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红:关于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发布时间:2020-05-2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今年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强调,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是四句话,这就是: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其中,科学发展是立足点,改革创新是着力点,和谐惠民是落脚点。按照中央的要求,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力量凝聚到齐心协力促进科学发展、同舟共济促进社会和谐上来,在经济工作中,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发展速度较快、物价较低、效益较好的势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增长10.2%(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20日公布的初步核算数为9.9%,今年8月30日根据初步核实数调整为10.2%)的基础上增长10.9%,达到91443亿元。二是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今年夏粮比上年增产148亿斤,单产创历史新高,这是近年来党和国家支农政策效应显现的结果。三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明显改善。电力、煤炭、铁路等供给能力继续增加,瓶颈制约逐步缓解。四是经济效益继续提高。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8.9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收入达到2万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4个百分点。五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及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市场、收入分配、资源性产品价格等方面的改革稳步推进,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逐步调整,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新进展。六是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国家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增加,就业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0.2%;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1.9%。6月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3954亿元,同比多增1169亿元。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开始实施,西部地区享受全免学杂费政策的农村学生达到4880万;
3.7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央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并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了部署。中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特别是全国上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认识上有新提高,在实践上有新进展。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坚定信心、继续前进;
又要充分认识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对我们发展全局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矛盾和问题,以保持清醒、适时调控。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投资增长过快,二是信贷投放过多,三是对外贸易顺差过大。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与过去两年同期相比,这个增幅是最高的。从信贷投放情况看,上半年,全国新增人民币贷款2.15万亿元,相当于去年同期新增贷款的1.5倍,已达到全年预期目标的86%。从外贸顺差情况看,上半年,全国外贸顺差6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扩大218亿美元。截止今年7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9545亿美元。这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国家经济实力的壮大,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汇率风险,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虽然这些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但如果不抓紧解决,不适时调控,而是任其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加剧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影响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甚至引起大的起伏。要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引导到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上来。

  中央强调,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要求,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上来。要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认真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一定要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更加重视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坚持”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就是:要坚持稳定基本政策,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综合性;
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实行分类指导;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从体制和机制上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
坚持重在落实,保证政令畅通,把各项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具体来说,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切实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片面依靠加大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仍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如果不尽快加以扭转,不仅会给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且会给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大隐患。要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从信贷、土地、环境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认真清理在建项目,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坚决把固定资产过快增长的势头降下来,切实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既要完善措施,更要狠抓落实。

  第二,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条件下,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外贸顺差过大,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不仅容易引发贸易摩擦,而且会增大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我们在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扩大内需的重点,一是扩大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消费,二是加大对社会发展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

  第三,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六大以来,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发了三个一号文件,采取了一系列了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使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村在城乡统筹中得到发展,农民在增收减负中得到实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我们党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战略,是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举措,是与时俱进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目标。全国各地启动新农村建设的声势大、行动快、举措多。总的看,新农村建设已经起步,开局良好。中央强调,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使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建设新农村,发展是首要、增收是关键,把坚持抓好农业生产、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要稳定和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抓好秋粮生产,做好应对洪涝、干旱、早霜等灾害和病虫害等工作,力争今年农业取得好收成,农民收入有新提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还要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尊重农民意愿,认真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坚决克服盲目攀比。

  第四,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和盲目重复建设,都与体制机制不完善密切相关。解决这些问题,说到底还是要靠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理直气壮地进一步推进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蓬勃生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深化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五,要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特别是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切实优化外资结构,推动外贸和外资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等产品出口,努力增加国内急需的关键技术和重要资源进口,也要逐步适当限制贸易摩擦大的商品出口,以利减少贸易顺差,促进外贸进出口平衡。要从履行国际义务、维护国家形象、应对外部压力、促进自主创新的高度,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保护知识产权。要做好对外投资的统筹协调和监管,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境外投资。要综合考虑国内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和经济发展需要,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要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大量增加,同时,要合理扩大外汇储备运营,包括增加重要战略资源进口储备,加快重点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及加强外汇管理,扩大藏汇于民。

  第六,要切实抓好自主创新。在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抓住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要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最根本的是依靠两大动力:一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二是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奋起直追,到2020年使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自主创新精神是推动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促进民族振兴的动力,是支撑国家奋起的筋骨。只有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不断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才能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弘扬自主创新精神同建设创新文化是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文化。创新事业催生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成就创新事业。发展创新文化,就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培育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尊重创新劳动,营造创新氛围,保护创新成果。一切妨碍自主创新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自主创新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自主创新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放手让一切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中央在关于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中强调,要进一步健全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共性技术与公共技术研发支撑平台,组织实施好自主创新重大项目。这些政策举措为促进和落实自主创新提供了重要保证。

  第七,要进一步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认真研究解决广大群众看病、上学等方面的困难,进一步做好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工作,这既有利于扩大内需,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当前,尤其要做好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做好保证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入学的工作。要针对重特大事故频发、危及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问题,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还要从今年全国各地灾情比较严重的实际出发,认真抓好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今年我国气候异常,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入夏以来,部分地区连续遭受强台风和超强台风袭击,从第一号强台风“珍珠”5月18日在广东沿海登陆起,平均不足9天就有1个台风袭击我国大陆,其中,福建已先后遭受7次台风和较大洪涝灾害,湖南、广东、浙江、江西、广西都先后遭受了3次以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全国还有一些地区还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特别是西南的重庆市大部和四川省东部持续高温少雨,局部地区遭受了50年一遇的干旱,给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截至8月28日,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209人死亡,577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318.1万人,倒塌房屋156.1万间,沉没船只2000多艘,直接经济损失1842.2亿元。党中央、国务院对各地灾情极为重视,对灾区和灾民高度关心,强调要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认真落实各项防灾、抗灾和救灾措施,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积极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勇敢地站在了抗灾救灾第一线,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在危难关头英勇奋战。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当前,汛期和台风季节尚未过去,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干旱灾害加剧,森林火灾易发,防灾抗灾形势依然严峻。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继续扎扎实实地做好抗灾救灾的各项工作。(学习时报)

相关热词搜索:经济形势 经济工作 国内 曾庆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