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炸弹之父”的神秘面纱】世界光纤之父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2007年9月11日,俄罗斯军方突然宣布成功试爆了一枚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常规炸弹,这种代号为“炸弹之父”的常规炸弹通过飞机投放,威力等同于核弹,其爆炸威力为美军“炸弹之母”的4倍以上。“炸弹之父”的成功引爆迅速引起了整个国际世界的普遍关注。
  
  “炸弹之父”火爆登场
  
  9月11日俄罗斯军方使用图160轰炸机将“炸弹之父”携带升空并投放,炸弹爆炸后迅速化作一个“骇人”的火球,随后产生“大号”蘑菇云和对建筑物惊人的冲击波,爆炸所产生的超音速震荡波及高热把地面的数幢公寓大楼全部夷为平地,其爆炸半径达330多米,并在爆炸地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弹坑。
  “炸弹之父”体内装有7.1吨新型高爆炸药,尽管总装药量比美军“炸弹之母”轻1.1吨,但因其采用先进配方,因此威力反而超过对手4倍,而且其爆炸中心温度也是“炸弹之母”的两倍,爆炸威力相当于44吨三硝基甲苯(TNT)炸药爆炸后的威力。
  俄军的“炸弹之父”采用了“两级引爆技术”。首先通过第一级引爆将炸弹主体送入空中,然后再发生“第二次爆炸”来杀伤敌人。爆炸形成的压力波所影响的范围比常规炸弹大得多,而且由于炸弹爆炸时会消耗大量空气,令附近形成真空,从而加剧爆炸本身造成的破坏和伤害,使没有被爆炸波及的敌军也因缺氧致死,因此,这种炸弹又被称为真空炸弹。同传统武器相比,这种新型炸弹产生的冲击波与超高温作用距离更远,爆炸后产生的局部真空环境更能加剧这种炸弹的破坏力。
  
  车臣战争小试牛刀
  
  2005年3月10日《莫斯科共青团报》曾爆猛料称,俄军在围剿已成“瓮中之鳖”的马斯哈多夫时,多半使用了杀伤力惊人的真空炸弹。由于真空炸弹被发射后在空气中瞬间形成局部真空,间接造成了马斯哈多夫最终活活憋死在藏身的地下室中。时任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反恐行动指挥部发言人沙巴尔金在接受俄新社记者采访时说:“马斯哈多夫当时藏身在一个混凝土地下室中,特种部队为了冲进地下室,不得不用能够攻击内部的破坏性炸弹进行爆破,结果马斯哈多夫被当场炸死。”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俄罗斯独立电视台播放的马斯哈多夫尸体的画面显示,他身上并没有剧烈爆炸所产生的“可怕伤口”。由此推断,俄军在爆破地下室中使用的并非外界传说的手榴弹,而是一种既可以置人于死地,又不至于让被炸目标“粉身碎骨”的“特殊炸弹”,种种迹象表明,这可能便是杀伤力惊人的真空炸弹。
  并且,由于真空炸弹爆炸后,会将附近空间的所有氧气消耗殆尽,瞬间形成局部真空,因此处于爆炸范围内的敌人的肝、脾等内脏会立刻进裂,肺部会萎缩,眼球也可能脱眶而出,死状极为恐怖。而从独立电视台播出的画面来看,马斯哈多夫的眼球部位已经严重变形,左耳有血液渗出,正好符合遭受真空炸弹袭击的症状。
  据悉,早在199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就已使用了这种被《日内瓦公约》明文禁止的“秘密武器”。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后,俄军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失败的教训,效仿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的战术,运用空军对车臣叛军进行猛烈轰炸,在轰炸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时使用了代号为ODAB的真空炸弹,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全面解析“真空炸弹”
  
