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智宏:在北京大学第五次校友工作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0-05-26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尊敬的王明方副书记、各位学长、各位校友、各位来宾: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自海内外各地的校友代表,欢聚在风景如画的安徽合肥,来共同研讨校友工作。这是我出任北大校长以来,第三次参加北大校友工作研讨会,见到很多老朋友,也有不少年轻的校友,我非常高兴。两年一度的北大校友工作研讨会已成为北大校友工作的一件大事。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北京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向百忙之中不辞劳苦远道而来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海内外广大北大校友,致以母校最诚挚的问候!另外,我们还要感谢安徽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
也感谢为这次会议的筹备做出巨大努力的安徽校友会的校友们。谢谢大家!
刚才王书记已经讲了,安徽与北大有着很深的渊源。北大的历史上,多位的领导人都来自安徽,如孙家鼐、陈独秀、胡适、吴汝纶等,而且每年安徽都向北大输送优秀的同学,现在安徽的校友在社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际上,一个学校的办学成败,我认为最终取决于她的校友在社会上所发挥的作用。
我在多次采访中讲过,北大是培养精英的地方。但是我所理解的精英并不只是政治家,而是在不同的岗位能够把工作做到最出色的人。多年来,我们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在各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母校赢得了声誉。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我与陈文申常务副校长带领北大艺术团,赴深圳、香港、澳门访问,受到当地校友的热情接待。我发现澳门很多部门的负责人都是北大校友,如澳门终审法院院长、澳门检察院院长等等。所以借此机会,我要感谢大家,没有广大校友的辛勤工作和对社会的贡献,母校就没有今天的声誉。
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的纪念大会上说道:“纵观历史,国际上的一流大学都是经过长期的建设形成的,固然有政府的支持、资金的投入,但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长年累月辛勤奋斗的结果,特别是学生毕业以后,在国家各个建设岗位上乃至在国际上体现出公认的信誉。”说明了我们的校友对一个学校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而校友资源是学校最富饶的人才资源”。对于校友在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两位总书记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近年来,教育部、民政部也对高校校友工作组织和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支持,全国各高校也越来重视校友工作,把校友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校友资源作为高校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已成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是,应该看到与国外著名大学相比,我国高校的校友工作起步较晚。当然,与国内其他兄弟院校相比,北大的校友工作开展得比较早。1984年学校决定成立北京大学校友会,从那以后,学校在人力、物力上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把校友工作作为事关学校全局、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组成部分。故此,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研讨如何深化校友工作,为母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献计献策,意义非常重大。
下面,我借此机会向各位汇报一下北大这几年来的情况。
一、“985工程”建设情况
1998年5月北大百年校庆典礼上,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提出中国要建成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随后教育部启动了985工程。北大和清华作为“985工程”一期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分别从国家得到了18个亿的资金支持。就北大来讲,我们的目标是创建一流大学,因此我们的责任重大。现在985工程第二期已经于去年启动,我们正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来加速第二期的计划的落实。
2000年4月,原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合并,组成新的北京大学。使北大的学科更加齐全、结构更加优化、综合实力更强、办学效益更高,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迈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一大步。我记得李岚清副总理对我们两校的校长谈话时讲到: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医学院,世界上最好的医学院大都在综合大学之中。所以我觉得北大与北京医科大学的合并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两校合并后,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促进两校的融合。