrac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87), p.2
2.C. B. Macperson, “The Life and Times of Leberal Democrac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p. 13.
3.Robert A. Dahl, “A Preface to Ecnomoc Democracy,”(Cambridge: Polity Press),p.60.
“Democracy and Its Critic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9), p.319.
4.Joseph Schumpeter,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London: Allen and Unwin, 1976),p. 271.
5.Francis Fukuyama, “The End of History,” The National Interest, no. 16 (1989:3-18.
6.Seymour Martin Lipset, “Some Social Requisites of Democrac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53 (1959): 75.
7.Samuel P. Huntington, “Will More Countries Become Democratic?”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99, no.2 (1984):199.
8.Jacques-Mariel Nzouankeu, “The African Attitude to Democracy,”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28 (1991):374. “Democracy,”(New York: Free Press, 1971), p. 109.
9.Georg Sorensen, “Democracy and Democratization,”(Colorado: Westview Press,1998).
10.David Lehmann,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0), p.150.
11. Tage Lindbom, “The Myth of Democracy,”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Michigan, 1996)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