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治与战略“回漩”?]日本政治大国战略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执政的民主党在第22届参院选举中惨败,丢掉过半数席位,日本政治重陷动荡、混沌期,酝酿新一轮格局巨变。但最令人关注的,还是在此变动不居的国内政治背景下,日本政界思潮、政策思想向“前鸠山时代”回流、外交安全政策呈现“返保守化”趋势。对全球、亚太及中国周边局势具有重要影响的日本政治、战略走向问题再度突显。
  
  谁的终结:菅内阁还是民主党政权?
  
  日本政界力量在经历了向朝野两大党归敛的过程后,进入新一轮分蘖周期,“两大政党制”前景扑朔迷离。选举中“第三极势力”异军突起,呈多元化格局趋势。小党游走朝野之间,力图发挥“关键砝码”作用。形势异常复杂,未来极具不确定性。
  民主党菅直人政权面临三大压力:“朝小野大”、“党高政低”及党内掣肘。
  一是从朝野态势看。与2007年参院选到2009年众院选期间执政党自民党的处境相比,现内阁的日子更难过。当时自民党掌握着众院三分之二的绝对多数,可以否决民主党把持下参院通过的法案,但现在民主党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只能任由众参两院更严重地“扭曲”。为免陷入法案难通过、政策难推进的困境,内阁只有放低身段,寻求与在野党协调、妥协,并为此修改原有的一系列重要政策。譬如邮政改革法案,预计将大幅修改,最终可能向国民新党主张的“准国有化”方向靠拢。但如此一来,民主党不仅将丧失政策主导权,而且会导致原有支持层的疏离。
  二是从党政平衡看。随着与在野党协调、妥协的必要性上升,执政党内政策调查会、国会对策委员会等负责朝野沟通的机构话语权将增大。相反,败选背景下,内阁威信持续下降。鸠山内阁、菅内阁要将国家战略室升级为国家战略局、借此实现“政治主导”的构想近日正式搁浅,战略室功能反而压缩、降格为首相的“智囊”,就是一个例证。
  三是民主党内部矛盾。菅接任鸠山后一反前任的做法,在党内推动脱“小泽”化,并因此赢得民众支持。但败选后,小泽派反攻倒算,要求领导层承担责任。随着9月民主党党首选举临近,亲小泽、反小泽两派矛盾激化。除权力斗争外,党内围绕增税、幼儿补贴等经济社会政策也存在严重分歧。这次选举中,民主党把2009年众院选时用的政策纲领(即“政权公约”)改头换面(如停止全额支付幼儿补贴、推动包括消费税在内的税制改革)后和盘托出而惨败,引发党内强烈质疑,认为不应再把公约继续作为指导本党执政的基本方针。
  民主党政权要突破困境,出路只有以联合执政为筹码拉住在野小党,或重掌参院的简单多数,或在众院凑足三分之二绝对多数,但谈何容易。
  首先,各党都不会轻易与民主党联合。包括大家党等新兴小党在内,在野党一个普遍的想法是:尽快迫使民主党深陷困境,争取本届众院在2013年届满之前早日改选。因为唯有这样,各党才有机会上台。大家党的目标更明确:要在明年统一地方选中进一步增加席位,在众院选中成为政界重组的核心力量,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也已经放话,明年将以审议2011年度预算案为契机,迫使执政党解散众院。
  特别是在民主党党首选举形势明朗之前,各党不会与民主党联合。党首选举后,更可能出现的是民主党与在野党的“部分联合”、“阁外合作”,即就特定政策、法案展开合作,而非正式联合组阁。政局的“流动性”将由此大大增加。
  其次,民主党、在野党消弭分歧不易。理论上讲,民乇党可以就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大家党合作、可以就增税与向民党合作,但实际上,各级工会组织是民主党重要的支持力量,接受大家党激进的公务员制度改革方案,有损民主党根基。同样,虽然自民党和民主党反小泽派都主张增加消费税,但自民党自称是10%方案的原创,指责民主党剽窃“版权”、自身缺乏政策体系,民主党亲小泽派则反对增加消费税。
  再次,就与谁联合,民主党内意见分歧,而其中关键人物是小泽一郎。20年来小泽一直是策划、推动日本政界重组的主角,但这次自7月8日以来一直未公开路面。据传,小泽在与自民党古贺诚等元老秘密接触,探索两党“大联合”的可能性。果如此,日本政坛将打乱朝野界线,彻底重新洗牌。但小泽也可能自身难保。如果检方在民主党党首前夕宣布起诉小泽,小泽在党内的势力就将大幅削弱,甚至可能被迫退党。若“小泽阴影”不再,菅直大连任党首、首相的可能性将随之增大,而民主、自民“大联合”的可能性随之降低。
  但透过这重重障眼云雾,可以想见,下一步无论民主党谁作首相、与哪个党联合组阁,执政之路都将是荆棘遍地。民主党执政10个月的成绩单、这次参院选的结果预示,众院选举将很难拖到2013年任满举行。届时,民主党胜算又能有几何?无怪乎美国研究界预测,第22届参院选不仅对菅内阁亮起了红灯,而且可能是“民主党政治终结的开始”。
  