  真空炸弹的学名为温压弹,也称热压炸弹,是一种专门对付地下掩体和地面建筑物的特殊炸弹。实试表明,真空炸弹爆炸后不产生大量的弹片,而是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这些气体散布在目标周围,将其团团包围,而后引燃。由于真空炸弹运用的是先进的油气炸药原理,弹头爆炸后以气雾形式扩散并燃烧,产生巨大的震荡气流,能够穿透墙壁,与爆炸点附近空间的氧气充分反应并将其迅速耗尽,形成局部真空,最后由爆炸带来的高温高压冲击波席卷地下掩体,使里面的人窒息而死。同时,由于巨大的负压作用,在此范围内的人员身体器官会受到严重伤害,如五脏爆裂,眼球不翼而飞等,常规的防护对它无能为力。由于真空炸弹杀伤力巨大,而且爆炸后场面血腥、恐怖,因此,屡遭人权组织的批评,各国长期以来也都对其采取谨慎研究的态度。
  据报道,真空炸弹的恐怖威力因美国和俄罗斯先后将其应用于战场上而闻名于世,军事专家视之为一种“不会放出核辐射的战略武器”。其实它并非什么新鲜武器,最初亮相于越战时期,当时美军将其用作清剿藏身于树林内的越共游击队。1991年波斯湾战争,美军再度动用真空炸弹来对付隐蔽在掩体内的伊拉克士兵。2002年,美国在阿富汗“持久自由”行动中将十枚BLU-118B运往阿富汗。BLU-118B使用了与BLU-109的2000磅炸弹相同的侵彻弹体,主要的区别在于用温压炸药取代了高爆炸药,而且采用了新型的爆炸填充物和先进引信。美国希望运用这种新型“温压弹”来摧毁深埋地下的目标,但是受到材料强度、引信效果以及投掷精度的限制,效果并不像美军想象中那么理想。
  
  “父母之争”意味着什么
  
  俄罗斯今年以来动作频频,先是2月7日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国家杜马发言时语出惊人:“2015年俄军将更换掉45%的现有武器装备”,在美国全球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将反导系统推进到东欧逼近俄罗斯国门的情况下,俄军大大加快了以整军为目标的《2007-2015装备计划》的步伐;紧接着5月29日俄罗斯又成功试射一枚RS-24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和一枚改进型“伊斯坎德尔-M”短程战术导弹,而且俄第一副总理伊万诺夫在试射成功后表示,RS-24导弹能穿透任何导弹防御系统,特意流露出针对美国正在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之意;8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又宣布,俄罗斯空军将恢复中断了15年之久的具备核投送能力轰炸机的常规、远程巡逻,也就是俄罗斯所谓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例行战斗值班飞行,巡逻的区域包括太平洋在内的世界各大洋,此举火药味非常浓厚。9月7日俄罗斯海军上将弗拉基米尔?马索林(vladimir Masorin)又宣称,俄罗斯正走在海上力量突破性增长以及现代化的道路上,他的舰队将在未来20年获得6艘新的核动力航母,其中3支航母编队将部署于太平洋,剩下的将在北方舰队服役,活动于欧洲水域。马索林还称,俄罗斯将在地中海保持永久性的海军存在,以保护该地区的战略利益。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此前8个月的时间内普京不断抨击美国,甚至冻结了与北约的《欧洲常规武器力量条约》,并宣称对北极的大块地区拥有主权。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北约东扩步伐的加快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不断上演的颜色革命,俄罗斯的战略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另一方面随着俄罗斯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大幅提升,俄已不甘再忍气吞声,而是竭力通过强硬的政治和军事手段来谋求原苏联时期的超级大国地位,并与频频紧逼的美国进行抗衡。
  军事评论家认为,这次俄罗斯故意选择“9?11”这个对于美国来说非常敏感的日子来试验温压弹,并与美国“炸弹之母”相对应称之为“炸弹之父”,显然是对布什政府计划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又一次猛烈回击。此外俄也有意通过这次试验向世人表明,俄军正在恢复“元气”,并拥有了诸多最新型武器和赶超美国的能力,更为了显示出克里姆林宫恢复世界影响力和重振军事雄风的决心。俄罗斯一位外交思想库负责人警告说,俄美两国正濒临再度陷入冷战的边缘。
  
  (作者单位: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责任编辑:刘万镇)

相关热词搜索:面纱 之父 炸弹 揭开“炸弹之父”的神秘面纱 揭开炸弹之父的神秘面纱 炸弹之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