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细化落实
发布时间:2020-05-2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后,中央又多次强调,相关研究和实务也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各地在实践中对“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还存在很多误区。例如,笔者在基层挂职和调研中了解到各地仍然比较普遍存在招商引资饥渴症、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和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
与新型工业化道路背道而驰的粗放型增长痼疾难改,而这放大了我国周期性经济过热的频率和振幅以及随后宏观调控的力度,容易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种种问题阻滞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的实施,并有可能使工业化路径转换误入歧途。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经济建设领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承载,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规划、构建、践行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当务之急在于弄清楚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将其细化、落实,使其可操作、易考核,而不仅止于新概念和形式。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涉及面很广,在具体实践中可将其分解为七个方面:1、可持续发展。2、信息化。3、技术进步。4、人力资源。5、城市化。6、“走出去,引进来”。7、制度法治和政府作用(见下图)。这样将“新型工业化道路”具体化,便于制定规划、分工协作、监督执行,确保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落到实处,而不只是在文件和口头上。
在上述新型工业化战略体系中,可持续发展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则和根本要求,它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规定方向,确保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可持续;
信息化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灵魂,是区别于其他工业化模式的根本所在,它对其他方面的渗透和改造可以使其作用倍增;
技术进步、人力资源 、城市化、“走出去,引进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动力和支撑,为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充足的推动力;
制度法治和政府作用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保障,使新型工业化能稳定、协调、可持续地进行。如果把中国比为一
图一 新型工业化战略体系(略)
辆行驶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车,那么可持续发展就像方向盘,信息化是电控系统,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城市化和“走出去,引进来”是引擎和车轮,制度法治和政府则是车的框架和保险带。七个子战略间也相互联系和作用。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从这七大方面分别着力、综合作用。
一、可持续发展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要求,要将这一理念渗透到每一环节、每一领域,包括其他六个子战略,并加以坚定不移的执行。
必须按可持续发展原则利用土地、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要推行循环经济,利用用信息化和技术进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与合理开发的约束和补偿机制,改变因管制而扭曲的资源供求关系,利用反映资源、能源和环境真实价值的价格杠杆,引导理性化的消费;
此外,还要不断完善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政策法规,严格执法监督。
二、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灵魂和核心。据笔者研究,信息化可推动我国GDP每年多增长1%。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精髓就在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是这个时代超越其他技术的“灵魂”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诸多新兴产业,同时它凭借极强的渗透力改造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有效改善微观和宏观经济管理,提高效率、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要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创造适宜的宏观环境,建立培养和吸引信息化人才的体制,集聚必需的人力资源。同时,要创新信息化管理体制。要加大国家和企业对信息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核心装备、技术和标准的发展。此外,要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战略性产业予以政策扶持。要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处理好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支撑能力的关系。
三、技术进步是新型工业化的动力,也是“纲”。笔者认为,如果政策得当、措施落实,2020年我国GDP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将大于50%。
新型工业化包含五方面,其中,“科技含量高”统率其他四个要素: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要降低资源消耗,必须改造生产工艺和技术;
要减少环境污染,也要靠高技术和新工艺的发明;
要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同样离不开用高科技知识来装备他们。总之,技术进步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要件和决定性因素。
应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和创新体系体制,有效提高技术进步的效益和效率。大力发展应用技术,特别是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同时,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是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最后,应坚持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技术成果转化节奏。
四、人力资源优势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支撑。比较国内外经验数据,未来15年人力资源因素可在我国每年经济增长中贡献25%左右份额。
人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最不匮乏的资源就是人。新型工业化要以人为本,既要把满足人的需求和全面发展在各项工作中放于优先地位,又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通过教育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使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成为人力资本强国。
应真正把教育作为基本国策不折不扣地实施,超常规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投资,这是少数几项与中华民族前途攸关的“国之大事”。要大力发展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村基本卫生服务,扭转公共教育资源和公共卫生在地区间、城乡间、群体间配置不平衡的状况。此外,应适时重组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构,改变多头管理和重量胜于重质的状况,可考虑对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事部、劳动部、教育部等部门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职能进行整合。
五、城市化是新型工业化又一动力。未来15年,城市化可直间接带动我国GDP每年增长3-5%。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孪生兄弟,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内涵,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二者相互联系、彼此促进。我国城市化的滞后制约了工业化进程的深入。
应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走一条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资源节约、环境宜人、布局合理的新型城市化之路。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建立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良性互动关系。完善城市功能,形成合理的城市布局和规模结构。创新相关制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同时,通过新型工业化的辐射延伸深化城乡经济融合,带动农村经济的市场化、专业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规模经营水平。
六、“走出去,引进来”的全方位开放战略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引擎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口每增长10%,能推动我国GDP增长1%;
外资直间接促使GDP每年增长3%。今后20年,对外贸易、外国对华投资和我国对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会低于过去。
新型工业化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工业化,这既为我国产业和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可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配置所需资源;
同时也带来强烈竞争和挑战。要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以开放和国际竞争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同时,建立完善与全方位开放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为“走出去,引进来”奠定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风险及涉外突发事件防范和应对机制,提高国民经济、金融体系、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冲击能力。优化外贸结构、外资结构和对外投资结构,按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调整外贸、外资的增长方式,“走出去,引进来”要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为首要目标。充分运用国际惯例,提高开拓国际市场和运用国际资源的能力,要注意增强我国对石油、铁矿石、铜、小麦、大豆等必需大宗原材料的国际定价话语权。
七、制度、法治及法治下的政府作用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有人将其称为“第一生产力”。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律作为正式制度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不可替代的角色。
新型工业化是经济社会急剧变迁的过程,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使制度和法律促进、保障而不是阻碍新型工业化进程。新型工业化由市场主导,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健全,需要从多方面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基础性作用。
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是自然演进的工业化路径,它需要政府的适度引导、规范、监管和服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政府作用的有效发挥也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综合体现。新型工业化需要一个有效、有力并有限的政府,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粗放型增长方式之所以成为顽疾与政府过度干预微观经济运行有关,政府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作为和不作为,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要由直接、微观转向间接、宏观,避免对经济的过度干预。要有效、合理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职能必须调整,机构和管理必须改革。?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