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 离奥斯卡有多远?] 章子怡奥斯卡影后
发布时间:2020-03-28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说实话,我更喜欢美国的影迷,他们更加理性。在中国,如果我不和影迷合影,他们就会说再也不看我的影片。” “不长脑子的人离成功更远。”这是两年前章子怡接受一家时尚杂志专访时抛出的一句狠话。
两年之后,这个从北京胡同里走出来的瘦弱女孩儿已经成为国际名利场的常客,她的粉丝已经习惯从海外媒体的报道中了解她的动向:她跟德国记者谈感情问题,向美国记者抱怨香港的狗仔队。国内媒体想采访到她,已经很难很难了。
美国媒体用野心和大胆这样的字眼来描绘她,还特别拿她和巩俐做对比,认为形象优雅的巩俐固守东方,而章子怡敢来美国闯天下,成为离奥斯卡最近的中国女星。
“我才不会像阮玲玉那么傻呢!”
她的绯闻与国际声望一同勃兴,精明、拜金、不择手段,是圈子内外关于她的简明描述。
关于她在国际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圈内流传着一个著名的段子:第一次因《我的父亲母亲》参加柏林影展,张艺谋在名单宣布前特地叮嘱她,“等会宣布得奖,不许跟我上台。”结果一宣布得奖,她便笑咪咪地站起来,跟到台上,和张一起举银熊,于是全世界都看到穿肚兜的她。
除此之外,还有种种不誉之词。一些圈内人士更有直接批评:成龙生日时她坐在大哥腿上喂提子,绯闻顿生。李安也说了,“章子怡太开放主动了些。”《卧虎藏龙》里合作过的张震更是直言不讳:“这是她自找的。”
来自娱乐圈的小道消息难分真假,也难免放大走型,要想杜绝绯闻,只有谨言慎行,此外还要锻造自己的钢铁神经。章子怡修炼几年,渐渐觅得真经。一度为与成龙的绯闻陷入自闭的她,如今坦然面对关于《艺伎回忆录》的指斥,对于个中无稽之谈更是不屑一顾。
透过媒体的观察,她的为人是越来越周到,即便是对周遭的工作人员也和颜悦色,但是谈到敏感话题,她也会凛然正色, “想伤害我的人没戏!”“我才不会像阮玲玉那么傻呢!”
德国《南德意志报》此前刊登了她的专访文章。采访者的第一个问题是:“您第一次读完艺伎的故事后反应如何?”章子怡说,“我禁不住流泪。我花了很多时间来理解我要扮演的艺伎小百合,理解她作为艺伎的无尽痛苦。她必须从小经过严格训练,被迫失去处女纯真,不准恋爱等等。我一进入角色,就把一切都看成是现在时。我就是小百合本人。”她说,“我是经过长时间的试镜才被选用的,我必须展示最好的表演,就像人们对一个艺伎所要求的那样。”
当记者问“导演是否计划过在这部影片中安排裸戏”时,章子怡回答说,“没有。我没有必要演裸戏。首先,我是一名中国女性,在性方面总还有些保守。其次,我认为我有一个相当美丽的背部,只要我露出背部,就已经足够了。”
与巩俐的对比,不仅是国内媒体爱问的问题,国际娱记对此也甚为敏感,这位德国记者打断章子怡的谈话,问道:“张艺谋也发现了巩俐,并且很重用她。现在亚洲好多媒体说您是小巩俐,您不觉得这是小瞧您?”
章子怡的回答练达稳健,“人们将我们一起比较,是因为我们与张艺谋的关系。她(巩俐)确实是一名大牌女演员,因此,人们将我与她比较,是我的荣幸。我在看完影片后立即打电话向她表示祝贺,她演得很好,我简直佩服得无话可说。我还记得,在演出时,每次我作为小百合站在她面前时,我都很惶恐。我现在还为电影里我们在一起的镜头并不多而感到遗憾。”
说英语的章子怡似乎总显得更为开朗坦诚,这一次她甚至坦然与德国记者说起了婚恋。她对导演罗伯?马歇尔的敬业印象很深,马歇尔设计了一个镜头,要小百合用引逗的眼光看一个在大街上路过的骑自行车的男人。她演了29次,都找不到感觉。导演便耐心地启发诱导,终于在第30次拍摄时成功。回忆起那令男人心慌意乱的一瞥,章说:“我终于用那种眼光看了那个男人一眼。我相信,我在生活中从来没用这样的眼光看过男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眼光啊!这种眼光可能在将来会有助于我。”
敏感的记者马上从最后一句话中听出了弦外之音,追问:“为什么在将来?您已经27岁了。”章直率回答:“我现在简直就是没有找男友甚至结婚的时间。如果真的找到,也非要我的父母同意不可。我在今后几年还要集中精力于我的事业。”记者紧追不舍:“那就没有你喜欢的男人了吗?就没有美国男演员让你喜欢的吗?”章子怡的回答更直率:“我喜欢电影《断背山》中的那个男人,杰克?格林哈尔。也许他将来有可能……”
“张艺谋是一位伟大的教员,他对我太重要了”
1979年出生的她常被误认为是80年代生人的典型代表,实际、强悍并且自我,这样的人似乎是不容易被伤害的。
但是她在访问中却总是透露出脆弱和被动。这个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头一年常有弃学念头,因为表演功课的压力站在校门口掉眼泪,不敢进门的女生,似乎一直没有获得镜头前的充分自信,即便是在已经确立国际地位的今日,仍然会陶醉于导演的一句赞美。
美国《明星在线》杂志曾对章子怡进行过一次专访。她在访谈中表示,拍摄《我的父亲母亲》时,她等待了5个月才得到张艺谋的一句赞扬――“做得好”,“就这三个字让我当时就忍不住哭了起来,这三个字也是我每天拼命工作直到现在的动力。”
拍摄《卧虎藏龙》时仍然如此。“在拍摄的5个月中,我就那样孤独地挨着,寂寞时就给母亲打个电话,说完‘怎么没人认可我啊’就失声痛哭。母亲边抽泣边安慰我说:‘好演员不怕受人冷落。’那时候,我体力和心理压力其实都很大,人瘦得只有90斤。母亲每次来探班,都带来一大堆补品,那几大包东西比她人都高,不知她是怎么千辛万苦拖过来的。”
她每天结束拍摄之后都会在片场多待5分钟,等待着李安的拥抱。“与演员拥抱是他的习惯,他每天工作结束后都跟周润发、杨紫琼拥抱,但是我,一直等到关机那一天,这个拥抱我一辈子都记得,我没有白奋斗,那是我一生中很重要的瞬间!”
