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观念错在哪?
发布时间:2020-05-20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江泽民的七一讲话,可以说,是苏联和东欧发生剧变以来,中国和国际共运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思的产物,是中国和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将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产生重大影响。现在还难以断定,是不是最好的上述“反思的产物”和最好的“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但可以肯定的,是相当大胆的。这篇讲话可以促使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念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这些天来,经过反复思考,有些新的、不成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看法。
传统观念有绝对化的倾向
细细想来,我们这些马克思主义信徒对于马克思主义性质的观念,确实有某些绝对化的倾向。这表现在:
⑴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三个组成部分,哲学、经济、社会历史各个领域,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
⑵完美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总认为它是正确的,不会错的,达到完美完善的程度,“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
⑶超凡的预见能力:不仅能解释人类社会的过去,而且能预见人类社会的未来,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描述未来社会的蓝图和生产、分配及其他社会生活的规则;
⑷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是神圣不可动摇的信仰,党章和宪法都规定以它为指导思想,从列宁起就把对马克思观点的某种修正斥之为背叛,“反马克思主义”是压死人的罪名,是离经叛道;
⑸理念高于实践:共产党、社会主义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实践,都是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理念,都是为实现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预见,而不是相反,不是以当前的实践为主,不是理论为实践的工具。
这些观念虽然有对马克思主义必要的坚贞不易的信念,但无可否认的是,确实有绝对化的倾向。
究竟是科学还是空想
讲话说“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以往的经验教训已充分说明,这样做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的确,不论是中国还是苏联,都曾经犯过某些空想式的错误。除了实践上的失误之外,理论本身有些什么问题值得考虑吗?这里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重新研究:
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观念是谁提出来的?建立这样一种理想社会的观念好像从中世纪就已经提出来了,或者更早,在奴隶社会就有,可以说是人类早就存在的一种理想的信念,马克思把它叫做空想社会主义。就是说,我们信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初是来自空想的社会主义。寻根求源,我们这个理想中本来就有空想的成分,这就是我们犯空想错误的原因之一。
⑵社会主义是否真的由空想变成了科学?恩科斯说马克思两大发现—剩余价值论和历史唯物论,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我们都毫无异义的信了这个论断,现在似乎应当重新考虑,是不是完全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还是部分地或者没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3)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底应该是什么样?
“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是马克思和他的信徒描绘未来社会的基本方法论。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否定私有制就应当是公有制;
资本主义社会是无政府状态,否定无政府状态就应当是计划经济;
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否定自私、个人主义,就是集体主义,大公无私,连个人利益的存在也否定了……这种论证模式似乎过于简单化,不切实际,许多错误可能来源于此。
(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不是必然实现?
用历史唯物论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来认证这个问题,其科学性和可信性到底有多大?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来解释说明人类历史上各种社会形态运作变化的规律,其正确性可能大一点。但用来预测未来,就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误差,因为现实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变化是丰富多彩的,千变万化的,是很难准确具体预测的。易于解释历史,难以预测未来,
(5)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途径和方法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
途径和方法的要点是:通过阶级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然后,一是发展经济,创立富裕生活,二是改造人的灵魂,塑造共产主义新人,从而所达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这里还有一个预先设定好的一国、多国胜利和世界大同的步骤问题。这是按照明确的目的,设定好的途径,自觉的创造人类历史的过程。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人类历史是自觉创造、还是自发发展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各种势力各种力量交互斗争的结果,是非常复杂的、瞬息万变的,不是那一种力量能够自觉左右的,人类历史是一种自发创造的过程。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审时度势,抓住历史提出的当前任务,全力以赴解决之,这样一步一步促进历史的发展。这好像又回到伯恩斯坦那个著名的修正主义格言——“最终目的是没有的,运动(过程)就是一切”。
