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和培育中美战略互信|军事安全互信是中美战略互信基础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目前中国的军事装备体系仍以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第三代装备为骨干,以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第二代装备为主体。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的装备体系则以第三代为主体,有的甚至已经进入了第四代。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年初应邀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军自2010年初因美国对台军售而中断的高层交往正式恢复。期间,不仅中美高层达成多项共识,向外界发出了建立稳定的军事对话机制、推动两军交往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避免误解和误判的积极信号,盖茨还应邀参观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司令部,引发了全球媒体的关注和热议。
中美两军关系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美关系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也是两国关系中最脆弱、最敏感的领域。中美建交30多年来,在推动两军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方面,中方做出了积极努力。但横亘于中美军事交往中的主要障碍依然存在。中方认为,美国对台军售、国会限制中美两军交流的相关法案和美舰机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内高频度抵近侦察,是中美两军建立互信、发展合作的主要障碍。
事实上,影响中美军事关系良性互动的根本原因在于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基本战略互信的缺乏。两国的军事力量都力图避免与对方发生冲突,但是都相互将对方视为最大的潜在威胁,两国的军事力量建设和部署调整都会引发对方的猜疑。中国正常发展的军事力量被美国看作是对美国地区、甚至全球霸权的潜在挑战;而美国把军事力量部署重心从大西洋方向转移到太平洋方向,坚持对台军售,强化在东亚的军事存在和双边、多边军事同盟,也被中国视为实施战略遏制和包围的手段。尽管此次盖茨访华时在北京做出很多积极的表态,但随后在对日本和韩国的访问中,他仍然表达了对中国国防和军力增长的担忧。可见,在缺乏政治和战略互信的背景下,中美两军关系所具有的“零和”属性并未根本消解。因此,调整心态应该成为中美两国建立和培育战略互信的切入点。一方面,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美国要真心准备接受一个繁荣和强大的中国,消除对于中国发展的“过敏”心理,更加平等地对待中国。另一方面,中国要对外部世界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有所准备,特别是要着力稳定和规范中美关系。在中美力量差距逐步缩小的背景下,美国的国家性格正在发生变化。细致的对美外交有助于引导美国确定理性共赢的战略取向,相反则可能导致美国偏激化的政策行为。
建立和培育中美军事和战略互信,要求双方都不把对方当作敌人,不将对方发展视为对自己的威胁。事实上,美国对于他国军力的焦虑和担忧完全是自己营造的,是霸权理念的逻辑结果。中国国防和军力的发展根本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和挑战。这是因为:第一,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既没有谋求全球性军事优势、觊觎世界霸权的战略意图,也没有发动战争占领别国领土、颠覆他国政权的不良记录,美国大可不必为中国的国防战略定位忧心忡忡。
第二,中美两国都是世界大国,而且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共同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保持国际战略稳定的重要职责。中国保持正常的、一定规模的军力,对于塑造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稳定世界秩序和局势具有重要意义。这从总体上符合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第三,中国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军费开支仅相当于美国的10%。中国根据国防需要,研制一些新型武器装备,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需要。目前中国军事装备体系仍以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第三代装备为骨干,以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第二代装备为主体。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装备体系则以第三代为主体,有的甚至已经进入了第四代。
当前,中美军事关系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此次盖茨访华,来去匆匆,不可能迅速培育和巩固中美之间的军事和战略互信,但毕竟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开了一个头,也为继任者打开了“通向北京的大门”。美方应当拿出更多的诚意,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回应中方关切,切实推动两国两军关系向前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中美 互信 培育 如何建立和培育中美战略互信 中美战略互信基础 中俄问题阻碍战略互信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