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壁垒:企业走向海外难题】2017绿色贸易壁垒案例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8月1日,欧盟委员会向中方递交相关通知称,将对中国自行车继续征收5年的48.5%的惩罚性关税。   这对于出口欧盟的中国自行车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在中国产品出口增多的情况下,出于保护自身企业利益,近年来,欧盟与美国针对于中国企业的“反垄断”与日俱增。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的出口产品正从劳动密集型向具有高附加值的知识产权型转变。“其争夺会比WTO贸易战更为激烈,因为这些跨国企业不愿做粗放型的产品,高附加值的知识产权型的产品是其核心竞争力。”8月14日,通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领科技)董事长陈伍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不无担忧地说,过去的六年,通领科技与美国竞争对手(其中有属于世界500强的企业)和美国政府机构进行“车轮战”,创造了中美知识产权诉讼中的多个第一。
  在他看来,随着中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增多,接下来我们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官司。“以侵权为由,真正的目的是把中国企业排除在其市场之外。”
  恶劣的环境下,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成为一个迫切的话题。
  
  从被动到主动
  美国政府强制每家每户安装漏电保护断路器,而且保护装置必须每两年更换一次。
  这创造了一个每年几十亿美元的巨大市场,20世纪80年代以来,来自欧盟、日本等地的几十家企业先后进入,想分享这一蛋糕,但由于美国知识产权壁垒森严,这些企业均折戟沉沙。
  上海美好电器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漏电保护器,1998年进入了美国市场,消费者反响不错,董事长黄华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须不知,三个月后就收到了传票,美国莱伏顿公司上诉到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随后后者对其展开 “337调查”。
   “337调查”是依据“337条款”,该条款规定,如果进口行为存在不公平竞争或者不公平做法(主要是侵犯美国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可能对美国产业造成抑制,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就可以应国内企业的申请对外企进行审查。
  一旦被认定,该委员会就可以从海关发出禁令,禁止产品进口。
  多位专家向本刊记者表示,面对“337调查”,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退出美国市场,要么应诉,但后者费用高昂贵,且成功机率不大。
  黄华道选择了被动应诉, 2007年,官司总算结束了,但随后又被另一“巨头”帕西西姆公司告上法庭。
  8月7日,黄华道在电话中向本刊记者无奈地表示,十多年的时间,没少吃苦头,黑发变成了白发,耗费了几千万人民币。
  黄华道领教了“337调查”的威力后,后来者陈伍胜亦面临如此难题。
  陈伍胜领导的通领科技专门针对美国市场生产漏电保护装置,因为其产品相比物美价廉,在美国上市后半年时间内,就占领了全美约10%的市场,这些引发了对手的恐慌。
  随后,同样是莱伏顿,以侵犯专利为由把通领科技在美国的两家经销商告上了法庭。
  在是否应诉的问题上,陈伍胜和他的团队曾陷入了两难。
  “对手”莱伏顿一开始就来了个下马威,在约一年的时间内,先后在美国3个州的4个地方法院以同样的案由和权力要求,把通领科技的4家美国经销商诉至法院。
  这无疑增加了通领科技的应诉成本和难度,想让其望而生畏。但这些并没有吓住陈伍胜,2007年7月,美国新墨西哥州地方法院最终判决通领“完全不侵权”。
  一波三折,胜诉30多天后的2007年8月,另一“巨头”帕西西姆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337调查”请求,同时向美国地方法院提交诉状,状告通领侵犯其2项专利。
  同时被告的还有中国其他三家出口美国的公司,包括上文提及的上海美好电器有限公司。
  2009年5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最终裁决,禁止涉案的中国企业向美国出口漏电保护产品。这意味着中国相关产业链3万人面临失业和每年数十亿人民币出口额的丧失。
  陈伍胜不服,提出上诉。2010年8月,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庭判定:通领科技没有侵权;撤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错误裁决;要求解除海关的有限禁止令。
  这是中国民企首次推翻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裁决获得胜诉,一度让陈伍胜和公司高管们非常兴奋。
  但一周后,莱伏顿卷土重来,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申诉,要求启动“337调查”。
  面对竞争对手的习惯性挑衅,陈伍胜决定:“不再被动应诉,必须‘以攻对攻’。”
  2010年10月28日,通领向美国新墨西哥州联邦地方法院起诉莱伏顿,理由是莱伏顿违反双方于2007年11月签订的和解协议,并要求赔偿损失。
  2010年12月,新墨西哥州联邦地方法院判令莱伏顿撤销其“337调查”请求。
  当年12月,全国工商联宣教部召开的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新闻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表示,通领科技的一系列获胜,标志着中国民企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已从被动防御向主动进攻转变,对中国企业应对美国“337”调查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练好基本功
  正因为如此,通领科技这家民营企业名声大震,陈伍胜本人亦被评为2010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陈伍胜表示,应对“337调查”,基本功很重要,应该从科研上发大力气,从自主知识产权上多做文章。
  据介绍,漏电保护装置的核心技术在于用动作结构实现断电,美国漏电保护行业通行的是“机电一体化”技术,靠着这一技术,他们已经把30多家国外企业统统赶出了美国市场。
  而通领科技独辟蹊径,采用的是永磁式电磁动作原理。这一曾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的发明,代表着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占领了技术的制高点。
  “如果我们的产品在技术上有任何的瑕疵,花再多的钱,请再好的律师,也不会有今天的结果。”陈伍胜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通领科技有一个专利的“储蓄制度”,一旦有专利和产品被美国企业告上法庭,马上就推出新的专利产品进入市场,让对手打不胜打,同时也让自己的经销商心中有底。
   即使在美国海关执行有限禁令期间,通领科技仍然有新的产品在美国市场销售,其收入正是打官司的经济来源。
  多位业内专家在受访时表时,企业本身重视科研,且敢于积极应对,是赢得这类知识产权官司的不二法宝。
  
