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争端的演进]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图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汇率本应是经济概念,但在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却成为国际性的政治话题。先是日本在G7挑起人民币汇率的争端,然后是美国的政客们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汇率机制作为一种价格机制,既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也反映国际经济与贸易、资本流动的变化情况,因此只能根据本国的国情自主决定。
中日汇率争端的逆转
1994年1月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承诺保持人民币不贬值,保持汇率稳定,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一致好评,被公认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日本也是从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中受益的国家。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小林庆一郎曾经指出,当时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给欧美投资者带来信心,留住了国外资金,有效地防止了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但是,日本却是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要求人民币升值,并主张对中国施压的国家。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大量日本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把工厂迁到中国和东南亚,出现“产业空洞化”。2001年,中国加入WTO,外来投资数量剧增,外贸发展迅猛。根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数字,2002年日本对中国贸易顺差高达2.75万亿日元。日本人感到维持国内制造业的对外出口竞争力日益困难。部分日本政治家为了迎合国内某些对日益增加的中国进口产品感到恐慌的中小企业利益集团的需要,在国际上首先挑起人民币汇率争端,试图通过迫使人民币升值抑制中国的发展,挽救日本经济。
2003年2月,在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长会议上,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提交提案,敦促与会国家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政府重新给人民币定价。盐川正十郎在会议上表示,中国出口货物价格低廉是全球通货紧缩的一个原因,这对全球经济有负面影响。要求效仿1985年的日美《广场协议》,让中国的人民币升值。同年7月上旬闭幕的亚欧经济部长会议上,盐川正十郎再次指责“中国人民币汇率过低是造成世界性通货紧缩的祸首”,并希望日美两国携手向中国施加压力。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带动亚洲经济的增长,并帮助日本经济走出持续衰退的阴影,日本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经济对日本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使日本企业对华出口大幅增长,带动日本相关产业国内生产规模扩大;二是日本在华投资企业获得丰厚回报,成为部分企业主要利润来源。
日本官方的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津上俊哉在2004年曾经指出,日本对中国的看法已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威胁论”至少在大企业中已经销声匿迹。日本对“日中经济相互补充”的说法,也有了切身体会,应该说日本现在正处于“中国特需”、“托中国的福”的状态。2004年,日本电子产业巨头松下电器产业公司(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公开表示,中国是该公司的“全球增长引擎”,该公司全球29万雇员的四分之一在中国。同年,日本《朝日新闻》发表的一篇文章称,中国经济发展动向将成为日本经济能否持续复苏的关键。
悟出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双方都有利的道理,日本人在国际上不再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指手画脚。2010年4月,时任日本财务大臣的现任首相菅直人在G20峰会召开前表示,如果利用七大工业国(G7)会议等场合对人民币问题指手画脚,可能会遭致中国的反击。在另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Masaaki Shirakawa)指出,将汇率作为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途径并不合适。汇率是全球解决贸易失衡的一个重要工具,但各国应该以确保本国经济稳定为目的制定包括汇率在内的各项决策。
中美汇率争端被政治化
2000年以后,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贸易逆差最大来源地。加入WTO后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猛,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中国的快速发展使许多原本唱衰中国的人始料未及。
在世界的另一端,恰逢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2001年,美国经济大幅滑坡,美国以信息高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从2000年3月13日5048.26的最高峰,一路狂泻,缩水70%左右。新经济泡沫的破灭带来了大量的失业,IT相关产业失业超过40万,占全美裁员总数的36%左右,美国经济下滑的三分之一由新经济下滑所致。2002年美国的经济数据更加槽糕,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全美国的失业率为5.8%,失业总人数高达近840万。美方公布的贸易逆差高达4683亿美元,其中,中美贸易对美国所造成的逆差额为1031.15亿美元,占贸易逆差总额22%(按照中方的统计,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仅为427.21亿美元)。
事实上,中国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在第三轮国际产业转移中承接了四小龙的加工工业转移,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制造和部分高科技产品的组装。美国早已在第一轮产业转移中,从相关产业中退出。所以,中美贸易逆差的扩大实际上是美国对东亚国家的逆差转化成为对中国的逆差;美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额的减少,也主要是由于来自日本和欧洲的需求日渐减少;中国工人并没有挤占美国工人的就业机会。美国人心中对此十分清楚。
但是,正在急于为经济衰退找到理由的美国人,仍然把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的中国当成替罪羊。他们把中国的贸易顺差解释为操纵人民币汇率的结果: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中国向美国大量倾销廉价产品,夺了美国工人的饭碗等等。一时间,一部分工商业人士和政客主张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要求政府在必要时动用“301条款”,迫使中国政府在汇率问题上作出让步。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美国也存在另一种比较理性的声音。美国商会、在华投资的大企业、部分研究机构和智库、部分著名经济学家,都主张美国政府通过加强多边机构的协调来处理中美两国的争端,反对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施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指出,人民币汇率平稳,是全球及美国经济维持稳定的重要元素,太剧烈的变化可能导致灾难。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指出,美国的巨大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与人民币汇率问题实际上并没有显现显著相关性,“如果人民币升值,中美贸易赤字就会转移到其他国家,而其他国家不一定会有中国的低成本,这对美国无疑是一种灾难,对中国的出口商也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
