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慕尼黑风韵】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今年6月9日至7月9日,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德国柏林、汉堡和慕尼黑等几座城市举办。慕尼黑既是世足赛开场城市,又是这次比赛的国际媒体中心,因而引起世人格外注意。慕尼黑不仅有背靠阿尔卑斯山的秀美风光,而且又以国际文化大都会闻名于世。
慕尼黑的魅力在于她的独特性。虽然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风貌,但在工业化、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正在不断地磨平这些城市的性格和模糊的面貌。而欧洲一些城市,以其智慧和才能,努力保持古老城市的原有风格和传统。慕尼黑就是她们中间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从“僧侣之城”到“百万居民的村庄”
慕尼黑这个城市名字Muenchen就是从德语Monch(僧侣)这个词衍化而来的。慕尼黑是从修道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元8世纪,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一座修道院(Munichen)。
在德国大多数地方可以看到雄鹰雕塑和图像,而在慕尼黑却变换成了狮子。这是因为“狮子”公爵亨利是慕尼黑的建城者。他于1158年将伊萨尔河上的一座大桥南移至慕尼黑,让南来北往的食盐通道经过这里,从而使慕尼黑从一座修道院所在地发展成为一座城市。1180年慕尼黑成为巴伐利亚首府,1560年成为统一的巴伐利亚公国首府,1806成为巴伐利亚王国首府。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在19世纪中叶把慕尼黑建设成为欧洲一流的文化艺术与科学城市。
慕尼黑走过了850年的风风雨雨。特别是从19世纪开始,革命与反动,光明与黑暗反复交替。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慕尼黑人民也深受其苦。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民革命运动高涨,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德国爆发了1919年的“十一月革命”,慕尼黑是革命中心城市之一,并成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失败后,慕尼黑开始了反动与黑暗时期。希特勒就是在这里发迹的,并于1923年11月发动“啤酒馆暴动”。1938年9月30日,希特勒和英国的张伯伦、法国的达拉第、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在这里签订了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的《慕尼黑协定》,这助长了德国法西斯进一步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我们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也不应忘记德国人民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慕尼黑就是一个例子。在法西斯残酷统治下,慕尼黑的一批青年学生成立一个名为“白玫瑰”的反抗组织,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最后“白玫瑰”的所有成员全部被法西斯杀害。
战后慕尼黑在一片废墟中重建。在重建中,慕尼黑人经过激烈争论,决定在废墟上不建造现代建筑,而致力于恢复19世纪的城市布局和所有古典建筑,包括教堂、宫殿、剧院、博物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城市必然要建造新的楼堂馆所。这时,慕尼黑人又作出一个明智的决定,禁止在市中心建造超过36米的高层建筑。无论是政府办公大楼还是国际著名的企业都不准造高楼。西门子总部大楼十分现代化,却只有6层。新建的奥林匹克塔和外形像汽车引擎的宝马汽车公司总部大楼虽高却只能建在郊外。这就使慕尼黑保持了由众多教堂高塔组成的古典城市风貌。
慕尼黑是德国第三大城市,人口120万。“百万居民的村庄”是慕尼黑人对自己城市的昵称。所谓“村庄”不是指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态,而是指文化上保持着古老的传统和民间风情。慕尼黑以其特色引以为骄傲,也令人钦佩。
古典美和现代美相融相合
慕尼黑具有三重色彩:古典、现代和民间。如何使这三种色彩完美地相融相合,慕尼黑人付出了几十年的辛勤努力。
在德国历史上曾经长期处于中小王国、公国林立的局面,形成文化上的“多中心”。巴伐利亚及其首府慕尼黑在文化上更是独树一帜。因此,战后有人曾经称慕尼黑为“秘密首都”。巴伐利亚和慕尼黑地处德国南部,接近南欧,在文化艺术方面深受希腊和罗马风格的影响。
教堂、宫殿、喷泉、雕塑、博物馆组成慕尼黑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而这些建筑风格各异,代表着欧洲文化的不同时期。如最具代表性的圣母教堂双塔,一座高99米,另一座100米高,如同一对姐妹相对而立。教堂顶上两个绿色圆顶好像两顶女帽,这在西方教堂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因而也成为了慕尼黑的城市标志。登上塔顶还可眺望阿尔卑斯山。玛利恩广场上的新哥特式的新市政厅雄伟庄重,以装有德国最大报时钟而闻名。每天11时,钟塔楼上有木偶表演,讲述的是威廉王1568年在一次战斗中凯旋的故事。慕尼黑人每年都到这里来欢度除夕,迎接新年。
18、19世纪各个时期,巴伐利亚王国的一代代统治者都喜好大造宫殿,广集艺术珍品。宁芬堡宫是欧洲最美的巴洛克宫殿之一。主楼大厅装饰华丽,并有著名绘画。南墙上有个“美女画廊”,挂着路德维希一世国王宠爱的美女画像。其中舞女罗拉•蒙黛茨特别出名。路德维希一世为她耗尽钱财,造成国库空虚,最后被迫退位。“童话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热衷于建造法国式宫殿。他模仿法国凡尔赛宫建造贝克宫。宫殿尚未造好,他就在斯泰贝克湖投水身亡。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一种说法是因造宫殿而国库空虚,极度失望而投水,另一说法是发生了幻觉而投入水中宫殿之中。
慕尼黑也有她的现代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慕尼黑新兴工业异军突起,迅速改变了原来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落后状况。代表新兴工业的电器、电子、汽车、航空航天工业在全德国都处于领先地位。精密仪器、光学仪器、机械和车辆制造、印刷出版、保险、服装、啤酒酿造和蔬菜水果加工等传统工业也全部用先进科技更新了设备。