  从自民党掘墓人到继承者
  
  基于对小泉外交的反思、对本国国家利益的考量,福田内阁期间日本外交“接近亚洲”的趋势明显加强。鸠山内阁上台后进一步把构建“东亚共同体”置于外交突出位置,同时把“紧密而对等”(最初只有“对等”,上台前夕加上了“紧密”)作为构建新日美关系的目标,并据此要求重新协商美军基地搬迁方案、调查“核密约”真相。不过,鸠山既是靠否定自民党上台,下台也与此密切相关。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从菅内阁开始,民主党政权对鸠山(政权初期的)路线既有继承也有调整,但调整会更突出。首先是在如何摆布邻国外交与日美同盟的关系上,将重返自民党亲美保守路线。菅直人在首相施政演说中表示,“日美同盟不仅支撑着日本的防卫,而且可以说也是支撑亚洲和太平洋稳定与繁荣的国际共有财产”;将“以日美同盟为外交基轴,同时强化与亚洲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至此,民主党放弃了要建立“密切而对等的日美关系”的政治理念,回归自民党的对美从属路线。“在日本外交的天平上,菅内阁加重了对美关系的砝码,与对亚洲关系失去平衡”。“可以说,民主党新内阁在外交上基本接受了自民党的遗产,两者已尤太大差别”。从美方看,面对11月国会中期选举,奥巴马政府最担心日本民主党无法落实基地搬迁计划,势必压日尽快行动以显示美国民主党政绩。最终,菅内阁可能牺牲冲绳利益、顾全日美同盟。
  与此同时,民主党对邻国的态度在悄然变化。菅直人在接任首相前,对鸠山与美国绕基地问题的争执不置一词,似乎是为日后修补日美裂痕预留退路;上台后不仅明确将继承2006年的日美协议,更宣称美军驻日“具有威慑中国的重要作用”。民主党上台之初曾否定了自民党政权驻军与那国岛的计划,但不久宣布恢复,军事上加强对华防池与对抗态势,除增兵冲绳外,外海上自卫队多年来首次扩充一线潜艇编制。对朝鲜半岛也是如此。美韩军队7月25日起在日本海联合军演,自卫队首次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在进一步向美国地区战略靠拢的同时,无论是在“天安舰”事件上的动作还是超规格接待朝鲜前特工金贤姬,都显示民主党对朝政策强硬面上升,日朝关系改善的前景由此更 加渺茫。近日,菅内阁决定推迟发表本年度防卫白皮书,以借助“天安舰”事件重估安全形势、突出威胁因素,为出台新防卫计划大纲铺路。不过,保守媒体对此会错意,指责民主党对韩国过于软弱,是“为避开8月29日这一敏感日子而对国家防卫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
  修宪问题是观察日本国内政治风向的另一个重要指标。2007年5月,安倍内阁基于“摆脱战略体制”的政治理念与执政方略,推动国会通过“国民投票法”,为修宪铺平了道路,但同时规定三年内不适用该法。如今三年已过。这次参院选民主党刻意回避了修宪问题,但自民党把“制定自主宪法”置于政策纲领首位,矢言将“以向国会提出修宪法案为目标,扎实推进修宪”。今后,自民党可能主动挑起修宪问题,凭借在参院势力的增强,加紧推动制订宪法审查会规程、启动该审查会,以突出本党“保守本色”吸引保守选民的选票,同时引起民主党内乱。而从这次参院选举看,国会力量对比在朝有利于修宪的方向倾斜。一是落马的民主党参议员多为反对修宪的自由派;二是持“护宪”立场的社民党、日共席位也进一步减少,得票率与得票数均下降;三是从自民党分蘖出的新兴小党也大多主张修宪。
  其实,上述种种变化从鸠山政权后期即已开始。2009年底,鸠山在“巴厘民主论坛”公开置喙中国的民主人权问题;2010年2月,指示防卫计划大纲的修订要着眼于应对周边国家军事力量的现代化;4月,民主党治下首份外交蓝皮书,对周边安全威胁的认知与自民党毫无二致。无论鸠山还是菅,其有关言行是否由衷而发不得而知。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日本国内的大背景,反映了面对全球及地区力量格局的变化,日本政界回归保守的思潮与对“接近亚洲”、“向中国妥协”的心理反弹。保守、对外强硬的国内政治氛围烘云托月,影响到内外政策的方方面面,无论哪个党执政,无论谁当首相,都不可能超脱这一大背景。
  
