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差点味道】 外婆味道(和谐世纪店)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在民众乐园看完电影,如果是饭点,你可以走向对面的小巷子,巷子里挨家都是小餐馆,家家主打“小黄鱼”,每家门前都会有个嫂子招揽你:里面坐咧,吃味道,吃味道。 “小黄鱼”是不是真好吃另说,个人觉得“吃味道”这三个字从地道武汉嫂子的口里讲出,真传神――仿佛概括了武汉街头餐馆的精髓――武汉人讲味口,更讲口味。
经常有人问我,在武汉做什么投资合适,我想来想去,只有开餐馆――吾未见好吃如武汉人者也――所以《大武汉》的美食栏目“绝对手册”以及结集出版的《大武汉美食指南2010》才会如此受欢迎。《大武汉》美食专栏作者高小蛮也有同感,所以在最近几期的专栏里教大家开餐饮店。不过,我还是要负责任的提醒一下,我和高小蛮的观点都不代表本刊立场,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武汉满街大大小小的餐馆,《指南》里搜罗了500余家,看这众多的餐馆,总觉得差点味道。这500余家,最长的历史恐怕也不过20年。曾经在武汉有几十年历史的餐馆,现在都不在了。不过,《大武汉》的美食记者在走街串巷为读者搜罗美食的过程中,总能听到或见到一些残留的线索――老字号餐馆的线索,或人,或事。这一次,他们决定把这些线索串起来,讲几个故事,回味一些消失的味道。
《大武汉》创办以来,一直在讲各种各样有关武汉的故事。故事无非三种:过去、现在和未来。未来的故事,总是令人向往,催人奋进;现在的故事,有喜有悲,有满足也有不满足;而过去的故事,则往往令人怀念、唏嘘、遗憾。很难把大中华、祁万顺、老会宾跟现在的太子、湖锦、三五醇相比较,因为不在一个时间层面上。老字号消失的原因是历史性的,复杂的。但因为它们曾经的辉煌,就总让人遐想,如果不是历史给这些老字号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如果让它们留到现在,是否可以跟太子、湖锦、三五醇一较长短呢?唏嘘,遗憾!
《大武汉》的美食记者都很喜欢“古早”这个词,“古早”,意味着坚持和传承。要是在采访中发现哪家有古法炮制的美食,他们就欣喜不已,奔走相告。这,大概就是老字号的故事打动他们的重要原因吧。
通过美食记者的采访,我还发现:上个世纪武汉酒楼的主打菜并不都是现在一统武汉天下的鄂川湘,那个时候,苏浙徽鲁粤,才是值得上馆子吃的菜,而且各有各特色,各有各绝活,每个酒楼都有擅长绝活的当家大师傅,酒楼也敢于乐于打这些大师傅的招牌。大师傅带小徒弟,小徒弟成为大师傅。搁到现在,谁敢打哪个大厨的招牌,要么就是大厨被挖跑,要么就是大厨自己做大单干了。为什么纯真年代总是一去不复返呢?
消失的,不仅仅是味道。
相关热词搜索:差点 味道 世纪 21世纪差点味道 外婆味道世纪城店 昆明世纪城外婆味道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