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图书馆进去条件_湖北省图书馆:一座图书馆的百年之路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有一种说法是,一国文化发达与否,就看他的图书馆发达与否。作为中国最早的省级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已经走过百年。省图书馆的百年之路不仅是图书收藏之路,也是湖北文化的发展之路。百年间,它品尝过起步时的苦涩,体验过躲避战难的艰辛,也经历过门庭若市的繁华。不久,它又将迁至沙湖。在那里,百年老馆将以全新的面貌来迎接新老朋友。
  
  中国最早的省级图书馆
  
  3月14日,武汉狂风大作。位于蛇山南麓的湖北省图书馆,在一片摇晃不止的绿树中,越发显得沉稳庄重。泰然自若的它,距今已有107年的历史。
  湖北省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和巡抚端方等人创办,是中国最早的省级图书馆。该馆原址位于武昌兰陵街(今武昌解放路人民电影院处),后迁至博文书院(今武昌区公安分局处)。
  1936年,湖北省图书馆搬到了现在的位置。全馆正中央的历史文献楼,正是于那一年竣工。该楼由缪恩钊、沈中清设计,汉口袁瑞泰营造厂负责施工完成。截止到1980年,这座楼就是整个图书馆的全部。
  历史文献楼东西长66米,中部进深20米,高155米,占地1450平方米,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建筑。歇山琉璃瓦的大屋顶,朱红的顶檐圆柱,粉假麻石的外墙,均体现了它浓郁的中国传统特色。同时,当时并未普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让它十分坚固。整个建筑除了外部雕花在“文革”时期被破坏之外,基本上保持着70多年前的原貌。
  据湖北省图书馆副馆长贺定安介绍,特藏楼也是中国少有的图书馆专用建筑。同一层楼中被前后隔成两半,前面供阅览,后面供藏书,藏书室则被上下一分为二,将2层楼隔成4层,
  湖北省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全部珍藏于此楼之内。在特藏楼内,那些标有“北库”、“南库”字样的书柜都是清末原物,距今有100多年。书柜上陈列着极其宝贵的古籍珍本、善本文献,其中不少为海内孤本,包括元刻本《佛说无崖际总持法门经》、明印本《高太史大全集》《世说新语》等。这块1000多平方米的地方,共计收藏了45万册古籍文献。
  
  抗日时期西迁恩施
  
  这些珍贵古籍能够保存下来,对于饱经风雨的湖北省图书馆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938年,日军逼近武汉,为使中华文化遗产不落于敌手,湖北省图书馆奉省政府之命开始西迁。
  时任馆长谈锡恩临危受命,指挥17名馆员,将约14万册馆藏中最为贵重的古籍和中外文图书择出约98000余册装173箱,同其它部分书刊一起搭乘省教育厅安排的最后一班船开始图书运迁。由于西迁的交通极其不便,途中又屡遭日军空袭,所以过程十分艰辛。
  西迁途中,省图相继在秭归、巴东、兴山、恩施等地开辟过六七个新馆址。直至1941年3月,从武汉运出的图书、版片才全部汇集恩施。在恩施,省图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开馆,前后度过了7年的艰苦岁月。
  抗战胜利后,湖北省图书馆迁回武昌。迁运之前将图书复本、房屋、器具及建筑新馆舍的文卷等,均拨交湖北省立恩施图书馆,为鄂西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有人评价,此次西迁的规模之大、书籍之多、路线之长、历时之久,堪称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之最。虽艰苦备至,却损失极小,十分成功,为文化抗战、传播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曾是全省的文化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省图书馆西迁时期,仍然发挥着文化传播者的角色。
  当时的恩施,湖北省政府已经迁来,还有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农校、商校、联合中学等学校,其热闹氛围不言而喻。全国有不少文化人辗转或途经至此,一时形成了“恩施文化圈”,省图极大地满足了各界的阅读需求,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这也体现了当年湖北省图书馆建立的精神。1935年10月1日,时任湖北省国民政府法制史主任的刘复,在新馆奠基仪式的致词中慷慨激昂地说道:“(今天)不但为本馆奠基,实为湖北文化奠基。”
  1949年以前,这里是武汉的文化区,为全省观瞻。1949年以后,这里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上世纪80年代前后,湖北省图书馆周边聚集了中南财经学院、武汉师范学院、湖北教育学院等一批颇有实力的文化教育机构。
  文革之后,全社会掀起读书热潮,普通群众的求知欲很强。同时由于民间文化资源欠缺,高校图书馆规模尚小。湖北省图书馆当时多达400万册的藏书量,自然成为了武汉市以及全省人心目中的“文化圣地”。
  刚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年里,由于前来借阅的人太多 ,曾出现过办证排队排到街上的情景。
  “那个时候,楼梯间都坐满了前来看书的群众,工作人员都几乎不能进出。”贺定安回忆当时的读书热时,唏嘘不已。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文化资源的增加,湖北省图书馆爆棚的情景一去不返。虽然现在全馆的日接待人次只有3000人左右,但它身上的文化气质却并未减退。
  现在已经在武汉电视台工作的李女士,回想自己的考研生涯仍很欣慰。当时她家住汉口,却每天坐公交车往返于两镇之间,在湖北省图书馆自习室潜心复习。
  “那里是一个可以让人静下心来读书的地方。”她说。最终,她顺利考取当年的研究生。
  何定安介绍,有很多来图书馆的人都有李女士的这种心态。“很多人家里的环境比这里自习室的环境要好的多,他们之所以愿意来就是因为这里的文化氛围。”
  除了满足普通读者日常阅读、自习的需求外,湖北省图书馆还是许多做研究课题人士的必去之处。上世纪70年代,著名作家姚雪垠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时,就经常浸身于省图之中。
  
  新馆将成为文化销品茂
  
  在百年历史中已经数次迁徙的湖北省图书馆,如今又面临着一次新的转折。
  为了打造首义文化区,湖北省图书馆将搬迁至武昌沙湖南侧。除了作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特藏楼将会保留之外,其余4栋建筑将全部拆除。
  位于沙湖的湖北省图书馆新馆占地100.5亩,总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总投资6.4亿元。主体建筑占地10万多平方米,共分为地上八层,地下二层。新馆藏书将达到1022万册,预计日接待读者超过1万人。
  内部结构上,新馆将打破藏借分离的传统,把全部图书陈放与阅览布置在一个空间,实现藏借一体化。读者走进图书馆,可实现“一站式服务”,犹如走进图书超市,可在书架上随意选择,快捷地办理借阅手续。不但为读者提供了极大便利,也有效地降低了图书馆在此服务上的管理成本。
  在湖北省图书馆新馆内,不仅会有诸如数字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盲文图书馆等常规设施,还很有可能会有诸如音乐厅、咖啡厅等广义上的文化设施。
  “我们不仅仅是把它打造成为一个图书馆,而是一个文化销品茂。”贺定安说。■

相关热词搜索:图书馆 湖北省 一座 湖北省图书馆:一座图书馆的百年之路 地铁到湖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地铁站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