慕尼黑的科学、教育、文化事业也很发达。有全德国最大的慕尼黑大学、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慕尼黑是一座博物馆城,有许多珍贵收藏。1992年慕尼黑“弗兰茨•约瑟夫•斯特劳斯”新机场开通之后,慕尼黑已成为欧洲的交通、旅游中心之一。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原是一片荒地。慕尼黑城市建筑在二战中被毁严重。在战后重建中,慕尼黑人清理废墟时把城里的破砖乱瓦运到郊外,堆成了一座小山。1972年在慕尼黑开奥运会,这里建成了奥林匹克公园,包括运动场、体育馆、奥林匹克塔和奥运村。体育馆的建筑风格独特,看上去像一顶顶帐蓬,又像一张张渔网。这种当时前卫的建筑风格曾经轰动一时。建筑材料也是当时最新技术产品。登上奥林匹克塔,慕尼黑市容尽收眼底,而且可以欣赏阿尔卑斯山的雄姿。为迎接今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巴伐利亚的一家公司用2760个气垫做成球场屋顶,其外层颜色可以变化。这是现今世界建筑史上最大的气体薄膜建筑。
1979年5月,王炳南率领对外友协代表团访德,代表团成员中有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在参观了慕尼黑之后,艾青吟诗一首,把慕尼黑比喻为“一位端庄的中年妇女”,“一种成熟风韵的美”,“一种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美”。
慕尼黑的经济起飞
巴伐利亚原来以农牧业为主,在全德国属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伐利亚新兴工业迅速发展,一跃而成为德国经济最发达的联邦州。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抓住新科技发展的机遇。慕尼黑抓住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科技革命的机会,把发展重点放在由高科技领航的新兴工业上。宝马公司董事长说,一辆汽车是科技水平的体现,在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宝马不追求扩展数量,而是要在科技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二)企业拥有自己的科研力量。德国的现代化大企业都拥有一批科技人员,而且占职工总人数的很大比例。企业一般不是同科研单位共同“协作攻关”,而是把科研同生产直接结合起来。慕尼黑的新兴工业企业更是拥有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
(三)重视职业培训。德国一向重视职业培训。慕尼黑大企业集团认为,作为新兴工业的企业,大量运用与发展新技术,不仅需要一批尖端科技人员,更需要一大批经过职业培训而掌握新技术知识的熟练技术人员和工人。这是企业持久发展的原动力。这些大企业都投入大量资金,并有严格的制度保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员和工人。这些企业在对外经济合作中,也把为合作方进行职业培训放在首要位置上。
(四)实行比较成熟的“共决制”。所谓“共决制”就是职工通过法律规定的机制,在企业中共同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共决制”是有德国特色的经济民主管理体制,早就有之。随着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共决制”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作为新兴工业基地的慕尼黑正在朝着劳资对等、熟练共决和经济民主的方向前进。这对协调劳资关系,从而稳定社会秩序有很大好处。
(五)一支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队伍。20世纪90年代中,吴学谦率领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代表团访问德国。在慕尼黑参观了西门子和宝马公司。这两家公司的老总在介绍情况时,没有局限于介绍本公司的状况,而是从各自角度出发,讲述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状况,欧盟、德国和本公司同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预测。最后讲到本公司在中国开拓和发展市场的设想。吴学谦听后感慨地说,这样的老总换一个位置可以当部长,我们国家现在十分需要有这样一支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队伍。
在现代城市中,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不仅是经济单位,而且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啤酒:慕尼黑的城市名片
“让生活回归其本原”,这是慕尼黑人的生活格言,也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在现代城市中,人们生活充满矛盾和烦恼,慕尼黑人当然也不例外。但一种对生活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慕尼黑人本着自己的生活格言,既自信又热情,既奋进又放松。也许因此而使啤酒成了慕尼黑人生活的一部分。
慕尼黑啤酒节世界闻名,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巴伐利亚是传统农牧业发达地区,泉水和啤酒花特别有名。金秋收获季节也是狂放的酒神的节日。从古代民间开始,在这样的日子里,大家痛饮啤酒,共庆同乐。啤酒节正式作为节日起源于1810年。当时巴伐利亚王储卢德亲王同萨克森黛丽丝公主结婚,在欢庆婚礼的日子里,安排了狂欢喝啤酒的“全民同乐”,从此流传至今。从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到10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在两个多星期里,慕尼黑全城居民浸沉在欢乐之中。全德国以及欧亚一些国家都有人来参加,每年有七八百万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啤酒节。慕尼黑啤酒节的可贵之处在于保持着传统的民间节日特色,没有过度的商业炒作,没有美女作秀,没有时尚歌星捧场,没有年年花样翻新。正因为这样既传统又民间才吸引着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去参加。
除啤酒节外,啤酒也是慕尼黑人日常的“液体面包”。在慕尼黑除布满全城的啤酒馆外,还有一种“啤酒花园”。在节假日和工作与学习之余,特别是在夏季,人们都喜欢去“啤酒花园”。在树影下,围坐在圆桌、方桌或长桌边,有家人、朋友、同事,有熟人也有不相识的人。男女老少衣着各不相同,可以交谈也可以自酌,还有古典乐或爵士乐伴奏。不需门票,也没有豪华消费和工薪消费之分。可以自带小食品、面包和干酪,只要点些啤酒即可。也可以买些价格便宜的香肠和带盐的面包圈。慕尼黑这类“啤酒花园”,有大有小,数目众多,分布在城中各处,有在大公园里,也有在大街小巷,形式各不相同。这是逍遥自在的慕尼黑人在紧张地工作与学习之后轻松休闲的方式。
(本文责任编辑:刘万镇)
相关热词搜索:慕尼黑 风韵 慕尼黑风韵 慕尼黑大学 慕尼黑惨案
热点文章阅读