  防卫计划大纲何去何从
  
  鸠山内阁初期外交安全政策中的自由、理想主义色彩昙花一现,迅速重新让位于保守、现实主义。历史经验也表明,越是政局变动不居,日本对外政策就越容易走强硬路线。今后,日本政治和战略的“回漩”将重点体现在安全领域,而焦点又是即将出台的新防卫计划大纲。参院选举后,大纲的修订已正式进入程序,“新时代的安全保障与防卫力量相关恳谈会”最早将在8月上旬拿出报告,预定年底推出首份民主党版的防卫计划大纲。
  从日本官方及恳谈会传递出的信息看,大纲的变化将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核心是进一步放宽自我限制、扩充防务实力:制定安全保障战略;防卫重心向西南方转移;增强海空战斗力,把部分陆上自卫队转为海军陆战队;扩大国际维和行动;放宽武器出口限制,强化防卫技术产业基础。2009年8月自民党麻生内阁时期,类似的恳谈会曾向政府提交报告。与之相比,现恳谈会除没有提“修改禁止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宪法解释”外,所建议的内容可谓全面超出。民主党部分势力一直谋求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军事安全作用,甚至推动制定“海外派兵恒久法”、使自卫队出兵海外常态化,为此,扩大国际维和便成为民主党版防卫计划大纲的一大特点。
  针对上述动向,持和平主义立场的《东京新闻》早在2010年2月就曾发表社论,点名批评防卫相北泽俊美放宽武器出口限制的主张,警告民主党政府不可“切香肠式地销蚀武器出口三原则和扩大国际维和”。但在一系列基本因素的推动下,日本重返亲美路线,同时加紧自主防卫力量建设的方向恐怕不会改变。用美国学者Arthur Lord的话说,内政乱局会令日本在振兴经济、健全财政上难以有所作为,但如果因此而认为日本在安全上也将无所作为,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过去20年来日本在安全上已经做了很多事,早已不是第一次海湾战争时那个搞“支票外交”的日本了。
  首先,强军是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一部分。该战略虽经2005年“争常”失利而受挫,但目标本身并无变化,这次选举中民主、自民两党在政策纲领中都将“争常”放在重要位置。日本国内各派之间的分歧只限于:要实现这一目标,是与亚洲合作多一些还是依靠美国多一些。鸠山下台及民主党败选,标志着日本欲借亚洲自我提升的战略思路有所后退。在一派眼里“可资利用”的周边邻国,转而成为另一派执意整军经武的口实。在保守、强硬派看来,中国崛起对日本造成的震撼是全面、带有压倒性的,朝鲜问题则构成更现实而“迫近的威胁”。
  其次是美国的纵日政策。从战后对日军事占领开始,美国一直在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塑造和引领日本。面对中国崛起,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更强的日本”。布什政府后期美日围绕对朝政策分歧加剧,美国不顾日本利益和安倍内阁反对,坚持为朝摘掉“支恐”帽子,使美日互信受损。奥巴马上台后,竭力显示对日韩等“主要盟国”的尊重和协调姿态。2010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等政府文件,随在基地搬迁等实质问题上寸步不让,但都突出强调美日、美韩“紧密的同盟关系”。
  再次是国际核裁军进程对日本的冲击。美国对日安全保障的核心是核保护伞,但奥巴马提出“无核世界”目标,美俄启动核裁军,美国新《核态势评估报告》首次明确动用核武的条件、宣称核武器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唯一作用”将是威慑别国不对美国及其盟友实施核打击,对日本的战略心理和防卫思想产生极大震撼,担心核伞失效。2009年6月美韩首脑签署《韩美同盟未来展望》,首次将美国对韩提供“延展威慑”明文化,而日本政府碍于国内反核和平主义的强大阻力,又不便公开要求美方同样行事。既如此,结论必然是在收紧日美同盟的同时,加紧“强军自保”。
  此外,日本产业界对放宽武器出口限制的推动引人注目。民主、自民两党都有势力积极推动实现“与盟国在一定程度上共同研发武器技术和产品”,而借口是压低防务建设的预算成本。这次选举中两党均打出“压低成本牌”,都主张积极“推进防卫装备用品转为民用”。而经团联从商业利益出发,一直要求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与政界势力一拍即合。其最终结果,不仅强化日美军事一体化,而且可能强化“军工复合体”对日本国家政治的干预。这次选举中,自卫队出身的候选人宇都隆史、矢野义昭等表现活跃,令人深思。
  
  (责任编辑:李瑞蔚)

相关热词搜索:日本 战略 政治 日本政治与战略“回漩”? 日本政治大国战略 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