我们改变了医科学生的学制,对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等的学生改成了8年制,头两年,他们将会在本部学习基础的自然科学、一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到三年级才回到医学部去做些基础医学的研究,最后再进入临床。这样大大拓宽了医科学生的基础,为其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我们成立了促进本部和医学部融合的“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我们近期又成立了“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国家的医疗体制改革,农村医疗改革需要大量的政策研究,两校的合并为我们在这方面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设立了“脑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及“言语与听觉研究中心”等等,都是一些多学科的结合。只有在北大和北医合并之后才有可能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目前,从整体上讲,北大的学科发展是比较平衡的,文科、理科和医科。北大一直强调文理并重,我们理科同样出了很多杰出的人。在两弹一星的功勋中,有12位是北大的校友。现在北医和北大合并,文科、理科、医科三方面齐头并进,这为北大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学科基础。所以我们第二期的985工程重点促进学科的交叉联合。今天的科学发展,越来越需要学科的交叉,来发展一些新兴的领域,所以在第二期的985建设中,我们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筹建北大工学院
52年院系调整时,北大的工学院并入清华,而清华的文学院、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部门则并入北大。我出任北大校长以来,很多海内外的校友给我写信,呼吁建立自己的工学院,但我们很慎重,因为中国已经有一批很强的工科院校,例如清华、上海交大、浙大、华中科技大学等等。经过几年的酝酿,学校成立了北京大学工学院,但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工学院,依托北京大学基础学科和医学的科研优势,以及在电子、计算机、力学等领域的深厚基础,北京大学工学院将面向未来尖端新技术的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利用我校强大的理科、医科以及计算机科学的背景,发挥综合学科优势,在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和纳米技术、能源与资源工程、航空航天与机械工程以及工程管理等领域,建立一个规模不大,有特色的、高起点的,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工学院。北大有很强的物理化学技术,还有一部分航天方面的,我们已经和北航联合建立了位于北航的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我们希望以此促进北大工科若干领域,而不是所有领域的发展。
(二)筹建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大楼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学校将建设一座前沿交叉学科大楼,采用新机制,提供共享的公共平台和设备,促进不同领域学者间的交流。近期侧重于几个重点的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项目,包括纳米技术平台、斑马鱼房的改造和动物房改造、社会科学数据中心等。
(三)筹建先进技术研究院
根据国家需要,我们正在筹建先进技术研究院,瞄准军工需要和部分高科技民用需求。北大历史上对国防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的技术物理系、无线电系还包括力学、化物、物理的一部分,为我们的国防科技输送了大量人才,我们直接参与了很多国防科技研究。前几天我现场观摩了神舟六号的发射,这些宇航空间科学的研究离不开高技术,离不开现代的理科背景。所以从北大来讲,我们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综合,使北大相关的研究力量能够有力地整合起来,从而承担更多的国家任务。
(四)促进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的发展
在985工程第二期建设中,我们大大加强生命科学和医学方面的研究。因为我们面对的是13亿人口的健康,特别是SARS以后,国家给予了很大重视。所以学校依托强大的生命科学、医学、化学的学科优势,借鉴国际经验,采用新的机制,以团队引进的方式,组建了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加强生命科学和医学方面的研究。大家可能都知道,在SARS期间,北大三个综合性的附属医院,即北大医院、北京人民医院、北大三院,承担了北京市将近四分之一SARS病人的治疗,我们的人民医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北京大学在北京地区医疗方面是举足轻重的,我们的水准也是非常高。我们还将深圳中心医院改为深圳北大医院,我们加强了该医院的管理,提高其技术力量。开始接收期间,医院每天的门诊量只有2000多人次,但是现在门诊量已经增加到7000-8000人次。每年北大六所附属医院派出大批主治大夫、名医到深圳工作,提高了他们的技术,提高了他们的声誉,吸引了当地的乃至香港的很多市民到该医院治病、体检等等。
