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魅力的古埃及建筑|古埃及建筑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其古代建筑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7世纪~前22世纪)、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中叶~前16世纪)、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各个时期的建筑分别以金字塔、石窟陵墓、神庙等为其代表。古埃及建筑在艺术象征、空间设置和功能安排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宗教意涵,反映了古埃及独特的人文传统和奇异的精神理念。
古埃及建筑的艺术象征
建筑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西方就把建筑、雕刻、绘画尊为艺术三姊妹。著名建筑学家、教育家梁思成先生也认为,建筑是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和美术的交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建筑样式无一不是与多姿多彩的建筑艺术相映衬、相融合、相促进而共同发展的。可以说,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与美化居住环境的历史,就是建筑技术知识与建筑艺术知识不断积累和发展、不断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过程。
我们知道,古埃及艺术主要起源于巫术活动或宗教活动,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风格与目的的一贯性,即使是在衰落时期,或诸如第二十六王朝那样竭力复兴文化的时代,都保持着这样的特征。这种风格与目的相统一的集大成者是国王(法老)的宫廷,它既是世俗的、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也是宗教的、精神文化的载体。传承这一独特文化现象的因素是与君主的神圣原则密不可分的。君主被视作天神荷鲁斯的化身,荷鲁斯的传统形象是“隼”(一种凶猛的鸟,又叫鹘。驯养之后,可以帮助打猎)。这一神化的形象暗示人们:君主借助神力使其所拥有的权力能够保证这个国家的统一。与此相应,许多艺术作品的制作都与君主有关,这些作品之所以能产生,不是出于他的命令,便是因他而起的创作灵感所致。
在古埃及,艺术家只被看作是些无足轻重的工匠,他的作品的荣誉要归之于那个命令制作的人。同样,画家和雕刻家也都不被视为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仅被当作工匠看待。人们称赞他们,不过是因为其手艺娴熟、灵巧,而作品绮丽、精致罢了。但是,建筑师却被看作是有智慧的脑力劳动者。因为建筑物不仅表现为物质方面的技术与功能,更表达了建筑师对精神世界的洞悉与把握,有着丰富的文化意涵与人文理念。建筑师所建造的那些功能、质感、风格各异的房屋,既能使人们舒适、安全地居住,又体现了建筑师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理性精神等人文蕴涵,更阐发了他所感悟的人生哲理或文化生态等等。这种集表现、传承和发展文化于一身的建筑师,享有敬畏和尊荣也就不难理解了,而那些主持建筑工程的“王家工程总管”,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权力,甚至死后封神也在情理之中了。
宗教与艺术有着许多内在的同源性,而宗教艺术则是两者联姻而生的一个独特品种。古埃及宗教艺术的思想基础是对被神化了的法老的颂扬,装饰着雕像和浮雕的壮丽寺庙、宏伟墓地以及巨大的运动场等,都贯穿着一个非常显著的思想特点,即这些建筑从整体的宏观规划到细部的微观设计,皆以表现神和他们的象征为其首要任务。神庙是神日夜居住的地方,所以装饰注重他的雕像,而且还象征性地接受祭司们的供养。整个殿庙饰以各种式样的浮雕、图画和铭文,所有这些都在不厌其烦地说明这个神和为他修建庙宇的法老之间的关系。在古埃及,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各种类型的巨型纪念性建筑物――宫殿、府邸、神庙以及陵墓。这些建筑物以巨大的石块为主要建筑材料,工程宏大,施工精细,气势雄伟。其中,宗教艺术在这些建筑上的运用、象征以及二者的亲和关系,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和效果,也使之成为古埃及建筑的生命与灵魂。
古埃及建筑的空间意蕴
建筑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现实产物,它既是物质环境里的“人工环境”,也是传布文化信息的“人文环境”。作为外廓实体与意蕴空间的统一体,建筑不仅以其实体的造型、风格、装饰等体现一定的文化品格,还以其空间的结构布局、功能划分、设置处理等表现出较之外廓实体更加深厚的文化传承和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
一般认为,新国王时代是古埃及较为鼎盛的时期,为适应宗教活动的需要,神庙逐渐取代了陵墓,殿庙的结构也变得更加精致与讲究,并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色彩和精神意涵。在建筑空间的设置上,接受朝拜的殿庙内厅大柱极其粗壮,给人造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高低柱之间的高侧窗所透射的细碎光点散落在柱身和地面上,渲染了大厅虚幻、神秘、玄妙的气氛。在建筑空间序列的处理上,沿着一条东西向的轴线,通过一系列封闭的庭院与密柱丛集的柱厅,才能到达那个神秘、幽暗、深邃的小空间,即安放法老神灵的密室(shrine),古埃及称之为“Bar house”(灵的住所)。它是神庙最深远、最神圣之处。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保住尸体就能复活永生,因此陵墓的最隐秘、最幽深处便是法老灵魂之所居。可见,古埃及的建筑空间在文化内涵上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也折射出“精神”对物质实体的倾注、影响和某种程度的控制。