人民币汇率问题显然已成为美国政府手中的筹码。当美国遭遇国内政治敏感期时,为争取某些利益集团支持,或缓和矛盾,政府就作出强硬姿态,甚至联合G7伙伴,以各种形式向中国施压。而在某些情况下,为求得中国政府的谅解,也避免伤害在华投资的美国大企业的利益,美国政府又作缓和状。于是,中美人民币汇率争端被政治化,经常被各路政客拿出来做文章。 在2004年大选年到来之际,共和党人为了表示对在华没有投资的中小制造商的关照,决定对人民币汇率施压。2003年9月,时任美国财长的斯诺来华,提出了“中国政府放宽人民币波动范围”的要求。他认为,最佳的汇率政策就是让货币自由浮动,让市场自行制定汇率,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干预。
2004年9月9日,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劳联一产联组织,联合26家纺织、钢铁、农业公司组成“中国货币联盟”,向美国政府提出一份长达200页的文件,要求美国政府根据美国国内贸易法“301条款”,对中国是否操控货币进行调查,并实施制裁。在诉求提出后仅几个小时。布什政府就拒绝了这个诉求。美国财政部分管国际事务的副部长泰勒引述布什总统的话作为解释,“美国政治有走向经济孤立的倾向。这对我们的工人不好,对我们的消费者不好。”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美国陷入30年代大危机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近30年来最大规模的失业。面对危机,美国的政客们又开始在人民币汇率上做文章。奥巴马政府更是把人民币汇率当成政治工具,经常使用,变化无常。
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时为争取选民,曾多次指责中国向美国倾销商品,操纵人民币汇率。他在写给美国全国纺织业组织理事会的信中表示,他会利用所有的外交手段促使中国改变汇率政策。奥巴马就职后仅几个月,2009年10月,美国财政部发表报告,承认中国没有操纵货币汇率,报告特别指出中国在调整人民币汇率方面取得了成果,“增加了汇率灵活性”。
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在即,增加出口、增加就业机会成为政客们拉选票的筹码,美国议员们又在人民币问题上大做文章。1月19日,民主党在50个州中地盘最稳固的地区之一马萨诸塞州的参议员选举中失利。外界普遍认为这反映了美国社会对奥巴马政府的不满。当地时间2月3日,奥巴马在向参议院民主党政策委员会的议员发表演讲时,表示他处理的一个国际挑战是汇率问题,要对中国采取较强硬措施,确保对方遵守贸易法则,开放市场。
3月15日,美国130名两党议员组成的团体敦促奥巴马政府高层官员立即采取行动,解决中国“操纵汇率”的问题,并要求财政部在4月15日的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汇率操控国。3月16日,查尔斯?舒默、林赛?格雷厄姆等10余名两党议员在国会参议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一项有关汇率问题的新议案,建议修改目前的货币操纵行为认定标准,要求财政部使用新的“客观标准”对中国作出有关认定,并授权商务部采取相应的惩罚性措施。
面对美国政府不断施加的压力,中国坚持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一贯立场毫不动摇。最终,在5月举办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没有出现人们预期的汇率争端;6月美国财政部向国会提交的关于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对外经济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报告中,也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控国。
美国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懂得,迫使人民币升值,影响的不仅是中美关系,美国人实际上也得不到什么好处。美国《时代》周刊2010年3月的一篇文章指出,人民币升值实际对美国经济具有破坏性作用一一它只会让美国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格上升,这对当前遭受债务和就业危机的美国民众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而即使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出口行业竞争力下降,相关的制造业就业机会也只会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而绝不会是美国,美国的整体贸易赤字也不会减少。
但是,随着10月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可以预计,争夺选票的国会议员们仍然会就人民币汇率发难。
汇率与货币主权
人民币汇率之争,归根结底,争的不是人民币高估低估的问题,而是货币主权问题。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承认各国汇率安排的主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定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在考虑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努力以经济与金融政策促进价格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目标”,“避免为阻止国际收支的有效调整或获得对其他会员国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而操纵汇率。”
在汇率制度安排上,中国一方面坚持国家汇率主权的法律原则,牢牢把握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主权,不屈从于任何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压力;另一方面,又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从1994年汇率改革开始,中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以我为主有序推进。2005年中国启动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逐步升值: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汇率首次破8;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6.8:1。人民币累计升值超过21%。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既保障了中国的经济稳定,帮助中国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也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本轮汇改不进行一次性重估升值,而是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
中国的立场在国际社会有众多的支持者。联合国贸发会议在2010年3月16日发布的一项政策简报中,对主张人民币汇率完全自由浮动的论调予以驳斥。认为此种做法无助解决全球贸易和经济失衡问题。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3月17日也表示,汇率涉及一个国家货币政策,有关国家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无助于国际贸易问题的解决。
中国政府在汇率主权问题上坚持原则,美国政府最终也表示了对中国汇率主权的尊重。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表示,美方尊重中国关于汇率制度的自主权,认识到汇率制度的决定权是一个国家的货币主权。
(责任编辑:刘娟娟)
相关热词搜索:演进 争端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争端的演进 人民币兑美元 人民币汇率走势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