去年,在深圳政府的支持下,北大化学院、生命科学院以及香港的几所大学联合在深圳建立了化学基因组学实验室,研制未来新药物。此举得到了海内外的大力支持。著名的华人科学家何大一先生出任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我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使北大在医学方面为国家、为中国13亿人口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建立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北大一向以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等强大的学科优势而闻名,这些优势不能放弃。比如我们新建的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得到了国家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田刚院士回国出任了中心主任。虽然最近媒体在炒作,矛头对准北大数学学院,我认为有失公正。在历次评比中,北大数学学院都位居全国高校榜首。在最近教育部评选的“教育成功奖”中,北大的数学院是数学领域唯一的教育特等奖。我们每年为国家各方面输送了大量的数学人才,如王选院士、杨芙清院士、史青云院士等等。数学学院每年吸引优秀的年轻学者任教,招收优秀的数学人才学习。成立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旨在吸引更优秀的海内外数学人才从事研究,增强北大数学方面的学科优势。近几年来,该中心每年暑假期间举办培训班,由多名海外优秀华人学者讲学,吸引了全国各研究机构的研究生、青年教师等,已成为北大的一个品牌项目。
(六)筹建天体物理与理论物理研究所
目前我们正在筹建一个天体物理与理论物理研究所,下个月,美国的Kavli基金会来北大来商谈此事。北大的天文系实际上是在物理学院内部,现在的天文发展需要更强的物理背景。我们希望通过成立这个研究所,能够使北大的理论物理、天文以及数学更好的结合起来。
(七)人文科学的交叉与发展
我们在人文方面也在促进这种学科的交叉。最近密西根大学历史学教授、李政道先生的儿子李中清先生表示,希望在北大建立密西根大学社会科学交叉学科中心,促进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叉。比方说,今天国际间的关系很多涉及到二氧化碳的释放、能源问题、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科学的问题,如果我们培养的国际关系的学生不懂环境也不行。可见,很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国际问题,离不开各学科的背景,需要我们北大的年轻学子有更宽广的知识面。北大的教授个性很强,但现在需要各学科联合起来,对重大问题进行研究。
在人文学科方面,我们的文史哲、外语语言教育,一直具有良好的基础。应通过组织一些项目,使他们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目前中国还未对儒家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历史上有很多经典的儒家著作,同时也有后人的精彩注解,分散在全国各地,还有一部分流失到日本。幸运的是,北大拥有60%的资源。我们组织了一个儒家编辑委员会,预计花十几年的时间,将儒家经典进行系统编订。这个项目工作量大,总投资大概需要一个多亿,但这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最近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就曾引用了古代的很多典故。
中华传统文化不只属于中国,应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最近袁行霈先生编写的《中华文明史》,已经与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联系,聘请国际著名专家学者翻译成英文,预计2008年在全世界推出英文版《中华文明史》。 随着国家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了解中国文化,这从进入北大的大批留学生可见一斑。北大现在有两千多正在攻读学位的海外学生,还有很多短期留学生,他们努力学习和了解中国的文化、法律、经济、政治等等方面。
二、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这几年社会媒体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出了种种批评,这个事情必须放到中国的大环境中进行考虑。在最近的5年内,大学生的总数增加了一倍,实际上政府也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中国的高等教育基础较低,而中国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都希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这样对发展中国高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但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师资的缺乏、基础设施不足等等使很多媒体误认为中国大学出现危机。但我认为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虽然中国大学生已经有2000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大学生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的有13亿人口,相比之下,我们的大学生比例并不高。有人认为如此发展下去,会产生就业问题。但尽管如此,如果高等教育普及化,文化水准提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也就随之提高。就业问题是社会问题,会随着国家的发展而逐步得到解决。
(一)注重教学质量。
就北大来讲,我们一直很重视教学质量,在过去的5年中,严格控制本科生规模,每年仅招收3000多个,少于很多地方大学的本科生招生数量。这几年学生总数的增加,一方面是因为与北医合并,同时医科学生学制改为8年;
另一方面是由于扩招研究生。北大这几年承担了国家大批研究任务,仅去年的科研经费已达4亿7千万,这需要足够的研究生来参与。另外,教育部批准了北大、清华和哈工大在深圳建立了研究生院,深圳政府投资了20亿为三个大学成立了一个园区,北大的深圳研究生院的学生规模已经达到了1500人,由于以上因素,北大在校学生总人数已超过37000人。记得当年我在北大上学时,燕园仅有1万多人,而现在如果大家会母校看看,会感觉十分拥挤。北大向来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比如说,面临教室资源不足,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开设大课,但北大的教授们讲,几百名学生的大课必然降低教学质量,且北大没有这个传统。因此,现在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中午不休息,轮流排课,在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利用教室。另外,学校马上启动建设一座教学大楼,缓解教室短缺情况。
