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我只是个老师】俞敏洪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新东方在美国上市,造就了俞敏洪这个新的亿万富翁。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成功的老师,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商人,而俞敏洪自己经常会说:“我的职业就是老师”。
“对于我自己来说,把老师作为职业,下定决心以后,从来没有变过,包括做新东方。在这里,我仍然是以老师的身份出现。”
接受采访的时候,俞敏洪首先抛出了“事业”和“职业”两个概念。
“我有很多时候、很多机会可以做别的行业,比目前的新东方赚更多的钱。新东方可以进入房地产业,可以做歌厅,也可以进入游戏行业――只要我们愿意。因为新东方有这样的前提,有这样的资金实力。为什么我们全部没有去考虑?因为我觉得,做这些东西跟做老师没有关系。所以,我的事业整个围绕在了‘老师’这个职业。事业就是职业对外的扩展和延伸。”
俞敏洪说,一个人事业做失败了,仍然可以回到你的职业。如果职业做失败了,发现自己变得一无所能了,就只能回去打扫卫生了。
“对我来说,职业就是英语老师,往后扩展,就是英语和各个方面加在一起。比如文学、哲学,都可以用英语一起来教。我现在回到老师的位置上,相当轻松。以前本来就没有新东方,即使现在新东方又没有了,我还是什么都没有丢。我原来在北大的时候是一个讲师,现在让我再回去,说不定还赚了。如果不给一个副教授,我是不会回去的。我觉得始终有一个中心点――要利用自己的强项和别的人一起开创一份事业。比如你是一个会计,慢慢从基层干起,到最后创建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如果你是律师,也可以慢慢从基层干起,创建一个律师事务所。”
俞敏洪的创业是从北大出来后。创建新东方时,他已经工作了7年,并在别的培训机构工作了2年。“每个人所处的领域不一样,比如高科技领域有一个好的想法,如果不去实施,可能就被别人实施了,这个时候创业的机会或者说时机要抓得更加准一些。但培训这个行业不一样。如果想稳妥地做一些自己的事情,积累经验更重要。”
俞敏洪一直在强调,与人打交道一定要有“分享”的心态。“从小到大,我都是按照这条线做事情,做到现在都没有变过。”
他常常用“6个苹果”来做比喻:“你有6个苹果,可以做两个选择,一个是到树林里全部吃完再回宿舍,自己全部拥有这6个苹果,但失去了把6个苹果放到社会上交换无穷快乐的可能性。另一个选择是,你有6个苹果,自己吃一个,把另外5个带回宿舍,分给宿舍5个同学,得到的结果完全不一样。表面上,你丢了5个苹果,实际上得到5个同学的认可和好感,开始了感情交往,开始了互相帮助,而最后的结果,换回的无形资源比5个苹果要多很多。同时,如果我吃了你这个苹果,下次自己买了不给你吃,良心上过不去。在大学跟同学这样分享,到了单位,和你的事业合伙人也是这么分享。这一点非常重要。100元钱可以自己吃,也可以自己只用10元,另外的钱,想办法扩大自己的实力。新东方做到现在,几乎没有散伙的行为,凡是从新东方出来的人,都是理念上和别人不一样的人。我们的股东人数目前已经扩大到500个,包括新东方普通的老师和员工,其结果是新东方越来越大,人才越来越多。”
“我一直把工作分为3个领域或者说3个步骤:就业、职业和事业。”
“我一直把工作分为3个领域或者3个步骤,就业、职业和事业。只有一个不能做,就是千万不能失业。每次在电脑上打‘事业’两个字的时候,通常跳出来的第一个是失业,第二个才是事业。也就是说,大量的学生根本不用谈事业,事业离你们太远了,真正要谈的是能够不失业的问题。这就要从就业做起。找一份工作,不管是否喜欢,你先干,干上这份工作,有了一份职业,就可以赚自己的钱,不用花父母的钱,这叫就业。我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有一个口头禅:22岁以前,父母需要通过给一部分的经济资助到你大学毕业,这是父母应尽的职责。到了22岁大学毕业以后,不管你是读研究生还是做其他,再花父母一分钱,都是卑鄙的。从来没有听说一个老动物带着一个小动物过一辈子的。”
俞敏洪告诉记者,他们那代人,从小必须自己劳动,帮助父母干活,读大学的时候,父母不可能给一分钱。国家给22元一个月的生活费,靠这个维持自己的生活。大学毕业,想的不是理想,也不是梦想,而是赶快干活,挣钱养活自己。
