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见识“北京镑”:北京市地图高清版2018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不见识伦敦哈罗德(HARRODS)百货商场,你绝对想象不到什么叫奢侈豪华、什么叫一掷千金万金、更不知道什么叫“北京镑”。   2010年12月27日,在伦敦帝国理工大学读博的中国留学生小周,陪同我和夫人光顾了这家世界顶级大商场。我们到达位于伦敦骑士桥(Knightsbridge)区的哈罗德时,正值下午2点半营业高峰期。远远地,一座全世界独一无二、外表金碧辉煌的宫殿式建筑,映入眼帘。那气派、那豪华,似乎连伊丽莎白王宫也逊色三分。我不禁倒抽一口凉气,惊叹道:“这是商场吗?是卖东西的地方吗?”
  小周笑着说:“是啊,怎么不是呢?只不过,里边的商品,说贵的,几千、数万英镑,甚至几十万英镑的饰品、服装、皮鞋等,比比皆是;说便宜的,几个英镑的小玩艺儿,也有卖的。”
  哈罗德出售“任何地方任何人需要的任何物品”――这是它的神话般格言。美国前总统里根担任加利福尼亚州长期间,曾有人送他一头大象,而这桩买卖就是哈罗德做的。一名英国商人经哈罗德之手购买了送给妻子的礼物:一架用600米长红纸和150卷胶带包得严严实实的奥古斯塔A109直升机,成为世界商业史上的佳话。
  创始于1849年的哈罗德,至今已有160年历史。1983年,埃及富豪、英国戴安娜王妃的情人法耶兹(Al-Fayed)家族买下了这家伦敦高档百货公司,并花费4亿英镑巨资重新装修,自此成为凡到伦敦的各国游人必逛的商业圣地。至今,哈罗德的地下一层还设有戴安娜王妃及其情人法耶兹的灵堂。遗照前还摆着法耶兹送给戴安娜的钻戒。据说这颗钻戒大的让人眩晕。
  我本是一个讨厌逛商场的男人。但哈罗德的名望,诱惑我一睹其风采。心里暗自思忖:“如果圣诞节期间不进去挂挂眼科,兴许会留下终身遗憾。”
  用摩肩接踵、人潮汹涌来形容哈罗德的客流,分量都不够。尤其让我惊异的是,人海里裹挟着很多中国人,三五成群的不少,说普通话的、广东话的、东北话的,都有,甚至我还听到了操武汉家乡口音的,你说如今中国人为啥就这么钟情豪华?
  2010年英国遭遇了近百年来少有的严寒。但伦敦哈罗德、塞尔福里奇(SEIRIDGES)等豪华商场反而比以前更火爆,原来英伦购物圣地的主角――俄罗斯、美国、日本、阿拉伯等国的富人,现在不知不觉中让位于中国人了。
  据英国权威零售业协会称,中国人现已成为英国顶级奢侈消费品的最大客户群。仅仅在2010年12月26-28日三天里,中国人就豪掷了10亿英镑,占英国奢侈品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而英国人的消费额只占15%。于是,《英国每日邮报》首创了一个概念,惊讶地把中国消费者称为“北京镑”(PEKING POUND)。意思是说中国人在给英国人派送来自北京的英镑。
  在哈罗德服装柜,我看见一个50来岁、身着皮夹克的中国男士,想买一件6000多英镑的外套。一位不懂中文的漂亮女服务员,赶紧叫来能讲一口流利普通话的男服务员,向他介绍这套服装的品牌与质地。也就三五分钟,那位中国男士就掏出中国银联卡,“刷”走了价值6万元人民币的一件外套。
  我当时看得目瞪口呆:天哪,一件衣服,就花掉了中国一个白领一年的收入呀!
  笔者非常熟悉的另一位中国30余岁的女士,其丈夫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是一个巴宝丽(BURBERRY)皮包,售价竟然高达8000英镑,等于8万元人民币。
  伦敦不少媒体报道说,英国人为抓牢一掷千金购买诸如古琦(GUCCI)、巴宝丽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奢侈豪华商品的中国富人,都招聘了会讲普通话的服务员。圣诞节第二天,仅塞尔福里奇每小时就有一万笔生意成交,比2009年同期增长40%。
  中国现在是英国第一留学生生源大国。约10万名中国留学生也是“北京镑”的奉送者。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哈罗德,每天都有中国留学生慕名光顾。陪同我们的小周来自北京,家庭殷实。他说,这三天哈罗德商品也打5折、6折,过时就恢复原价了,所以要趁此机会买一双品牌皮鞋,再加上在英国本土购买,又比在中国便宜二至三成。
  小周选中了一款休闲皮鞋,170英镑。我们一看,样式、质量确实都很好,他就毫不犹豫地刷了卡。脸上喜不自禁,假如平时买,要花350英镑。
  圣诞节期间,英国各种媒体上都充斥着中国人在英国疯狂消费的报道。当然也有另一个因素在推波助澜,那就是人民币与英镑的汇率,近两年上升了30%,由15:1上升到10:1。这也让一些中国人,更舍得在英国大把大把花钱,既有奢侈消费的心理快感,也有买了便宜的满足。■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 见识 在伦敦 在伦敦见识“北京镑” 北京镑在英国大受 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