(二)本科生教学改革。
这几年学校对本科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强调一、二年级宽口径的培养,改变过去一进门就细分到系的情况,而是按照物理类、生物类等大的学科进行培养。进行试点的元培计划班的第一批学生已经毕业,元培班一二年级只分文理,到三年级才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转到各院系。这种转变主要是考虑到很多新生并不知道自己兴趣的真正所在,志愿的填写主要由父母和师长决定。我们的元培班则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从第一届的元培毕业生可以看到, 60%的学生改变了他们进校所选专业。大学的教育应该有更加宽松的环境,由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是北大长远的教育理念。
(三)研究生的培养。
我们根据目标不同,对研究生实行不同的培养计划。博士生主要是培养研究人才的,注重提高质量;
另一种是专业性的人才,如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更多是加强应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他们的实践经历。
总之,在当前国家的大情况、大背景下,我们还是要继续推进教育改革,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国家的需求。
三、师资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自2003年以来,在全社会的关注下,北大人事改革在稳步推进。有的媒体认为北大人事改革中断了,媒体关注的是在此过程中北大有多少人下岗了。我想,下岗并不是北大人事改革的目标,我们希望是教职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潜能。我们为什么进行人事改革?因为北大面向的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进行多次人事改革,但终身制并未打破。几年来,大批老教授退休,留下很多位置,吸引了大批优秀年轻人才。但现在不可能有太多空缺引进大批人才,我们不能重复过去的体制,必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师聘任制,不断吸引真正的优秀人才。北大一向是开放的,目前大概三分之一的教师毕业于北大,三分之一来自兄弟院校或中科院等,最后三分之一来自海外的归国留学生。这种教师队伍结构是比较合理的,但我们要做得更好。实际上人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打破这种终身制,使教师意识到北大不能确保自己一辈子在北大工作,不能确保每位讲师都能升任北大副教授、教授。
北大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科研基地,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如果每位年轻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两个到三个聘期——六年到九年,大部分讲师和副教授是可以升为副教授和教授的。退一步讲,只要教师努力工作,那么即使应聘到兄弟院校或其他部门,我相信一样可以做好。不在北大工作并不意味着能力不足。教授位置有限,人才流动是正常和合理的。例如:在美国哈佛大学,很多副教授未能升任教授,但是他们应聘其他学校,就当了教授。
北大源源不断地向社会各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今天在座的各位就是我们北大输送出去的。仅在我几年任期内,北大就输送出4个校长。首都医科大学的校长吕兆丰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郝平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教授都曾是北大副校长;
吉林大学的校长周其凤是化学学院的院士。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人事改革一方面吸引海内外学者到北大任教,同时北大不断地向社会各界输送人才,为社会作贡献。
一般来讲,北大副教授升任教授,理科需7-8年,文科需8-9年,比其他学校难度大。鉴于此,学校给理科两个聘期,共6年;
文科三个聘期,共9年。虽然强调推进改革,但是基于实事求是,旨在调动大家积极性。这几年的工作总体上来讲是平稳的。北大推行改革以后,全国有一大批重点高校也推行了方向相似的改革。
四、基础设施建设
多年来,我校在土地面积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北大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更多的科研和教学设施。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经北京市政府批准,东门外成府园的土地由北大科技园开发用地转为教学科研用地。市政府另辟地方建北大科技园。鉴于北大周边空间十分有限,所以能够争取到这块土地,对于北大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将用这块地上,建设新的政府管理大楼、法学院大楼、光华管理学院大楼、环境科学大楼、交叉学科大楼、医学院的大楼、研究生公寓等,也就是说,近几年,北大将拥有约40多万平方米的新建筑。
体育设施和场所越来越少,迄今为止北大还没有一个综合性的体育馆,所以我校争取把2008年奥运会乒乓球馆建在北大,而国家要求学校自筹建设经费。根据规划,奥运会结束后,乒乓球馆将成为北大的综合体育馆,总投资需要近3亿元,目前已经开工。目前向社会筹集资金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近期我和文申校长到深港澳访问的目的之一。但不管如何,国家已同意将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设在北大,对于北大来讲,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目前,除985工程中的部分资金,国家原则上不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助,因此,院系大楼建设资金需各院系自筹。学校也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基金筹措,尽力向院系提供帮助。另外,学校还与银行进行谈判,签订长期贷款协议等等。尽管学校的发展在资金方面非常困难,但是发展就是硬道理,通过改善教育科研条件,就能够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科研项目,给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这样国家和社会各方面也会给予我们更大的支持。