  亟待重视与支持
  “以侵权为由,实际是一场市场争夺战,真正的目的是把中国企业排除在其市场之外,维持现有市场格局,保护他们的独霸利益。”陈伍胜说。
   据悉,通领科技应对海外官司已经花去了1000多万美元的诉讼费。而这类官司本身意义非凡,可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借鉴。
  分析人士表示,高昂的成本,如果完全依靠企业自身力量显然有些单薄。这表明中国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亟需来自各方面的支援与支持。
  专家建议,当前迫切需要解决“走出去”企业应诉的资金短缺问题。包括探索建立应对海外诉讼风险基金;对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企业给予奖励扶持;从科技立项、技改到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方面,给予“走出去”企业政策倾斜;建立完善海外诉讼保险机制;放宽对海外法律诉讼用汇的审批与管制;税务部门应采取减免税和延长纳税期限措施,并探索研究将海外的律师费用列入企业成本予以抵扣等。
  在海外的“五连胜”原本来之不易,更让陈伍胜忧心忡忡的是,国内对于本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还不够。“我们没有发挥主场优势。”
   莱伏顿和帕西西姆公司在美国对通领科技提出上诉的同时,通领科技在广东对上述两家公司亦提出上诉,指出其侵犯了通领科技的知识产权。“在国内的官司完全是为了策应美国的官司,作为谈判的一个筹码,但遗憾的是,很不理想。”说起这些,陈伍胜很是痛心,语调突然提高。“现在不是为一个企业而战,而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交学费,探讨如何应对知识产权官司壁垒和陷阱。”
  在陈伍胜看来,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核心,都是保护本国民族工业的根本利益,尤其是在国外的经历让他对此深有感受,但国内相关单位对此重视不够。
  
  □ 编辑 潘阳 □ 美编 庞佳

相关热词搜索:贸易壁垒 难题 走向 贸易壁垒:企业走向海外难题 海外贸易壁垒三大案例 美国国际贸易论文范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