这种不自信也表现在她与媒体的关系上。几年前,她曾对一个朋友说:“见了记者,不知道说什么好,也不知道笑还是不笑。笑了,他们会写我只会傻笑,不笑,他们会说我架子大。”
《卧虎藏龙》打开了章子怡在西方的市场,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个中国女孩。她对美国记者说,“说实话,我更喜欢美国的影迷,他们更加理性。在中国,如果我不和影迷合影,他们就会说再也不看我的影片。在北京,所有人都知道我长什么样,他们会在街上拦住我,媒体会偷拍我的住处。如果可以,我想一直留在美国生活。”
赞美和鼓励令她增添了底气,那个总是在等待机会,渴望表扬的她,日前在接受美国《底特律自由新闻报》专访时终于说了硬话,“大家都告诉我,子怡你真幸运,这么年轻就和那么多知名的导演合作。我知道这都是事实,不过有时候我在想,这些大导演选择和我合作,可能也是因为我能做到他们所喜欢的表演。”
自信心的增长让她变得慷慨,对巩俐、周迅等女艺人她都不吝赞美,回避多年的张艺谋如今也一再被她提及,“我有一位最好的老师,是张艺谋发现了我,他是一位伟大的教员。”
“这样一个人,我没当众谢他,挺内疚和伤感,他对我太重要了。既是老朋友,又是多年来帮助我成长的良师益友。”
被西方媒体捧上天
章子怡的野心到底有多大?这是媒体关注的话题,尽管她在受访时表示,“奥斯卡金像奖比不上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仍有许多人认为,这只是她在未登顶前的一种姿态。
27岁的她已然超越前辈,成为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最靓丽的一张名片。她的传奇里有机遇和努力,更有眼光独到的取舍。自言平常家庭出身、“不是蜜罐里长大”的她,对待金钱却有极为开阔的胸襟。
出演《我的父亲母亲》之后,章子怡也曾一度陷入迷茫。是和其他明星一样,趁着大好青春年华和日益上升的名气,多接拍一些电视剧和广告,多挣一些钱?还是甘愿坐冷板凳,冒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坚持上大银幕?
动摇中的她差点签约当时非常受关注的一部电视剧:央视版《笑傲江湖》。但是,最后她又改变了主意,这当中,张艺谋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选择和坚持虽然流失了部分国内观众基础,却保证了品味和身价。接拍《我的父亲母亲》时,她的片酬为15万元;等《卧虎藏龙》剧组找上门时,章的身价已经翻了一番,达到30万元;在成龙的《尖峰时刻2》中,一个大反派的角色为她带来了高达100万美元的片酬!
2001年,张艺谋导演《英雄》,众星云集。明知自己就算参演也不过是片“绿叶”,章子怡还是以学习的姿态出演了如月这个角色。这部影片给李连杰的钱包装入了2600万元人民币,给梁朝伟和张曼玉各约1500万元人民币,而给章子怡的却只有别人的1/10――160万元人民币。但事实证明,这半年是从影后的章子怡最有收获的一段时间。
她在好莱坞的打拼被香港鬼才导演王晶贬低为“廉价女工”,“章子怡的片酬能跟茱丽亚?罗伯茨相比吗?在好莱坞大概分5级,章子怡绝对属于最低档次的那一级。”但是与低片酬形成反差的是西方媒体的赞誉和热炒。
21岁亮相世界的她,先是入围《时代》周刊全球百位名人排行榜,接着又被《人物》杂志评为全球50位最美丽人士,随后赫然登上《新闻周刊》封面,作为该刊解读中国的一个闪亮符号。2005年3月,美国著名刊物《名利场》将章子怡和另外9位明艳照人的美国当红女星一同放在封面上。同年11月,美国《君子》杂志与其他10个国家及地区的《君子》海外版的联合调查,通过各国及地区的网上调查或正式投票,选出各国及地区最性感的女人,集合而成为“地球上最性感的女性”,这一次,章子怡荣登全球性感女性排行榜榜首。
“在别人的印象中,我是一个特精明的人,我会安排好自己的一切。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没那么聪明,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干嘛。我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自知之明,我不会不知天高地厚、忘乎所以。我不会以为上了《时代》封面就怎样,《纽约时报》整版报道了就怎样,如果你想清楚这个,你就不会晚上睡不着觉。”
一个冷静、坚定的章子怡行走在走向奥斯卡的星途上,越来越舒展,越来越自如。“其实对不能理解你的人,你解释一辈子也没用。”不过,她还是想告诉那些看不起她的人:“运气只是一时,不是一世!”
相关热词搜索:章子 奥斯卡 有多远 章子怡 离奥斯卡有多远? 章子怡奥斯卡终身评委 章子怡奥斯卡影后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