平凡还是神圣、生命还是僵尸
对马克思主义有两种态度,一种视它为神圣,从表面上看来,是特别尊重和忠诚信仰马克思主义,但过分崇信,就会把它看作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就会使它僵化,停滞不前 ;
另一种态度,就是把它看作是一种普通人的思想、,是一种平凡的学说,其对错是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其观点有可能对,也有可能错,这时候对,过些时候也可能错,貌似对马克思主义不尊重,其实,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有可能成为有活力的生命体,成为与时代息息相关的理论学说。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可以随着时空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可以说是一个活的生命体。
据此,应当重新评价马克思主义发展各个阶段分岔出来的理论形态,不要全盘否定,也不要盲目地全盘肯定,要一分为二地加以具体分析。
⑴社会民主主义:在西欧各资本主义国家存在议会合法斗争条件下,为工人争取了尽可能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权利,应当看到这是它的一大功绩。当然,也有它的改良主义局限性,没有进行暴力夺取政权的革命。这也有客观原因,存在合法斗争的条件,没有进行非法夺取政权的革命形势。
⑵列宁主义:列宁的出发点是与西欧不同的沙皇俄国,那里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他根据当时的时代特征和俄国的特殊条件,强调和发展了武装夺取政权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使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俄国取得胜利的光辉成就,这是列宁主义的伟大功绩。也应当看到,这是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经过极其残酷而复杂的斗争,才取得的。而且,是在否定第二国际改良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正是这样一种特点,使列宁主义具有特别强的斗争性和集中性,残酷斗争和高度集中,不必要的伤害了许多人和领袖专制独裁。这正是列宁主义的局限性和偏颇性。我们中国人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接受的这种列宁式的马克思主义。正因为这样,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也重犯了斯大林“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和过分集中、领袖独裁的错误,至今尚未根除。
⑶毛泽东思想:在继承和否定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基础上产生的毛泽东思想,又有他自己的许多特点,许多长处和短处。发动农民,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是他的新贡献,是否定列宁主义城市起义夺取政权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过分的斗争性和集中性及由此产生的残酷打击和领袖崇拜,是从列宁和斯大林那里继承来的。农民平均共产主义的空想,是在中国土壤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又一错误倾向。强烈的领袖欲和极端民族主义导致批判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分裂和削弱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采用大民主(四大)的形式,七八年重复一次,以遏制自身政权的蜕化。这种被称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先是被官方否定,现在民间信奉者又多了起来,到底是对是错,由历史去评定了。
⑷邓小平理论:是否定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阶级斗争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发展经济为核心,一切服从发展。他实际上认为社会主义不能够发展经济,要借助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对外开放,就是要引进资本主义,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接轨;
对内改革,就是要把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把国有经济改为私有制经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允许少数人成为资本家。这条路线在其初期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威力,先是农业,接着是特区经济,继而全国工商业,都有迅速发展。这种发展带来了两种消极后果,一是贫富分化,二是政权腐败蜕化。这是制度性变化的必然后果,不是临时性的改革过程中的暂时现象。阶级分化、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会日益严重尖锐,贫弱群体的反抗会日益增加,这将威胁现政权和局势稳定。这种矛盾越是激化,政权就越是需要加强镇压措施,加强舆论控制,政治体制民主化的改革就越难以进行。而单纯的镇压,只会激化矛盾,导致总爆发,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我们正在接近这种爆发点,亟需采取缓和措施。
共产党为什么失去人心?
无非是两条,一是伤人太多,二是自身蜕化腐败。
⒈为何伤人太多?可能有下列原因:
⑴阶级斗争本身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对阶级敌人的伤害,对敌人潜入内部防范的过当,这是难免的,必要的代价。关键是提高辨别真伪的能力。
⑵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多样性同共产党所要求的单一的纯洁性的矛盾,人的社会观念的多样性和统一的共产主义新人观念单一性的矛盾,要强行把多样性变成单一性,这势必会伤害多样性。关键是宽容,容纳多样性的存在。
⑶革命队伍内部、党内和政府内派系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随意把这种争斗贴上路线斗争的标签,冠以机会主义等种种罪名。要否定革命是在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理论,要彻底消除这种教条的影响。
⑷领袖或领导人的唯我独尊的私欲,随意把反对自己的人冠以种种罪名。要限制领袖和领导人的私欲和狂妄。
⒉为什么夺取政权后自我蜕变?