“想抓住机会的敲门砖,就必须选定一家单位,从这个单位最基层的工作干起,并且以态度和业绩来证明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前途,证明自己对这个机构的喜欢,让自己在这个机构中逐步上升。所谓就业就是找一份工作而已,特别简单。我当初从来没有想到留在北京当老师。从北大毕业以后,我的英文水平还比较差,之所以留在北大,完全是国家分配。我在申请表上填的志愿,包括外贸部、外交部等,‘北京大学老师’的职位从来没有填。当时北京大学公共英语四六级课程非常缺老师,必须要留5到6个同学做老师。我是全班倒数第5名,所以被留下来。我知道自己不能丢掉这样的工作,如果我拒绝,就意味着户口会被打回原籍,这样我就要回到农村去。所以交给我什么工作,我都得干。”
一年多以后,俞敏洪把老师这个职位做了一个转向。
“最初我的概念,就当那么一两年老师,同时还看看有什么机会,或者出国,或者转到别的好行业去,没有真正想过自己干一辈子。直到当了两年老师以后,我转到第二步。就是‘职业’这个境界。”
俞敏洪在北大两年以后,下定决心一辈子不离开老师的讲台。当老师每周最多教10个小时的课,有多余时间可以读自己的书,而且还有寒、暑两个假期,可以出去旅游。“我这么一想,就决定这辈子当老师了。在北大当了那么多年的老师,确实过得比较舒适。当时我没有想到当老师可以拥有这么充分的业余时间,以及可以享受充分的空间,比如说,可以有出去旅游的机会。因此,也没有想到要从老师这个职业慢慢转向另外一个职业。”
确定自己一辈子的职业方向以后,俞敏洪最初的打算是在北京大学一直干到老,最好能做到北京大学三级教授或者二级教授,但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他所预计的轨道运行。
他说:“这里有出国的原因,也有北大跟我各种各样矛盾的原因。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北大时,我在校外培训机构教书,影响了北大自己培训机构的招生人数,结果北大给了我一级行政处分,这导致我下定决心从北大辞职。做新东方,不是我主动选择,而是一个被动选择。是被某种外来因素推动以后产生的一个被动慢慢转向主动的概念。”
同样也是英语培训老师的李阳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俞敏洪:“伟人是善良的!The greatest men are kind!”
取得成功以后的俞敏洪似乎没有变化,从脸到手都瘦得非常一致,与想象中财大气粗的新东方掌门人身份实在不相称。T恤、休闲裤是他的招牌装束,他甚至穿着一双白色运动鞋就披挂上阵了。
有人说他是学者,有人说他是商人,而他却说:“我是有点学者气的商人。因为我写的文章是别的商人写不出来的。”他的那些游历日记、感受,给员工们带来底气。按照他的说法,新东方要做长久,需要一些人文情怀的滋润。
当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他更像一个商人的时候,他辩驳道:“这个是要求嘛!没有创业的敏锐视角,没有创业的竞争意识,没有战略发展思路,新东方是活不下去的!不过,商人和老师的角色可以齐头并进,不必割裂。”
新东方上市后,俞敏洪在回答媒体的采访时,举了一个例子:“你种了一棵树,不能每天都说它长了多少,但是只要你种了,它就会生长。很多人都以为拥有雄才大略的人才能做事情,从本质上来说是对的,但雄才大略是一种心态,不是筹划。必须先有这样的心胸和感觉,再去确定目标,这样的人进入任何一个领域都能做成事情。为什么雄才大略不是筹划?因为每个人都有筹划,你说谁不想拿下一个帝国?”
俞敏洪也有自己的缺憾,他说:“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缺的时候,他的生存空间就被剥夺掉了。如果我们每天早上醒过来,感到自己今天缺点儿什么,感到自己还需要更加完美,感到自己还有追求,那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相关热词搜索:我只是个 老师 俞敏洪 俞敏洪:我只是个老师 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老师 俞敏洪简介人生经历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