新国王时期的法老被视为阿蒙神(太阳神)的化身,其殿庙在形制上几乎都是相同的。通常由一条两侧排列着斯芬克斯(即狮身人面像)的通道引向正面的塔门入口处,塔门的前面一般安置着一对方尖纪念碑或法老的雕像。塔门之后便是一个有柱廊的宽阔的庭院,这是供普通老百姓使用的,也是举行群众性宗教仪式的地方。再往里就进入了周围有柱廊的内庭院,这是接受臣民朝拜和供祭司们使用的封闭式的大柱厅。在殿庙的最深处就是安放着神像的圣殿,四周围绕着一组小礼拜堂,它是只允许法老和僧侣进入的神堂密室。殿庙的各个部分几乎总是沿着对称的中轴线修建的,布置十分严整。在大小诸神的节日期间,殿庙里举行庆祝游行活动时,门外的通道和庭院里的柱廊就发挥出特别重要的作用。在殿庙围墙里,还修建有祭司们的住所以及存放食物的仓库,这些食品主要来源于神所拥有的田地的出产以及民众的贡品或者供品。
要修建规模宏大的宫殿、寺庙、陵墓,就必须征召大量的人员,比如采石工、石匠、雕匠、木工以及祭司等。为了安置这些人员的住宿,一个又一个的村庄出现了。这些民间意义的或民用性质的建筑物大都是用泥砖砌成的,一般为一层或二层的平顶房屋,有的也围合一个阳台。在结构布局、空间划分和功能安排上,前面是起居室或卧室,中间通常有一根木头柱子,后面往往是厨房和储藏室。若与神庙的“精神性”空间相比,这种简洁、明确和实用的“物质性”的建筑物,正是居住者社会地位、平民身份、实际需要和世俗生活的反映。
古埃及建筑的千古迷思
在所有地中海文化中,古埃及文化历时最长,它的发展足足持续了数千年之久。古埃及文明的三大象征――象形文字、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其中有两项与建筑相关。在古埃及各式各样的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当首推金字塔。这个奇大无比的石丘,曾被早期的旅行家当成是“埃及的谷仓”。金字塔(pyramid)这个名字应来源于希腊文pyramis,它的意思是一种面粉烤饼。中文“金字塔”,则是因其方锥形或台阶形的轮廓近似于汉字“金”而得此译名。很多人相信这种建筑形状本身象征的是太阳,即尼罗河地区最高的神。当然,也有不少人并不这样看,他们认为金字塔的建筑形状与古埃及人的原始生殖崇拜有关,认为它更可能是男根的象征物,或源于对男根的某种崇拜。
古埃及法老幻想能成为永久的统治者,为显示其无上的权威,常在生前为自己建造金字塔。从古自今,金字塔一直被当成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的陵墓,对它怀有一种惊奇、畏惧之感。一般认为,金字塔仅仅是整个墓地建筑综合体的一部分,这个综合体还包括由一条隐蔽的地道相连接的祀庙以及其它一些建筑物。比如,至今保存得最为完整、规模仅次于胡夫金字塔的哈夫拉金字塔,在它的附近就建有一个高约20米,长约73.2米,由一整块天然巨石凿成的狮身人面像,人们称之为大斯芬克斯像。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对狮身人面像是哈夫拉金字塔整体结构中的一部分的看法表示怀疑。主要原因是狮身人面像在雕刻、造型等方面与金字塔的方锥形所形成的强烈对比,使人们对这个整体的范围及意旨一直看法不一。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狮身人面像的建筑年代应在沙漠形成之前,证据是狮身人面像有被雨水侵蚀的痕迹。
至今仍耸立在吉萨台地上的胡夫、哈夫拉、孟卡拉三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勾起人们无限的神秘遐想。为什么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有力量建造如此现代化的古墓?古埃及人是否得到外星人的协助?是否存在传说中的古国?……金字塔不仅仅是建筑学的一个迷,也是涉及人类文明的一个迷,更是人类由来与古代生产力的一个迷。对于神秘的金字塔,人们的看法或解释可谓新说不断、花样翻新。比如,有日本学者认为金字塔可能不是法老的陵墓;英国学者则提出,应当把金字塔看作是与法老送葬仪式有关的场所;还有的学者指出,吉萨三金字塔具有某种天文学的特性,应把三大金字塔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这些看似简单实则谜团重重的问题,恐怕再过1000年也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若从高深莫测的神秘感来看,金字塔无疑是古代留下的超越我们想象力的历史遗迹。这些蕴涵千古之迷的“石头的史书”,现已成为埃及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民族的历史象征。
近些年来,由于“解释人类学”特别是“诠释学”的流行,使文化研究逐渐转向内在“意义”的寻求,强调理解“传统”的特殊重要性。一些诠释学家认为,凡是有生命力的“传统”都必然是变动而开放的,人文领域的研究者只有自觉地深入到文化的传统之中,才能理解这个文化的种种外在象征所显示的内在意义。这种入乎其内的直接经验,也就是我国金代文学家元遗山所说的“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即人类学家提出的“being there”的要求。1999年3月3日,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现场直播埃及古墓的发掘过程,著有《我钻进了金字塔》的新华社记者唐师曾被邀为嘉宾,大概是因为他真正钻过法老墓,讲故事有“being there”之身临其境吧!
(本文责任编辑:刘万镇)
相关热词搜索:独具 古埃及 魅力 独具魅力的古埃及建筑 古埃及建筑 古埃及的建筑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