五、国际交流
北大是全国高校中国际交流最活跃的一个大学。自1999年以来,我校共接待了3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仅今年上半年,就有6位外国国家元首级的政要访问北大,还有很多知名人士,如:台湾的连战、李敖先生等等,都在北大演讲。北大已经成为国家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我们跟美国最优秀的大学,例如斯坦福、耶鲁、哈佛、加州大学和英国的剑桥、牛津等等都有很好的交流合作关系,为我们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一年大概有70-80位海外大学校长来访,这给学校领导带来很大的工作量,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们的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了解异域文化,拓宽了视野。如果年轻一代只在国内培养,而不了解国际情况,我想他们很难成为一流人才。因此我们一方面尽力吸引海外专家学者和留学生,另一方面我们想方设法送学生出国交流,过去主要是研究生,现在学生交流项目逐步扩大到本科生。今年夏天,我校25名本科生参加了耶鲁大学暑期项目。我们通过海外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项目,使我们学生更加国际化。目前,我们正在中关园建设留学生公寓,可容纳5000海外留学生以及一大批海外的专家和学者,这对北大未来的发展同样非常重要。
最后,我稍提一下北大目前面临困难和问题。
北大并不是什么都好,我跟媒体讲过,希望社会各界以平常心态看待北大,包括北大校长。拿我自己来讲,我也不是一个完人,特别在北大如此快速发展期间。北大学科发展方面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一点必须承认。我们的师资队伍虽然是国内最好的,但跟国际优秀大学相比,我们存在很大的不足。有世界影响的科研成果不多;
缺乏具备战略头脑的科学家,在不少领域缺少领军人;
我们的教育条件、科研条件以及各种设备还有待改善;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在大学中有所反映,急功近利的情况屡有发生,例如博士生的论文抄袭等。前几年,社会学系王铭铭事件,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学校于2002年制定《北京大学教师学术纪律规范》,严格执行。但是北大有那么多师生,很难确保每位做到。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就是事后严格处理。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课程即将在全校范围内展开,正式将学术道德学习纳入研究生的必修课中。
近几年,国内的大学排名炒得很热,但是这方面我是看得很淡的。国内的大学排名,不是北大第一就是清华第一,如果排理科,那肯定是北大第一,而如果理工科排在一起,那肯定是清华第一,不同的指标体系有不同的排名。希望大家不要把国内的排名,乃至国际的排名看得太重。去年英国《泰晤士报》评比世界前200名大学,北大名列第17位,中国只有10所高校进入前200名。很多领导人很高兴,中国大学终于进入世界大学200强。我认为北大是一个名校,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望,但客观地讲,我们的科研水平和成果,以及影响力与国际很多大学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这个排名就认为北大已经成为世界一流了,国家不需要支持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需要我们全体北大人的不懈努力,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另外,正因为北大的国际声誉,北大的一举一动更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记得王铭铭事件不久,一位海外校友来信说,北大关注自己的学术声誉,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50年代后期,很多大学都在台湾复校,包括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等等。当时台湾一些北大校友提出在台湾恢复北京大学,胡适先生站出来反对,他认为在台湾恢复其他大学可以,唯独北大不行,理由很简单,即使整合当时台湾学术界的所有力量,也不足以办北大,能把台湾大学搞好就不错了。大家都知道台大的很多教授是在解放初期从北大过去的,所以台大自认有北大的血统。我非常赞同这位校友的观点,作为北大人,无论是在校的师生,还是北大的校友都应该珍视学校的声誉,关心母校的发展,包括对各方面的批评意见,这样才是对母校的真正关心和爱护。北大不应该护短,北大教授历来以具有尖刻的批评精神著称。作为北大校长,我也不怕批评,这是北大发展的一个动力。北大向来注重民主自由科学的精神,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这一精神,才能做好各项工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学校赢得更好的声誉。
此次研讨会还应该继续讨论如何发展校友的作用,为母校献计献策,共同发展。今年寒假,我率领学生艺术团访问美国9所大学,并在其中5所院校举行专场演出,在全美赢得了很大反响。北大学生以高超的艺术天赋和良好的英语水平,一扫以往国外对北大学生“书呆子”的印象。这次深、港、澳之行,也同样反响热烈。成功的访问有赖于各地校友和校友会的大力支持。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活动,使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北大,同时沟通母校与各地校友的情谊。
今天,海内外的北大人代表在这里欢聚,共同研讨北大校友工作。我期待大家对这方面工作的批评和建议。谢谢大家!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