包括我们在内的各个执掌政权的共产党,都巳经蜕变,丧失其本色。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下列一些:
⑴地位发生了变化,从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工农大众,革命时是依靠的对象,执掌政权后是被治理的对象,就是被统治的对象。户口制度对农民的歧视,工人不能提干的规定,一建国就制定了这种限制工农的制度,就显示了这样一种变化趋向。工人、农民不是主人,不是统治者,而是奴仆,是被统治者。要勇敢地正视这种现实。当然,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来看,防止农民进城,是稳定国家大局的必要措施,无可指责。这也表明,工农大众地位的这种变化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革命家和工农大众在革命时期建立起来的感情联系,在建国初期,掩盖了工农大众地位这种变化的真象。
⑵权力的诱惑。掌握了相关范围的政权,就掌握了这个政权管治下的资源,就可以支配这些资源,利用它为自己谋取私利。
(3)人性的自私.。人是不是就有为自身生存谋划的本性?
(4)改革的某些措施,诸如市场化、工人下岗、国企抓大放小,加剧了腐败的过程。
结论
⑴马克思主义三而剩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马克思的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的,抽去了他的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他的政治经济学的体系也就崩溃了。他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剩余价值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上的,抽去了剩余价值论和放弃共产主义理想,他的科学社会主义大厦也就冲倾倒了。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的马克思主义,现在只剩下他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
⑵似乎已经认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可能实现,中国要实行民族复兴只有借助于资本主义。似乎已经确定了中国改革的目标模式是资本主义。这个结论也许下的及时.但也可能过早了一些,这将影响整个世界今后的发展方向。
⑶看来,中国已经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官僚资资产阶级和民营资产阶级以及外国资本已经或将在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工人和农民将处于被支配的弱势地位。
⑷看来,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革命的政党。现在一再宣传强调的要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不管我们主观上怎样想或者承认与否,但这实际上就是把中国共产党变成为由少数人组成的统治集团执政的工具,我们现在正处于这种转变的过程中。
⑸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将会日益激化。两极分化将会迅速扩大,社会动荡的因素将会大大增加,社会冲突将会日益加剧。
⑹社会主要矛盾可能是工人、农民和其他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同统治集团以及各种资本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主要表现形式可能有,工人保护国有资产和争取自身合法利益和生存权的斗争,农民反对苛捐杂税和地方恶势力欺压的斗争……。
⑺面对这种社会局势,可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加强镇压,结果会陷入反抗--镇压、镇压--反抗的恶性循环,从而最终导致更大的社会动乱。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为了转移人们的视线,有可能鼓吹对外扩张的的大民族主义,甚至有可能采取对外扩张的行动。另一种可能的选择是,政府采取超然的态度,协调社会矛盾各方的利益,缓和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尽可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这有可能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可能会使中国走上西方社会民主党的道路和政府模式。实际上我们从前几年开始就作出了第一种选择,强化了镇压机构,公开宣称要把反抗消灭在“萌芽状态”,结果安全局势越来越坏,很难收场。第四代领导人接班执掌政权之后,有可能改取第二种选择,采取疏通和缓和社会矛盾的有力措施,逐步建立起类似西方社会民主党政府的社会保障措施。
⑻在邓小平理论之后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可能主要是以消除邓小平理论造成的两极分化的消极后果为其主要历史使命和主要内容。以江朱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主要是执行邓小平的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采取了伤筋动骨的大手术,造成了大量工人失业、县以下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和农民负担加重的局面,采取的镇压和缓和矛盾的措施均未显著见效,很难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这不是以领袖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有没有提出崭新的历史课题、有没有按照马克思主义原则解决了这个历史课题所决定的。第四代领导人有可能担当起解决这一历史课题的伟大任务,但问题是,能不能解决得好,能不能扭转局面,使中国重新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