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维也纳世博会,洋人代表大清国]1873维也纳世博会
发布时间:2020-03-2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在维也纳世博会上,中国参展团是清一色的外国人。虽然其时条约框架下的近代通商法则已经代替了朝贡体制,然而清政府对于近代商业浪潮还是欲迎还拒。 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机器展览厅。
南都周刊记者_沈玎
维也纳世博会主题 纪念约瑟夫皇帝执政25周年
主要发明:电动机。比利时人的齐纳布•格拉姆在操作环状电枢自激直流发电机时,接错了线,即把别的发电机发的电,接在自己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这时,他惊奇地发现,这台发电机迅速转动起来,发电机变成了电动机。这个偶然的错误导致电动机的发明,拉开了电气时代的序幕。
1908年,春寒料峭的背景,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的一张办公桌上留下了一行潦草的字迹:“ 罗伯特•赫德,走了。”这位总揽了中国海关税务47年的英国客卿的离去,宣告了一段半殖民地特色的中外特殊交往历史的终结。
在赫德执掌中国海关的47年中,功勋显赫,而承办参加国家博览会便是其中之一。也因此,中国之于世博会,当时被戏称为“赫德之赛会”。
1870年,当时的奥地利政府向世界宣布:举办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并邀请中国参会。一开始,总理衙门认为世博会是“炫珍耀奇”的无益之举,以“中国向来不尚新奇,无物可以往助”为由拒绝参加。然而不足为外人道的是,清政府既缺乏经费又缺乏专办世博会事务的外交人才。
此后,经不起奥匈帝国驻华公使的反复游说,清政府勉强同意民间商人自愿选物赴会。这个巧妙的做法既规避了政府资金支出,又没有抵触奥国的意愿。1870年底,总理衙门便委托赫德在各口岸晓谕民间工商人等自愿选送物品参加展览,展品免征出口税。两年前的1868年,清政府还委托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担任中国外交使团团长,出使美国。
中国代近化在最初几十年间,呈现出光怪陆离的气象。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务渐兴,条约框架下的近代通商―外交法则已经代替了朝贡体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同文馆也早在1860年代初设立,然而清政府对于近代商业浪潮还是欲迎还拒。
此时的上海,已开始进入繁荣时期。更多的外商――以英国商人为主,其次是美国商人,后来又加上欧洲大陆普鲁士、丹麦、荷兰、瑞典、比利时等国的商人,以及1871年以后的日本商人,都纷纷选择上海作为他们在中国的贸易基地,并设立了领事馆。
在1873年的维也纳世博会上,中国参展团是清一色的外国人,不过,来自各国的参观者还是看到了中国民间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国官府和皇家所用的各式精美瓷器。展品小到米面油盐酱醋茶等土特产,大到雕刻屏风、红木家具,应有尽有。《万国公报》称:“中国寄往各物遐迩,争观恐后,以为见所未见也。”
维也纳之行的成功使清政府感到满意,总理衙门对以后各国邀请参加世界博览会的照会基本上都承应下来,交海关总税务司署办理。一直到1904年,清政府才从赫德手中收回承办权,由中国人自己承办世界博览会展览事务。
相关热词搜索:维也纳 世博会 洋人 1873维也纳世博会 洋人代表大清国 1873维也纳世博会 洋人代表大清国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