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石油时代,中国新能源战略的思考]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190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斯潘德尔托普油井开始工业化生产石油,世界进入石油时代。一百多年来,石油工业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繁荣的过程。世界石油产量一直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而增长,按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世界石油产量会到达峰值,自此即使消费增长石油产量也不可能上升,石油资源短缺的局面逐步显现并扩大,即进入“后石油时代”。世界各国间石油资源的激烈争夺,国际油价一次次飙升,都预示着“后石油时代”的到来。
“后石油时代”的到来,正逐渐改变世界各国的能源结构和能源政策。特别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0年3月31日宣布,将扩大对美国近海油气田的开发。由此,以环保为借口,持续了20余年的美国近海油气开采禁令至此将画上句号,美国能源战略正出现重大转折。
笔者认为,美国解禁最大的可能是出于新能源技术的成熟:石油封存已没有必要,现在在高油价下多开采一些,是为了尽量减少一些经济损失,为能源产业转移做准备。正如奥巴马所讲的,美国国内增产油气仍不过是短期目标,要实现能源安全,作为长期目标,美国必须致力于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谁在清洁能源经济方面领先,谁就能成为全球经济竞争中的领袖。但清洁能源的远水难解美国能源需求的近渴,因此奥巴马也强调,作为近期目标,美国必须开发更多的近海油气资源。这似乎也在印证美国的新能源技术已经成熟,没必要再封存本国的石油资源。这无疑为中国加速调整能源结构,适应世界能源市场的变化敲响了警钟。
中国的能源结构及发展
当前,中国传统化石能源现状正面临急剧的挑战。
中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据世界能源资料显示,中国煤炭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七位,而中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2009年中国累计进口煤1.26亿吨,比上年增长211.9%,出口煤2240万吨,同比下降50.7%;全年净进口煤炭1.03亿吨,中国第一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
另外,在石油天然气方面,中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2%,而石油的储采比仅为14.9。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中国自1993年成为纯石油进口国以来,进口量逐年增加。《中国能源展望2002》预计,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交通发展的拉动,中国原油需求年均增长率为3%,石油消费的增加量主要靠进口来满足,预计到2030年石油进口量占整个石油需求量的份额将从2001年34%增加到82%。但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投资面临诸多问题:首先,油田资质往往不佳。中国石油行业1993年开始投资海外油田,但绝大部分资质优良的油田,都早已“名花有主”,被BP等国际石油寡头所把持,中国央企能够寻觅到的海外油气资源往往是一些次优资源甚至小油田。其次,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大部分开发潜在风险。随着油价的走高,许多产油国都把油气资源收归国有,同意国外企业来本国勘探开发油气的国家,大都存在政治、经济风险较高,开采成本大的特点。中国的石油公司往往只能到开发成本较高、动乱风险较大的地区进行开采,这同时也意味着它们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再次,进口油价远高于开采成本。据海关统计,2009年原油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438美元,每桶60美元。国有企业进口原油1.9亿吨,增长13.5%,占同期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93%。而在沙特阿拉伯的一些油田,开采成本只有每桶1.5到2美元,即使在最艰难的地区,比如加拿大、委内瑞拉,成本也不过每桶15到20美元。所以即使用最贵的收购成本和开采成本相加,也不过是每桶30多美元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中国积极调整能源发展战略,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确立了天然气以及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等环保型清洁能源的重要战略地位。根据规划,到2010年,中国煤炭将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6.1%,石油、天然气则分别占20.5%、5.3%,核电、水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将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0.9%、6.8%和0.4%。
在“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的能源战略方针指导下,到2009年,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8.7%,石油占18%,天然气34%,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9.9%。中国的能源结构。特别是电力结构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继续优化,火电比重下降,新能源比重上升。至2009年底,令国火电装机6.52亿千瓦,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74.6%;水电装机1.97亿千瓦,约占22.5%,风电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光伏发电超过20万千瓦。核电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全国在建核电机组20台,为全世界在建机组最多的国家,在建规模达到2192万千瓦。
如今,中国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新的“能源发展十二规划”,从长远看,中国正处在以化石能源为主向可再生能源为主转变的过渡阶段。
中国发展新能源的建议
对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来说,以现有的能源资源,按原来的方式生产和消费能源,是不可能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须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
第一,充分认识发展新能源的战略意义。能源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生命线。要把发展新能源上升至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只有以超前的眼光看待未来的战略产业布局,把目光锁定在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兴战略产业上,才能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掌握主动,控制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才能不受制于人。
第二,制定好新能源的发展规划,能源战略、政策、法规的制定要具体,有很好的全局预见性、可操作性和政策的连续性,最重要的是实可行。如美国的《2005国家能源政策法》中对要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违反了如何处置等都有明确规定,众议院通过的《清洁能源安全法》则具体量化了未来目标,所有电力公司到2020年要以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改进的方式满足其电力供应的20%,其中15%需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5%来自能效提高。
第三,科技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科技创新能力,是开发新能源的终极要素。如现有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只有15%左右,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发明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则可能将太阳能的利用率提高到45%至50%的水平。科研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单位应积极投入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及利用上,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调中国新能源的发展。
第四,超前部署和培育新能源产业。目前,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1%,已大大超过国际石油40%的安全警戒线,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石油的列外长期依赖性和负面作用。对于中国的能源企业来说,新能源的发展冲击最大的是石油、石化产业。中国石油、石化企业规模大、用工多、情况复杂,因此企业应提前做好、做足升级及转型的准备。在投资方面,充分考虑海外石油投资与国内新能源投资的关系。
第五,完善新能源价格政策。新能源之所以新,很重要一方面是因为以前没有进入市场,新能源的实际资本收益远低于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产业,始终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因此新能源产业需要一个融入市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需要对相关市场体系进行培育与完善,发挥中国对能源价格管理的优势,逐步缩小两者的价格差异,并对新能源的发展给予资金或政策支持,延缓新能源开发的成本压力导致的发展停滞,并在价格机制上给予一定的帮助,从而形成稳定的市场来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能源替代石化能源已成一种趋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一些国家,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已基本完成原始的积累阶段,正在加速发展。由于起步较早,西方国家已经基本解决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效率提高的问题。掌握低碳核心技术,夺取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主动权,将决定各国在未来国际化竞争中占据何等地位。中国必须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以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责任编辑:李瑞蔚)
相关热词搜索:新能源 中国 思考 后石油时代 中国新能源战略的思考 后石油时代 中国新能源战略的思考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